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逢君正當時》第193章
第193章

  魯升被捕的消息,被悄悄傳回了中蘭。爲防影響茂郡那頭的事態,此事仍是保密階段,隻蔣鬆和古文達知曉了。

  於是那日清晨,天剛濛濛亮時,四夏江面上忽然飄傳許多竹筒,竹筒上有個小洞,洞上插了杆小旗,小旗上三個大字--罪己詔。

  看見這些竹筒的人莫不驚疑。「罪己詔」那是皇帝犯大過錯時,自省檢討的詔書啊,誰人如此大膽,竟敢用這方式冒國君之名,暗駡皇上糊塗犯錯嗎?!

  四夏江的兩岸,分別是南秦和大蕭。很快兩岸的官兵和百姓都撿到了竹筒。竹筒的筒口用蠟封上了,裡面有封信。拿出一看,竟像模像樣,跟真的詔書似的。

  詔書的內容讓看的人更是吃驚,尤其南秦將兵,要麽嚇得趕緊丟弃當沒見過,要麽十萬火急飛速上報,生恐耽誤半分擔上罪名。

  爲何如此緊張,因爲詔書揭露了一個驚天大陰謀,弒君、奪權、戰爭、嫁禍,簡直觸目驚心。若這詔書是真的,那就是南秦德昭帝親筆所述!

  詔書裡,德昭帝先是自責自己輕信輝王,令忠臣憂心,令自己遇險。又自責自己防備不足,令東淩使節團被叛將任重山殺害,自己也險些喪命。再自責自己未能提前查知輝王這數年籌劃的陰謀,令鄰國遭殃,使自己百姓受苦。一長篇話悲情懇切,道盡輝王及其黨羽的種種逆行。最後一段卻話鋒一轉,聲言自己犯下大錯,思及兵將之苦,百姓之苦,鄰國之苦,他刻骨之痛。他以此詔立誓,活著一日,定糾此錯,殺滅奸臣,復江山錦綉。要讓百姓和樂,要促天下太平。詔書的最後甚至還蓋有德昭帝的璽印。

  這罪己詔分明就是一封伐罪詔。但寫著罪己,更讓人想一探究竟罷了。

  江面上,無數的竹筒飄蕩,「罪己詔」三個字很是刺眼。南秦那頭兵士接了亟令,速將所有「詔書」撈上。但江流湍湍,帶著詔書奔向遠方,又哪裡撈得乾淨?!

  大蕭與南秦百姓聞訊皆是嘩然,街頭巷尾熱議,消息更是以燎原之勢迅速燒到了兩國都城。輝王勃然大怒,傳來任重山當著朝臣衆人的面,細細問他當時情形,擺足了姿態。任重山自然也是按囑咐把戲做足,指天發誓所言句句屬實,更指稱當日正是德昭帝看出了東淩的陰謀,東淩使節才驚慌下將德昭帝殺死。如今大蕭正與東淩打仗,東淩肯定得再製造事端攪亂戰局,此事定是東淩陰謀。若是先帝還活著,怎地隻寫個昭書,不露臉呢。他若活著,能在四夏江上放「詔書」,而為何不找到邊境的南秦軍隊,號令他們追隨討伐逆臣?他任重山有多大能耐,難道還能讓全南秦的兵將全聽他指使?况且德昭帝遇刺後,他速回都城禀報,揭露東淩陰謀,沒到邊境。

  任重山說著說著,憤恨難平狀︰「屈辱了臣事小,但王爺於危難之時,扛起一國重擔,鞠躬盡瘁,爲國爲民,却被這假詔書指稱忤逆謀反,這陰謀險惡,昭然若揭。很有可能不止東淩,還有本朝中人相助。」

  朝中重臣沒人言語,那些反對質疑輝王的人心裡明白。此時事情真假難辯,德昭帝只聞其詔未見其人,後頭會如何還未可知,此時若犯傻跳出來發難,怕是會正中輝王下懷,將他們這些政敵栽上通敵賣國之罪處置了。

  幾個人互相看了看,眼神的意味只有自己明瞭。事實上,他們收到過密函,函中就說過「罪己詔」中的事,但密函也說了,暗中調查,勿打草驚蛇,勿讓輝王有機會找理由將他們處置了。不然德昭帝於朝中沒了忠心之臣,回朝無望,南秦亡矣。

  事實上,那段時日輝王確實是忙著對付他們這群人,好幾個被拿了由頭問罪削官,還有入獄的入獄,問斬的問斬。他們原也以爲這會不會是輝王挑唆的陰謀,但一查探下去,德昭帝被東淩使節謀害一事確是疑點重重,甚至從河中撈起的都不是全屍。被魚蛇咬得辯不清面目,身上特徵無法分辨,只憑著破碎的衣裳和將兵的供詞言稱那是皇上。皇上身邊忠心的近侍全部身亡,死得也太乾淨。

  如此情形,衆人互通了消息,好一番商議,最後决定,無論謀反與挑唆哪個計謀是真的,他們都先讓輝王以爲得逞了吧。他們沒有給那個密函回信,也不再處處抵制輝王决策。過了一段,却又收到另一封密函,函中只有一個字︰「等。」

  等什麼?如今他們明白了。

  這次朝會無終而散,兩派人各懷心思,互相不動聲色。

  紫雲樓裡,齊征在幫德昭帝封竹筒。德昭帝是以陸大娘的遠房親戚身份住下的。竹筒運進運出靠著齊征的菜貨馬車。一切的事情都盡量掩人耳目,越少人知道越好。齊征自覺撿了個好差事,非常珍惜。以各種名目暗地收來許多竹筒,保證了數量,又盡心削竹封蠟,每日半夜裡去不同的江段放飄,很是辛苦。

  德昭帝對齊征這少年很有好感,嘴甜機靈又賣力,誰會不喜歡呢。德昭帝這段日子天天寫詔書,他堅持自己親筆,希望有見過他筆跡的臣子看到時,能確認這就是他寫的,他活著。曹一涵自然也沒閒著,幫著蓋印折信,伺候前後。

  三人通力合作,又有軍方暗中相護,事情頗是順利。齊征在坊間聽到什麽,會回來與他們相報。也會幫著傳些需要外傳的消息。

  這段時日,姚昆出現了。這當然是蔣鬆的意思。需要有大事件吸引衆人的注意力,以避免大家太過探究德昭帝詔書的真相。姚昆這個人很管用,他身上的各種迷團吊足了坊間的胃口。他究竟有沒有殺害蒙太守?他與蒙佳月會如何?他是如何從牢裡神秘失踪的?錢世新失蹤與他又有關嗎?

  姚昆很是低調,默默住進了衙府旁的一處小屋裡,過著清苦樸素的生活。平常鮮少出門,更沒有如大家期望地那般哭著喊著到太守府門前鬧著回家。

  許多好事之人在衙府和太守府門前轉悠,想看到些閒事八卦感人戲碼,可惜沒有。蒙佳月對姚昆現身的回應,是將「太守府」的牌子摘了,換上了「蒙府」。

  是蒙,不是姚。

  姚昆自然是聽說了這事,他沒去看,也未與任何人議起此事。他就是沉默地獨自生活,在蔣鬆需要他做什麽的時候,他盡心去做。後來,他找了件他能做的事,就是幫窮苦百姓寫狀紙。不識字的,不懂律法的,只要來問他,統統都能得到解答。有什麽人會比一個前太守更瞭解平南郡的狀况,更瞭解狀紙要怎麽寫,官司要怎麽告嗎?

  姚昆開始忙碌起來。小屋內人進人出,全是衣衫襤褸的窮苦人家。姚昆不收錢銀,不理會有心人的奚落嘲諷。想告狀的,看熱鬧的,常將他的門堵得嚴嚴實實。

  正明帝也知道了詔書的事,他收到了平南郡蔣鬆的奏摺。奏摺上說在江邊撿到詔書,抓到了逃難避禍躲到大蕭境內的德昭帝。他已將德昭帝扣押在紫雲樓,未張揚。問正明帝這事如何處置。

  正明帝大吃一驚,第一反應就是慶幸自己聽了羅鵬正的勸,未下聖旨讓梁德浩借機與南秦聯手拿下東淩。不然平白卷入南秦的權位之爭,背負陰謀侵占東淩的名聲,遭各國唾弃討伐,這就麻煩大了。

  正明帝忙將羅鵬正找來,共議此事。羅鵬正的馬屁找到了機會使勁拍,盛贊正明帝英明,早早看穿隱患,未落入有心人的圈套裡。

  「依愛卿看,這德昭帝如何處置?」

  羅鵬正想了又想︰「皇上,此時既是情勢不明,還是莫要插手南秦之事。若幫錯了人,最後坐上皇位的不是他,那豈不是我們大蕭自打嘴巴。」

  「可那詔書隨江飄流,許多人都看到了,南秦定會嚴查此事,輝王用不了多久就會猜到德昭帝在大蕭。」

  「可是皇上還不知道呢。蔣將軍自己辦的事,就讓蔣將軍自己擔當。他也不笨,未張揚這事。那皇上也可以晚一些才知道。待看清情形再做定奪。三殿下已經趕往那處,到時蔣將軍也會向他禀報。」不做回應,便掌著主動權。事情辦得好,皇上說什麽都好,事情沒辦好,就是蔣鬆和三皇子的錯。這些都不是壞事,羅鵬正覺得挺好。

  「那梁大人被東淩劫持之事呢?」

  「皇上,這事放著放著,如今不是有些眉目了嗎?若是東淩根本沒殺德昭帝,那南秦聯合大蕭滅東淩的藉口就是謊言,大蕭差一些被利用。梁大人被劫之事也是詭异了。」

  「你看梁大人怎麽都不順眼,自然都往壞處想。那東淩若是被冤,自然惱火,衝動之下做出傻事也有可能。」

  羅鵬正不說話了。其實他琢磨過許久,覺得被劫這事還真辦得挺聰明的。受害者的身份,說起藉口來怎麽都比較容易讓人信服的。

  中蘭城裡,薛叙然翹著二郎腿躺在軟榻上,吃著安若希給他喂的蜜餞,剛被灌了一碗苦藥,需要甜的潤潤嘴。

  他道︰「我打賭,錢世新肯定是逃到南秦去了。」

  安若希掏出一顆碎銀擺一旁的小幾上。

  薛敘然給她白眼︰「怎麼,覺得我說得不對?」

  安若希搖頭︰「相公說得對,只是相公想打賭,誰人與相公賭呢,只有我了。」

  這麼乖?薛叙然很高興,爬起來去找了塊碎銀也押上,新婚夜生病到今日的威風掃地奇耻大辱暫時可以忘却了。

  「那再賭一個。我說那梁大人未死。被劫持這招數,進可攻退可守。若是情勢好,他再出現,說是逃出虎口,形象英勇,頗是不錯。若是形勢不妙,他也可以詐死逃遁,隱姓埋名。」

  「什麼是情勢好?」安若希問。

  薛叙然沉默了,有些事還是不要讓他這傻娘子知道。「真無聊,這日子都沒什麼好做的。」他佯裝著惱的背過身去,「通城這麽遠,就不要管他們的事了。」

  安若希想了想,「那我們找個近一點的迷團來解吧。李嬤嬤說,她家表佷的猪莫名死了,說是那猪挺有靈性的,鼻子還靈,與狗一般……」安若希說著,忽然閉了嘴,她發現她家相公瞪她了。「這個沒意思嗎?沒有細作案有趣嗎?」

  當然沒有。薛敘然沒好氣。他真想說不知道安若晨有沒有他這般聰明,能想到他想的點子,怎麽也不見她派人來求助,或者給點什麽消息,當然他只是好奇,不是真希望安若晨需要求助……但他不敢提安若晨的名字,他怕安若希擔心。

  薛叙然瞪著安若希,暗自嘆氣,沒精打埰地道︰「挺有趣的。你再仔細說說,那猪怎麽了?」

  安若晨在屋子裡走了一圈,將所有要說的話都練了一遍,然後她對著鏡子,整了整衣冠,出門去找茂郡太守崔浩去了。

  崔浩沒拒絕見她,安若晨進屋後客氣行禮,問道︰「大人,聽說尹將軍昨日回城了,可是前綫有什麽事嗎?」

  「龍將軍命他查梁大人被劫案,準他回來的。他只是問詢城裡的查案進展,今日就回營了。」崔浩道,「龍將軍沒什麽事,夫人放心。」

  「哦。」安若晨一臉失望,「他也沒給我捎封信,想來忙碌吧。」

  崔浩不言聲,龍將軍與安若晨分別時那一番噁心肉麻他可是聽到的,想來這夫人頗嬌氣,得將軍甜言蜜語哄著,打仗不來信那不是正常嗎,誰還時時捧著個婦人不成。

  安若晨又嘆氣,道︰「讓大人見笑了,其實也是我這人沒什麽信心,畢竟出身低賤,配不上將軍,將軍說得話好聽,我却老疑心他是不是哄我的。」

  崔浩更不說話了。但他其實很想說你頗有自知之明。

  「也不知將軍會不會真的帶我去京城。別人告訴我,帶我回去,將軍會很丟臉,所以無論現在怎麽說,到時候是不會帶我走的。」安若晨問崔浩︰「崔大人去過京城嗎?」

  「未曾。」崔浩其實有些不耐煩。他幷不想應酬安若晨,但他却得這麽做。安若晨,是重要人質。

  「大人也與我一般擔心吧。」

  「擔心什麼?」

  「擔心被人利用完了,再被人一脚踢開。」

  崔浩一楞,看著安若晨坦然鎮定的眼神,忽然有些明白大人爲何要囑咐他小心安若晨了。

  「大人怎麽忽然有些警惕的模樣?」安若晨問。

  崔浩對安若晨的裝模做樣厭惡,冷道︰「夫人這算離間計?」

  安若晨笑起來︰「離間計是什麼?我能給大人什麼好處離計大人。我大概會用反間計。」

  崔浩頓時僵住,這般若無其事的把計策說出來,是哪一招?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