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紅樓:庶子稱雄》626.第626章 擁兵自重
  馮遠皺了皺眉,自語道:“若能削了,自然極好,這幾家喂不飽的混帳,一年花老子多少錢。隻恐驟然行事,恐生不測。”

  賈琮笑道:“想來改日聖上自會垂詢,大兄有何妙計稟明就是了。”

  馮遠賊眉鼠眼道:“子龍若不先把聖意告訴我,如何能說中聖心?若說得與聖上所思所想南轅北轍,不是糟糕了麽?”

  賈琮低聲道:“此處不便詳談,兄只須記住九藩必削四個字就行了,千萬莫要逆流而動、邀名賣直,徒惹雷霆之怒。”

  馮遠忙道:“子龍放心,我又不是那些靠嘴巴吃飯的言官,怎會這麽不懂事。”

  賈琮點頭與他告辭離去,從今天情況看,第一步勸藩似乎還進行得挺順利。

  如果諸王服軟,那就簡單了,憑幾個年輕世子頂個卵用。

  如果諸王推脫不來,脅藩、儆藩之策也就順理成章了。
——
  次日一早,賈琮練完功,吃過飯,剛要出門,卻見鴛鴦帶了兩個小丫頭過來。

  賈琮眉尖一挑,誇張地看了看天色,笑道:“姐姐似乎來早了些兒。”

  鴛鴦臉一紅,白了他一眼,福禮道:“老太太請爺過去一趟。”

  賈琮眉頭微皺,這幾天忙著籌備削藩的事,哪有時間去陪老太太扯閑篇,因擺手道:“就說爺公務繁忙,什麽事下了衙再說。”

  鴛鴦紅著臉求道:“爺,老太太說今兒又非朝會,定要請您先過去說幾句話,否則奴婢可交不了差呢。”

  旁邊晴雯嗤一聲笑了,道:“難得鴛鴦姐姐這般軟語相求,爺就答應了罷。”

  茜雪也笑道:“我和鴛鴦姐姐從小一起長大,可沒見過她這樣求人的。”

  “你們兩個衙門皂隸,也來欺我。”鴛鴦啐道。

  兩人掩嘴輕笑,道:“我們幫姐姐說話怎麽還錯了,倒要請姐姐責罰。”

  “你們……我不理你們了,爺……”鴛鴦可憐巴巴望著賈琮。

  賈琮無奈搖頭:“行,先跟你過去。”說著起身拉著鴛鴦的手便走。

  “這回看在姐姐面上,我可因私廢公了,下回姐姐須得……如何?”賈琮側頭在鴛鴦耳邊笑道。

  鴛鴦臉蛋通紅,輕輕嗯了一聲,點了點頭。

  賈琮大樂,沒想到潑辣剛烈的鴛鴦還挺害羞。

  一時,到了榮慶堂。

  眾人忙給他見禮讓座。

  賈琮笑著點點頭,道:“給老太太並二位太太請安,不知老太太召見有什麽吩咐?”

  賈母把一本冊子遞過來,道:“這是昨兒老爺帶回來的邸報,朝廷要大行新法了,士紳勳貴一體當差納糧。你說怎麽辦?”

  “還能怎麽辦,依法辦事唄。”賈琮搖頭失笑,就為這事兒?
  賈母啐道:“你倒是嘴裡含燈草,說得輕巧。前兒才繳納了虧空,今兒又要行新法,勳貴有多少家底兒,經得住這麽著?

  璉兒讓帳房上算了算,遼東的莊子你管著且不提,單是都中的田地,一年至少要交數萬兩銀子的稅賦,咱家哪有這筆錢?”

  賈琮滿不在乎擺手道:“老太太多慮了,咱家大業大,還出不起這點錢?您老拔根汗毛比琮的腰還粗,我那邊還不是照樣繳稅。”

  眾姊妹聽他說得有趣,都不禁莞爾,若非見老太太神色不豫,差點笑出聲來。

  老太太啐道:“什麽好下流種子,少與我討便宜,咱家什麽樣子你還不知?都是窮家薄業的哪有什麽錢。”

  賈琮攤手道:“老太太的意思是?”

  邢夫人忙道:“琮哥兒,聽老爺說新任順天府尹是如海公的外甥女婿,你可能去遞個話兒,把咱家的免了。”

  原來打的這個主意,賈琮哂道:“大太太消息倒是靈通,不過此事已經聖意決斷,誰敢徇私?依我說不如破財免災罷,或者……”

  “可是有辦法?”賈母忙問。

  賈琮壞笑道:“辦法倒是有一個,此事乃朝廷政務,琮不好插手,不如老太太把您老的乘龍快婿請上門來,請他老人家給其外甥女婿打個招呼,如今他是天官,誰敢不賣他的面子?”

  眾女聞言再忍不住噴笑出聲,忙捂著嘴,把眼瞪著賈琮,就你會作怪。

  賈母被他繞暈了,想了想,才反應過來是叫自己找林如海說情,因罵道:“混帳東西,越發沒規矩。

  什麽我的乘龍快婿,如海不是你的嶽丈麽?要托人情也該你去,難道教我舍了這張老臉?”

  賈琮嘻嘻笑道:“老太太息怒,琮不過頑笑一句,逗您老開心麽?”

  “心意領了,你不氣我就燒高香了。”賈母氣鼓鼓地道。

  “此事找我嶽父也沒用,何況琮如今的位份,也不好隨便欠人情,即便此人是如海公。”賈琮道。

  邢夫人道:“琮哥兒,如今咱家是判官討飯,實無余力繳納錢糧,你看怎生是好?”

  賈琮奇道:“新法征稅大約十分之一,咱家這麽多田地,怎會繳不起稅?”

  老太太瞪了他一眼,道:“說你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你當地裡長多少糧食咱就賺多少?

  莊子裡、府裡這許多人人吃馬嚼不花錢?人情往來、進貢朝賀不花錢?一年到頭不說存留,恐怕還不夠,哪有錢去納稅?”

  賈琮笑道:“這個容易,依我說還得精兵簡政。家生子越生越多,都指著那幾塊地吃飯,自然捉襟見肘。

  不如分出些去遼東種地,那邊地廣人稀,正是用人之際,還怕吃不飽飯?至於家裡的花銷麽,最好是量入為出,如此也就夠了。”

  賈母被他上了一課,氣得說不出話來,冷笑道:“你倒會持家,那今年怎麽辦?說話稅吏就要上門了。”

  賈琮看了賈母身後的鴛鴦一眼,見她正焦急地使眼色,意思讓自己別把老太太氣狠了,因笑道:“頭一年府裡猝不及防,有些周轉不開也是尋常。

  這樣罷,琮鬥膽背著顰兒給老太太盡個孝心,今年稅賦府裡出一半,我那邊出一半,就當給鴛鴦姐姐的彩禮了。”

  “呸,就會油嘴滑舌。”賈母也被他逗笑了,啐罵道:“我的玉兒可不像你,只會惹我生氣,你休要背後中傷。”

  賈琮笑道:“顰兒再好只是您的外孫女兒,我可是您老的親孫子,何故厚此薄彼?”

  “去你的!我看定是鳳丫頭把你教精明了,一筆錢還作兩處使,又說給我盡孝,又說是鴛鴦的彩禮,當我老糊塗不成?”賈母笑罵道。

  眾人都笑起來,看著鴛鴦。
    鴛鴦面紅耳赤,忙避入後堂。

  賈琮笑道:“這有何難,琮再把這筆錢分成兩半兒,不就行了?”還想訛我的錢,沒門。

  “你粘上毛不用扮都是孫大聖,”賈母白了他一眼,道:“去罷去罷,我們老悖晦了,都依你便是。”

  “琮告退。”賈琮笑著去了。
——
  這幾日,按照熙豐帝授意,諸位皇子並宗室子弟輪番宴請諸藩王世子,以釋其疑,以安其心。

  眾王世子漸漸陶醉在宗親兄弟們的熱情交往和恭賀提早襲爵的奉承聲中,不必細表。

  這日,熙豐帝在養心殿召見諸位重臣,也為削藩之策在朝廷高層中征求意見。

  賈琮抬眼一掃,六大軍機、六大尚書並左都禦史、四大王爺、三位都督分班而立,還有角落裡像條老狗一樣猥瑣的戴權,小小一間屋子,匯聚了整個朝廷最有權力的人,算是一次內閣擴大會議。

  熙豐帝指著案上三封折子,道:“前日朕念及宗親之情,著諸王世子帶話,邀九邊塞王進京居住,今兒距都中較近的三家王府已回了折子,諸位愛卿可猜一猜,他們都說了什麽。”

  除幾位大學士事先已知折子內容外,其余人等皆不敢輕言,一時殿內沉默下來,鴉雀不聞。

  “馮愛卿,你才智超凡,出類拔萃,可能猜到一二?”

  馮遠忙出班奏道:“皇上金獎臣愧不敢當。臣竊以為諸王或是心虛、或是妄揣聖意、或是戀棧權位,未必敢坦然赴京。”

  眾人都暗暗點頭,諸塞王人老成精,傻子才願意放棄土霸王的權力回京當個空頭王爺。

  熙豐帝道:“馮愛卿一語中的,你們都看看。”

  戴權忙上前將三份折子遞給眾人傳閱。

  兵部尚書孟華采拍著折子冷笑道:“好個冀王,竟敢倚寇自重,不服王命。”

  眾人忙問奏的什麽。

  孟華采念道:“臣襲爵四世,心戀帝闕,隻以北狄叵測,未敢遽議罷兵。近聞聖上既沛賑恤之殊恩,複頒召返之曠典。伏念臣部下官兵,北征二十余載,仰懇皇仁,一並撤回安插。”

  南安郡王斥道:“果然是亂臣賊子,一面說北狄叵測,不敢罷兵,一面又要求撤兵,分別是以此要挾朝廷。”

  北靜王道:“幽王這折子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他說,‘仰惟我皇上承天禦極,神武英文,雖聖躬日理萬機,猶無時不以宗親為念,臣世受天恩,捐糜難報,奈何地方不靖,時有草寇蠻夷犯境,安敢遽請息肩?
  今聞皇上有憐惜之意,準予臣等返京安享晚年,仰持鴻慈,冒乾天聽,請撤全藩安插’”

  李猛道:“這是在投石問路,試探朝廷的意思了。”

  眾人都點頭稱是。

  林如海道:“晉王這折子卻有些不同,‘伏念臣以庸愚,幸生聖世,屍素重任,遭遇堯舜之主,身經太平之年,仰承天子聖恩,假宮商於庸音,披丹漆於朽質,毫無報稱,夙夜兢惕。

  近年日薄西山,屙疾日侵,腰腳疼癉,筋力衰竭,常懷乞退之心,難耐跋涉之苦,雖蒙恩旨,難以驟行,並懇皇恩,寬容時日,將養殘軀,但稍好轉便即啟行’”

  馮遠笑道:“前些日子才聽說晉王又得了對兒雙生子,怎麽轉瞬之間就垂垂老朽?怕是有詐罷。”

  西寧郡王金鐸冷笑道:“分明是借病推脫,晉王與我同庚,今年虛歲四十五,哪裡就老的走不動路了。”

  眾人都開口附和。

  熙豐帝道:“他們三家的意思都明白了,近的如此,遠的可想而知。該當如何,諸卿各自奏來。

  眾人知道今上問的是該不該堅持撤藩的意思,心中雖明白,卻不敢冒然開口,這等大事若出了問題是要負責的,晁錯的故事,他們比誰都清楚。

  段準見眾人不敢開口,慨然出班奏道:“回皇上,臣以為諸藩已有裂土封疆之勢,擁兵自重之心,此時不撤,必成後患。”

  聽他開了口,眾人忙你一言我一語奏明。

  “臣附議,諸王挾藩自重,推諉不行,分明有大逆不道之心。”

  “臣附議,諸王聽聞聖意,卻不敢進京,分明就是做賊心虛。”

  “臣附議,如今九藩尾大不掉,損耗錢糧日益沉重,而邊關穩固,外敵並不足為慮,理應撤藩。”

  “臣附議,早有禦史言官風聞奏事,言邊關之民隻知有王,而不知天子,其不臣之心,昭然若揭也。”

  ……

  眾大臣你一句、我一句,都說該當撤藩,有的更貢獻方略,說如何撤藩。

  熙豐帝點頭道:“雖說諸王有些桀驁難馴,不服君命,但反狀未露,倒不便不教而誅,讓天下人說朕殺戮功臣。

  須得給其改過自新的機會,以保全宗室之情,故今日此間說話,不得泄漏一字。”

  “臣等遵旨。”

  熙豐帝又道:“不過撤藩之舉卻勢在必行,諸卿下去暗中準備,不可走漏風聲,嗣後按軍機處章程辦事,不動則已,動如雷霆。明白麽?”

  “臣等遵旨。”

  “若要強行撤藩,理應先撤一藩而震懾諸藩,諸卿以為應先撤何藩?”熙豐帝道。

  眾臣相顧無言,方才吵著撤藩時可以暢所欲言,畢竟沒有特定對象,段準又當了出頭鳥,如今指定對付某王,若拿不下,反噬起來可是要命的事。

  江風看了眾臣一眼,微笑道:“諸位同僚黃公好謙,不露圭角,老臣願拋磚引玉。

  臣以為先撤之藩不宜過遠,遠則勞民傷財,以勞擊逸,非良策也;

  也不宜過近,近則唇亡齒寒,若其不敵,必亡命而去,投靠遠藩,則強藩更強矣;

  也不宜過強,強硬為之,師出無名,則各藩驚怖,為圖自保,必相互勾連以抗王師。

  須得一著多用為上,既撤一藩,亦控數藩,更懾諸藩,則削藩之舉,方能水到渠成,無所阻滯。”

  熙豐帝點頭讚道:“江愛卿此乃老成謀國之論,朕深以為然,依你之意應先撤何藩?”

  江風沉聲道:“臣以為應先取遼王。”(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