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藏國》第1188章 江南沈氏
   第1188章 江南沈氏
  田承嗣點點頭,“事到如今,我們也不用說什麽虛言,賢侄也知道,我和李寶臣聯姻,我們兩家結成了合縱聯盟,現在我和李寶臣希望朱泚以及令尊也加入這個聯盟。”

  “我也是帶著誠意而來,我想知道,王爺和朱泚談得如何了?”

  “不瞞賢侄,我們兩家和朱泚已經簽署諒解協議,接下來就是談結盟了,朱泚的壓力很大,關隴軍已經攻陷飛狐縣,隨時可以殺進易州,他希望李寶臣在關鍵時刻能出兵北上和他共同對抗關隴軍,所以這兩天三方就能達成同盟協議。”

  李納沒有吭聲,他其實知道田承嗣說的是實話,影響三家的最大問題就是土地,田承嗣和李寶臣趁幽州內亂,相繼出兵侵佔了原本屬於幽州的恆州、定州、莫州和滄州,所以朱泚上台後一直叫囂要和李寶臣、田承嗣開戰,奪回四州土地,可以說朱泚和兩家的仇恨極深,很難解開。

  現在居然簽署諒解協議了,看來朱泚遭受的壓力非同小可,才會放棄仇恨,選擇了諒解,那麽接下來簽署同盟協議的就沒有什麽阻礙了,肯定能達成,否則就不會簽署什麽諒解協議。

  李納心中動搖了,如果三家結成同盟,自己反而被排除在外,那正好被關隴軍收拾。

  “我們當然願意參加結盟,否則我就不會來了,不知道雙方需要簽署什麽協議?”

  田承嗣緩緩道:“我們四家結為合縱聯盟,首先要建一支合縱軍,三萬人左右,我出軍隊一萬,你們另外三家各出六千軍,不管哪家受到攻擊,這三萬合縱軍肯定要參加協同作戰,然後其他三家再視情況出兵救援,賢侄能同意這個方案嗎?”

  李納點點頭,“原則上同意!”

  李納說得比較含糊,隻表態原則上同意,因為他也知道,田承嗣的話隻說了一半,三萬軍隊的軍俸和糧草誰來負擔,如果是各負擔各家,那沒有問題,可如果不均衡,那就值得商榷了。

  田承嗣看了李納一眼,淡淡道:“賢侄不要以為我是想佔便宜,生死存亡關頭,我們不能再內鬥了,必須團結起來,我已經說服李寶臣,三萬合縱軍的軍俸和糧草,我們四家各負擔自己的軍隊,我出兵最多,三萬軍的主將由我指定,你們各出一人為副將,我們第一戰就是滅了薛嵩,奪取相、衛、洺、邢四州,所得降軍和戰利品四家平分,我會另外派三萬軍出戰,佔領相州和衛州,李寶臣也另外派三萬軍出戰,佔領邢州和洺州。”

  李納點點頭,“我明白了,我立刻寫信給父親,讓他來最後拍板決定。”

  “可以!”

  田承嗣欣然道:“希望十天之內,我們簽署新合縱協議。”

  回貴賓館的馬車上,李納低聲問賈深道:“軍師覺得如何?”

  賈深沉思片刻道:“確實有點出乎我的意料,看了田承嗣確實有誠意!”

  李納眉頭一皺道:“成立合縱軍,卻率先去攻打薛嵩,四州土地都被他們兩家瓜分,這不是給他們做嫁衣嗎?”

  賈深微微一笑道:“其實這件事有利有弊,雖然是我們出兵幫助他們攻打薛嵩,看似他們兩家佔了便宜,但實際也是把禍水北引,一旦衛州有失,懷州就危險了,懷州是洛陽的北大門,李鄴肯定坐不住,必然會出兵奪回衛州和相州,衛州和相州又緊靠田承嗣的老巢,削藩之戰就會從田承嗣開始,我們反而輪到最後。”

  李納想想也對,現在田承嗣想挑起戰事是好事情啊!

  “我會立刻向父親匯報,爭取十天內達成同盟協議!”

  李鄴此時正在湖州視察,湖州盛產優質大米,長安最貴的糧食就是湖州上米,鬥米一百二十文。

  另外,湖州絲織業在唐朝也十分有名,盛產的湖綢在長安也是一等綢緞,和蘇綢並列。

  李鄴這次視察湖州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湖州有三十畝田引種了佔城稻,原本是在泉州試種,但晉江縣尉沈濟要了幾斤稻種派人火速送往老家吳興縣試種。

  這個消息讓李鄴很感興趣,不管能不能成功,試驗一下總是好的。

  佔城稻最大的特點就是適應能力強,所以才會被推廣到整個江南地區。
    目前江南地區都是冬小麥和晚稻配合,一年兩季,而佔城稻是早稻,生長期短,適應性強,產量也大,它在春天播種,夏天收割,再搶種晚稻,秋天再可以收割晚稻,農田冬天就可以用來保養,非常有利於土壤墒情,農民同時修建水利設施,不用再種冬小麥。

  李鄴到來時,搶收搶種已經結束,晚稻種上了。

  沈氏家主目前是沈易直,安史之亂長安失守後,他棄官回了家鄉。

  沈易直便是晉江縣尉沈濟的父親,三十畝佔城稻就種在他家族田內。

  “總得來說,還算不錯,這種水稻能適應江南的水土,產量和我們本土水稻差不多,如果再培養十幾年,找出優質稻種,我感覺產量還會再增加三成以上。”

  “那畝產要到六七百斤了!”李鄴很驚喜。

  “差不多,現在畝產五百斤,肯定會增產到六百多斤。”

  一年能畝產一千多斤糧食,比北方年產五百多斤糧食翻了一倍,這個結果著實讓李鄴欣喜萬分,如果五年之內,讓整個長江流域和福建道都種植兩季稻,那天下的糧食產量就會翻一倍,人口也會隨之增加。

  李鄴現在最看重的就是人口,鼓勵多生人口已經成了大唐國策,只有人口增加,大唐才有能力向外擴張。

  “現在李適的情況怎麽樣?”

  李適就住在沈府內,這也是李鄴視察湖州的一個重要原因,沈珍珠在得知兒子李適是被李輔國下毒後,她見李輔國掌權,十分驚恐,擔心李輔國再進一步害死兒子,便帶著李適返回了娘家吳興沈氏,得到父親沈易直收留。

  沈易直搖搖頭,歎口氣道:“殿下如果之前見過,那他就沒有什麽變化。”

  李鄴點點頭,“我去看看他,就在沈家住兩天,麻煩沈家了。”

  沈易直大喜,“歡迎殿下蒞臨沈家,這是我們家族的無上榮耀!”

  李鄴作為監國,作為大唐實際統治者,他的一言一行都有重要意義,他巡視江南根本目的就是為了籠絡江南士族,讓江南士族支持。

  所以他每到一地,都要和當地士族座談,聽取他們的難處,聽取他們的心聲,要知道大唐目前人口最稠密之處就是江南地區,人口近千萬。

  大唐在安史之亂後,北方幾乎被摧毀殆盡,同時又遭遇了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朋黨之爭三大政治毒瘤,但王朝居然還續命了一百多年,關鍵就是得到了江南的糧食和物資供應長安。

  所以李鄴也要下力氣籠絡江南士族,江南士族比較均衡,但吳興沈氏可以說是江南士族的代表,擁有湖州三成的絲織產業和良田萬頃,堪稱富可敵國。

  一直到明朝,沈家還出了一個沈萬三,可見沈家延續千年的富庶。

  李亨讓兒子李豫迎娶沈珍珠不是沒有原因的,也同樣是為了籠絡江南士族,他也是選擇了沈家。

  下午時分,李鄴乘坐馬車抵達了佔地近百畝的沈氏祖宅。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