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藏國》第1138章 效率猛增
   第1138章 效率猛增
  李鄴面色平靜地聽取李成華和陳渙的匯報,在內衛凶狠的威脅之下,長安所有寺院都已妥協,接受了李鄴劃出的兩條紅線,良田不能超過人均五畝,不準控制良人。

  至於銅鐵認捐不是紅線,它是寺院們的虧欠。

  “殿下,初步統計,官府增加土地一百余萬畝,平民二十余萬人,銅鐵不計其數,至少都在幾百萬斤。”

  李鄴點點頭笑道:“都說寺院是銅鐵大戶,果不其然。”

  陳煥稍微猶豫一下道:“殿下,所有寺院都妥協了,但寺院們還是懇求殿下稍微放寬一點,把良田放到人均十畝,卑職也覺得人均五畝稍微狠了點。”

  “寺院的日子太好過了,所以和尚才會越來越多!”

  李鄴冷冷說了一句,他負手走了兩步又道:“可以把人均五畝改為人均十畝,但必須用銅鐵來換,我隻拿走一半的銅鐵,現在不行,他們只能留兩成,要麽五畝地,要麽兩成銅鐵,讓他們自己選,然後由內衛核查,休想私藏!”

  李成華和陳煥一起躬身接令,李鄴又對陳煥道:“這只是長安,現在要向所有齊王府的轄地推廣,寺院這些年吃得太飽,現在必須給我吐出來!”

  王平川的大馬車已經研製成功,非常舒適,實際上就是古代的房車,很適合長途旅行,但要批量製造就需要大量銅鐵。

  靠采礦冶煉需要時間,那麽最快的方法就是收集已有的存貨。

  另外就是造船,李鄴希望造一艘萬石的鐵殼戰船,難度不大,實際就是給現有的萬石戰船披一件鎧甲。

  還有就是鑄錢需要銅,他們的銅產量不高,一直在使用存貨銅,眼看要用完了,急需再增加存貨。

  工學還沒有建造完成,但授課已經開始,王展目前既是船舶署署令,同時也是工學船舶院的學正,相當於系主任,同時負責造船研究所,船舶院目前一共四個教授,三十余名學生。

  這些學生和教授都無一例外地加入造船研究所,一邊上課,一邊科研。

  目前上課主要是學習繪圖,然後學習船舶構造,然後是船舶設計,當然需要一步步來,他們需要學習五年,畢業的標準就是每個學生都會獨立設計一艘萬石海船。

  學習船舶,實踐非常重要,現在在上基礎課,兩個月後,他們就要趕赴泉州,一邊學習,一邊參加造船。

  之所以沒有立刻去泉州,因為現在王展有任務在身,他必須一年內拿出萬石海船的輪槳圖紙。

  輪槳從木製變成金屬,性能完全不一樣了,材質,大小,結構都極為重要,差之毫厘失之千裡。

  唯一的辦法只有,反覆試驗,一次又一次。

  王展打算在兩個月內首先在三千石船上獲得成功。

  這會給他積累豐富的經驗,再著手萬石船的輪槳研製,就會少走很多彎路。

  當然這種研製會耗費大量銅鐵和人工,這就不是他考慮的事情了。

  研究所內,王展在給三十幾名學生講自己設計輪槳的思路。

  “首先輪槳是用金屬製作,目前現有的車船輪槳都是木質,隻適合在內海航行,在大海裡,一個海浪就給你拍碎了。

  因為是第一次用金屬製作,我也沒有經驗,只能不斷試驗,首先我考慮用鐵,鐵堅固耐用,銅稍微軟了一點,容易折彎”

  這時,一名學生舉手道:“先生是否考慮用青銅,我覺得銅合金更輕便堅固。”
    說話的學生叫李皋,他父親就是目前車船的首席製作大匠,虎父無犬子,他十歲就跟隨父親研究車船,他父親去年不幸病逝,李皋這次是被內定錄取,他隻讀了五年書,參加科舉的話,貼經那一科就過不了。

  王展也非常看重李皋,把他用作自己的助手。

  王展點點頭,“我考慮青銅可以用作漿片,但作為框架,它還是不如鐵,框架要用精鋼,在框架設計上盡量簡單,以減輕輪槳本身的重量。

  另外,它要緊靠船身,所以大船在設計時,底部兩側要凹進去一塊,留兩個空隙安裝槳輪,你們明白了嗎?我考慮的槳輪不是在大船兩側,而是大船底部。”

  這時,苗春舉手道:“請問先生,輪槳底部,那人也要在船艙最底部踩動,會不會不方便?”

  “這個問題很好!”

  王展笑道:“實際上我考慮的海船槳輪,並不需要人力踩踏,現在正在研究一種新的機器,用它來帶動船隻的轉動,一旦成功後,船隊就能去更加遙遠的地方。”

  王展將一幅圖紙掛在木板上,對眾人笑道:“這就是我設計的金屬輪槳,精鋼為框,青銅為漿片,已經送去打造了,準備先安裝在三千石的車船上試一試。”

  王展見時間差不多了,便對眾人道:“你們回去後,每人繪製一張輪槳圖,可以參考現在輪槳的實物,就是這個!”

  王展一指身後,身後擺放著七八各種型號的車船輪槳實物。

  “要自己反覆琢磨,怎麽樣最輕便,簡單,但又要最結實,這是你們的功課,十天后交給我!”

  延州,在距離膚施縣以東約八十裡處,便是齊王府正在開采的露天煤礦了,煤炭利用的歷史實在太久遠了,在所有煤礦中,最容易開采就是露天煤礦,一是比較安全,其次產量大。

  目前正在開采這片露天煤礦佔地約數千畝,把表面三尺厚的泥土剝開後,便是深達數丈的煤炭了。

  一共有三千人在這裡挖煤,都是附近村子招募來的青壯,管吃一頓午飯,每天一百五十文錢,當天結帳,每天傍晚拿錢走人,次日天剛亮再來。

  想偷懶是不行的,偷懶被發現一次,扣五十文錢,連續發現三次,就開除了。

  煤礦距離清水河只有一百多步,這裡修建了一條土路和一座簡易碼頭,很容易把煤炭從水路運走。

  但效率還是太低了,三千人用鋤頭在煤層上挖,費時費力,產量並不高,每個月的產量隻僅僅夠長安百姓燒火做飯。

  現在李鄴要大量冶煉鐵器和銅器了,煤炭不足的問題就迫在眉睫,解決的辦法只有一個,提高產量,要麽增加人手,要麽提高開采效率。

  李鄴選擇了後一種,他研製的炸藥,這個時候就能排上用場了。

  三千人遠遠站著,所有人被要求捂住耳朵,他們好奇地看著十幾名士兵在操做什麽。

  火器兵在煤層上打個眼,將重達十斤的炸藥包填進去,點燃火繩後,所有人都迅速跑開。

  不多時,只聽‘轟隆!’一聲驚天動地的爆炸,濃煙騰空而起,三千民工都被驚呆了,只見煤層就像城牆坍塌一樣,剝落了一大片,足有幾萬斤之多,緊接著又連續兩聲爆炸,近二十萬斤的煤炭坍塌下來。

  開工鍾聲敲響,三千人歡呼著衝了上去,有了炸藥,煤炭開采效率提高了百倍。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