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藏國》第795章 大鬥拔谷
  第795章 大鬥拔谷
  【這章漏發了,老高真的很抱歉!】

  ===
  一連幾天,張掖城都沉浸家人團聚的喜悅之中,雖然失去了財產,但比起親人的獲救,財產又不重要了。

  軍營的中軍大帳內,攻打大鬥拔谷的作戰前部署正在緊張地進行。

  “大鬥拔谷戰略意義重大,一旦我們拿下大鬥拔谷,就等於將一把匕首頂住了吐蕃軍後背,迫使吐蕃軍不敢向東發動攻勢,金城縣的安全就得到了充分保障。”

  中軍大帳內,李鄴站在沙盤前,對十幾名將領介紹目前的局勢,“尚結讚現在最急切的事情就是打通鄯州和靈州的通道,其他隴右地區他並不是很急切,而金城縣正好扼在鄯州和靈州之間,就成了吐蕃軍最大的障礙。

  其實馬重英也是為了打通這條連接河湟和靈州的生命線,才發動了對金城的戰役,輪到尚結讚,就算他再否定馬重英,他也繞不開金城縣。”

  裴琇沉聲道:“拿下大鬥拔谷,吐蕃軍就不敢輕舉妄動。”

  “一點沒錯!”

  李鄴笑道:“家門口蹲個賊,你怎麽放心出遠門?當然,我們不是賊,只是打個比喻。“

  眾人都笑了起來,李鄴把木杆遞給旁邊裴俊,對眾人笑道:“裴長史年輕時守了十年的大鬥拔谷,讓他給大家介紹一下大鬥拔谷。”

  眾人頓時刮目相看,看起來一個儒雅的文官,居然守了十年的大鬥拔谷。

  裴俊接過木杆笑道:“殿下有點誇張了,我是做了十年的大鬥拔谷防禦使,但並不代表我天天呆在那裡,只是唐蕃戰事緊張時,我才會呆在那裡,大部分時間我還是在張掖,不過我確實比較了解大鬥拔谷,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裴俊指著沙盤上的一條裂谷道:“這就是大鬥拔谷,這條峽谷真是祁連山的一線天,很長很窄,千回百轉,兩邊是千丈懸崖,長七十裡,寬從兩丈到一百余丈,裡面有幾條暗河,是山谷內的重要水源。

  整個山谷有三處比較寬敞,位於谷口、谷中和谷尾,唐軍和吐蕃軍都在這裡修建了軍城,用石頭砌成,反覆修葺,內部結構非常完善了,而且都是居高臨下,十分險要,很難攻打。

  但奪取大鬥拔谷就是攻打這三座軍城,拿下這三座軍城,就拿下了大鬥拔谷,其中最關鍵就是中部的祁連軍城,也是最大最難攻打的一座。”

  議事結束,眾人都散去,李鄴還在注視著大鬥拔谷內的軍城。

  裴俊微微笑道:“開元十六年,你外公率一萬軍攻打大鬥拔谷,未傷一兵一卒便奪取了大鬥拔谷,就是這一戰,奠定了他在河西的地位。”

  “外公怎麽做到的?”李鄴興致勃勃問道。

  “斷水!”裴俊吐出了當年父親裴方獲勝的訣竅,很簡單,就兩個字。

  五天后,李鄴親自率領兩萬大軍抵達了大鬥拔谷口,在數裡外扎下了大營。

  雖然河西唐軍爭奪大鬥拔谷非常艱難,每次都要付出數千人甚至上萬人的代價才能拿下,但李鄴並不打算付出這麽慘重的代價,他有強大的進攻利器,那就是火油和重甲步兵。

  兩萬唐軍剛剛抵達,便被巡哨發現了,大鬥拔谷內立刻響起了急促的警鍾聲,數千守谷士兵都變得萬分緊張。

  大鬥拔谷一共有一萬人仿佛,包括谷內和谷外,其中大頭在谷外,駐扎了七千軍隊,即使唐軍殺出山谷,也會被這七千軍隊攔截。

  山谷雖然有七十裡長,但確實無法部署太多軍隊,極少的部分在軍城內,其他軍隊都在山谷官道上修築工事,配合城堡進行防禦。

  大軍休息了一夜,次日上午,大將南霽雲親自率領五千人進入了峽谷。
    五千人包括一千重盾兵、五百添油兵,五百陌刀軍,兩千重弩軍和一千長矛步兵,另外,還有一支兩千人的後勤運輸隊伍。

  大軍進入了峽谷,原本明媚的陽光消失,山谷內變得陰暗起來。

  主將南霽雲騎在一匹極為雄健的大宛馬上,馬匹毛色如火炭一般,無一根雜毛,這是他守衛長安戰役中,以立功第一而獲得的獎勵,是拔汗那國王送給李鄴的汗血寶馬。

  身材高大的南霽雲騎在這匹戰馬之上,更顯得格外雄壯威猛,他是第一次來到大鬥拔谷,格外地謹慎小心。

  山谷內擺不開戰場,沒有騎兵,走在最前面是三百名重盾士兵,每人舉起大盾列隊而行。

  在重盾軍背後便是五百添油士兵,這是河隴軍的獨有的軍種,他們的任務便是噴射火油。

  每個士兵背一隻十斤重的火油袋和一把推拉式唧筒,用青銅或者黃銅打造,通過銅管將皮袋中的火油抽進唧筒,再推射出去,最初是用羊小腸做抽管,但使用效果不好,改良後用硬銅管,便能噴到七八丈遠。

  當然,唐朝的銅管不是武器級別的銅管,都是將燒紅的銅板捶打成薄片後再卷起來,再用銅水填上縫隙,比較粗糙,不能用來做槍管,槍管必須用模具一體鑄造。

  除了火油袋外,每個添油士兵腰間還掛著五隻火油陶瓶,外型和梅瓶一樣,皮薄餡大,裝了兩斤火油。

  向前推行了約數裡,應該已經到第一座軍城處了,
  忽然前面發一聲喊,石塊如雨點般射來,十幾名重盾士兵措手不及,頭部被石塊打中,當即倒地,頭破血流。

  上方則是密集的箭矢射來,吐蕃人也有弓箭,只是射程不遠,在軍城內投石不方便,用弓箭居高臨下,反而效果更好。

  前方確實是一處開闊地,面積約數十畝,主要是向右側凹陷進去,下方有一座土丘,土丘有一座很小的軍城,佔地也就一畝。

  對唐軍而言,這不能叫城,而叫戍堡。

  但軍城修建土丘上,整體高約六丈,數十名吐蕃軍居高臨下,向下射箭,高度就相當於六成樓。

  果然就像裴俊說的那樣,根本沒有門,只能先爬上山坡,在用外掛梯子爬上去。

  在軍城下方,吐蕃軍用泥袋帶堆砌了一座高一丈左右的工事,數百名吐蕃士兵在工事背後拋石,高高泥袋擋住了他們。

  南霽雲冷笑一聲,一看就是沒有經驗的新兵,居然躲在牆後,以為弓箭都是平射嗎?
  南霽雲當即喝令道:“重弩手發射!”

  五百重弩手列陣成十排,調整望山,舉弩向百步外拋射,‘刷!’五百支重箭騰空而起,以六十度仰射,箭矢飛射上天,又呈拋物線落下,雨點般落在吐蕃士兵群中,這些士兵雖然打著吐蕃軍的番號,但實際上都是吐谷渾人,之前都是牧民,被征用入軍,雖然有過軍事訓練,但和唐軍從沒有交手的經驗。

  他們左手持簡易盾牌,右手甩出一顆顆繩石,突然之間,唐軍強大的箭雨射來,就算有盾牌也無濟於事,盾牌被擊中碎裂,數百士兵紛紛中箭倒地,一片哀嚎,其余士兵連滾帶爬,躲到泥袋背後,只有這個角度,唐軍的箭矢射不到。

  南霽雲一揮手,三百名重盾士兵舉盾快速奔跑,利用唐軍箭矢壓製住對方的機會,他們一口氣奔至沙袋牆背後。

  他們配合默契,將一隻隻泥沙袋拖倒在地,為首千夫長見勢不妙,大喊幾聲,數百名吐蕃士兵拔腿狂奔,向谷道深處撤去。

  官道上的吐蕃士兵逃跑了,還剩下一座石堡,南霽雲下令道:“投擲火油瓶攻擊!”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