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藏國》第630章 嶽州消息
  第630章 嶽州消息
  江陵,李氏族人目前就生活在這裡,李鄴對自己的族人還算不錯,李洵出任江陵縣令,李鄴出錢,在這裡買了百頃土地和二十座小院分給族人,每月還有例錢,使他們的生活比其他逃難百姓舒服得多。

  當然,李鄴對族人的要求也很嚴,不得仗勢欺人,更不得欺壓良善,族規也十分嚴厲,違反族規將停止發放每月例錢,嚴重者甚至還追回田產和房屋。

  其實就是一句話,老老實實做人,不要惹是生非。

  家主依然是李鄴的父親李岱,他現在可是大唐左相,人又在遙遠的西北,沒有時間也沒辦法過問族務,基本上都是副族長李崤主持家族事務。

  李洵的官聲不錯,他上任半年已經解決了江陵百姓抱怨已久的幾件民生之事,一是渡江問題,原來的渡船太小,每次都要排隊一兩個時辰,百姓怨聲載道,李洵擴大民間辦渡船,他批準增加了三家船行經營渡船,渡船一下子多了起來,運載量大,又安全,渡江從此再也不用排隊。

  其次便是城牆邊菜場的髒亂問題,每天都有大量農民進城來賣菜,都在城牆兩側,江陵盛產魚蝦,商販們隨地殺魚,魚內髒以及死魚爛蝦到處亂扔,時間久了,城牆兩側臭不可聞,周圍的居民十分不滿,經常和菜販子發生衝突。

  李洵辦法很簡單,把城牆兩側畫了很多方格,每個方格就是一個菜攤,把每個菜販子的位置固定下來,每個方格內放一個籃子,所有魚腸子和死魚爛蝦都必須扔在籃子裡。每天都有人收走,如果隨便丟棄垃圾被發現,則警告一次,若被警告三次就取消擺攤資格。

  整肅後,無序的菜場煥然一新,李洵又拿石灰水消毒,臭味便消失了。

  緊接著,李洵又組織了一支三十人的三色棍隊,在街頭巡邏,看見無賴在街頭滋事,或者調戲婦女,棍隊立刻將無賴拿下,不管對方是什麽人,什麽背景,當街棒打三十棍,短短十幾天功夫,數十名無賴被脫去褲子當街棍打,便再也沒有人敢尋釁滋事了,江陵縣的社會治安煥然一新。

  這三件事做完,李洵的聲望高漲,百姓無不誇讚。

  實際上,李洵敢做這些事,還是因為他後台硬,他的後台是江漢節度使李鄴,他觸犯到了很多人利益,比如渡船,原來的渡船是被羅縣尉的小舅子壟斷的,他把渡船經營放開後,羅縣尉也不敢說什麽。

  第二條是比較繁瑣,額外增加很多事情,以前的官員都事不關己,懶得過問。

  第三條更是會得罪人,很多無賴都是大戶人家子弟,仗著家裡的各種關系在江陵胡作非為,李洵動手後,這些大戶子弟被責打,家裡也不敢尋仇,隻得認了,同時約束好子弟,不敢再惹事生非。

  以前的縣令怕得罪縣裡的大戶,都不敢過問,李洵卻不怕,他一出狠手,江陵的詬病已久的治安問題便迎刃而解。

  這就是後台的重要性,有後台的官員就可以放開膀子無所顧慮的乾,但如果沒有後台,或者後台比較弱,官員就會瞻前顧後,明知該怎麽做,卻不敢實施。

  在唐朝做官有很明細的考核,並不是你後台硬就能提升,關鍵還是要有能力、有政績,歷朝歷代,很多政績其實就是分糕餅,把豪強大戶霸佔的資源拿回一點點給普遍百姓,讓普遍百姓們感恩戴德,政績和官聲就來了,而不作為,自然沒有政績,所以後台硬的人敢作為,就會出政績。

  後台硬,有能力,加上有政績,當然就容易得到提升。

  這天上午,李洵和往常一樣在江陵縣城巡視一圈,轎子剛出門不久,便聽外面一陣喧嘩,前面有人攔路,在焦急叫喊著什麽。

  李洵急忙喝令停轎,吩咐手下道:“去看看發生了什麽事?”

  隨從跑上去,片刻回來稟報,“縣君,是一名商人,他說有重要事情要向您稟報!”

  “帶他上來!”

  片刻,一名身穿黑衣的商人被帶上來,跪下行禮道:“小人王漸,是一名茶商,拜見縣君!”

  “你有什麽緊急事情要向我匯報?”

  “回稟縣君,小人剛剛從嶽州逃回來,嶽州守將康楚元發生判亂,自立為南楚大王,他的軍隊很快就要殺來江陵!”

  李洵吃了一驚,連忙問道:“消息可屬實?”

  “小人家小都在江陵,小人以身家性命擔保,消息屬實,一點都不誇張。”

  李洵已經無心去巡視了,立刻返回縣衙,嶽州就在荊州東南,兩州緊緊相鄰,一個在洞庭湖北,一個洞庭湖東,如果嶽州發生叛亂,很快就會波及到荊州。
    李洵匆匆來到州衙,他要向刺史魏仲犀匯報此事。

  來到州衙,雙方見了禮,魏仲犀請李洵坐下,魏仲犀年約四十歲,進士出身,當官十幾年,官場經驗要比當官僅四年,且目前只有二十四歲李洵要老道得多,資歷也高得多。

  但魏仲犀對李洵卻很客氣,誰讓李洵的後台硬呢?和節度使是堂兄弟,還有個當宰相的伯父。

  “發生一件事比較緊急,卑職立刻趕來向使君匯報。”

  “李縣令請說!”

  “嶽州兵馬使康楚元使君知道吧!”

  魏仲犀點點頭,“我知道,此人還曾經坐鎮過襄陽。”

  “卑職今天聽說康楚元叛亂了,自立為南楚大王。”

  魏仲犀也吃了一驚,急問道:“消息可確切?”

  “是一名商人告訴卑職,他家人都在江陵,他本人剛從嶽州巴陵縣逃回來,應該是真的。”

  魏仲犀當即道:“我立刻發鴿信向襄陽匯報,縣君趕緊通知官員和族人,先離開江陵,今天就要走,今天我沒有收到石首縣的快報,我正覺得奇怪,極可能石首縣已經出事了。”

  石首縣位於長江南岸,距離嶽州很近,但屬於荊州管轄,如果嶽州發生叛亂,那麽石首縣將首當其衝。

  “使君也要轉移!”

  魏仲犀點點頭,“我先通知州官收拾東西,如果形勢不對,我們馬上就走!”

  荊州只有一千維護治安的駐軍,根本擋不住叛軍,叛軍殺來,州縣兩級官員首當其衝。

  但魏仲犀更擔心李相國的族人,所以他要求李氏族人趕緊撤離,不能成為叛軍的人質。

  李洵趕回府宅,找到了父親,告訴了他嶽州叛亂之事,李崤也嚇了一跳,立刻派人去召集族人來宗祠緊急商議。

  一個時辰後,所有族人都趕來了。

  李崤高聲道:“剛剛得到消息,嶽州發生叛亂,很快會波及到江陵,大家趕緊回去收拾細軟,大東西就別拿了,帶點糧食,駕車馬趕往北城外集中,大家現在就回去收拾,午時正我們出發北上,來晚了我可不等人。”

  族人們都慌了手腳,紛紛向家裡趕去。

  中午時分,李氏族人除了縣令李洵外,都聚集到北城外,李洵是父母官,他不能逃走。

  李崤便帶著族人駕著二十幾輛大車向北方逃去。

  此時,嶽州叛亂的消息已經在江陵縣傳來,縣裡一片混亂,豪門大戶們紛紛向城外轉移財產,普通百姓也拖家帶口向鄉村親戚家裡轉移。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