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扶風大紀》孝凌帝本紀.其2
  孝凌九年,三月,帝為平亂,數征伐,皆以大敗,七國聯軍,來勢洶洶,連破數州,直指長安。五月,帝憂懼,欲走蜀地,朝中大臣,多以勸阻,遂罷。數月,帝召天下勤王之師速援京師,然諸王皆以畏懼,弗至。六月,敵困長安,朝堂混亂,百姓惶恐,城中將領,擁兵自保,不欲迎戰。時有義士,名公孫威,自組民軍,城中青壯,多以投之,遂日夜操練備戰。八月,威請開城迎戰,帝準。初戰,威身先士卒,揮舞長槍,深入敵軍,如入無人之境,所向披靡,聯軍見其驍勇,皆四散潰敗,敵陣自亂,城中士卒觀之,乃傾城而出,大破敵軍,長安之圍遂解。十月,帝嘉威之勇武,拜鎮國將軍。

  孝凌十年,燕國內亂,①白銘掌權,誅燕王,改國號白遼。二月,發兵北上,盡佔遼滿之地。時宋魏以數城相爭,將戰,堅乃至魏都開封調和,然多以偏魏,至夜,宋王使人刺堅。堅既死,英複即吳王,七國之盟自裂,縱英不計前嫌,與宋修好,亦不可挽回也。七月,魏王領軍數萬伐宋,宋軍勢弱,不能敵,遂求援,諸王隔岸觀火,按兵不動。九月,宋亡,宋王自刎,魏盡吞其地。

  孝凌十一年,自去歲冬季,趙國雨澤愆期,河流枯竭,井泉皆涸。民苦於饑饉,啼饑號寒,四處流離。野無青草,耕牛瘦弱,農夫望田興歎,無以維生。城郭之內,餓殍載道,白骨露於野,慘不忍睹。帝聞之,大喜,乃令威領軍四萬伐趙,僅十余日,趙王降,入獄,次日凌遲。六月,威軍南下伐魏,勢如破竹,沿途州府,皆以歸複。七月,開封破,魏王驚懼,遂東渡日本,至福岡,為奈良軍生擒,送押長安,次日凌遲。

  孝凌十二年,白遼軍南下,與齊戰,勝,乃兼其地。

  孝凌十三年,英疾甚,卒。其膝下無子,於是諸將以王位相爭,入宮屠戮。時威領大軍六萬,兵臨建鄴,城中士卒不堪內亂,遂開城門,威軍得以入,於是吳滅。昔日七國,僅余南楚,楚王自知不敵,待威軍至,遂開城以降,帝大悅,弗問其罪,封長沙公,賞百畝良田。數日,帝設宴,賜其毒酒。

  孝凌十四年,七國既滅,然白遼尚存,威恐日後生患,遂請戰,以複燕齊舊地。朝中百官以連年戰亂,百姓疲弊,皆勸阻,帝許,乃譴使白遼,立和約。

  孝凌十六年,帝偏②潘昊,拜丞相,威以為昊無德,乃勸諫,帝弗從。昊聞之,欲除威,乃劾曰:“臣以為國家之患,不在外而在內,不在大而在小,公孫威本一介草民,今其平亂有功,名望甚重,百官多以忌憚,天下人隻知有威而不知陛下,陛下若不除之,恐日後難以為製。”帝遂召威,多以暗示。威見帝不納忠言,心中憂慮,遂上書請辭,願歸故裡,以避是非。帝聞之,乃召曰:“卿有大功於國,豈可輕去?”威無奈,唯謹言慎行,以避禍害。

  孝凌十七年,昊羅織罪名,以威暗通白遼,欲反,帝從其言,乃下旨,命誅威九族。未幾,帝生悔意,改流放西疆,至中途,昊使人伏之,威遂卒。

  ①白銘:遼寧沈陽人,其家世顯赫,為當地滿族豪門。孝凌十年(公元2761年),長安之役後,趁機起兵叛亂,誅殺燕王,建立白遼國。孝凌十二年,於滅亡齊國後稱帝,是為白遼昭文太祖。

  ②潘昊:孝凌帝的皇后潘慧蘭之弟。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