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南明:開局童子兵,撐起乾坤重》第六十五章 還陛桂林
  十月十五日,已是初冬,永歷君臣風塵仆仆地抵達象州。思恩侯陳邦傅派長子陳登禹,率兩千兵馬入衛。

  陳邦傅掛平蠻將軍印,有征召土司之權,“專南、太七府土漢地,置有司”,是廣西毋庸置疑的頭號軍閥。

  之前,陳邦傅趁清軍在桂林城外大敗,出兵“收復”潯州、藤縣、梧州,並深入廣東廉州府,會合宗室朱統鑒,收復欽州、廉州,一時聲名大噪。

  只是,此人心術不正,諂媚有術,名不副實,內結權臣,外連武將,“平生未曾見敵,徒以奉上為奇貨”。

  當時的明、清交界地,常常會出現權力真空。軍隊在前線打了敗仗,往往一瀉千裡,把城池百姓棄置不顧。桂林大捷後,清軍迅速撤退,潯州、梧州、廉州等重鎮已無清軍,陳邦傅只是派兵過去接收而已,未嘗經歷激烈戰鬥。

  永歷帝卻不明就裡,見陳登禹帶來的兵馬多,便以為有了憑恃。陳登禹亦深得乃父真傳,向永歷帝進獻金銀寶物,又大肆結交馬吉翔、龐天壽等佞臣。

  很快的,永歷帝下詔,令陳登禹掌錦衣衛,遷副都禦史,封文水伯。

  此時,在奉天失散的朝臣相繼趕來,朝政開始走上正軌。陳登禹雖有迎駕之功,卻不至於封為伯爵。詔書一出,朝臣一片嘩然,言官紛紛上書反對,懇請永歷帝珍惜名器,收回成命。

  陳登禹自恃兵多,與馬吉翔、龐天壽狼狽為奸,互相奧援,最後如願封為文水伯。

  象州是個小城,卻聚集了兩千多名朝臣、太監、宮眷,又有近五千兵馬,城池擁塞,糧草不繼。

  十一月上旬,象州糧食短缺,丹初也不得不下令縮減口糧。陳邦傅上書朝廷,建議永歷帝移駕潯州,實際上就是想效仿劉承胤,挾天子以令諸侯。

  群臣多反對,永歷帝也對陳邦傅不放心,決定移陛南寧。

  此時的南寧,由趙壹主政。趙壹,北直隸大興人,世襲錦衣指揮,出為南寧通判,累遷南寧知府、左江副使、廣西布政使。

  此公“明敏有幹才,深得土司心”,陳邦傅對他頗為忌憚。為阻止陳邦傅染指南寧,趙壹深結土司,又招撫義勇頭目徐彪,為朝廷在桂南保全了一片淨土。

  聽說永歷帝又要移陛南寧,岑丹初大失所望,氣得就想下令拔營,即刻返回桂林。

  清軍逼近全州,一旦奪下全州,就可直接威脅桂林。丹初在桂林還有個未婚妻等著完婚呢,在永安州還有一大堆事等著打理呢。跟著鑾駕瞎跑,不是在浪費時間嗎?

  朱淑鷺勸不過他,連忙派人通知俞厚基。

  俞厚基得信,連忙過來求見,第一句話便是:“鎮台難得護駕一次,應慎終如始,不可輕棄鑾駕!”

  軍師的話,丹初還是聽的。他忍不住抱怨道:“從九月到現在,兩個多月過去了。我帶著四百將士顛沛流離,風餐露宿,卻一無所獲。到現在,將士饑餒,戰馬消瘦,長此以往,還如何打仗?”

  俞厚基正色說道:“鎮台此言差矣。若非護駕有功,鎮台何以由遊擊超擢為總兵?何以娶得朱夫人?朝廷雖然無道,卻是大明正統;皇上雖然黯弱,卻仍有封官賞爵之權。

  “若鎮台輕棄鑾駕,必遭小人非議,必為言官所劾。況且,南寧糧產豐富,亦為桂南重鎮。鎮台護陛到南寧,亦可觀察南寧山川形勝,增長見識。”

  這句話說得很隱晦,令丹初怦然心動。他與俞厚基第一次見面時,就談及根據之地。南寧地處邕江衝積平原,水陸兩便,是當下最理想、最可行的根據地。

  朱淑鷺不知道南寧根據地的設想,勸道:“夫君已經護陛兩個多月,流徙數百裡。南寧無兵革之亂,有糧草之豐。皇上到了南寧,暫時就會安定下來。夫君那時再拔營返回桂林,豈不更好?”

  是啊,送佛送到西,反正也不差這一程了。丹初怒氣消了不少,卻並未發話。

  俞厚基說道:“全州那邊,何督師集結數路大軍,多精銳之師,對付清虜當無問題。全州安全,則桂林安全,鎮台大可放心。”

  朱淑鷺心中生起一股莫名的醋意,又擔心瞿家小姐是個潑辣貨,不免有些惴惴。

  丹初歎息一聲,道:“既如此,就護送鑾駕去南寧吧。我可有言在先,到了南寧,我就率軍返回桂林,誰攔也不管用了。”

  形勢變化得很快,超出所有人的意料。

  陳邦傅為阻止永歷帝南巡,派兵爭奪南寧,與趙壹麾下勇將徐彪接戰。徐彪以義勇受撫,實際上就是地方團練,偶爾還打劫劫舍,被陳邦傅汙為巨盜。

  令人大跌眼鏡的是, 陳邦傅的經製之軍,竟然打不過徐彪的義勇。

  鑾駕遇到兵亂,道阻難行,永歷君臣隻得返回象州,已是十一月底。

  恰在此時,全州傳來大捷。何騰蛟督率郝永忠、焦璉、趙印選、盧鼎四鎮兵馬,在全州大敗清軍,斬首千余級,奪大西馬三百余匹。

  這一仗打得相當漂亮,是南明軍隊少有的高光時刻。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清軍實力偏弱。三順王在桂林戰敗後,便退回了湖廣。此次進攻全州,孔有德、尚可喜並未參戰,只有耿仲明一部。耿仲明在三順王中資質最差,一向唯孔有德馬首是瞻,本非大將之才。

  其二,明軍戰術得當。明軍派大隊步卒走大路推進,吸引清軍注意力。郝永忠、胡一青、焦璉三將帶領各自騎兵,抄小路向全州進發,出敵不意地抵達全州城下,打亂了清軍部署。

  其三,明軍將領身先士卒,作戰勇猛。有兩名戰將表現出色。郝永忠首推第一,“身先士卒,率標鎮馬騎直衝虜營。虜交鋒大敗,奔潰北走”。

  其次為滇將胡一青,騎一匹滇中名馬“沙兔子”,高不滿五尺,清虜誤認為牛。此戰中,胡一青神勇無比,直闖敵陣,連砍三顆首級,清軍驚愕,稱胡一青為“騎牛蠻子”。

  全州大捷充分證明,明軍不缺戰鬥力,只要組織得當,完全有可能打敗清軍。

  消息傳來,永歷帝再無後顧之憂。何騰蛟、瞿式耜再次疏請永歷帝還陛桂林。

  十二月五日,永歷君臣返回桂林。丹初追隨鑾駕三個月,心力交瘁,終於回到了桂林。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