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會的事情辦的熱熱鬧鬧唐越澤跟徐子韶是知道的,但是沒有想到居然會是元禮。
在行宮的時候他們見過元禮一面,跟在傅元令的後面,若是不開口說話,很難令人察覺到她的存在。
沒想到啊,這麼厲害的。
飯菜上來,傅元令是真的有點餓了,也就不再說話專心吃飯。
肖九岐給傅元令夾了菜,說道:「文會的事情,聞名而來的學子不說,肯定還有很多有名的學士,到時候這些人就交給他們二人。不會誤了事。」
傅元令聽到這裡有些驚訝的看著肖九岐,沒想到他能想得這麼周到,「也好,文會的事情自然是辦得越盛大越好,這有助於咱們一下子打出名氣,能吸引更多的學子前來。」
傅元令說到這裡微微一頓,「距離中秋還有幾日,四弟他們快要回來了。」
肖九岐隨意地應了一聲,隨機回過神來,看著傅元令眼睛都亮了,「你是說樊大儒?」
樊大儒?
徐子韶跟唐越澤瞬間就看向傅元令,樊大儒他們知道啊,老爺子學識淵博,教書育人,門下學徒廣布,就是脾氣不大好,做了幾年官看不慣就辭官而去。
在明麓書院授學,聽聞帶著一眾學子們出去遊學了。
怎麼聽著這意思,傅元令認識樊大儒?
開什麼玩笑啊,一個是視金錢為糞土的大學者,一個是癡迷賺錢的大商人,怎麼可能有交集。
八竿子都打不到一塊去。
肖九岐的心一下子就熱了,對於他四哥的事情,他比誰都上心,「你確定樊大儒能來?」
「不確定啊。」傅元令正色的說道,「之前病了一場,現在大病初癒還得看他老人家的身體,若是身體無恙,這樣的事情他會喜歡的,若是身體不好,他便是想去我也不同意。」
「什麼時候抵達上京?」肖九岐琢磨著要不要去接一下,身體好好地回上京大家都好嘛。
「最遲後日,若是順利的話明日差不多就能到。」傅元令也不敢確定。
「那我帶人去接一接。」肖九岐道。
傅元令:……
就你這個禍頭子的名號,想必去了人都見不到,只能吃個閉門羹。
但是這話有點傷自尊,傅元令隻得婉轉的勸道:「我這邊這麼多事情你也得幫我盯著,樊大儒那邊都安排好了,你就別去了。」
肖九岐一聽有點遺憾,「那行吧。」
若是能讓樊大儒在文會上亮相,哪怕是就呆一會兒,也足以引起轟動了。
唐越澤這會兒是真的服氣。
看著王爺的意思,傅大姑娘不只是認識樊大儒,明顯是跟人的關係很好,不然不會說這樣的話。
要是能連樊大儒都請出山,這一場文會是真的要紅火了。
徐子韶也是久仰樊大儒的威名,只可惜這位大儒脾氣古怪,很難投其所好,誰能想到啊,傅大姑娘居然跟樊大儒關係這麼親近,這可真是太意外了。
又想著,到時候倆人去文會上幫忙,只要樊大儒能去,肯定能見到人,頓時覺得這差事美極了。
傅元令心裡卻另有打算,今年帶著伯府的人在畫舫上過中秋節,樊夫人那邊她也想著把人接來,單獨備一艘畫舫。
若是樊大儒想要露面,從畫舫上直接過去方便,露個臉回到畫舫休息更方便。
只是眼下這事兒還沒想好,倒也不急著說出來。
一頓飯吃的是徐子韶跟唐越澤心裡七上八下又帶著興奮,這可真是好事兒啊。
想想都覺得興奮。
哪裡想到還能有這樣的好事落在頭上。
吃完飯肖九岐帶著傅元令去王府看看,徐子韶跟唐越澤自然不會繼續跟著,而是琢磨著文會的事情,倆人一想暫時也沒事,索性直接去了競春舫。
先把地盤熟悉一下再說,要是樊大儒真的到場,他們可不能丟臉。
自來勛貴與文人不對盤,一個是滿腹經綸十年寒窗,一個是享受祖蔭生來就躺在錦繡堆裡,互相看不順眼也是自然的事情。
但是,這並不能妨礙真正有本事有學識的人,能成為大家的心頭崇拜仰慕的人。
樊大儒就是這樣一個人,有學識有膽識也有個性。
第二日,傅元令去了樊府一趟,樊夫人見到她就高興地拉著她的手說道:「你怎麼又讓人送書來,滿滿一大箱子。」
傅元令愣了一下,隨即想起來,笑著說道:「我跟下頭的人知會了一聲,找到書直接送您這裡來,這是送來了?」
樊夫人看著傅元令都不知道這事兒,就樂著說道:「你也夠心大的,自己也不知道。送來了,好大一箱子,有些書損壞的不成樣子,要修補起來很困難。有些保存的比較好,我準備謄抄一遍。等老頭子回來看到這麼多書,必然高興地很。」
樊夫人是真正愛書的人,言語之中的愛惜之意毫不作假。
「那我找幾個人來給您幫忙您看行不行?」傅元令覺得樊夫人年紀大了,做這些很吃力,需要有人分擔。
「不用,我這裡的丫頭對這些事都熟悉了,知道怎麼做。」樊夫人拒絕了,「今天吃了飯再走,書院那邊送來了新鮮的魚,讓廚房做了給你吃。」
傅元令答應下來,就跟著樊夫人去書房收拾書。
樊夫人看著傅元令的動作笑著說道:「你跟你母親學過?」
「小時候看著母親做過,我後來跟著外祖四處走,擺弄這些的時間不多。今日在夫人這裡,正好讓我也沾沾書香氣。」
樊夫人被逗樂了,笑著說道:「你小時候很聰慧,你母親抱著你讀書,讀一遍就能記個差不多,那時候你只有那麼點大,一眨眼都長大了。」
傅元令記不清楚小時候的事情了,那時候太小了,「沒聽母親說過,您還見過小時候的我啊。」
「見過,怎麼沒見過。」樊夫人說起這個就樂了,「你外祖費盡心思替你延請名師,大把的銀子往外扔,當年在潞陽府這可是一樁趣事。我跟丈夫當年路過潞陽府聽聞此事,他覺得好奇找上門,與你們家慢慢的有了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