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若江也不放心大姑娘,但就此回去怕沒法對大姑娘交代。
看得出肖若江的顧慮,白卿玦說:「你告訴長姐,是我不放心長姐非逼著你帶人回去的!再說我跟在這位蕭先生身邊,自有人護,死士放在我這裡反倒是浪費!我若是需要一定會派人去找長姐要人!」
說完,白卿玦將玉佩塞回肖若江手中,他不能出來太久,便壓低了聲音在肖若江耳邊道:「這位蕭先生,名為大魏富商,我觀其行事怕身份並非如此簡單,看起來倒是和大燕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你千萬叮囑長姐……與此人來往交易需萬般謹慎!」
白卿玦在蕭容衍身邊的時間尚短,如今也只能確定這兩點……其他的暫時還沒有摸清楚。
肖若江抱拳稱是:「七少放心,我一定轉告大姑娘!」
「長姐就拜託你相護!煩請你兄長和沈青竹……務必找到小九!」白卿玦說這話的時候聲音略顯哽咽。
當初白卿玦與白卿雲一同受命騎襲西涼都城,但卻被人提前設伏,他身為兄長本應該拚死護下九弟白卿雲,可……他受傷,是白卿雲抓緊時間為他換上普通兵士衣衫,將他推入荊河帶人引開西涼伏兵,以此來換得他的一線生機。
白卿雲說,祖父定下的規矩……庶護嫡!
當一嫡子同庶子一同遇難,庶子需捨命保嫡子。
白卿雲為庶,白卿玦為嫡,故而……白卿雲捨命保隻為替他爭奪一線生機。
雖然說是家規不錯,可作為兄長白卿玦心中始終愧對白卿雲,只希望白卿雲能好好的活著。
他跟在蕭容衍身邊,已知西涼大都生亂,西涼皇帝遇刺身亡西涼女帝登基。
所以,白卿玦猜……或許這便是白卿雲所為。
白家子嗣一向如此,既然領命,千難萬阻都會完成使命。
只希望白卿雲行刺之後給他自己留了退路,能全身而退。
肖若江為了避免白卿言擔心白卿玦,自作主張留下了十個董家死士聽候白卿玦調遣,與白卿玦相別之後,立刻帶人奔赴西涼境內的幽華道。
二月十四那日晉軍大勝,白卿言便調動了平陽城守軍三萬,與她所率的四萬多軍隊前往幽華道駐紮,此時應當已到幽華道了。
·
西涼號稱七十萬大軍出征浩浩蕩蕩出征大晉,列國迴避無人敢逆其鋒芒,可南疆一戰,西涼、南燕慘敗。西涼都城女帝登基,六王謀反,雲破行不敢與晉國再戰,帶不足八萬西涼兵回國直奔西涼都城雲京,斬殺六王於馬下,擁護女帝登基,結束西涼帝都混戰——史稱雲京之亂。
西涼雲京之亂平息,雲破行被太后親封輔國大將軍,在西涼成為紅極一時的人物。
而對雲破行來說是恥辱的南疆之戰,卻是震撼列國。
白威霆嫡長孫女白卿言,以五萬晉軍,一萬白家軍,僅六萬兵力,大破西涼南燕聯軍,焚殺西涼降卒不留活口,殺神之名,威懾四海。
一時間,晉國因殺神臨世而鋒芒畢露,無一國再敢蠢蠢欲動。
與此同時,大燕突然舉兵直入南燕腹地,打著恢復大燕正統之治的旗號,所到之處被舊治壓迫的平頭百姓紛紛與守城將士抗爭,將城門打開,夾道歡迎……
前有南燕精銳盡數被斬殺於遙關,後有蕭容衍前方探路布局。
南燕兵士也因舊治被壓迫了很久,消極對戰,又遇南燕新銳將領謝荀戰無不勝便更是怯戰,南燕對謝荀來說幾乎成了一條坦途。
南燕四處求援遭拒,列國知南燕盡失民心,大燕打著恢復正統的旗號百姓歡欣鼓舞,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作過問,南燕皇帝又不願厚顏來求最不願看到大燕做大的晉國,晉國師出無名只能眼睜睜看著南燕滅國近在眼前。
二月末,西涼女帝便派出議和使臣前往晉國,與此次率兵出征的晉國太子接洽,如白卿言所說的那樣、割地、賠款……不過西涼卻沒有質子,而是選擇讓女帝胞妹李天馥來晉國和親。
此次隨議和使臣前來的,除了女帝的胞妹李天馥之外,還有雲京之亂護女帝有功的炎王李之節。
二月十四日將西涼大軍打得潰不成軍,西涼撤軍之後,白卿言便將晉國軍營推進到西涼境內的幽華道,此處乃是西涼天險,正正好與西涼的秋山關遙遙對望。
太子得知西涼議和使臣已到秋山關,他亦帶著大晉的議和使臣來了幽華道。
這日,白卿言率諸位將領在荊河邊迎接太子,太子一下船邊看到身穿甲胄而來的白卿言與諸位將領立於河邊迎接,太子心情非常不錯。
「看來,孤這是將白卿言給收服了吧?」太子低笑一聲道。
方老摸著自己的鬍鬚笑著點頭:「是啊!恭喜太子得此猛將,現在列國紛傳白卿言乃是殺神臨世,聽到這個名字都要抖三抖!有這樣的人物效忠太子,將來邊疆定然無憂。」
秦尚志走在最後面一聲不吭,見白卿言英姿颯颯率部下前來,心裡卻鬆了一口氣,不論如何白卿言的命算是保住了。
「末將白卿言,參見殿下!」白卿言抱拳單膝跪地。
「白將軍快快請起!」太子忙上前兩步虛扶起白卿言,「此次南燕西涼合併犯我大晉,多虧白將軍我晉國才能大勝啊!」
「末將不敢居功,此次大勝……乃是全軍將士齊心合力所得!末將對太子殿下深信不疑賜兵符更是感激不已!」
白卿言話說的極為漂亮,太子高興的嘴都合不攏了,點頭同白卿言一邊向前走一邊道:「勝而不驕,白將軍不愧是鎮國王的嫡長孫女,白將軍放心……此次回朝之後,孤定會向陛下為白將軍請封。」
「殿下,此次大勝議和結束之後,白卿言回大都便會同白家遺孀一同回朔陽老家了。」
秦尚志幾不可察地點了點頭,白家此時……當是急流勇退,白大姑娘做的很對。
聽白卿言說這麼說,太子腳下步子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