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路》第109章
第十一章 全取青州 第十節:叛亂

  世事總是如此難料,雙方對峙了兩個月,還沒有等到袁軍有可乘之機,程玉這裡先出了問題,這天,被派駐守臨淄的孫干發來緊急公文,程玉一看臉色大變,然後鐵青著臉將公文遞給了身邊的眾將,大家看過之後,臉色也都比較難看。原來孫干公文上說:泰山降將昌稀,心懷異志,趁程玉帶領青徐之兵北征袁紹之際,挾持了宗室劉琰,由昌邑起兵佔領了下密一帶地區,自稱「泰山王」正在攻打北海,圖謀青州。

  程玉手下的武將不多,泰山以東的地區又是自己的後方,也就沒有留什麼大將駐守,不過都是一些文臣和一些偏將,昌稀就是這個原因被留在昌邑的。沒有想到現在一旦出了狀況卻不能就地解決。

  這種情況下,一般發言的都是作為首要軍師的徐庶,他出列對程玉說:「主公,如今我們被拖在平原,青州之地再無可用之將,而南方眾將又遠水不解近渴,況如果調他們來的話,怕南方諸郡又有危機。為今之計,只能先想辦法和袁紹罷兵,待平定青州之亂後再另想辦法。」

  程玉對這個道理早就知道,但自己佔領了袁紹幾座城池,又殺了他的心腹淳於瓊收降了張郃高覽,這個仇已經結的很大了,能那麼容易就讓袁紹同意講和嗎?他將這份顧慮說了出來,眾人一聽也大有道理。

  一邊的陳宮突然出列獻計,他雖然智謀過人,但為人不喜爭權奪利,在有徐庶在的情況下很少說話,今天見大家都還沒有想出什麼好主意才主動出來說話:「主公,如果要袁紹撤兵也不難,只是需要一些時日。」

  徐庶本來也不是什麼疾賢妒能的人,一聽到陳宮如此說,忙插言:「陳軍師,想昌稀不過是烏合之眾,雖然勢大,但短期之內也恐難有大作為,只要您有什麼計策就好,免的主公心焦。」

  「主公,徐軍師,我一直守在北方,對袁紹的底細刺探的更多一些,在他的心目中,一直以兩個人為大敵,一是幽州公孫瓚,一是許都的曹操,雖然公孫瓚以敗,可曹操仍在。」

  程玉聽了這話,有點失望,自己和曹操的關係不過是貌和神離,要說讓曹操出兵攻打袁紹的後路恐怕還是有點困難,雖然曹操不希望袁紹坐大,但他卻想讓自己和袁紹拚個兩敗俱傷。不過想想,以陳宮的智慧不會只想出這麼膚淺的方法來,於是雙眼緊緊的盯著陳宮,等待他的下文。

  陳宮自然也看到了程玉臉上的表情變換,嘴角略微動了一動繼續說:「雖然曹操未必肯出兵,但如果我們修書前去,怕他為了作勢還是會虛派兵馬以為疑兵的,這是第一條。」

  眾人這才知道原來陳宮的退兵之計分為幾條,都望著他等待他的下一條。陳宮也沒有買關子,繼續說了下去:「另外,我們可以派細作到北方各地散播烏丸將借為公孫瓚報仇的名義大舉南下的消息,從南皮那裡混過去想必不難。再派人厚賄袁紹手下的謀士許攸,此人貪而忘義,如果可以打動他,一定能讓他幫助散播這條消息的,這是第二條。」

  然後又停都沒有停,直接把第三條說了出來:「聽說徐州有名士鄭玄,與袁家有通家之誼,袁紹待之甚恭,可以由糜先生出面,請他幫忙寫一封信,就說我們此次出兵,並無他圖,只是為了收回由太史將軍管轄的青州,並非想與袁紹為敵,想和他講和,在袁紹收到前面兩個情報的時候,必然欣然應允。--不過……」

  陳宮又加了一句:「一定要盡可能的把昌稀叛亂的消息封鎖住,如果被袁紹得到恐怕就不那麼妙了。」

  眾人一聽,果然是一條好計策,環環相扣,如果袁紹把前面的任何一條當成真的,到時候以他的性格,必然亂了手腳,再有鄭玄的信,一定會即日講和退兵的。於是程玉馬上安排手下的人去做,曹操那裡還是命令汝南的陳登去說,他和曹操打過幾次交道,應該和曹操比較熟悉;去北方散佈消息的事情由趙雲手下從幽州帶來的人去做,順便想辦法聯絡公孫瓚的舊部,以後是作為情報網,還是留做內應都比較方便一點;徐州鄭玄的書信就交給糜竺去要,按照他們糜家和鄭家的交情應該不難。

  不過最後有一個最棘手的問題是,派誰去見許攸,這個人的要求可是很高,第一,不能以前在兩軍陣前露過面,第二,必須能言擅辯又才思敏捷。突然一個聲音從程玉的身邊響起:「主公,不才願往做說客。」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