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三國路》第163章
第十七章 混戰天下 第四節:登位

  次日,程玉又一次將親信都聚集了起來,向他們宣布這個消息:“昨天孔太傅已經答應擁立趙王監國,而我也答應他還政于朝廷。”

  “什麼?”一聽這話,程玉手下的人都紛紛議論,難道這是真的?這裏的人大多是為了攀龍附鳳的目的才會在這亂世之中各覓真主,也大多都知道朝廷已經無可挽回。難道自己主公的目的真的只是做一個賢臣而已嗎?看他以前的所作所為似乎又一點也不象。

  在座的人大多智力比較高,都以懷疑的眼光看著程玉等待他下面的話,果然程玉繼續說:“我不過是朝廷任命的地方官員,管理一下自己地方上的事情也就夠了,至于國事,自然要由朝廷做主。”

  這下大家才明白,還于朝廷的不過是國政而已,不過大家對此還是有一點疑慮,這話自然要由分量最重的徐庶問:“主公,雖然您願意歸還國政于朝廷,但恐怕以後行事就要遭到掣肘,而且萬一被人利用來和主公您作對,也是後患無窮啊。”

  “這個問題我已經想過了,只要有大哥在一天,他自然不會為難我,只要我不損害朝廷利益,他應該是處處都維持我的。至于以後,我有這樣一個想法,請眾位在身邊找一些可信的人來,經常陪陪趙王,教他一些治國為君之道,另外趙王身邊的親隨也都盡量選一些忠誠可靠的,這樣讓奸臣無法接近趙王的身邊,自然就不會有人在趙王面前挑唆了。”

  聽了這話,徐庶馬上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也隨口誇贊道:“主公的思慮果然縝密。”全然忘記了程玉沖動起來,那種讓人無可奈何的感覺。

  不過他又追加了一句:“如果趙王以後不能親賢遠佞……”

  “唉,那就是國之恨事。但我也一定不會學樂毅韓信了。”

  這句話已經說的很露骨了,如果趙王以後不好控制的話,那他就只有想辦法解決掉這個後患。

  會議的最後大家已經達成了共識,至于其他人,程玉也不用去解釋什麼,他們對自己的態度還沒有明確呢,如果就讓他們知道這種秘密的事情,萬一泄露出去對自己的名聲可是巨大的損害。

  沒有多久,在程玉的配合下,孔融已經聯合了大部分的人共同上了一份表章,以他們的名義請求趙王監理國政。說起來這次在許昌掠奪出來的人,還真有不少是反對曹操的,他們大多是聽說許昌要被攻破才躲起來故意沒有被曹操軍找到的,其中的正人君子在孔融的勸說之下答應可這個事情,至于那些只是和曹操不和的人,更是樂不得有機會自己擁立一個天子,說起來就算是要趙王稱帝,他們也會毫不猶豫的贊同。

  此時的趙王不過還是一個孩子,什麼事情不過是一騙就可以達到,因此趙王也准了他們的奏章。

  終于在建安六年,春三月,“趙王劉赦傳檄天下,盡數曹操罪惡,在文武百官的支持和輔佐下,定都彭城,開始了監國的曆程。”任命孔融為丞相,馬日磾為太保,聘請閑居在家的鄭玄為太傅,至于程玉,也因為擁立有功被封為大司馬,其他程玉派系的人和聯名擁立的都各有封賞。

  不過消息一傳出去,外界的反應就各不相同了。曹操以徐州小朝廷為叛逆,借聖旨的名義昭告天下,河北的袁氏兄弟對程玉的印象比對曹操還要惡劣,而荊州的劉表已經和程玉交過幾次手又把程玉作為自己最大的敵人,都響應曹操的號召出兵討伐程玉。

  作為最堅定的盟友,江東的孫策上表支持,因而正好空下來的大將軍之位被轉授給了他,——其實是程玉知道孫策有個“大將軍情結”,演義裏他就是因為曹操拒絕任命他為大將軍才起兵反對曹操的,自己在他要求之前先滿足他自然可以給他留一個好印象。

  至于馬騰、劉璋、張魯和一些其他小的勢力,則保持著緘默,都在觀望兩面的情況,程玉知道這些勢力裏面,應該是馬騰最容易被說動,因此親自寫了一封信,派遣心腹的人潛伏到西北去,希望可以和馬騰結盟,得到他這個實力派軍閥的支持。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