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路》第259章
第二十七章 東萊之亂 第九章:集結 9-10

  所以當程玉到戰場的時候,一個敵人也見不到,剩下的只有殘缺的屍體,程玉見到彷彿修羅場的場面多少有些不忍,即使往日在戰場上,最後死去的人也多數會有一具全屍,這裡的青州軍為了洩憤,幾乎是盡可能的將每一個敵人砍爛,就連死去的屍體也不放過。

  程玉見到還有在戀戀不捨「處理」敵人屍體的士兵,眉頭皺了一下,雖然這些人死有餘辜,雖然這些軍士見到家園被毀心中悲憤,但如此的一個苗頭卻絕對不是好事情,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話,恐怕軍隊中就會形成一種殘暴的風氣,搞不好不用多久就和面前的敵人沒有什麼區別了。

  於是程玉高喊一聲:「都住手!」

  現在還在動手的人已經沒有多少,聽到主公的喊聲,即使有砍紅了眼的,也被身邊的戰友拉住,程玉看了一眼渾身帶眼睛都是血紅的士兵,突然不知道該怎樣去告訴他們,最後只能淡淡的說:「既然他們已經全部被殺光,我們的仇也就報了,人死百了,即使是仇敵,在他死後也不過是一具屍體,留在這裡會帶來瘟疫,還是都埋了吧。」

  本來他想告戒一下手下的軍士以後要懂得克制,但想到自己見到敵人燒殺的情景都忍不住要殺心大動,何況這些每天在為自己的家國戰鬥的熱血軍人呢?還是等以後有機會再教育他們吧。

  說來程玉防瘟疫的說法雖然兒戲了一點,但大多的青徐兒郎確實怕會給自己的土地帶來什麼危險,於是將還能分的出個的屍體都拖到荒地上,挖個坑草草埋掉。

  既然初戰大捷,程玉乾脆就不等後面的援軍了,畢竟現在自己是剛剛到來敵人還沒有得到風聲,正應憑借此時的優勢將敵人四下分散的爪牙剷除,讓敵人再也沒有能集合在一起的機會,到時候分開的敵人再厲害恐怕也難以是自己手下的千把騎兵的對手。

  程玉向來的脾氣是想到就做,眼下身邊也沒有什麼智囊級別的人物,自己也想不到有什麼人可以商量,乾脆就自己下了這個決定。

  沒有想到這個命令一發出來,卻遭到了管亥的拚命反對。當然管亥反對的不是程玉出兵,而是他也跟這些兵馬一起行動,畢竟他的職責是保護程玉的安全,即使沒有這個職責,以他對程玉的愛戴也定然不會讓他去冒這個危險。

  最後程玉見管亥如此的堅持,也就不在一意孤行,反正自己也看不管他們的殘酷手段,還不如眼不見,心不煩,不過程玉還是告戒他們盡可能的之誅惡人,對沒有發現劣跡的人馬能網開一面就網開一面。

  管亥當日曾經做過真正的盜賊,知道什麼人裡面都是兩面的,也就答應約束手下兵馬。他們既然出發,程玉只有先和孫乾派來的三千步兵先找個小縣城安頓下來,等待徐州的援軍。

  程玉這裡靜待援兵不提,遼東軍那裡卻早是亂了陣腳。公孫度派到青州的主將楊祚連續幾天都是接到不好的消息,首先是向南進軍的先頭部隊不知什麼原因就失去了聯絡,而後的幾天之內,自己派往四下的軍馬經常遭到襲擊,每次都是幾乎要全軍覆沒,偶爾能有回來的不過是幾個殘兵敗將,雖然自己這次帶了將近兩萬的人馬,可是這樣的蠶食,任誰也無法能抗的下去啊,無奈之下只得將剩餘的兵力聚集起來,靜待敵人漏出虛實。

  這幾天的工夫,程玉都是等的憂心如焚,他最擔心的就是不能很快的集結部隊給敵軍造成毀滅性的打擊,恐怕時間拖的越長,東萊郡的損失就會越到,要等個月餘的話,恐怕整個東萊都將變成一片焦土。

  還好手下的兵馬沒有讓他失望,不過是數日的工夫,太史慈竟然也親自帶領兵馬趕到。一見到程玉,竟然撲上來抱頭痛哭。

  程玉理解他的心情,如果不讓他好好發洩的話,恐怕都會憋出病來,畢竟太史慈從小在東萊長大,雖然他可以毫無留戀的隨程玉四處征殺,但在骨子裡還是磨滅不了他對家鄉的愛,如今這一路上四處見到殘垣斷壁,就連程玉都感到萬分悲痛,何況他這個土生土長的本地人。

  程玉安慰了他一番,太史慈的才稍微好一點,但是還是一副咬牙切齒的樣子,對程玉說:「三弟,公孫度毀我家鄉這個仇我一定要報,他派來這點人馬,我要叫他們一個也回不去。我們馬上出兵,一定要將這些逆賊全數消滅在東萊的土地上。」

  雖然他帶來的人馬也不過是數千,但這些人也都是青徐兵中的精銳,按照敵人的戰鬥力來說,應該這樣略少一點的兵力就差不多可以對付敵人了,最少也能在敵軍中全身而退。何況,敵軍的數目也不一定就比現在這些人多多少。

第二十七章 東萊之亂 第十節:擔憂

  公孫家的人一直居住在海外,與中原之間路途萬里啊,又有烏丸隔絕,因而不是很瞭解中原的狀況,不過他們怕的一直是對方會集中很多的人馬攻城,卻聽說集結在城外的敵軍數量還趕不上自己。

  對此楊祚是哈哈大笑,對手下人說:「我以為中原的勢力會有多少人馬,想不到竟然連我們都不如,看來是高看敵人了,恐怕一陣衝殺就可以將他們殺光。兄弟們,只要將眼前的蠻子殺散,中原的珍寶就都將為我們所有。」

  其他的遼東軍也大多是這樣的想法,他們在塞外與那些弱小民族交戰向來都是以少勝多,青州的軍馬一旦少了,他們就得意忘形起來,全然不將對手放在眼裡,最後乾脆主動出擊,準備迎敵於郊外。

  行軍的先鋒乃是太史慈,一見對面竟然有人迎出城來,正中下懷,乾脆帶領手下的騎兵於城外數百步外一片排開。

  帶兵出城的武將叫做公孫良,也算是公孫家族的旁支之一,因為當年公孫度落魄的時候他沒有落井下石,所以公孫度再次出仕之時也就小小的提拔了他一下,現在已經是一個校尉的身份。

  他到是很具有現代軍官的素質,比較了一下自己與敵人的兵力配置,見是自己人多,馬上放下心來,一揮手,喊了一聲:「孩子們,給我殺,殺光了他們就沒有人能阻擋我們了。」所有跟他出來的遼東兵,如同一窩蜂般就衝了上去。

  太史慈一見略微皺了皺眉,這種要氣勢沒氣勢,要陣型沒陣型的衝鋒,真不知道對方的武將是怎麼訓練出來的。鄙視歸鄙視,在戰術上還是要重視對方的,於是他也將手中的槍一舉喊到:「兩輪弓箭準備,發射後出擊,預備……射!」

  隨著他的話音,數千騎士手中的弓箭如雨般落到敵軍的頭上,遼東軍的行動為之一窒,緊接著第二輪弓箭也到達了他們身上。隨著身邊的人一個個變成刺蝟,遼東軍的衝擊已經沒有一點氣勢。

  這個時候,徐州軍卻都將手中的弓掛起,各操刀槍,發起了反衝鋒。太史慈一馬當先如一隻尖刀般插入遼東軍密集的陣型中,將它撕裂成小塊。他身後的徐州軍數人為一組對被分隔的敵軍進行絞殺,另有不少游騎,穿梭於敵軍陣中,對大塊的敵軍進行騷擾,落單的敵軍當場格殺。

  但遼東軍能夠縱橫塞北多年,也並非全憑的運氣,說起來,正有許多凶悍的遊牧民族在他們手下吃了虧,因為他們比敵人更加凶悍。在徐州軍猛烈的打擊之下,反而更激起了他們的凶性,全然沒有任何章法招式,唯一的目的就是拚命,不管拼掉的是自己或是敵人。

  徐州軍雖然作風硬朗,卻也沒有人願意毫無意義的與敵人拚命,因而進攻稍微受到了一點牽制。

  不過受牽制的人裡可並不包括太史慈,在他的馬前,根本沒有敵人能夠阻擋他前進的腳步。公孫良尚沒有發現眼前的危機,突然間見到正擁成一團的軍兵向兩邊一分,心中猶在奇怪,卻有一員將已經穿過人群,正是太史慈。

  他剛殺透敵軍的亂軍,正欲轉身回去衝殺,突然見一員武將遠遠的落在後面,乾脆放下身後的敵人,撒馬向公孫良襲來。公孫良被這突如其來的狀況嚇的手忙腳亂,竟然呆立當場,旋及醒悟過來,再想撥轉馬頭逃跑,卻已經來不及,戰馬剛跑了沒有多遠還未達到最高時速,太史慈已經趕上,手起一槍,公孫良不及抵擋,被挑落馬下,只剩戰馬落荒跑了下去。

  就算武將再不濟也是軍隊作戰的核心,公孫良這一死,看到的遼東軍馬上慌了手腳,就想尋路逃跑,他們一有異動,又很快的波及了全軍,遼軍再無心思抵抗,馬上潰散。

  太史慈卻已經殺了回來,雖然只是一人,不少剛才見過他在陣中衝殺的敵軍都不自覺的向兩邊讓開,讓他更是一路無阻,待與自己手下人馬回合起來,又對逃跑的敵軍發起追擊。

  於是,又一個奇怪的景象出現了,千把人卻對倍於自己的敵軍進行追殺。城上的敵軍也不敢出來救援,方才放入半數的人,就將吊橋高高拉起,沒有能逃進城的敵軍無奈向兩邊竄去,太史慈知道自己的人馬數量不多,也沒有分兵,只是追殺其中一股,殺了一陣,覺得再追下去無益,這才回到城門前紮下營寨。

  遼軍吃過這一個敗仗,整個軍中也是十分震驚,雖然他們不能說一直都可以以少勝多,但以多欺少的情況還打敗仗就讓人有點不適應了,最直接的後果就是每個遼東軍的心中都在暗自盤算能否打的過敵軍,是否應該先作好逃走的準備,免得到時候手忙腳亂。

  另外一面,太史慈的營寨剛剛穩定下來沒有多久,程玉也帶領後面的軍馬趕到,雖然太史慈帶領的都是騎兵,但因為距離不是很大,程玉的軍馬一路上又不再需要注意什麼,所以距離並不是很遠。來到營中,聽說太史慈剛剛打了一個勝仗,程玉的心中既有高興,也有疑慮,能夠戰勝敵軍固然是值得慶祝的事情,但恐怕敵軍被這一戰打沒了信心,只是固守,那自己的事情可就不好辦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