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一個月的時間轉瞬即逝。
天氣逐漸變冷,京城的冬天似乎來得特別早,風吹在臉上已經有了刺骨的寒意。
黎府早在林以軒的吩咐下燒起了地暖,從小在雲南長大的孩子,很不習慣京城寒冷的天氣,就連黎旭也變得沒精打采。
黎耀楠批閱完學子送來的策論,無事會帶著孩子出去玩,讓他們儘快適應京中的環境。
又是一天休沐的時候,一大早,黎耀楠領著兒子前往四海書苑。
這一天,四海書苑擠滿了人,上一次黎耀楠講課來了只有區區三十餘人,今日卻翻了二十番不止。
黎熙驚訝的瞪大眼睛,小小的臉上與有榮焉。
黎旭勾唇淺笑,他從來都知道自己父親的魅力,父親的知識學問足夠他一輩子受用無窮。
“黎大人。”有的學子看見他,率先打起招呼。
黎耀楠頷首而笑,溫和的目光似乎注視著每一個人:“天氣冷,一會兒就要講課,你們先去坐吧,在屋裡暖暖身子。”四海書苑同樣燒了地暖,當然,這僅限於有人前來講課的時候。
學子們立馬覺得感動了,黎大人真是好人呐。也有人不以為意,哪位大儒像他一樣沒架子,到底是不是真才實學還要看過才知道,誰知黎大人是不是嘩眾取寵。更有人一臉不屑,充滿算計的目光一看便知不懷好意。
黎耀楠微微笑著,將眾人的表情收入眼簾,心中頓時有了底,今日有人前來找茬其實在他意料之中,上一次的講課的內容得罪了不少清官,有人會開始反思,也有人會想報復,今日這一課才是他真正決定名望的關鍵。
安頓好幾個孩子,黎耀楠緩緩步入課堂,三個衣著華貴的少年,坐在課堂右邊的角落,很明顯他們正是奉命出宮的幾位皇子。
十二皇子有些驚訝,沒想到黎大人居然如此年輕,作為還沒領差的皇子,他跟朝中大臣接觸不多,雖然早聽聞黎耀楠大名,今日卻是第一次看見真人。
十三皇子一臉無趣,一個哈欠接著一個哈欠,還沒有開始聽課他就有些犯困,要不是十二哥逼迫,他早就溜出去玩了,對於拜師一事十三皇子一點也不在意,反正只要是文人全部不對他的胃口。
十六皇子心中暗喜,這位大人好年輕,肯定沒什麼本事,外面傳言一定是以訛傳訛,十二哥拜了他為師不僅沒有助力,說不定還會廢了,簡直天助我也,母妃說過,父皇對太子殿下很不滿意,只要自己努力一點,將來的皇位未必沒有一爭之力。
十二皇子淡淡瞥了他一眼,這位十六弟年紀小小心思頗多,都是被他母妃教壞的,皇位豈有那麼好爭,沒看幾位皇兄漸漸失了聖寵嗎。
十二皇子以為,自己還是安份一些,做位賢王便好,曾經他也幻想過那個至高無上的位置,然而看見太子變得暴躁,看見幾位皇兄互相爭鬥,看見父皇越來越不耐煩的眼神,他退怯了。
十二皇子承認,自己是怕了,他沒有強勢的外家,身後也沒有大臣撐腰,如果再沒有自知之明,他怕自己活不過成年。
這個時候,十二皇子的心願很小很小,只求可以偏居一偶,做夢也不會想到,有一天他可以君臨天下。同時他也漸漸明白太子的脾氣為何會越來越差,如果沒有老實悉心教導,處於那樣的一種局面,他只怕自己也會變得和太子一樣。
黎耀楠端坐講臺之上,下面的學子很快安靜下來。
“好了,上一課我們講了為官之道,今日我要講的是朋黨論。”黎耀楠的聲音不疾不徐,醇厚的嗓音似乎透著一種魔力,令人不自覺地想要側耳傾聽。
當然,其中也有人例外,紛紛小聲議論起來:“我什麼不講為官之道。”
“是啊,聽說黎大人的見解與眾不同。”
“我就是沖著為官之道來的。”
“我也是,父親讓我來聽課,黎大人的見解確實令人深思。”
“嗤!說不定是虛有其表,不敢講了。”
“你胡說些什麼?”
“難道有錯嗎?清官不堪,貪官還該讚揚不成。”
“你......”
“......”
下面的人七嘴八舌,搗亂的那幾個人聲音似乎特別大。
黎耀楠面含淺笑,平淡的聲音不怒自威:“我講課,不許大聲喧嘩,搗亂者一律逐出課堂,上一次本官已經說過,有問題可以課後提問,現在請安靜。”
“憑什麼不讓我們說,為官之道,學生還有很多疑問,懇請黎大人解惑。”
黎耀楠表情淡淡的:“有問題課後回答,現在是講課時間,人必自重而後人重之,上一堂課已經講完,請勿耽擱旁人學習。”
刁修永憤憤不平,父親為官一聲清貧,從不貪污一分一文,家中錢財偶爾還靠母親縫製繡品補貼,憑什麼黎大人輕描淡寫幾句話,便將父親的辛勞抹殺,反而成了沽名釣譽之輩,他不服氣。
只是,無論他心裡怎樣想,黎耀楠的說辭在情在理,上一堂沒有來聽,憑什麼為了他們從而耽誤旁人的學習進度。
上次前來聽課的人心中竊喜,自以為得到了黎大人的私密傳授,再次慶倖自己沒有缺席。
十二皇子暗暗記在心裡,這種四兩撥千斤的法子,黎大人運用得很不錯。
十三皇子心不在焉,壓根沒有注意剛才發生了什麼事。
唯有十二皇子心裡透著歡喜,黎大人雖然官居三品,威嚴也不怎麼樣嘛,如果換成葉大人講課,絕對不會有人膽敢出言反駁,只是......怎樣拜葉大人為師,卻讓十二皇子有些為難,近幾日自己頻繁造訪學士府,似乎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或許還是得請母妃想想辦法,憑藉舅父的顏面,他想葉大人應當不會拒絕。
黎耀楠清了清嗓子:“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演變至今,朋黨之說已然成為排斥異己,各方勢力之間結合起來的互相爭鬥,朝堂上,朋黨之爭比比皆是,魏朝時期,梁泰是忠臣,史高義同樣是忠臣,兩黨政見不同,儘管均是為了朝廷,雙方態度仍然相去甚遠,爭持日久,最後變為意氣相攻,矛盾就此一發不可收拾,魏朝後期的混亂,兩黨之爭功不可沒,梁泰逝世,史党一時風頭無兩,梁黨一系的朝臣紛紛下馬,朝廷自此變得混亂,直到魏文帝繼位,為了抵抗史党,魏文帝寵倖宦臣,使混亂的朝廷更加腐敗,奠定了亡國的根本,此乃史書之鑒。”
黎耀楠歇了口氣,淺淺呷了口茶,接著道:“無論梁党和史黨,在我看來,均不是好官,權勢迷惑了他們的心智,到了後期兩黨之爭已經不是政見不同,而是為了利益互相攻擊。”
不少學子紛紛點頭,一臉若有所思,朋黨之爭,從前不是沒有人說過,然而卻沒有黎大人講的這樣詳細。
上次黎耀楠留下的課題,正是梁泰。由於史高義權勢滔天,魏文帝一邊畏懼於他處處順著他,一邊提拔宦臣進行對抗,卻不知宦臣早和史高義連成一氣,梁泰的死亡反而成就了他的英明,不少人會在心中暗想,如果梁大人沒有去世,史高義定然不敢一手遮天,魏朝也不會亡敗。
只是,他們卻從未想過,若是沒有兩黨之爭,朝廷又豈會越來越亂,初時,梁、史兩位官員至少是一心為民,演變到後期尾大不掉,除了繼續爭鬥他們身不由已,加劇了魏朝亡國的速度。
黎耀楠淺淺笑著,輕飄飄扔下一個炸彈:“下面我們來講講前朝的崇安之變。”
學子們紛紛變了臉色,崇安之變是一個敏感的話題,前朝高祖皇帝原是罪妃之子,從小不受皇帝寵愛,十三歲混跡軍中,漸漸才得到皇帝賞識,隱忍三十餘年,先皇駕崩以後新帝即位,國號崇安。
可憐這位崇安帝,只坐了一天皇位,當天晚上高祖發動政變,領兵攻入金鑾殿一舉大獲全勝,此次逼宮,號稱崇安之變。
十二皇子一臉謹慎,黎耀楠當真膽大包天,明知現在局勢微妙,他竟然還敢說出如此敏感的話題。
十三皇子早就不見了人影,乘著十二哥不注意,偷偷溜出去玩兒了。
十六皇子興致勃勃,心裡有些幸災樂禍,十二哥拜了這樣一位老師,以後肯定少不了爛攤子,太子哥哥縱然被廢,十二哥也不足為懼。
十六皇子打著他的小算盤,或許可以把十二哥拉攏過來,當自己的左膀右臂。別看十六皇子年紀小,他的心卻一點也不小。
只可惜,他們誰也沒有料到,黎耀楠的話題是敏感,所出之言不僅半點不犯忌諱,甚至還隱隱奉和了皇上的意思。
不過想想也是,黎耀楠若真是蠢人,沒有幾分本事又怎麼可能得到皇上的看重。
十二皇子打心底裡欽佩,不知不覺間認定了這位老師,他以為黎大人講課不拘一格,從來不是書面一些枯燥的東西,很多地方值得學習。
黎耀楠言辭犀利,不管舉例也好,打比方也罷,訴說的全是朋黨的壞處,他以為在朝位官忠心皇上即可,拉朋結黨你想幹什麼,字字句句分析了朋黨的危害,言辭之間全是對皇上的敬忠。
這一堂課講完,出奇的,沒有人進行刁難,笑話,黎大人講的是朋黨之爭,你若提出反對意見,你是想拉幫結派還是想幹嘛?除非他不想活了。
就連剛才的刁修永也沒有故意找茬,黎耀楠講得很清楚,為官之道盡忠皇上即可,這個時候黎大人的聲望正盛,學子們的心神全部凝聚在朋黨之上,他若是提出為官之道,就顯得格格不入了,反而招人厭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