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我家後院是唐朝》第146章
第145章 成都王

  除了精鋼劍,剩下的兵刃中還有著名的唐刀,這唐刀是唐朝刀俱的一個統稱,其中分別含儀刀,橫刀,陌刀,障刀四類,其中儀刀是禮儀佩刀,而剩下的三樣是軍需品,都是裝備軍隊的。

  李愔讓工匠鍛造的主要是橫刀和障刀,這兩種刀俱一長一短,用來裝備步兵,而陌刀刀柄短而刃長,比橫刀長了兩倍有餘,主要是用來攻擊騎兵,蜀地四週環山,南方的蠻族基本沒有騎兵,所以李愔暫時隻讓生產了少量陌刀。

  刀俱以外,歐陽旺讓工匠又拿來兩幅盔甲,這個兩個盔甲都是按照李愔給的圖紙打造的,採用的是歐式的全身盔甲,李愔翻遍了資料發現論盔甲的話,還是中歐時期的全身盔防護能力高,但是這種盔甲很重,於是李愔決定採用鋁閤金製造全身鎧,鋁這種金屬儲量比鐵還高,益州就有好幾處鋁礦,雖說純鋁硬度低,但是摻加了其他金屬元素的呂閤金硬度可不低,甚至不屬於精鋼。

  歐陽旺拿來的兩幅盔甲一個是用鋼打造的,一個是用純鋁打造的,李愔接過鋼鐵打造的盔甲試了試,果然是太重,這幾十斤的重量押在身上也不用打仗了,而這個純鋁的輕是輕了,但精鋼劍一個橫劈就砍壞了。

  李愔讓歐陽旺打造這兩幅盔甲隻是為了讓他熟悉全身鎧的製作,鋁閤金的製作還需要各種稀有金屬,這些金屬李愔準備迴去購買一批放在桃園供生產鋁閤金盔甲使用,現在再去尋找礦藏很顯然不太現實,而鋁閤金中也用不了多少的稀有金屬。

  對鐵匠們工作效率很滿意,李愔決定迴去採購現在需要的滑輪,弓弦和稀有金屬。

  離開鐵匠鋪,李愔又去了村子裡,這時杜平誌正在試驗彷製出來的蒸汽機,佟玉正在試驗火炮,而郭閒遠則是在研究李愔拿來的幾個槍械,所有事情都在進行中,李愔放了心。

  晚上,李愔迴了現代別墅訂購了自己需要的材料,還買了一批小推車和人力三輪,唐朝的缺乏的就是人力,這些東西可以節省不少人力。

  而與此同時,李世民的南巡隊伍迴到了長安,而李世民在益州和李愔的對話也經過有心人的嘴在長安城的官員中傳了開來,一時間朝野非議。

  休息了幾日,這一日李世民臨朝,當他走進太極殿的時候就感到了朝堂上不同於往日的肅然,而他剛坐下,魏徵便出列問道:「陛下,臣聞言陛下要加封蜀王殿下為益州大都督,總領蜀地十州軍政,形同藩王,不知可有此事。」

  李世民本也打算今天早上商定此事,於是道:「沒錯,這正是朕的意思,今天早朝正要和諸位愛卿商議此事。」

  「沒想到真有此事!」

  「這大都督一嚮都是遙領啊。」

  「這就是藩王了?」

  「……」

  李世民親口承認了此事,大臣們立刻交頭接耳,竊竊私語,李世民對大臣們的反應早就有了準備,他已經下定了決心,他們同意也罷,不同意也罷,李愔他是封定了。

  魏徵繼續道:「難道陛下忘了西漢的七王之亂,又忘了西晉的八王之亂嗎?」

  「朕當然沒有忘記,但是朕不是漢景帝,大唐也不是昏聵的西晉,而且朕封六皇子為益州大都督是為了大唐的繁榮昌盛,益州乃是偏狹之地,除了益州,其它州加起來還不如一個益州而已,有什麼可擔心的,而且李愔主動獻出技藝,乃是大功一件,實至名歸而已!」李世民坦然道。

  李世民的話音剛落,又一個大臣出列,卻是盧進,他道:「六皇子的功績臣萬分欽佩,分封與他十州之地也未嘗不可,隻是皇上應該讓六皇子將以後得來的技藝都上報朝廷與民共享,長安能工巧匠眾多,定能把這些技藝發揚光大。」

  「正直之言!」

  「是應該把技藝交上來。」

  「……」

  盧進說完,立刻響起一片附和之聲,這些都是來自望族的官員,他們纔不擔心李愔是不是蜀王,統領多少州縣,對他們來說蜀地就是一根雞肋而已,他們真正關心的是李愔手中的東西。

  李世民掃了一眼附和的朝臣道:「那朕倒是要問問,如果六皇子如果不願意獻出這些技藝呢?畢竟這羅安國到現在隻和六皇子做生意,他手中掌握了多少技藝隻有他自己知道,也許這裡麵記載的隻是九牛一毛而已,所以朕纔把十個州全部交給他,愔兒對自己的封地他定然是會盡心竭力,不會藏私的。」李世民拿出李愔獻出的冊子在手中晃了晃,立刻引來眾多貪婪的目光。

  「這個……」張亮瞥了眼李泰,李泰對他點了點頭,張亮道:「陛下可以派遣欽差到益州,再讓蜀王妃迴到長安為質,到那時隻要益州有新技藝出現便讓蜀王交出,那時他不敢不從。」

  「混賬!」李恪聞言大怒:「張亮你是何居心?以蜀王妃為質?我是李愔的哥哥,你怎麼不拿我為質。」

  接著李愔出列傲視群臣道:「父皇,這天下是李氏江山,父皇早年廢去分封製不分封皇子,本是為了天下安定,避免諸侯紛亂,本也無錯,如今為了富國強民將蜀地封於李愔,不是為私,而是為公,也是無錯,兒臣贊成父皇的決定!」

  張亮剛纔的話說出,不隻是李恪慍怒,崔紹也是怒極,他出列道:「陛下,六皇子濛受不白之冤被貶斥益州不說,這在益州剛剛有了一番作為,便有些居心叵測之人看不得六皇子立下了功勞,一心想奪得六皇子手中的技藝,為的卻是一己之私,正如三皇子所言,陛下為公,而有人卻是為私心,還請陛下明鑒!」

  李世民贊賞地點了點頭,他剛纔對群臣並沒有全部說實話,他一來是為了讓蜀地在李愔的治理下富足起來,二來則是在益州留下一條血脈防備這些門閥士族,若是某天他們心存異心對李氏皇族不利的時候,也要考慮身處益州的李愔。

  「崔侍中此言差矣,張大夫的計策是有些不妥,但是這些技藝在李愔手裡倒是不如眾人皆都知曉,這樣纔有利大唐,不是嗎?」房玄齡緩聲說道。

  「房閣老還沒明白陛下的意思,這技藝在六皇子手中,交出多少是六皇子說了算,難道派遣欽差就能讓六皇子交出來了?再說讓蜀王妃到長安為質,這對於六皇子來說無異於奇恥大辱,他恐怕不但不會再交出手中的技藝,還會憎惡朝廷,到時候發生什麼樣的事情就不好說了。」說話的是岑文本。

  「臣也以為張大夫的話不妥,為了一些奇技淫巧這樣威逼六皇子,這豈不是讓六皇子寒心,讓天下人恥笑,隻是臣還是不敢苟同陛下打破分封製。」魏徵聽了幾方辯論,駁斥了張亮的話又潑了李世民一頭冷水。

  李世民一直觀察著眾臣的錶情,張亮的話說出後很多來自門閥士族的官員露出贊揚之色,對張亮的說法極為贊同,李世民自然明白他們打得都是什麼主意,他心中頓時昇起陣陣寒意,今天他們能這樣對待李愔,改日他們說不定就能這樣對待其他的皇子,甚至這樣對待他,這讓更加堅定自己的想法。

  眾人各執一詞爭論不下,這時候長孫無忌出列道:「陛下,臣倒是有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說來聽聽!」李世民一喜,心道還是長孫無忌最得他的心意。

  長孫無忌沉思了一會兒道:「眾臣擔心的無非六皇子會變成諸侯王,但是諸位切莫忘了,西漢時諸侯王的封地是可以世襲的,而且在封地上可以私自鑄錢,隨意徵收賦稅,不受朝廷管理,形同一國。「

  頓了頓,他又道:「對於封蜀地十州,臣以為其一,不可世襲,李愔死後復歸朝廷,其二,蜀地賦稅製度不變,所交賦稅仍按舊製上繳朝廷,其三,不可私自鑄錢,其四,則是讓李愔承擔戍邊責任,隻要做到這四點,臣相信眾臣不會再有異議。」長孫無忌心知李世民已經打定了主意,他人再勸也沒有用,畢竟李世民是皇上,朝臣的話他可聽可不聽,而他之所以這麼說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禁止鑄錢和賦稅則是控製了李愔的錢,而戍邊則是把李愔的軍隊控製在了蜀地上,李愔一旦戰死,蜀地就又迴到了朝廷。

  長孫無忌的話一說出,眾臣又是一陣議論之聲,不少人暗道還是長孫無忌老辣,蜀地西鄰吐蕃,這個是和唐朝並存的超級大國,就是李世民也是存心忌憚,如今把這個擔子扔在了李愔身上,那麼關隴集團就少了一件麻煩事,不用自己的子弟再上戰場拼命。

  「這……」李世民猶豫了,「前麵三件事朕都可以應允,但讓李愔承擔戍邊之責,這也太為難他了吧。」

  長孫無忌道:「不這樣不足讓眾臣心服,還請陛下三思。」

  「請陛下三思,否則臣等寧死不從!」盧進帶頭跪了下來,很快李承乾,李泰一眾人全都跪了下來,隻有李恪,崔紹的人還站著。

  程咬金,呂尚,蕭瑀左右為難,兩邊都不想得罪,最後道:「臣等附議!」

  李世民望著跪了一地的大臣,怒極而笑,道:「好,朕答應你這四條件,但是戍邊乃是藩王之責,那麼從今日起,蜀地更名成都府,改封李愔成都王,封地益、綿、茂、嘉、鬆、雅、遂、梓、邛、巂十州之地。」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