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清和》第138章
第一三八章

 定遠侯站了出來,大殿內頓時一靜。

 解縉等人的神情變了,楊士奇和楊榮微微搖頭。

 武陽侯徐增壽,信安伯張輔等武將看向陳瑛的目光,根本不像在看一個活人。朱高煦和朱高燧嘴邊都帶上了冷笑,就差對陳瑛說一句,你死定了。

 孟清和咂咂嘴,突然有點同情陳都憲。

 惹自己就算了,頂多落得個充軍發配,至少性命無憂,怎麼偏偏想不開,還要拉上沈瑄?

 沈侯爺是能惹的嗎?死到臨頭還想拉沈侯爺做墊背,簡直是嫌開往閻羅殿的火車速度太慢,蹦高喊著要改乘飛機。

 當真不是一般的,想死啊。

 摩挲了一下手中的笏板,他是該幫陳瑛死得快點,還是退後一步看熱鬧就好?

 不管怎麼說,陳瑛咬住的主要對象是自己,只圍觀不參與,實在不符合他的性格。

 於是,孟清和邁出的腳又收了回來,距離稍後,站在沈瑄身旁,等著沈侯爺對陳瑛發起攻擊,他立刻助攻。

 「陛下,」沈瑄朗聲道,「臣有奏。」

 見沈瑄站出來,朱棣心中所想同大部分朝臣一樣,陳瑛蹦躂得太過分,連一向在朝堂上不怎麼出聲的沈瑄都不能再忍。

 今日之後,陳瑛這把刀,沒法繼續再用了。

 不趁手,總是自作主張。

 為人驕狂,不體聖意。妄圖在立皇太子一事上指手畫腳,超出了為人臣子的本分。

 陳瑛以為自己是誰?

 離了他,就沒人能幫朱棣在朝堂上砍人了?未免太看得起自己!

 況且,陳瑛為何會急吼吼的跳出來支持長子,永樂帝一清二楚。

 無非是擔心飛鳥盡良工藏,狡兔死走狗烹,卸磨殺驢。

 但陳瑛卻料錯了一件事,如果他不是這麼急著跳出來,朱棣不會急著殺他,他自己亂蹦躂,只能死得更快。

 朝班中的文臣,心思更深。

 嫡長子,文皇帝。

 朱棣冷笑,看向跪在地上的陳瑛,又掃過列在左班中的解縉等人,雙眼微瞇。

 他還沒死!

 高皇帝至古稀之齡,方才大行。他不過四十有四,仍當壯年,依舊上得了馬,拿得起槍,殺得了人!

 這些人就如此迫不及待,等不得了?

 還是說,這其中也有自己兒子的主意?

 就算真立下了皇太子又如何?只要他沒死,立了,照樣可以廢!

 朱棣面色陰沉,這些時日,解縉等人鼓動京城軍民耆老上表請立皇太子,他壓著不批,就是給朝中提個醒。不想還是有人硬要往死路上走,怎麼,真當他做了皇帝就會手軟?

 永樂元年剛過去多久?是不是法場上的血干了,讓他們忘記了劊子手的刀有多利?

 朱棣遲遲不說話,臉上怒意昭然。

 沒人會傻到以為皇帝的怒火是因沈瑄而起,很明顯,跪在地上的陳瑛等人才是起火的源頭。

 龍有逆鱗。

 不小心碰到了,不見血,不會善罷甘休。

 良久的沉默之後,朱棣終於開口道:「定遠侯有何言,儘管道來。」

 「稟陛下,臣參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陳瑛私營家將,窺伺皇子,窺探軍機,污蔑朝臣,有犯上作亂之嫌!」

 聲音鏗鏘有力,正氣十足。話落,尾音猶未絕,仍在殿內迴響。

 滿朝文武都有點傻。

 定遠侯在奉天殿中說話的時候不多,完全就是沉默寡言的最佳典範。

 今日竟然當堂彈劾朝臣,還是彈劾都御使,言官?

 武將中出了一個興寧伯,足夠讓文臣們頭疼了,定遠侯也要倣傚行之?

 文臣參武將,這是常態。

 武將參文臣,也不是說不過去。

 但是武侯彈劾言官,簡直是要逆天!

 沈瑄的親爹是侯爵,乾爹是皇帝,兄弟是皇子,洪武帝是他干爺爺,成國公是他摯交,信安伯是他好友,皇帝的小舅子被他踢出府門,照樣笑呵呵給他說好話,宮中的徐皇后更是視他如親子!

 勳貴,武將,皇親。

 諸多身份集合在一起,一旦沈瑄的戰鬥力爆發,和他對著干的百分百就要倒霉。

 打嘴仗,找死。

 鬥毆,死得不能再死。

 陳瑛突然後頸發涼,他突然意識到,敢惹上興寧伯,牽扯出定遠侯,意圖向朱高煦和朱高燧身上一起潑髒水,絕對是向天借了膽子。

 腦袋發熱的同時,他偏偏忘記了,膽子再大,刀子砍下來,照樣要死。

 「臣參都察院左副都御使陳瑛犯上作亂!」

 沈瑄話落,孟清和立刻附議。

 痛打落水狗,這技能,他熟!

 定遠侯和興寧伯先後呼應,一人給了陳瑛一棍子。嫌不過癮,順便又踹了兩腳,專往臉上踹,不留個腳印絕不算完。

 陳瑛彈劾孟清和的幾項罪名,直接被扔到一邊,不屑於提起。

 從根本否定陳瑛的品行,將他徹底打落在地,狠狠蓋上一個犯上作亂,亂臣賊子的大戳,誰還會揪著孟清和同沈瑄私授金錢的事情不放?

 沈瑄和孟清和站出來了,作為另外兩個當事人的朱高煦和朱高燧也沒有繼續保持沉默的道理。

 朱高煦和朱高燧都十分清楚,歸根結底,興寧伯會有這場無妄之災,定遠侯被無辜牽涉其中,起因在於自己。

 兄弟倆很是默契,前後腳出列,行禮,給架在陳瑛腳下的火堆狠狠潑了兩桶油。

 敢做,就要有承擔後果的勇氣!

 讓這老匹夫找麻煩!

 燒不死你也要扒層皮!

 朱高煦當殿再提就藩一事,朱高燧高聲附和,當著老爹和群臣,兄弟倆一臉的愧色,不彈劾陳瑛,只是一口咬定,興寧伯和定遠侯無辜受累,都是他們的關係。真要問罪,也該是問他們的罪,同定遠侯和興寧伯無干。

 「父皇,兒臣同興寧伯確有書信往來,卻多為屯田及戍衛邊防之事,並無不可對人言之處。」朱高煦道,「兒臣竟不知,如此亦是罪過!兒臣知錯!」

 朱高煦說完,朱高燧繼續補刀:「稟父皇,兒臣已令人將平日所寫書信收到一起,可到殿上與諸公一觀。諸公若還覺得兒臣同興寧伯有密謀,兒臣自願領罰!不過,」朱高燧冷笑一聲,「也請諸公將與同僚的書信借給小王一觀,不用他人,只陳御史同解學士即可,也好讓小王知道,什麼才叫君子之交。以後與人書信,也好有個參照,免得陳御史這般憂國憂民之士勞心勞力,派人密切關注小王的一舉一動!」

 朱高煦所言是誅心,朱高燧明擺著是要殺人。

 話說得直白,話裡的意思卻拐了幾個彎。揪出瞭解縉,也坐實了陳瑛犯上不敬的罪名。

 自父皇登位,朱高煦和朱高燧都收斂了不少,但這不代表他們會任由別人騎到頭上去。他們不找別人麻煩就好了,上桿子找他們麻煩,覺得日子太平淡,想找些刺激?

 聽朱高燧點出自己的名字,解縉不免冒出了冷汗。但壓力再大,也必須咬牙挺住,這個時候露怯,就是不打自招。

 朱高熾不能再保持沉默,他十分清楚,等到父皇開口,一切全都晚了。

 捨了陳瑛,保全解縉,是目前唯一的選擇。

 「父皇,陳瑛膽大妄為,請以嚴懲!」

 見朱高熾的舉動,朱棣眼中流露出一絲失望。

 如果他早一步站出來,永樂帝還不會如此失望。但是現在……朱棣擺擺手,「不必再說,朕自有主張,退下吧。」

 聲音低沉,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疲憊。

 朱高熾抬起頭,片刻,重又低下,無聲的退了回去。

 他知道,因為之前的猶豫,他又錯失了一次讓父皇改觀的機會。

 一步錯,步步錯。

 錯在他自己,怨不得任何人。

 朱高煦和朱高燧互看一眼,也不再多言。

 偏偏陳瑛知道自己必沒有好下場,乾脆破罐子破摔,仍是咬住沈瑄和孟清和不放。

 朱棣眼中閃過不耐和殺意,攥緊拳頭,換成在軍中,陳瑛早已血濺三尺。

 看著如瘋狗一般的陳瑛,沈瑄冷聲道:「本侯同興寧伯幾番同生共死,情如家人,既是本侯的家人,何來私授一說?」

 「家人?」陳瑛面露瘋狂,眼中卻帶著陰狠,「定遠侯同興寧伯的關係,並非如此簡單吧?」

 沈瑄表情更冷,「不簡單又如何?同陳都憲何干?」

 「定遠侯是承認了?那漢王同趙王……」

 「夠了!」

 打斷陳瑛的不是沈瑄,而是永樂帝。

 天子一怒,陳瑛注定粉身碎骨。

 「陳瑛,當真以為朕不敢殺你?!」

 揪住瑄兒不放,就是想拉高煦高燧一同下水?

 此人,當真該殺!

 「來人,拖下去!」

 奉命進殿的大漢將軍扣住陳瑛,摘掉烏紗,除去官袍,抓著兩條胳膊,將他拖出了殿外。

 永樂帝甚至沒當殿宣判陳瑛的罪名,他的去處既不是刑部也不是大理寺,只能是詔獄。

 大漢將軍把人拖下去後,錦衣衛立刻接手。

 紀綱單手按在繡春刀上,站在陳瑛面前,笑得讓人頭皮發麻,「陳都憲,久仰了。」

 自今上登基以來,詔獄中的一半住戶都是拜陳瑛所賜,不料風水輪流轉,今天就輪到了陳瑛自己。

 該說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紀綱叫來一個校尉,如此這般吩咐一番,校尉領命而去,紀綱回頭,又對著陳瑛冷冷一笑。

 如陳都憲這般人物,進了詔獄,自當好好招待,才不會墮了錦衣衛的名頭。

 誰讓陳都憲大膽包天,惹了不該惹的人,走這一遭,也算種因得果。

 陳瑛被錦衣衛帶走了,站出來支持他的幾名朝臣自然也不可能全身而退。

 降級,丟官,流放,充軍。

 最倒霉的一個,直接被關進了刑部大牢,秋後問斬。

 罪名不用找,現成的擺在面前。

 污蔑大臣,窺伺皇子,刺探軍機,圖謀不軌。

 皇帝想殺人,借口都不用多找,一條欺瞞聖意,大不敬,就能摘了一家老小的腦袋。

 不知被拖下去的幾名大臣是否在後悔,後悔跟著陳瑛參加了一場豪賭,最終丟了前程,甚至沒了性命。

 事到如今,就算後悔也於事無補。

 流放的,隔日就要出發、

 充軍的,手無縛雞之力照樣要被謫往邊疆。

 被奪官的淚流滿面,比起一同在朝堂上戰鬥的戰友,絕對是祖宗保佑,回家就給祖宗燒高香。

 等著秋後問斬的也是淚如泉湧,一樣都是冒險,怎麼偏偏就他這麼倒霉?

 解縉沒有降職處罰,卻很快接到皇令,奉旨修書。

 朱棣認準了不能讓他閒著,閒著准要挑起點風波。但也不能殺了他,殺了他,委實是太過可惜。

 於是,永樂帝大筆一揮,翰林院有一個算一個,一起找材料,修書!

 修一部包羅萬象,最能代表天朝上國的百科全書!

 為保證工作順利進行,在寺廟裡鑽研佛法的道衍被請到了翰林院,奉旨監工。

 處理了陳瑛,壓下瞭解縉,朝臣們看出了苗頭,輕易不敢敢再提立皇太子一事。

 據說,陳瑛在詔獄的日子過得十分精彩,一天照三頓的被校尉力士們招呼,估計人生理想只剩下一個,早死早超生。只可惜,落在錦衣衛手裡,只要皇帝不下令,想死都沒法撞柱子。

 解縉被關在了翰林院,回家都要事先打報告,對外聯繫,繼續同文官們串聯,更是想都別想。不修完這本皇帝要的書,解大學士就要繼續遨遊在知識的海洋。

 按照皇帝的說法,搞政治工作不適合解大才子,做學問才是他的本職工作。

 有了這兩位珠玉在前,即便夢想著從龍之功,也要仔細掂量一下。

 聰明的,就該縮起脖子努力幹活,好好過日子。繼續胡思亂想,挑戰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下場只能是和陳瑛到詔獄裡做鄰居。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解縉的才名,有更多的剩餘價值可以壓搾。

 朝臣們老實了,永樂帝騰出手來,可以教訓……不是,教導兒子了。

 先被教導的是朱高熾。

 皇帝單獨把兒子叫進西暖閣,沒罵也沒打,父子倆進行了一番長談,足足半個時辰,暖閣的門才打開。

 朱高熾紅著眼睛走出來,表情卻是如釋重負。

 第二批被叫進西暖閣的朱高煦和朱高燧。

 這一次,朱棣沒再有話好商量,鞭子舞得是虎虎生風。當他看不出這兩個小子是在以退為進?兵法都是老子教的,回頭跟老子玩這套,抽,必須狠狠抽!

 老爹抽兒子,兒子被攆得上躥下跳。

 等朱棣終於抽過癮了,朱高煦和朱高燧互相攙扶著,呲牙咧嘴,鼻青臉腫的出了暖閣。

 最後被叫進西暖閣的是沈瑄。

 起初,暖閣內很平靜。

 不久,掀桌聲響起。

 最後,皇帝的揮鞭聲重現江湖。

 等到沈瑄狀若無事的出了西暖閣,暖閣裡幾乎像颱風過境,連條完整的凳子腿都找不到。

 徐皇后得知消息,遣人給挨了鞭子的三個送去傷藥,隨後移駕文華殿,親自去看了沒挨鞭子的朱高熾。

 母子倆也進行了一番長談,朱高熾不只眼圈紅了,還哭了一場。

 先軟之下,徐皇后又分別召見了世子妃和世子側妃,看到被世子妃一同帶來的朱瞻基,徐皇后到嘴邊的話又嚥回去半截。

 既不願意聽,她何必多說,好歹就看自己的造化吧。

 永樂二年五月庚寅,天子下旨,冊立皇長子朱高熾為平王,享雙祿,冊世子妃為平王妃,立平王長子朱瞻基為王世子,享親王祿,儀仗比親王。以山東為平王封地,享賦稅,特許不就藩。

 以宣府為漢王封地,開原為趙王封地,令漢王節制宣府,開平,大寧邊軍,趙王節制遼東諸衛。

 設平王官屬,改北京刑部郎中王鍾為平王府左長史,刑部主事尹昌隆為平王府右長史。

 設漢王官屬,改禮部郎中汪原進為漢府左長史,升工部主事程石琮為右長史。

 設趙王官屬,改兵部郎中顧晟為趙府左長史升,工部員外郎盧盛為右長史。

 令漢王趙王即日歸藩,無聖意,不入南京。

 同時下令,諸王子未受封爵者,可上表請封世子,其餘眾子,滿十歲者,請封郡王。

 改封懿文皇太子第四子允熙為甌寧王,以奉懿文皇太子之祀,詔告天下。

 升定遠侯為定國公,仍鎮北京。

 興寧伯升北京留守行行後軍都督府都督同知,賞銀百兩,念靖難功,賜姓朱。

 之前的一系列封賞,多少在意料之中,輪到自己,孟清和完全沒反應過來。

 賜姓?

 張輔都沒這待遇,怎麼就輪到了自己?

 到底怎麼回事?

 「養傷」中的的侯二代斜靠在榻邊,單手撐著下頜,長袍的領口略微鬆開,修長的手指擦過孟清和的嘴角,笑得愈發迷人。

 「十二郎猜猜看?」

 孟清和:「……」

 不考慮後果,他當真很想咬人。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