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打敗陳暉,渡河之後,燕王獲悉李景隆在鄭村壩設立大營,立刻召集麾下諸將,決定暫不回北平,而以手下全部力量直撲李景隆大營。同時派出騎兵聯絡張玉朱能等將領率軍前來匯合,力求取得一場大勝,徹底滅掉南軍的士氣。
「李九江膏粱豎子,不足懼。攻其大營,破其營盤,必惶惶而逃。可慮者唯其麾下驍勇善戰之士。」
佈置下戰鬥任務,燕王叮囑率領前鋒軍隊進攻的沈瑄,務必一擊破敵!
「卑職遵令!」
沈瑄領麾下一萬兩千人率先開赴鄭村壩。朵顏三衛緊隨其後。燕王同張玉,朱能,徐忠等將領匯合後,也加快了腳步。
朱高煦和朱高燧從真定城趕來,誓言同父王共破南軍。
「好!」
見到明顯成長許多的朱高煦兩人,燕王心情大好,同麾下將領們笑道:「玉不琢不成器,小虎崽子總要放出去才能真正成才。」
聽聞此言,眾將心思不一。張玉胸有謀略,不輕易出言。朱能沒想那麼多,只以為燕王是在誇兒子,笑著附和兩聲。邱福徐忠等人不如張玉瞭解燕王,也不像朱能一般大大咧咧,暗地開始琢磨燕王話中是不是有引申含義。
早聽聞王爺不喜世子,更喜高陽郡王,如今看來,倒不是虛言。
可抵擋住南軍進攻守下北平的卻是世子,將這一任務交給世子的恰恰是燕王本人。
想來想去,始終想不出個頭緒。
要猜透朱棣心中的想法,非一般人能做到的。
比起在燕王手底下做事,拿建文帝的工資應該不必如此勞心勞力。前提是盡量把自己的腦回路同朱允炆並軌,否則工資拿到手,也會被腦袋有坑的皇帝氣吐血。
聽到父親的誇讚,朱高煦和朱高燧十分激動,馬鞭揮舞得更起勁,恨不能立刻追上前鋒的隊伍,殺入南軍大營。
比起戰意濃厚的燕軍,南軍大營中的氣氛卻不太妙。
前往阻截燕軍的都督陳暉回來了。臉色青白,手臂還受了傷,一萬騎兵有九千多不見蹤影,具體發生了什麼事,不用問也知道。
李景隆臉色陰沉,猛的一拍桌案就要治陳暉的罪。
按照李景隆的思維,他可以以自己的性命為優先,因為他是軍隊的主將,至關重要。
別人敢學著干,絕對不行。
明顯的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陳暉是滿腔的憤懣委屈無處訴,給他那麼點人,真以為能攔住朱棣?能帶回這些人已經算不錯了。
帳中的將領紛紛出言為陳暉求情。
「燕逆大軍將至,此時斬殺大將實為不詳。不若令陳都督戍守營盤,陳都督感念總戎,必拚死相報。」
說這番話的是李景隆頗為信任的一員部將,難得的是,他同瞿能盛庸等將領的關係也算不錯。見陳暉要被問罪,眾人皆面露不忍,於是出言救了陳暉一命。
陳暉僥倖從燕軍手下逃脫留得一命,卻險些死在自己人手裡,對李景隆這個主帥失望透頂,心底也難免存下幾分怨恨。
他同朱棣是敵人,朱棣要殺他理所當然。
但他是李景隆的部將,奉命前去阻截燕軍,李景隆一沒告訴他燕軍的回兵路線,二沒給他足夠的兵力,結果他找到了燕軍,拚死打了一仗,還帶回重要情報,卻險些脖子上挨一刀,脾氣再好的人也會憤怒。
無論戰前如何想,他總歸實打實的與燕軍戰鬥一回,還光榮負傷。
李景隆不問功只問罪的行為,不只在陳暉心中埋下了一根刺,也讓許多將領心寒。
在北平城下與部將爭功,以致錯失大好的破城機會。
如今又有陳都督這個例子,許多將領對李景隆失望之餘,不免對重用他的建文帝產生了懷疑。
人都說物以類聚,這樣的皇帝是否真值得效忠?
最終,李景隆饒過陳暉一命,下令他帶兵守衛西側營盤。
南軍在鄭村壩設立了九座大營,一旦燕軍來攻,陳暉駐守之地,有極大的可能遭受正面衝擊。
換言之,守衛這裡與充當炮灰無異。
陳暉沒有露出一絲怨色,反而感激涕零的對李景隆說道:「一定不負總戎不殺之恩!」
走出帳篷,臉上的神情頓時一變,眼淚不流了,眼圈也不紅了,叫來心腹,立刻趕往戍守的營盤。
此戰必是死局,見識過燕軍的戰鬥力,對比李景隆的昏庸,陳暉心下有了主意。
良禽擇木而棲,能臣尋主另投。建文帝寵幸酸儒,冷待武將,早已讓許多人心生不滿。
雖不是開國功臣之後,陳暉也曾跟隨穎國公傅友德幾出沙漠,南征北討。李景隆此人剛愎無能,陳暉死裡逃生,不願再跟隨這樣的主帥,同樣的,也不想再為任命李景隆的朝廷賣命。
簡言之,陳都督不打算繼續拿建文帝的工資,他決心跳槽去給燕王打工。無論叔叔還是侄子,反正都是洪武帝的子孫,皇位上坐著的總是姓朱的。
建文帝手下跳槽的員工,陳暉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
但陳都督的跳槽卻對接下來鄭村壩一戰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樣都是輸,因陳暉的倒戈相向,李景隆輸得更快,也更慘。
十一月辛未,沈瑄率領前鋒部隊抵達鄭村壩。
面前是南軍的九座大營,依兵法佈陣,井然有序。
南軍發現了沈瑄的軍隊,立刻發出警戒。
北風吹起雙方的戰旗,烈烈作響。
燕軍胯下的戰馬打著響鼻,不耐煩的甩動著脖頸,前蹄跺在雪上,濺起凝結的冰晶。
沈瑄抽—出了長刀,雪亮的刀光代表了進攻的訊號。
燕軍吹響了號角,南軍擂起了戰鼓,蒼涼古老的聲音開啟了戰鬥的序幕。
馬蹄踏過,似奔雷之聲。
燕軍騎兵如一道鋒銳的箭矢,劃開銀白色的大地,逕直衝向了南軍大營。
「殺!」
冷兵器時代,騎兵衝鋒帶給敵人的絕不只是震撼,還有死亡的恐懼。
圍攻北平的南軍同樣不是弱旅,在主官的號令下列成戰陣,舉起長槍,槍尖斜指向上,嚴陣以待。
火銃手同樣列好了隊伍,雖然沒有掌握燕軍的三段式火銃射擊,對付騎兵,他們同樣有自己的優勢。
炮聲驟響,被從正面衝擊的營盤中騰起一陣火藥燃燒的濃煙,黑色的鐵球從天而降,砸落在騎兵的隊伍中,數名騎兵和戰馬登時倒在血泊之中。
燕軍衝鋒的隊形卻未被打亂,沈瑄與朵顏三衛的兩名渠長一馬當先,轉瞬間已衝到了南軍的陣前。
戰馬嘶鳴,伴隨著騰起的血光和瀕臨死亡的哀嚎。
長刀揮過,不知又帶走了誰的性命。
衝陣的朵顏三衛騎兵,面對幾倍於己的敵人不見絲毫懼色,臉上只有興奮。
人多,首級就多。
首級多,牛羊就多!
越多越好啊!
「為了牛羊,殺啊!」
南軍依舊聽不懂這些蒙古人在喊些什麼,他們只能在軍官的號令下一次又一次結陣,然後一次又一次被敵人衝垮。
沈瑄麾下的騎兵被蒙古壯漢們的激情感染,口中的呼哨聲也開始發生變化,最後竟得似野獸一般。
塞北的草原上,狼群圍攻獵物,就是發出這樣的聲音。
渾身染血,面容猙獰,悍不畏死的衝鋒,嘴裡還狼嚎一般的亂叫,這樣的陣勢,陣營裡的南軍紛紛表示扛不住了,和自己打仗的不是人,那就是一群野獸!
不到兩刻的時間,第一座營盤便被攻破了。
還活著的南軍轉身奔逃,燕軍乘勝追擊,呼嘯著衝向第二座營盤中的南軍。
戍守這裡的正是陳暉,他組織麾下士兵列起戰陣,卻根本沒做抵抗,只是擺個樣子,在燕軍進攻時直接投降。
投降了?
那就不打。
沈瑄下令落在最後的隊伍收攏這些南軍,長刀一揮,繼續進攻下一座營盤。
率領這支後進隊伍是誰?不用細想,絕對是孟十二郎無疑。
憑他的武力值,步戰尚能應付,馬站著實有點難為人了。
他的確需要戰功,可也要保住小命。命都沒了,還要戰功做什麼?
死後哀榮的確可以隱蔽子孫,關鍵是,他不是沒子孫嗎?
現在沒有,以後也不會有。
見到身穿鎧甲,依舊不怎麼威武的孟僉事,陳暉十分驚異。
燕王麾下果然是臥虎藏龍,如此不起眼的兵卒竟也能縱馬衝殺,肯定是身手非凡!
灤河邊的戰鬥和騎兵衝陣的場面,讓陳都督產生了錯誤的認知,錯估了某隻狐狸的武力值。聰明了半輩子的陳都督壓根沒想過,混進了狼群的狐狸照舊是狐狸,哪怕被頭狼叼進窩裡,劃拉到自己的地盤上也是一樣。
狐狸依靠的永遠不是發達的肌肉,而是智慧。
孟僉事收攏戰敗投降的南軍時,沈瑄已帶軍攻下了四座營盤。
燕軍騎兵徹底打瘋了,身上的力氣彷彿用不完,只想將眼前的人全部砍殺,將南軍的營盤全部拿下!
攻打到第五座營盤時,燕王的大部隊也趕到了,看到戰況,燕王當機立斷,不管三七二十一衝上去再說!
燕王親自出戰,沿著先鋒打開的通路前進。路過陳暉戍守的營盤時,已立意跳槽的陳都督主動向燕王指明了李景隆的中軍位置。
「中軍有兩營護衛,若想拿下中軍,可設法令其移動,再用騎兵左右夾擊。」
燕王採納了陳暉的建議,當即派人追上沈瑄,同時下令士兵大聲鼓噪,說他已至此,正親自帶兵入陣。
跟隨燕王出戰的三保主動請命,孟清和身為燕山後衛僉事也責無旁貸。兩人躍身上馬,直追前鋒所在。陳暉被任命為後軍副將,跟隨燕王作戰。
李景隆聞聽燕王衝進陣中,果然意動。
雖已被攻破四座營盤,但麾下主力仍在,若能擒拿燕王,就算九座大營全被攻破又有何妨?贏的必定是他!
「總戎三思,此恐為燕逆之計!」
瞿能等人的勸告,李景隆完全聽不進去,一意孤行,下令中軍出戰。
陣中的沈瑄很快發現中軍的位置開始移動,將繼續進攻營盤的任務交給朵顏三衛,親自帶領部分騎兵直衝李景隆中軍的左翼,燕王也抓准戰機衝向中軍右翼,兩面夾攻之下,中軍果然大亂。
在瞿能和盛庸等人的拚死衝殺之下,亂軍陣腳漸穩,雙方很快陷入了僵持。
僵持意味著以命換命。
燕軍殺紅了眼,南軍又何嘗不是?
雙方就像撕咬在一起的野獸,任憑血流滿地,卻仍瞄準了對方的喉嚨,無論如何也不鬆口。
孟清和險險躲開一名南軍扎向腰側的長槍,避開要害,卻還是被劃開了一道口子。
鮮血流出的片刻便已經凝結,絲毫感覺不到疼。他用力揮舞著手中的長刀,不拚命就只有死路一條。
轉瞬間,又一支長槍刺到面前,左右兩側已被幾名南軍圍住,想脫身是不可能的。
孟清和咬緊牙關,拼著被身側的南軍砍傷,也要架開最致命的長槍。他不明白,這些人怎麼盯準了自己?因為自己樣子弱好欺負?
孟十二郎真相了。
武官,看起來很弱,代表著什麼?戰功!
孟僉事必定被前赴後繼。
最危急時,一支利箭破空而來,直射入一名南軍的眼窩。孟清和得了喘息之機,用盡力氣砍傷了一名南軍的肩膀,瞬息之間,沈瑄殺開重圍趕了過來,情況頓時逆轉。
「跟著我!」
沈瑄手中的長刀已換成一桿長槍,孟清和這才發現,比起長刀,沈瑄似乎更習慣用長槍,每一擊都能奪走一名南軍的性命。
不過沈瑄的馬上沒有弓箭,之前救了自己一命的是誰?
另一處,楊鐸丟開長弓,馬背上的箭支已經告罄,馬刀也砍得卷刃,乾脆一把握住刺向自己的長槍,持槍的南軍一個踉蹌,鬆開雙手,眨眼間,槍頭倒轉,南軍被自己的武器刺進了喉嚨。
敵人噴濺出的鮮血讓楊鐸興奮,在南京日久,整日同計謀打交道,到底無趣。回到戰場之上,才能徹底放開手腳。
「楊同知,朱指揮有令,整隊從左翼進攻中軍!」
楊鐸又挑飛一名南軍,在血色中揚聲道:「遵令!」
混戰一直持續到傍晚,燕軍連續攻破了南軍的七座營盤,最想拿下的中軍大營卻始終攻打不下。
燕王和麾下將領使用了各種方法,連宦官三保和提調官都拿著武器衝上來了,可就是奈何不了對方。
誰讓李景隆手下人多?
帶回了寧王手下的軍隊,人數上,燕軍仍處於劣勢。
入夜,雙方不得不鳴金收兵。
損失太大,李景隆不心疼,燕王卻不能不在乎。
雙方乘夜重新部署,燕王更是下定決心,明日一定要拿下南軍大營!拿不下李景隆,枉他一世英名!
受傷的孟清和仍舊被帶到沈瑄帳中,解下鎧甲,鮮血已將棉衣凝固在傷口之上。繃緊的神經一放鬆,痛覺全部回籠,碰一下都疼得他呲牙咧嘴。
低頭看著腰側最嚴重的一處,不把棉衣除掉,沒法上藥。
狠狠心,孟清和扯過一截衣袖咬在嘴裡,手下還沒怎麼用力,額頭就冒出了冷汗,淚水不受控制的滑落眼角,不是他想哭,實在是身體的本能反應。
「你在做什麼?」
沈瑄走進帳篷,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幕。
孟清和抬頭,眼淚汪汪,咬在嘴裡的半截衣袖也掉了下去。
沈瑄將從趙大夫處取來的傷藥和布條放下,淨手之後,彎腰查看孟清和的傷勢,眉頭不覺皺了一下。
「指揮?」
「別動。」
沈瑄試著按了一下傷口的邊緣,耳邊立刻傳來一聲冷嘶。
「很疼?」
「還好。」話出口,孟清和就想給自己一巴掌,還好什麼,不逞強要面子能死嗎?!
「忍一忍。」
沾濕的布條一點一點浸潤了凝結在傷口上的布料,孟清和再一次淚如泉湧。
疼啊,之前肩膀受傷,處理傷口時也沒這麼疼!這真是要了人命了!
耳邊傳來一陣接一陣的吸氣聲,沈瑄眉頭皺得更緊,手下的動作卻沒停。
到了最後,孟十二郎幾乎要暈過去,真暈還好,可不管眼前發黑還是冒金星,他就是暈不過去。
苦笑一聲,意志力太強也未必是好事。
孟清和用力閉緊雙眼,冰涼的手背突然擦過臉頰,帶著薄繭的指腹捏住了他的下巴。
唇上一陣溫熱,柔軟的觸感,熟悉又陌生。
孟清和倏地睜開眼,一雙黑色的眸子驟然闖進眼底。
「指……揮?」
帶著不確信的聲音很快被堵了回去,腦海中頓時一陣轟鳴。
驚訝讓孟清和忘記了身在何處,也忘記了沈瑄正在為他處理傷口,直到腰側又傳來一陣撕痛,染血的布料已被沈瑄拿在手裡。
沈瑄直起身,拇指刮過下唇,指腹染上一抹鮮紅。
黑眸對上罪魁禍首,孟某人咧咧嘴,不自在的側過了頭。
他不是真心想咬的,傷口一疼,完全是不自覺的本能反應。
「指揮,卑職不是故意的。」
「……」
「要不你再來一次?卑職發誓,這次絕對不咬了。」
「……」
「實在不行,你咬回來?」
孟十二郎小心翼翼,沈指揮眼眸微瞇,舔了舔嘴唇,在對方心跳飆升的時候,拿起了藥瓶,「上藥。」
看看沈瑄,再看看藥瓶,孟清和試探著開口,「卑職自己來?」
沈指揮挑起了一邊的眉毛,嘴角微彎,格外的吸引人。
看在孟十二郎眼中,卻著實的有些嚇人。
被佔便宜都要見一次揍一次,現在這樣,不是要把自己人道毀滅了吧?
「怎麼?」沈瑄舒緩了語氣,面容溫和似謙謙君子,「別怕,只是上藥,不會多疼。」
孟清和渾身的汗毛都豎了起來,看向沈瑄,最終一咬牙,一攤手,不就是上藥嗎?來吧!
鄭村壩大營中,李景隆回憶起白日的戰況,仍是一陣的心驚肉跳。
與久經戰陣的朱棣不同,李景隆第一次直面如此慘烈的廝殺,與此相比,北平城下的戰鬥根本算不得什麼。
瞿能和盛庸等將領建議明日聚集大軍與燕軍鏖戰,同時可分出一支騎兵進攻永平。寧王被燕王挾持,如若此時進攻永平,即便拿不下,也能分開燕王的注意力,為大軍爭取時間。
「燕逆麾下雖悍勇,終數量有限,迫其分兵可助戰局。」
盛庸沒有明說的是,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想要憑借手中的力量打敗燕王是不可能的了。唯一的辦法就是想辦法拖延,形成對峙的局面,等到朝廷派遣大軍增援,再與燕軍決戰。
無論如何,建文帝為天下正統,討逆的詔令一下,必定能聚集起更多的軍隊,以人海戰術也能耗死朱棣。
更何況朝廷中也不是沒有可用的將領,若換成魏國公或武定侯指揮,怕是北平城早已被破。就算不破城,戰局也不會糜爛至此。
李景隆沒說同意還是不同意,只說再考慮一下,
眾將無法,只能退了出去。
互相看看,歎息一聲,主帥平庸無能,又有什麼辦法。
讓眾將萬萬沒有料到的是,李景隆非但無能,其無恥程度也遠遠超出了想像。
身為主帥,他竟然丟下幾十萬大軍,捲起包袱連夜南逃了。
翌日,當燕軍再次擂鼓攻營時,眾將才發現主帥不見了!
讓人無語的是,李景隆跑路時不忘把帥印也帶走了。若是帥印還在,就算李景隆跑了,也能以都督和指揮號令三軍,穩住陣腳。
可帥印沒了,無人能代替李景隆發號施令,這下子,全軍都亂套了。
不論是鄭村壩的大營還是北平城外的九座堡壘,全都炸營了。
雖不知南軍為何炸營,燕軍卻絕不會放掉如此大好機會。燕王進攻時,北平城內的守軍也配合著一起殺出,南軍頓時全軍潰敗。
主帥都跑了,他們還拚命作甚?
沒了戰意,仗也沒法打了,幾十萬大軍頃刻間潰散,只能是兵敗如山倒,大家一起跑。
如此困局,瞿能和盛庸等將領拚死奮戰也是無力回天,只能跟著大軍一路向南突圍,先跑出去再說吧。
燕軍一路追在南軍的身後,收穫軍糧上百萬擔,戰馬萬餘,抓獲的南軍更是不計其數。
逃到德州的李景隆保住了性命,卻面臨另一個難題,如此大敗,該如何向朝廷交代?
耿炳文守住了真定城,如今都被閒置在家,他賠掉了五十萬大軍,北平城也沒打下來,真定河間等地都被燕軍佔領,就算皇帝不殺了他,怕也不會輕易放過他。
李景隆不想背負敗軍的罪名被建文帝厭棄,思來想去,終於想到了辦法,馬上動筆寫了一封信,派人快馬加鞭送往京城。
自己是不是能逃過此劫,就要看這個人了。
李景隆寫信的不是別人,正是建文帝的心腹,翰林學士黃子澄。
當初是黃子澄推薦他頂替耿炳文做了大軍主帥,如果他兵敗被問罪,黃子澄也跑不了。
不為了他,為了自己,黃子澄也得想法子拼上一把!
能想出這個辦法,足見李景隆並不笨。可惜他的聰明才智沒用到朱棣的身上,卻偏偏用在對付建文帝的時候。
已經滿腦袋是坑的建文帝,注定要被心腹和手下大將再聯手坑一回。
當真是嗚呼哀哉,可憐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