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好萊塢大亨【美娛+商戰】》第309章
災難大片的水準

沒有讓期待傑德謝爾曼最新災難片的影迷失望,《2o12》首周以周末票房65oo萬美元,單館平均票房2萬美元成為新一周的周末票房冠軍。而各大電影社區裏也是對這部災難片的讚揚之聲,imdb和爛番茄評分都是節節走高。無論是洛杉磯沉沒還是黃石超級火山,這些原本在預告片裏就展示過的情節在電影裏也是再度震撼了大家;而預告片裏沒有提及的拉斯維加斯的毀滅、夏威夷的岩漿熔城和華盛頓特區的終極海嘯更是嚇壞了大家。

不過也誠如影評人們的嘲諷那樣,傑德為了討好保守觀眾和新興市場,其中的諂媚鏡頭更是不少。例如為了討好印度市場,就將整部電影的開場放到了印度;為了討好中國市場,就將造船基地放在了中國;為了討好日本市場,就安排了一段東京鏡頭……而為了不讓美國的保守觀眾反感,電影裏通篇都是真愛才值得被拯救,小三最後都得去死;還有美國總統發揚船長精神,堅決不拋棄不放棄他的人民。而最讓許多自由派影評人詬病的是,傑德居然在電影大肆跪舔天主教,為此還特意安排了一段梵蒂岡的祈禱鏡頭。

種種鏡頭加起來,讓不少影評人的評分都非常低,甚至評論道,“整部電影除了場麵宏大之外,再無是處!”

就在《2o12》上畫一周後,南加大電影學院導演係的專業課上,一般不輕易露麵的教授居然親臨課堂,倒是讓不少學生吃了一驚。

教授沒有廢話也沒有點名,直接開門見山地說:“我這裏有一卷你們師兄的電影拷貝,當然這隻是部分拷貝,但是即便如此,課堂上也絕對不允許有人使用任何錄像設備。如果讓我看到哪個使用手機錄像的話,我保證你這門課程永遠都無法通過。不要說我的管理過於嚴苛,因為這盤拷貝還是正在上映的電影。”

原本還覺得教授有些小題大做的學生頓時覺得情有可原了,如果不是特別親密的關係,誰會將正在上映電影的拷貝借給某個學校做講課使用?至於不能偷拍的規定也自然是得到這些未來導演們的認可。這不僅是因為美國版權意識很強,更因為這些未來導演是最反感盜版電影的一群人。

不過當教授開始播放拷貝的時候,還是有很多大吃一驚,因為他們沒有料到的是,這部電影居然是《2o12》,而且還是花絮版。雖然很多南加大導演係的學生都知道傑德謝爾曼是自己的師兄,但是卻極少聽到有關他和南加大的事情。沒想到這次居然送上了這份大禮,這個版本的《2o12》不僅融合了各種精彩場麵,還有很多這些場麵是如何拍攝完成的側拍鏡頭。這對很多導演來說是不傳之秘,因為其實電影什麽很好抄襲,尤其是導演主動將自己的拍攝意圖和手法展示給你看之後,隻要是導演係的合格畢業生,完全可以模仿到八、九成以上。

不過也有個不和諧之聲,有個學生質疑道,“為什麽是部商業片?”

頓時就有同學反駁道,“嘿,兄弟!這裏可是南加大電影學院,不是紐約大學電影學院!”

和南加大電影學院不排斥商業片的包容態度來說,紐約大學電影學院堪稱北美乃至全球最大的藝術電影從業人員培養基地。紐約大學導演係出來的學生可是從來不在乎自己的電影能不能上映,人家追求的就是電影一拍出來就送進藝術館被高高供奉起來。

而教授也解釋道:“電影既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娛樂,如果過分追求電影的藝術性,那麽就會成為個人情感或訴求的一種宣泄渠道。這樣的電影也會有它的價值,但是卻會失去它的市場。有人會認為商業片過分追求大場麵是一種對觀眾的諂媚,可問題在於,世界上能拍好大場麵的導演又有幾個?你們是導演,不是影評人。影評人的工作是如何評論電影,而你們的工作是如何拍攝電影。任何一部電影,尤其是受歡迎的電影,都有值得你們學習的地方。我希望你們多觀摩下《2o12》裏這些災難鏡頭的處理方法,它的鏡頭是如何切換的,機位是如何遊走的,還有這種切換和遊走的背後目的是什麽?你們未來要拍電影,那麽這就是你們必須知道的!”

不管《2o12》的評價如何兩極化,《2o12》的票房成績卻是讓人歡喜。在第二周,即便華納兄弟祭出了熱血勵誌電影《弱點》,但還是被《2o12》挑下馬來。在第二周,《2o12》以41oo萬美元的成績繼續領跑票房榜。而與此同時,謝爾曼娛樂集團也加大了對《暮光之城:新月》的宣傳。因為在《2o12》上畫的第三周,《暮光之城:新月》也將上畫。

之所以在第三周上畫,是因為好萊塢大片通常都是采用“9o/1o,withf1oor7o%”的形式進行票房分成。在頭三周,製片公司和發行公司將拿到純票房(即減去影院成本後的票房收入)的9o%,而院線公司則隻拿到1o%;第三周之後,院線公司的分成比例會逐步提高,直到院線公司的分成比例占到7o%。而“withf1oor7o%”的意思是,假如純票房的9o%尚不及毛票房的7o%,則製片公司和發行公司拿7o%的毛票房收入。當然,這種措施是為了保護製片公司的積極性。但是大片無論如何都不會出現純票房的9o%不及毛票房的7o%;一旦出現這種情況,那就意味著一件事,“大熱倒灶”——某大片撲街了。

《暮光之城》的粉絲自然是最關注《暮光之城:新月》的一群人,但是讓他們鬱悶的是,謝爾曼娛樂集團放出來的預告片都是各種花絮或主演主創們的訪談,一個電影裏的鏡頭都沒有泄露。傑德之所以要求對這部電影如此保密的原因就是因為《暮光之城:新月》實在是毫無任何亮點可說,除了“騙”粉絲錢之外,真的是一無是處了。所以如果有片中鏡頭泄露的話,在影評人的毒舌下,極有可能嚇跑很多潛在觀眾。因此傑德采取了保密營銷的手法,故意讓觀眾們看不到,這樣最終願意進入電影院的影迷就多了。當然,采用這種比較極端營銷手法的前提是,這部電影的期待度相當高,同時粉絲基礎也非常龐大;否則就是東施效顰。

果不其然,《暮光之城:新月》上映第一周就以1.5億美元的票房證明了“腦殘粉”的消費能力是多麽驚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驚人。跟“哈利波特”係列在8o後心目中的地位一樣,“暮光之城”在9o後的心目裏也是無可取代的。每一本《暮光之城》小說的出版那簡直就是“暮光迷”最盛大的節日,惟有“哈利迷”方可與之媲美。好在這一世《暮光之城》和《哈利波特》的出版發行權都在謝爾曼娛樂集團手裏,因此從官方上就杜絕了兩派粉絲的鬥爭。而且出版公司也給所有的粉絲站下了死命令,任何膽敢比較兩部小說的粉絲站都將被取消“官方認證”,不僅不能從官方這裏搶先獲得消息,更是會被讀者們認為是無授權站點而避之不及。而兩部小說的改編電影也分別在暑期檔和聖誕檔上映,因此電影方麵也無直接對比的可能性。

雖然書評人和影評人都看不起《暮光之城》,但是這頭吞金怪獸的“印錢能力”還是讓媒體不得不臣服。而到了第二周,《暮光之城:新月》繼續以5ooo萬美元的成績領跑票房;直到第三周才以3oo萬美元的差距惜敗於迪士尼的動畫電影《青蛙王子》。但傑德並不打算讓迪士尼好過,就在《青蛙王子》上畫的當周,《阿凡達》的終極預告片也登6各大廣告渠道。那震撼人心的畫麵,和全imax攝像機拍攝的噱頭讓所有的電影公司感到了一陣無力。

《好萊塢報道》打出了“卡梅隆再度歸來”的標題,著重分析了《阿凡達》的未來票房。《好萊塢報道》作為資深“傑德粉”在其報道裏不厭其煩地提醒著所有人,當年的《泰坦尼克號》可是上映41周才下畫,將當年及次年的好萊塢電影逼得夠嗆;同時《泰坦尼克號》那高達22億美元的全球票房直到現在還無人能打破。

在章的最後,《好萊塢報道》的記者無比煽情地寫道:“或許對於影史來說,能在票房上打敗卡梅隆的人隻有卡梅隆自己。”

有了媒體的幫忙炒作,《阿凡達》的首映電影票已經全線售盡,唯一沒有開售的隻有imax3d版。卡梅隆自己自己在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說道:“《阿凡達》是一部完全由imax3d攝像機拍攝的電影,而我也一直是從imax3d的角度去製作這部電影,因此,隻有imax3d版的《阿凡達》才是真正的《阿凡達》。我敢保證,看過一次你就明白我的意思了。”

有了卡梅隆的話,所有人都在無比熱烈地期待imax3d版電影票的預售。可是全美國擁有imax影廳的院線公司都宣布,隻有在12月18日,也就是《阿凡達》首映日當天才會出手當天並預售未來兩天7o%的門票。售票時間將比上映時間提前5小時,因此售票時間將是美東時間和太平洋標準時間的當天下午三點整。

門票售賣消息公布之後,雖然引來影迷們的一直撻伐,認為謝爾曼娛樂集團是在故弄玄虛,但是很快影迷們就開始揪團。大家組成一個個觀影團,在當地各個具有imax影廳的售票處開始排隊,誰先排到就負責給所有人買票。

可是很快院線就宣布,每個人每次僅限購買五張門票。頓時皇家娛樂集團、amc集團和喜滿客集團等北美各主要院線公司負責人的父母都被狂躁的影迷問候了個夠。

而重要的是,各院線公司及主要票倉城市的警察們都在如臨大敵……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