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鑒寶賭石)大玩家》第1章
第一章古玩常用術語

  行貨:一般指“大路貨兒”,也指藝術家或工匠為應付市場而批量生產的不精美的藝術品。

  拿分:指古玩商人收購的古玩商品,能獲得較高的利潤。也指“快貨兒”。

  輸:指虧本。這正反映出古玩商人的經營具有很大的賭博性。買一件古玩,到手後賣不出去,或者要賠本虧損,都叫“輸”。古玩商人怕輸,還怕丟人現眼,輸錢不落好手。

  臭:顧名思義,指腐爛、人人討厭的東西。不過,臭是有過程的,就指本來是“香餑餑”的東西,卻放陳了,或者日久賣不出去,偏偏讓許多古玩商販拿出去過手,變成任人皆知,誰也不想買的貨色(因為從購買心理講,凡是經過多人之手而無人購買的東西,都認為是內有毛病或問題,從而猶豫不前,不想購買),恰恰此時賣主繃不住了,越賣價格越低,也就越沒人買了。這就是古玩商人把東西賣臭了。所以,古玩商人在做生意時都喜歡對“沒見過天兒”的古玩伸手。

  活拿:一名古玩商人從另一古玩商人手裡拿走一件商品,當時不付款,這叫“活拿”。“活拿”的規矩是價位講好了,只能多賣錢,不能少賣,即必須保底。言必有信。價位比買斷要高,一般說,不在給活拿的人付手續費或跑道費,但活拿的人可以在低價上加價,叫“戴帽兒”,多賣歸活拿的人,原貨主不問。

  提:古玩商人對幫助自己賣貨的人提出一成(百分之十)做為酬勞金,叫“提一點”,另有規定的不算。通常說提,就是一成。對導遊、翻譯,可另行規定。古玩商人對這一做法不能裝傻。不然幫你賣貨的人就沒有積極性了。

  行裡人:從事古玩生意的同行人員。

  跑道兒:購買或出售古玩行為的中間人,有的是與買賣相熟的親友,有的是專門的經濟人,不出資不合夥,只從中奔走,說成一筆交易。實際經紀人,拉纖的。

  抄後路:生意本來是有人從仲介紹的,但買主和賣主都拋開中間人,自行與對方直接交易(以便事後不提仲介費),也防止“戴帽”。這是喪失職業道德的行為。

  打眼:指判斷有誤,買了假貨,或稱“走眼”。

  漏兒:古玩商人購買古玩時,賣主不懂,好東西未被重視,行市也不明,因而古玩商人揀了便宜。從買東西的人說叫“撿漏兒”,從賣東西的人說是“賣漏了”或“走寶了”。

  身份:即古玩物件的品位。不是指人,而是指物。如瓶子與盤子比,古瓶當然比盤子身份高。有點象品相中的“品”。

  皮殼:指古玩在歷史長河中所受薰染,而呈現出外表上的歷史痕跡。竹、木、漆、雕、青銅作品上,好象包上了一層油皮,這種油皮就叫“皮殼兒”。皮殼是歷史積澱的產物。

  賣相:指古玩不真或身份不高,但顯得比較完整,古老或精緻,在買出時顯得“愛人兒”,易受買主歡迎,叫“有賣相”。相反,古玩雖真,但有殘汙或看上去不精緻,則不受買家歡迎,即無賣相。

  掌眼:購買古玩時,請高明的人替自己掌握一下尺度,以免在鑒定上有什麼閃失。對於代替自己把握眼力的人,叫作“請某某先生來掌眼”。

  邪價兒:出奇的天價。

  繃:真心想買或賣時,因某一方自己還要考慮,故意不買或不賣,準備放長線實現自己的交易計畫,叫:繃著買後繃著賣。

  方:簡化“萬”字加一點為“方”,指人民幣萬元。

  吊:古代製錢一千枚為一吊,現指千元。

  一張:“張”不是貨幣數量,而是鈔票載體的數量單位。此詞甚妙,因可隨貨幣的升值與貶值而浮動。80年代一張指十元;90年代已指百元。

  埋地雷有些人以為去農村從農民手裡買的貨不會有錯,卻不知道這些貨是作偽的商人故意和農民合夥“埋地雷”的。

  看不好倘若賣家說貨絕對到代,而買家看出是新仿,又要顧及店家的臉面,就只能說:“看不好”。

  竄貨場:這是古玩行業同業公會為其會員商戶設置的行內古玩交易場所。行內人議價習慣用“袖內把手”方式討價還價,有利保持機密。

  封貨:對價值較高的古玩採用“封貨”方法,即密封投標,當眾折封,出價高者中標。若遇標價相同,則採用抽籤方式決定歸屬。

  掏貨:竄貨場內,未經當眾將貨擺出便私自背後議價,將貨買走,即為“掏貨”。竄貨場內不准掏貨,違者輕則罰款,重則不准再次入場竄貨。

  夥貨:二人或二人以上合夥買賣古玩。買時一般大家都過目,但也有的不看貨,聲明一下“夥貨”即可。售價早已商定,賣時可由一家出售,但必須將實售價格公開,平均分配利潤。

  摟貨:古玩行商戶可以相互將對方的貨拿走代為銷售,即為“摟貨”。無論古玩價值高低,凡同行認識的人拿走,不用寫收條,立一字據即可。近百年來行內人士沒有發生“摟貨”不認帳、不守信用之事,形成一種行業的傳統規矩。

  禮貨:解放前官場上相互饋贈的古董文玩。其貨一般,但裝裱、包裝精美。

  撂跤貨:即真、假未定的貨。出售時也不標明其真偽。

  包袱齋:行內有的人眼力好,會做生意,但無錢開店,便用藍色布包袱到各家古玩鋪“摟貨”,然後轉手賣給收藏家,也可賣給同行。這種經營古玩的人及現象被稱之為“包袱齋”。

  拉纖:甲要買古玩,乙要賣古玩,中間有人聯絡、說合,此人即稱為“拉纖”的。成交後中間人收取傭金,一般是買方出3%,賣方出2%,俗稱“成三破二”。

  砸漿:古玩鋪徒弟、夥計從同行中買來打眼貨(或沒看年代),或價錢過高,掌櫃可請公會調解,要求對方讓價或退貨,行話稱之為“砸漿”。

  鏟地皮:自己不開店,專跑農村收貨,或者是盜古墓的人。拿到東西後再賣給各商家,行裡人稱他們“遊擊隊”,又叫“鏟地皮”。

  一槍打:將這批貨物好的帶壞的一起賣稱作“一腳踢”。

  吃仙丹:買了便宜喜歡的藏品叫“吃仙丹”。

  攔一道:抬高競買者的價錢搶先買來,對手就說他被攔一道。

  搬磚頭:不花本錢拿別人的東西去賣,從中賺取差價。

  交學費:不太懂行總是花錢買到新貨,受人騙叫“交學費”。

  包袱齋:行內有的人眼力好,但沒錢開店,便用藍色布包袱到各家古玩鋪“摟貨”,然後轉手賣出。這種經營古玩的現象被稱之為“包袱齋”。

  有一眼:就是這件東西不錯,藝術價值較高,說“這件觀音瓶有一眼”。

  收起來:買家不要某件藏品了,而請賣家將藏品收回去,就說收起來吧。

  俏貨:比較精美的的藏品。一般指瓷器的收藏術語。

  開門:看藏品時碰上年代老的真貨叫“開門”或“一眼貨”。

  天價:漫天要價,價格高出市場價很多。

  行價:成交的價格利潤很低,有時甚至是“蝕本”,這就叫“行價”。

  品相:這件東西保存得好不好就說品相好不好,如果有破損就是品相不好的意思。

  上貨:古玩商從農村市場或者收藏者手中購買或徵集的藏品,叫上貨。

  壓堂:是主人店堂裡最好的鎮店之寶。

  舊仿:明清時期的仿舊叫“舊仿”,而現在仿舊就是“新仿”。

  到代:收藏品年份好,達到一定的年代叫“到代”或“夠年份”。

  賊光:新瓷器釉面刺眼的光叫“賊光”或“火光”。

  包漿:傳世古玩都有一層自然溫潤的光澤,叫“包漿”。

  生坑:新出土的東西叫“生坑”。

  拿了:投資者決定將藏品買下。這件藏品我拿了。

  拉纖:就是中間人,介紹人。中間人收取傭金,一般是賣方出3%,買方出2%,俗稱 “成三破二”。

  看新:這個東西有點看新,東西不到代,現代仿的。

  包上:買家決定將藏品買下,請賣主將藏品包起來,這件東西我要了請您包上。  

  蟲兒:就是已經收藏了很多能夠讓觀者眼睛一亮的東西。甚至整間店的古玩藏品也抵不過這一件的說法。通俗地說,就是有鎮店之寶的藏品。

  棒槌:就是看不懂東西新與老,好與壞的人。老是被騙的人,行內人就說他是棒槌。賣家賣新貨給他,背後還稱呼他“棒槌”。

  殺豬:就是經營新仿瓷器的人對賣假貨行為的一種口語,把新仿的東西拿到和顧客約好的地方賣給顧客,他們稱殺豬。

  抓:到市場去購買古玩說抓貨,剛抓了一件光緒官窯。

  玩:行內人稱收藏為玩,初次見面問“你玩什麼”,意思是你收藏什麼。

  吃:我是吃瓷器的。意思就是,我是買瓷器的。

  納:買進藏品,叫納入。較早的古玩術語。

  追:發現很好的藏品追著要,在拍賣會上追價。

  勻荒貨:是指專門走街串巷,下農村,到處拾荒收購來的古玩。這部分荒貨是古玩市場的主流。但魚目混珠,真假摻半。

  鬼貨:專門指盜墓人,挖掘盜竊古墓得來的古文物。因盜墓違法,這種貨一般不進入市場,多數是通過中間人買賣。

  賊貨:是指由文物部門或私人手中偷來的古玩。量不大,真貨多。出價低,買了犯法。

  水貨:是指由國外走私進來的古玩。

  新貨:指的是假古玩,現代仿造品。

  有的在古玩行買藏品不叫買而叫勻。這塊玉您能勻給我嗎?

  新貨做偽叫“做舊”,做舊做得好就是“高仿”,做得不好就是“判眼”。

  民國及民以前的仿舊得叫“舊仿”,現在仿舊就是“新仿”。如大明宣德爐因其珍貴,在明宣德年間就有了仿品,以後歷代直至今日仍不斷地有仿品出現。

  另外還有“下蛋”,則專指複製品,如將別人送去裝裱的名人字畫進行複製或學生複製老師的作品,再將複製品以假充真賣給他人。

  古玩行裡同行之間做生意叫“交行”,一般成交的價格利潤很低,有時甚至是“蝕本”,這就叫“交行價”,漫天要價是“天價”。

  某人帶人上門來購貨,行規要按成交價的10%付回報,叫“打一”。

  瓷器上有裂紋叫“沖”,老翡翠叫“老種”,新翡翠即是“新種”。傳世古玩都有一層自然陳舊光澤,叫“包漿”,新出土的東西叫“生坑”等等。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