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鑒寶賭石)大玩家》第11章
第十一章 失傳的古法

“老弟可是看中了點什麼?”方老闆看李尋站在那很久沒動,便問了一句。

李尋點了點頭,說道:“麻煩方老闆給我選幾刀好的宣紙吧,另外還要一些古墨和毛筆,我想練練書法。”

“我托大叫你聲老弟,你也別叫我方老闆了,怪生疏的,不嫌棄就叫一聲老哥吧!”方老闆一邊走過來一邊說,方老闆卻是存了份要跟李尋打好交道的念頭。

李尋笑著說:“那小弟可要老哥多多關照咯!”多個朋友沒有壞處,李尋便應承下來,人脈就是這樣不斷擴大形成的,要想融入這個圈子,就必須多交朋友,像當初的羅峰,雖然身體不好,不常出門,也認識不少當時的大人物。

文房四寶中的紙是最普通最平凡的,不過卻也是最重要的,如果沒有好紙,任憑你書法再高,又怎麼寫出能流傳千古的作品呢?恐怕沒多久就壞了。

一般用來書畫的都是普通的書畫紙,要想保存留世那就只能用宣紙了,宣紙的“紙傳千年”的特性也註定了它的價格,很多無良商人用書畫紙來冒充宣紙,賺取利潤。

民間傳說,東漢安帝建光元年東漢造紙家蔡倫死後,他的弟子孔丹在皖南以造紙為業,很想造出一種世上最好的紙,為師傅畫像修譜,以表懷念之情。但年復一年難以如願。一天,孔丹偶見一棵古老的青檀樹倒在溪邊。由於終年日曬水洗,樹皮已腐爛變白,露出一縷縷修長潔淨的纖維,孔丹取之造紙,經過反復試驗,終於造出一種質地絕妙的紙來,這便是後來有名的宣紙。宣紙中有一種名叫“四尺丹”的,就是為了紀念孔丹,一直流傳至今。

上好的宣紙現在好保存著用人工製作的工序,遠不是那種流水線大批量生產的書畫紙可以比擬。

方老闆給李尋拿了五刀上好的生宣陳紙(業界默認的期限是5年以上的即可稱之為“陳紙”)這種紙按方老闆的說法就是:“韌而能潤、光而不滑、潔白稠密、紋理純淨、搓折無損、潤墨性強”。

李尋看了看,的確符合宣紙那“輕似蟬翼白如雪,抖似細綢不聞聲。”的特點,對於方老闆那優惠價一千元一刀也很爽快的答應了。

這時方老闆又從裡堂將一個小盒拿了上來,輕笑著說:“這是我早年間撿漏來的,不過這幾年賣了不少,就剩這小盒了。”邊說便打開來給李尋看。

李尋低頭一看,盒子裡整齊地躺著大小不一的墨錠,李尋拿起一塊墨錠打量,只覺得墨色發黑微微起發理,質地堅硬如石,的確是難得一見的好墨,也難怪方老闆談起時會如此自豪了。

李尋點頭贊道:“的確好東西,是上品墨錠,保存完整,方老哥真是好運氣啊!”

“哈哈!老弟別笑話老哥了,都是陳年舊事了,現在要撿漏可難咯!”方老闆雖是這樣說,眼中還是難以掩飾的有一點得意。

李尋從中選了清代四大制墨名家的墨各一塊,遞給方老闆,方老闆有些驚訝地說:“兄弟看來也是身價不菲啊!”

“哪裡,這些只是一些商業墨,如果是那種禦墨或是珍玩墨,我可就玩不轉了。”李尋感歎道,他這話也是有道理的,在中國嘉德二00七秋季拍賣會上,一套清乾隆禦制西湖十景集錦色墨十錠經過數番激烈競價,最終以四百四十八萬元人民幣的天價成交(此乃真事)。

其實李尋最想追求的還是被稱為“天下第一品”的廷珪墨(又稱李墨),宋朝莊季裕《雞肋編》卷下:“吳開正仲家蓄唐以來墨,諸李所制皆有之,雲無出廷珪之右者,其堅利可以削木。渠書《華嚴經》一部半,用廷珪才研一寸,其下四秩用承宴墨,遂至二寸,則膠法可知矣。”早在宋代就有人感歎“黃金易得,李墨難求!”據說乾隆皇帝得到過一塊,也捨不得用,最後流傳到臺北故宮博物館,這也是已知的唯一一塊廷珪墨。

至於毛筆嘛……這東西不好保存,方老闆也沒什麼老貨,李尋只能退求其次買了支狼毫,最後的重頭戲來了,李尋指了指地上裝著硯臺的箱子,說:“最後的硯臺我在這裡選吧!”

方老闆驚訝地看了李尋一眼:“老弟不是開玩笑吧!這些硯很多都沒有保存完整,你真確定要這裡的?”

李尋挑出了那個讓他第六感出現的端硯,態度堅決:“老哥,就這個了,結帳吧!”

方老闆看著那個髒兮兮的端硯,心裡滿肚子的疑問,也仔細觀察過,卻沒發現有什麼特別之處,便笑著說:“這玩意不值錢,老哥送你了吧!”

“不行不行,交情歸交情,生意還是要做的。”方老闆這樣說其實是不符合古玩圈的規矩,所謂錢貨兩清,就算是交情很好的朋友要送東西,也會意思意思地讓對方給點錢,再說這硯臺可是個寶貝,如果真的這樣白撿走,也會惹出麻煩。

雖說古玩圈裡打眼和撿漏都是自己的事,不能砸人場子,不過這傳出去還是會很麻煩。

方老闆滿腹疑問地跟李尋結了賬,這文房四寶加起來共二十五萬,李尋用卡劃了二十五萬過來。

回頭看張老也休息得差不多了,便說:“張老,我們還逛嗎?”

張老點點頭:“好,就再去轉轉。”

方老闆見張老要走,急忙挽留:“張老您看都這麼晚了,要不在這吃個便飯再走?”

張老不可能隨便在別人家吃飯,擺了擺手說:“今天就算了,我還有些事。”

方老闆也沒再留,送了三人出去。

見方老闆走了,林子卿立即問:“尋子,又發現什麼寶貝啦!”

李尋輕笑:“你怎麼知道我又撿漏了。”

林子卿一副高人的模樣,掐了掐手指:“我算了算,你之前幾次出手都撿漏,這次也不例外吧!”

“去你的!你當這漏滿街都是,等著我撿啊!”李尋笑駡,“不過這次還真被你說中了。”

“真有大收穫?”張老的眼睛立即亮了,李尋來琉璃廠就撿了兩次漏,這可是逆天的運氣,張老也是急性子,連忙拉住李尋,說:“走,去我家再說。”

不久他們便坐車來到張老的家,張老的房子是那種老式的胡同四合院,李尋進來後張老就忍不住了:“快,將你那漏拿出來!”

李尋拿出了那塊髒兮兮的古硯,張老的眉頭立即皺到一塊,沒等他進一步查看,李尋便問道:“張老,你這裡有皂角,茶籽,泡茶用過的茶葉……”李尋陸續說了些中草藥。

張老望著李尋,一抹震驚地問:“這是蒙塵法?!”

蒙塵法又叫霧隱法,在很早以前就失傳了,李尋也沒想到他這麼好運氣能碰到。

李尋點點頭:“應該是,具體要等等才知道。”

張老立即跑進院子裡,將所需的材料準備好,遞給李尋。

李尋先將茶葉輕輕擦拭硯臺,然後將硯臺放入茶水裡浸泡,把皂角等中草藥碾碎,將那些汁液倒在硯臺上輕輕擦拭,最後用清水浸泡一下,再用一抹乾淨的濕毛巾將硯臺擦乾淨,這方古硯的真容才展現在他們面前。

李尋他們仔細地查看這方硯臺,張老看了看這古硯的造型,整個人都愣在了那裡,喃喃地道:“真的是它,真的是它!”

就連李尋也是震驚不已,他雖然早就知道這硯不簡單,沒想到居然是它!

※※※※※※※※※※※※※※※※※※※※※※※※※※※※※※※※※※※※※※※※※※※※※※※※

烏鴉小科普:清乾隆禦制西湖十景集錦色墨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