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重生之把你掰直(重生之竹馬成雙)》第25章
  第二十五章:蹂躪罈子

  筍子賣完了,第二天就不必去縣城了,他們當天回去便又上山挖筍,下午挖的不夠賣,決定再挖一天才去。

  談天則抽空苦練車技,雖然他會騎自行車,但卻載人的水平卻不夠,他有一個心願,就是能夠騎車馱著陳贊一起去縣城賣冬筍。但是非常苦逼的是,談天發現自己腿太短,夠不著二八自行車的車座,所以無論他怎麼練,都沒辦法又馱東西又載人的,他第一次覺得自己個子太矮了。

  隔了一天,陳贊和陳巧騎車去了縣城賣筍,談天帶著談陽和談偉上山挖冬筍,時不時打發談偉回去看陳贊回來了沒有。

  談偉本來老大不願意去,但是談天說,陳贊一定會給他帶好吃的,談偉才樂顛顛地跑來跑去。直到跑完第七趟,談偉終於拿著一顆蒲扇糖心滿意足地回來了:“哥,贊哥回來了。”

  談天看天色也不早了,趕緊和談陽拎了鋤頭、籃子下了山,往陳贊家跑去。還沒進屋,談天的大嗓門就嚷了起來:“小贊,小贊。”

  陳贊從屋裡出來,手上正端著飯碗吃午飯呢:“罈子。你還沒吃飯吧?快回去吃飯,吃了飯我們一起去挖筍。”

  談天哪裡顧得上吃飯,只急切地問:“怎麼樣,怎麼樣?”

  陳贊笑瞇瞇地說:“還可以,比鎮裡好賣多了,就是太遠了。”

  “賣了多少錢?”談天迫不及待地問。

  陳贊說:“縣城的筍子貴一點,能賣到五毛一斤,一共賣了十多塊錢。對了,我給你們買了點糖,你拿回去吃。”說著從家裡拿出來一小包蒲扇糖,遞給談天。

  談天笑瞇了眼睛:“那以後就去縣城賣了啊?”

  “嗯,每次多挖一點,隔一天去一次。”陳贊算過了,這麼一來,這個寒假就能賺上好幾十,要不是過年期間不能去上街,恐怕能賺上百塊呢。

  談天揮揮胳膊:“好,我回去吃飯去,吃了飯我們就上山。”

  期末通知書很快也發下來了,陳贊不意外又是第一名,這次談天進步了,考了第三名,數學終於考了個滿分。第二名無意外是沈小羽。

  因為林老師做班主任,沒有原來老師發獎只發給教師子女的陋習,而是按成績來發的,所以陳贊和談天都得了三好學生獎,每人獎勵了一個日記本和一塊毛巾。

  這可把談天美死了,回到家,左看右看自己的獎狀,笑得嘴都合不攏了。

  陳贊看著他的傻樣,趁機說:“好好讀書吧,書中自有黃金屋。”

  談天嘿嘿傻笑:“說得真對,書中有黃金。”

  這個寒假,他們就在挖冬筍、趕集賺錢中度過,遇上雨雪天不能出門的時候,就窩在家裡烤火,讓談衛民教他們下象棋。

  陳贊愛下象棋,但是他下棋的本領不如談天,甚至連談陽的水平都趕不上。和談天下輸了就再戰談陽,和談陽下輸了,就去挑戰談偉,只有六歲的談偉與他還不相上下,兩人能夠平分秋色。

  陳讚的寬麵條熱淚在心裡狂飆,自己就只能與幼兒園小朋友一個水準了嗎?他很鴕鳥地安慰自己:下棋這事情,是需要天賦的。

  陳贊和談偉下棋的時候,談天就在一旁觀棋,某天突然冒出一句:“小贊,你好像想得比較複雜了,這一步不用走這麼快的。”

  陳贊心裡一驚,自己的想法好像是複雜了點,下棋最講究心靜,自己卻摻雜了太多的想法,難怪總會輸棋。

  經談天這麼一點撥,陳讚的水平終於有了一點突破,不過也就僅止於此了。他日後還是一個著名的臭棋簍子,屢戰屢敗,但是屢敗屢戰。當然,他不怕沒人蹂躪,談家三兄弟都是他練兵的好對象。

  一個寒假下來,陳贊和談家兩兄弟的積蓄達到了八十多塊,在這個撿一分錢都難的年代,八十多塊對一個孩子來說簡直就是一筆巨款了。談天和談陽簡直就以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了,有時做夢都能笑醒來。

  但是陳贊知道,這點錢算什麼呢,賺錢實在是太難太慢了,他巴不得天上掉下個餡餅來,落在他早起跑步的路上。但是他每天都低著頭看路,並沒有見到任何值錢的東西。

  過年前,陳贊用他們賺到的錢,給四個男孩各買了一雙膠底鞋,黑色的鞋面,綠色的裝飾條紋,這是這個年代非常時新的款式了。

  談天雖然肉疼掏出去的那三十多塊錢,但是穿上新鞋時,跑步都比平時輕快得多,這種感覺和媽媽給他買新鞋時是不一樣的。

  這個寒假,最忙碌的要數陳讚的父母和叔嬸了,他們要將黃土嶺的七百多株大油茶樹都挖出來,移栽到自己的茶園裡。

  為了趕時間,大人們就只歇了過年前後的三天,其它的時間都在黃土嶺和後山之間忙碌。

  陳讚的舅舅和姨媽們都來幫忙了,二叔家的親戚們也被叫了來,村裡關係比較近的鄰居也都叫了來,比如談天父母等。好在這個年頭,幫忙做事只需要管飯,還無需發工錢,不然光工錢都是一大筆數目。

  忙到正月過完,七百多株油茶終於在後山安家落戶,陳贊心裡鬆了口氣,這算是跨出了第一步。

  但是經濟問題明顯緊張起來,二叔雖然和他家一起承包,但是二叔的積蓄總共只有三千塊,交了承包款,幾乎就沒有餘錢了。陳贊家積蓄稍多一點,但是也多不到哪裡去。交了承包款,買了茶樹和肥料,幾乎就沒什麼餘錢了。

  年前陳贊家裡的兩頭肥豬賣掉了,因為養得好,每頭都有200斤左右,按市價三塊賣的,賣了一千多塊錢,也全都扔到茶園裡去了。

  茶樹要種好,不可能只靠農家肥,那麼寬的地方,哪來那麼多農家肥,不足的必須得施化肥。陳贊倒想像人家種田文裡的主角一樣,金手指一揮,用什麼空間水一澆灌,什麼肥料都省了,既環保又健康。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沒辦法,老老實實來吧。

  這個年過得緊巴巴的,除了陳讚自己添的那雙鞋,就沒有再添置任何新衣服。

  陳贊父母差點就要向親戚朋友家去借錢了。家裡的經濟前所未有的的緊張,陳巧還沒上初三,父母就說讓她考中專了。

  陳巧已經十三歲了,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她作為長女,自然是要替家裡分憂的,雖然不那麼情願,但也沒有反對,只把委屈悄悄地藏在心裡。

  但是陳贊力排眾議,堅持跟父母說:“不能讓姐姐考中專,要上高中考大學。”

  劉雙雙無奈地看著兒子:“可是明年你也要上初中,你姐若是上高中,咱家哪來的學費呢?”90年代早期,師範生還是免費的。

  陳贊看向爸爸:“爸,姐姐成績那麼好,她一直都想考大學呀,考中專太可惜了。”

  陳昌隆有些為難地看著兒子和一直默不作聲的女兒,咬了咬牙:“怕什麼,上高中就上高中。不是還要到明年才上嗎?我就不信咱們賺不到學費。”

  陳巧含著淚終於開口了:“謝謝爸。我想考高中,聽說二中最優等的學生是有獎學金的,我一定會爭取到獎學金的。”

  陳昌隆也有些動容了:“好,我們巧巧就是懂事。別擔心,咱就算是砸鍋賣鐵,也要送孩子上大學,只要孩子念得起、願意念。”

  劉雙雙抹了一把眼睛,轉過身去:“我去餵豬。”為了增加收入,家裡今年又多養了一頭豬。

  陳贊說:“媽媽,我也會賺錢的,以後我會賺自己的學費的。”

  劉雙雙摸著兒子的頭頂,沒有說話,欣慰地笑了笑。

  陳巧悄悄地提著籃子去打豬草去了。

  陳昌隆背著鋤頭準備上山去。

  陳贊二嬸張明麗這時從外面進來了:“大哥,要出去啊?我嫂子呢?”

  陳昌隆放下鋤頭:“明麗來了啊?你嫂子在後面餵豬呢。”

  “我找嫂子有點事,大哥,要不你也來吧,有個事咱們商量一下,看能不能做。”張明麗說。

  陳贊去叫媽媽,他估摸著二嬸有重要事要跟父母說。

  張明麗看著哥哥嫂子,開口說:“是這樣的,大哥,嫂子,我娘家的哥哥不是在家弄了個孵化場麼,有個人定了一批小雞沒要完,還多了三百多隻小雞,我哥問我要不要養。我想著咱們茶園那麼寬的地方,要是咱們能養點小雞小鴨的也不錯,就來問問嫂子看這事怎麼樣。”

  劉雙雙看著張明麗:“你說咱倆一起養?”

  張明麗點點頭:“畢竟數量有點多,我怕一個人看不過來。”

  陳贊在一旁說:“媽媽,我覺得二嬸的主意不錯。”

  劉雙雙對兒子的信任顯然已經高出許多,她看向兒子:“真的可以?”

  陳贊跑回屋去,從書包裡找出一本《新農村發家致富專業養殖》的書來:“媽媽你看,這上面就有好多介紹養豬養雞的呢。”這書是他去縣城賣筍時,和姐姐一起上新華書店轉悠時買的,就等有機會拿給父母看呢。

  劉雙雙拿過來翻了一下:“這上面說除了谷子,還要餵飼料,咱們哪來的飼料呢?”

  陳贊說:“媽媽,這上面也說小雞吃草吃蟲子呀,我們後山上最不缺草和蟲子,這比飼料還好呢。”要是在油茶園裡養了雞鴨,那麼連野草都不怕它長了。

  陳昌隆說:“那還要修一些籬笆,山上不僅有蟲子,也有黃鼠狼呢。”

  張明麗說:“我也是這麼考慮的,大哥和昌盛先做一些竹籬笆,織得密一些,我們先在圈出個地方養,等草和蟲子吃得差不多了,就將小雞移到另一片去。這樣就不會跑得滿山都是了。”

  劉雙雙吃下定心丸:“好,養吧。如果養得好,到時候我們再多養一些。”

  陳贊心裡雀躍起來,看來大家都在各顯神通呢,養雞的成效可比養豬快多了,有個四五個月,小雞就能出欄了,到時候就是白花花的銀子啊。不過還得提醒做好防疫工作,雖然這個年代的雞瘟少發,但偶爾也會出現。

  春天來了,萬物生發,素顏一冬的世界又裝扮起來了,桃紅柳綠,草長鶯飛,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叫人的心情也輕快起來。

  春雨下來了,淅淅瀝瀝,滴滴答答,卻不似冬雨那麼惱人,彷彿是一曲優美輕快的樂譜,雨後的空氣清新怡人,又似洗滌心靈塵埃的清潔劑,讓人整個都清爽起來。

  春雨來了,希望也便來了。

  茶園裡的油茶吸飽了大自然的雨露和甘肥,以幾乎看得見的速度在抽枝發葉,不僅原本的茶樹在長,新移栽來的茶樹也沒有表示出任何的不適,十分迅速地適應了新環境,也開始綻吐新芽,甚至是原本已結的茶果也並沒有太多的脫落,繼續汲取養分,蓬勃生長著。

  春雨來了,春雷響過之後,蟄伏於地底下的筍子終於聚集了足夠的氣力,將地面頂破,迎接它的,是和暖的春風和溫暖的陽光。它伸了一個懶腰,一下子便拔出一尺多高,密密麻麻佈滿了整個竹林,真是喜煞人。

  陳贊爺爺是個經驗豐富的山裡人,他去竹林裡將那些長得密集的春筍拔除一些,挑了好多春筍下山。

  奶奶雖然有些偏狹,但心裡還是顧著自己兒子的,所以也不嫌麻煩地細心將每一棵筍子都扒了皮,切了根,放大鍋裡煮熟,漂洗乾淨,切片,放在太陽底下暴曬,就變成了筍乾,可以經年不壞。如果遇上陰雨天氣沒有太陽,就要生火烘烤,使筍子盡快脫水乾燥,否則就會發霉壞掉。

  一個春天下來,陳贊家裡就積了兩三百斤筍乾。陳昌隆帶著筍乾去了一趟省城,兩塊六一斤全都批發給了農貿市場,後山賺到第一筆近千塊的收入。

  春雨來了,滋潤著大地,雨過天晴之後,安靜了一動的松林裡,菌子又長出來了,這是陳贊和談天最喜聞樂見的,因為這樣又可以撿菌子賣錢了。

  每天早上,他們都早早起來跑步,然後上松林撿菌子。每週頭三天的晾曬賣干菌子,後三天的攢起來賣新鮮的,依舊每個週日去趕集,漸漸地,積蓄就又多了起來。

  春天裡還有一件快樂的事,就是上油茶園去採茶耳。茶耳是油茶樹嫩葉的變異品種,茶葉變厚,未成熟時是紅色的,熟了之後便是銀白色或者白色的,味道甘甜爽脆,是一種美味。

  採茶耳是孩子們春天裡最愛做的事之一,因為這有一種尋寶的樂趣,又能夠一飽口福,何樂而不為。

  放了學之後,村裡的好多孩子都會繞道直接去後山採茶耳,有的甚至要在茶林裡玩到天快黑時才回去。陳贊和談天也會去,他們會先找一陣茶耳,再回去寫作業做家務。

  劉雙雙和陳昌隆經常在後山忙,對這事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孩子的任務就是玩和吃,只要不耽誤寫作業便成。有時候他們自己無意間碰到成熟的茶耳,也會順手摘下來,放在口袋裡,帶回去給孩子嘗鮮。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