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神龍之殤》第124章
第一百二十五章 事發突然

四月十七,晨。

 到今天孫為民出獄已有些日子了,可以說是忙的要死沒有一天得過清閑的,真是廉軍不來朝臣來,朝臣不來麻煩來。這不,剛剛起床的孫為民就讓孟承貞和羅時貞堵在了門口,只听孟承貞著急道“將軍您快去看看吧,廉軍那面出大事了”。

 “恩?他們不是還沒起鼓攻城嗎?”孫為民一邊系著衣帶一邊詢問著,不明白孟承貞是什麼意思。

 “您去看看就知道了,廉軍一夜之間就都撤走了”孟承貞著急的說著,羅時貞這時候也插話進來紅著眼楮說道“從昨天晚上我們就發現不對了,但一直沒干打擾您您快去看看吧”羅時貞不像是在說假話,看來他是一夜未睡。

 “撤了?”孫為民因為太子的事本就是一夜沒睡好,現在听到如此重大的消息頓時氣血上涌好懸沒摔到。也難怪這些日來孫為民確實是太累了,可以說是嘔心瀝血他已漸漸感到自己快支撐不住了。

 “將軍,您怎麼了?”孟承貞連忙上前扶住了孫為民,關切道“不行您休息一日吧,城上的事有我們處理就好了”。

 此時的孫為民正在低頭思考著什麼,只見他神情飛快的轉變著,片刻過後他抬起頭對李飛雨說道“你去把劉丞相請來,就說我有緊急軍報要和他商量”。李飛雨點頭稱是,匆匆的下去了。

 “你們兩也趕快回城上去吧,記住緊閉大門小心提防,廉軍一定會重來的”孫為民面色凝重的囑咐著。

 孟承貞、羅時貞心中雖是奇怪但還是點頭稱是退了下去,他們總覺得孫將軍像是有什麼話沒對他們說,剛才他明明是想到了什麼才對。

 “難道肖雲憲讓免職了?”眾人去後孫為民不知所以的思考了起來,這是他唯一能得出的結論了。

 因為孫為民很認真的分析過,行軍打仗久攻不下後無奈撤圍並不算什麼。但現在廉軍才打了幾天就這樣沒頭沒尾的撤去就太讓人費解了,除非是廉軍那邊統帥換人了,要不絕對不可能就這樣草草收場的。這可是大方向問題,說明廉軍已經改變戰法了

 老丞相劉至到了兵部後做的第一件事也是和孫為民討論起了廉軍撤退的問題,只見他滿臉擔心的詢問道“廉軍是不是去迎擊國師那兩萬軍了?”。

 孫為民搖搖頭,摸著案上還是冒著熱氣的茶杯說道“廉軍這樣做有違兵道,看來那邊帥位已經換人了。只是不知道是何人在執印”。

 “換帥了?你這麼說他們不是去攻打國師,那他們是要做什麼?”劉至越听越糊涂,著急的詢問著孫為民。

 孫為民一笑,他沒想到老丞相雖然理政有一手但對兵道還真是個白痴,忙解釋道“老丞相,您到是好好想想啊,你听說過有大張旗鼓的去打埋伏的嗎?廉軍一定是另有所圖的”孫為民意味深長的看著劉至,竟笑了起來。

 劉至一愣他不明白孫為民為什麼要笑,氣惱的摸著自己那幾根花白胡須,抱怨道“你這是在取笑老朽了?”。

 孫為民一驚差點把茶杯撒了手,忙解釋道“丞相您誤會了,我是在替您老當心呢,您的大麻煩可要來嘍”孫為民現在也不敢繼續胡鬧下去了,表情嚴肅的對劉至繼續說道“如果我沒猜錯的話這幾日城中將有難民如潮而至,不知道您老打算怎麼安頓他們?”。

 “難民?什麼難民?你小子有話就說清楚點不要總是和我賣關子”劉至听了孫為民話便緊張了起來,他身為一國首輔主掌天下民生最怕的就听到就是大災啊,難民什麼的事情。

 孫為民點點頭,認真道“丞相您想,現在京城附近還有沒有能對廉軍構成威脅的力量存在?”。

 劉至考慮,抬頭道“國師的援軍不到的話應該沒有了吧”劉至奇怪的看著孫為民,想了想又抬頭提醒道“不過落地金牌已發,再過些日子應該會出現大轉機的,這點你盡管放心好了”。

 孫為民一听連忙擺手,原來老丞相是以為他在抱埋怨外無援兵的事情,孫為民耐心道“我不是那個意思,我是在說既然附近沒有值得廉軍清剿的對象那他們為什麼要撤退呢?您真就沒想過嗎?”

 “為什麼啊?”劉至這次到干脆,想也沒想就反問起了孫為民。

 此時的孫為民現在真懷疑劉至是在裝糊涂,但他已不想再糾纏下去了,拍著桌子大聲道“廉軍這是去搶糧了!他們要將京城附近的百姓都趕到京城來!您老就等著開粥場吧!”

 “什麼?”劉至瞪圈了雙眼看著孫為民,一副不敢相信的樣子。

 “千真萬確!要不他們還能去做什麼,指望我們出城去追擊他們嗎?”孫為民反問著劉至,繼續道“廉軍已經做好了打長久圍城戰的準備了,他們這次出去一是征糧,二就是要把百姓都驅趕過來添城,想讓城中盡早的出現糧饑和民亂,您仔細想想吧”孫為民嚴肅的看著劉至。

 “這”劉至頓時語塞他也不知道如何是好了,他雖然不懂兵法卻深悉民法。劉至明白,要是事情真如孫為民所說那可真就是大大的不妙了。

 孫為民說的其實沒有錯,當他一听到廉軍撤退就意識到了這一點,廉軍已經準備好要打持久戰了,也就是說他們決定采取比較穩妥的辦法破城。

 孫子兵法中曾說過︰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

 這是在說︰但凡是出兵過十萬千里遠爭的戰役所花費的資金是相當巨大的,用這樣的大軍去作戰的時候就要求速戰速勝。否則要是戰局持久僵持下去就會使得士卒疲困、銳氣挫傷,長期進行這樣的戰爭也會使國家經濟受困,力不能支,到那時即便是再杰出的將領也挽救就不了這樣的局勢。

 所以,戰爭長久的進行下去對雙方沒有好處,這便是用兵災之說,也就是戰爭其實是雙方的災難。一個將領要是不了解用兵的危害,那就一定不能了解用兵的益處。

 從這點上來看,廉軍此次千里遠征應該求的就是一個速勝,否則他們將力不能支早晚會被拖跨。而前幾日,廉軍天天攻城都顯露了他們這份力求速勝的意圖。但現在廉軍又突然功虧一簣的退去了,這就說明廉軍應該是放棄了速勝的打算,而想到其他更好的辦法。

 于是,孫為民便開始想除了速勝外廉軍還會怎麼做。他馬上想到了蒙古軍西征的戰例,孫為民覺得也只有這樣做廉軍才有可能把場仗打下去。

 當年,蒙古軍西征的時候只有二十多萬人,但一路西去刀鋒直指歐洲所過之處無不降伏,就是因為蒙古軍很會攻城,而且他們很好的解決了萬里遠征糧資補給艱難的問題。因為,他們的軍糧從來都是就地搶劫來的。

 關于就地搶糧的做法其實並不是蒙古軍發明的,只是他們做的比較徹底罷了。

 孫子兵法中言道︰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于國,因糧于敵,故軍食可足也。食敵一鐘,當吾二十鐘;桿一石,當吾二十石。故殺敵者,怒也;取敵之利者,貨也。

 這是在說︰擅與用兵的人從不再次出征,也不三次運糧,糧草從來都是在敵國征用。這是因為,要是遠道運輸就會使百姓貧苦、物價飛長,國力也會漸漸衰竭。所以好的將領必須要學會去從敵國補給糧草,因為吃敵人的一斗糧就可以抵的上自己國家運來的二十斗。關于一斗比二十斗的說法其實一點也不為過,試想千里迢迢的運送一斗糧到前線的花費確實可以買上二十斗糧食了。說白了就是要學會從百姓口中搶糧。

 所以說,戰爭打的就是金錢,就地搶劫百姓糧食的事情在戰爭年代是很普通的現象,不去搶才奇怪。所以,廉軍要想打持久戰也必然會這樣做,他們撤退就是為趁附近沒有敵軍的時候盡快搶糧,為日後的持久攻城做準備。

 但說到持久戰情況下的攻城法,就不得不說說蒙古軍的攻城方法了。其實,當時蒙古軍攻城的時候往往都是歷時數月之久才能破城,而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勇猛無比一戰破城,他們的傷亡其實一直都不是很大。

 要知道,當時的西亞可是宗教氛圍很濃重的地方,經常會上演全城戰致最後一人也不投降的悲壯場面,但即便如此也抵擋不住蒙古軍是為什麼呢?就是因為當時蒙古軍的攻城戰打的相當聰明。

 蒙古軍每到一個地方前總是先不急著攻城,而是先將所攻城池附近都清理干淨,一邊搶劫軍資、軍糧為己所用,一邊把所有的百姓統統的趕進城去。這樣,城中就會出現人滿為患的情況,很自然的也會出現饑荒、瘟疫還有民亂等。蒙古軍總是等城中哀鴻遍野、士卒無力再戰的時候才會大舉攻城,所以才會無往不利。

 總的來說蒙古軍是很少會攻打堅固的城池,他們總是先想辦法將城中搞到疲憊不堪才會下手。他們為了達到這點甚至在世界軍事史上第一次使用過細菌戰,把軍中患瘟疫死的人都扔到城下去故意引發城中爆發瘟疫,等城里的人死的差不多的時候他們才去攻城。

 所以說,蒙古軍所向無敵的原因遠不是人們想象的勇猛之說,而是很徹底的貫徹了兵法詭道的原則,不到對自己最有利的時候他們絕不會輕易出手,他們總是很有耐心,而且不羞敗走,為了勝利能做到真正的不則手段,兵法詭詐之道用的相當徹底。(關于蒙古軍西征和後來的長子軍征歐洲那兩次戰例老頭就不多說了,大家要是只針對戰法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研究下,算是長長學問也好。其實,大家拋開種種因素仔細分析下就會發現,任何的成功都有著它很充足的理由,這就是所謂的本質吧,想看清楚其實不難。)

 以上的種種孫為民想的很清楚,他明白廉軍真撤退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廉王現在的處境很微妙,他要是不能攻陷京城的話就只會落個天下共伐的臭名。所以,廉軍的攻城戰還是會繼續下去的,現在他們只不過是換了一個方法而已。廉軍在學習蒙古軍的辦法去搶糧、圍城完了等待機會。

 孫為民把自己的想法說完,劉至考慮了很長時間,猶豫道“廉軍搶糧那是一定會發生的,但驅趕百姓進城我想不會吧?”看來劉至還是不大相信孫為民的話。

 孫為民听了劉至的話低頭不語,默默的摸著手中的茶杯,暗暗自語道“怎麼不會你個老東西可能沒想到吧,我正要去給廉軍送信去!”。

 “叫你們沒事算計我,我看現在你們還有沒有力氣再折騰!”孫為民揭開茶杯輕輕的吹著,心中已經做好了打算。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