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邊戎》第477章
開國軍政 第三百章 堅毅與警覺(上)

 穆沁的軍馬終于出現在可敦城西北,並和蕭字旗的偵察隊伍發生了小規模的沖突,這場沖突的勝負並不重要,但這場沖突卻確定了一個很重要的信息︰穆沁真的背叛了!

 不久,又傳來穆沁反叛漢廷的宣言,他的口號(或者說是借口)果然與阿蘭多的死有關。他宣稱自己上了漢廷的當,斥責漢部失信無義,說漠北的英雄為漢部立了功勞卻反而慘遭屠戮,號召漠北所有部族都起來反抗!

 不過,穆沁的這些宣傳起到的效用並不是很大。現在還留在漢地以及蕭字旗下的胡族兵將,大部分人的生活過得比還在漠北游牧的時候好,而且漢軍的編制、紀律也讓他們感到要從內部造反是困難重重。漠北諸族不服漢廷的也有,但這些人大多還處于漢軍體系之外,如尚未歸附漢廷的部族如蒙古、烏古、敵烈諸部,在漢軍體系內不滿漢廷而又比較成規模的,大都已跟隨穆沁走了。

 為了因應穆沁的挑釁,諸將中馬上有人建議︰將所有和穆沁有關的漠北胡人都從軍中清理出來,殺掉!

 這個建議讓幾個漠北胡將為之一寒,但一向以冷酷見稱這次卻表現出了罕有的仁慈,他非但沒有接納這個將領的提議,反而公開宣布要放和穆沁同族同部的老弱回去。

 “我不殺你們!因為大漢朝廷是天下人的朝廷,無論胡人,還是漢人,我們都視為一體!漢軍不會殺漢廷的子民!你們回去告訴穆沁!將來他就會知道,他這次的選擇有多愚蠢!”

 蕭駿對父親的這次決定感到又是訝異,又是欽佩,心想︰“南邊的人都說父親嗜殺,其實不是的!父親根本就不嗜殺!像這次他做的事情,只怕連二叔、三叔也做不到!”

 然後在短短兩天之內,蕭鐵奴就把所有的“胡族老弱”都放走了。而他“放走”的人在人數上遠遠超過蕭駿的想像!蕭駿原來以為只有幾千人,誰知道蕭鐵奴竟然“放走”了幾萬人!

 桑瑩比他丈夫先一步明白了過來,蕭鐵奴這麼做根本不是仁慈,而是狠辣!他是借著這個機會把城內大部分無益于戰斗的人口都驅逐了出去!經過這場驅逐以後,留在城里的除了戰士、工匠、牧夫等之外,就只剩下一些強壯的婦女,一些有用的商人,一些即將成年的少年!

 這場驅逐的直接結果是讓蕭字旗後勤官頓時覺得軍糧預算舒展了許多,可預期的糧食供應時日至少翻了一翻。而這些人被“放”出城外以後,無衣無食,便循著漢軍的指示向西去尋找穆沁祈求庇護。穆沁是打著為漠北諸族出頭的旗號反叛的,這時幾萬人的隊伍去投奔他,他到底是理會,還是不理會?

 想到這里,可敦城內的蕭駿不禁為他感到為難。

 “大帥,”桑瑩請令道︰“桑瑩請領一支兵馬,追著這群人去尋那穆沁的巢穴。”

 蕭鐵奴卻沒有采納她的請求,淡淡道︰“別僥幸打了一次勝仗就得意起來。打仗的事情,難著呢!”

 他沒說什麼原因,但事後一個老兵痞卻為桑瑩點破了玄機︰“你想想,你要真帶著人馬跟著,穆沁還會出現嗎?那樣這幾萬人最後又會跑回來。再說,只要穆沁理會這批人,他就是背上了一個大包袱,想不露形都不行了!”

 就長遠來說,人口的增加對一個部族的發展是很有利的,但就戰時來說,一些不能隨時上戰場的人卻會成為拖累。特別是眼前這個情況,雙方的兵糧其實都不是非常充足,口糧的消耗更是不得不考慮的事情!

 這時留在可敦城內還有將近四萬人,蕭鐵奴分之為三部。

 第一部為戰斗機動隊伍,除了負責偵察敵情之外,還隨時準備迎戰來襲的敵人。漢部的輕騎偵察十分發達,騎兵縱出,方圓數十里都在其視野之內,有此為耳目,不但可敦城的軍隊能以最快的速度集結迎敵,而且可敦城周圍的土地都可以發揮出作用來,不至于敵騎未至城內軍民就閉門坐困。

 第二部為工事隊伍。部分工兵、大部分工匠乃至婦女都歸入這個行列中來,這一部的主要任務是盡量集結城內外的物資材料,以可敦城為中心修繕防御工事。

 第三部為生產隊伍。數千農夫出身的兵丁被組織起來,在城內外的農田種植生長周期較短的作物,又在偵察輕騎確定為安全的範圍內,派出人手采集果實,獵殺野物,並將城內還剩下的牛羊馬匹驅出城外放牧,或者收割草葉入城飼喂,擠奶為飲,煉制奶酪總之,就是窮盡一切辦法延長蕭字旗的糧食供應。

 三部人馬有的專任,有的互相間有交叉和輪休。蕭鐵奴太熟悉大草原的生態了,他知道此刻東北的蒙古、烏古,東南的敵烈諸部,以及西邊的耶律鐵哥、穆沁,也都不是擁有吃喝不盡的糧食,他們也需要利用各種資源來延續他們的生存。數千年來漠北民族在這片土地上對于漢族大軍之所以能佔優勢,並不在于他們的戰斗力遠勝于漢軍,而在于他們比漢人更能適應大漠與草原的生存環境。

 “東邊的蒙古部、烏古部和敵烈部,與西邊的耶律鐵哥、穆沁並不一條心。”蕭鐵奴對蕭駿說︰“如果是一條心,他們的行動就會更加配合、更有默契,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彼此狐疑。實際上,耶律鐵哥他們只是利用了漠北諸部對我們的警惕罷了。”

 蕭鐵奴看破了這一點之後,便下令讓偵騎以千人為一隊,向東北、東南、西北、正西以更加主動的態度沖出更長的距離。蕭字旗偵騎的活動,對圍堵可敦城的漠北諸族來說是很大的威脅。漠北諸族的口糧就是牛羊,牛羊需逐水草放養,將牛羊驅逐得太近,會發生被蕭字旗奪走的危險,這就大大限制了他們的馬足,使他們在達成聯盟的協議之前不敢對可敦城過分逼近。

 “西邊的穆沁震于我的威名,而東邊諸族還沒看破我們的虛實,看來我們還可以再拖延一段時間。”蕭鐵奴對蕭駿說︰“不過,這也未必拖得了多久!”

 其實,蕭鐵奴對對手的了解,也未必比耶律鐵哥、合不勒等對他的了解更清楚。蒙古部、烏古部的戰斗力到底去到哪里?敵烈諸部對漢廷的敵對態度究竟有多強硬?耶律鐵哥到底號召了多少軍馬?西北的乃蠻人,西南的阻卜人是否也加入了圍堵漢軍的陣營?這些蕭鐵奴都還不清楚,正因為他不清楚,所以他不敢貿然進擊。

 也曾有部將建議放棄可敦城,但蕭鐵奴卻拒絕了︰“我們現在已經穩住了,只要向南會合了托普嘉,生還漢地的機會就很大!可是那樣的話,去病在西北就會成為一支孤軍,就算他現在還沒死,我們一走他也會陷入絕境!再說,我們傾盡了漠南的物資,萬里迢迢來到這里,什麼也沒得到就回去,到了燕京,我有什麼面目去見大哥,你們有什麼面目去見其它軍隊的將士!”

 只要蕭鐵奴一朝還在可敦城,就能對漠北諸族形成強有力的牽制與壓迫,燕京方面再派一支大軍前來,那就是里應外合之勢。反之,蕭鐵奴一旦撤離了可敦城,那就意味著這次北征徹底失敗,再要卷土重來,一切都得重新開始。如果是楊開遠,在這種情況下也許會這樣選擇,因為更加穩妥,但蕭鐵奴卻不願意!

 盡管已身陷重圍,但“蕭”字大旗依然在可敦城城牆上獵獵作響。這桿大旗在等待,等待著燕京方面和種去病方面的響應。

 “爹爹,種叔叔會不會已經遭到不測了?”有一天,蕭駿擔心地問。

 “應該還沒有。如果去病已經完蛋,耶律鐵哥和穆沁馬上會拿著他的頭顱兵臨城下!”蕭鐵奴道︰“若真到了那個時候,我二話不說,馬上逃走!”

 蕭駿睜大了眼楮︰“爹爹你也會逃走?”

 “誰告訴你我不會逃走的?”蕭鐵奴道︰“我逃走的次數,比我打勝仗的次數多出十倍!要不是這樣,我早就死了,哪里還會有你這崽子!我告訴你個秘訣︰在草原上,不,在任何地方,學會逃跑都比學會打勝仗更難,也更重要!”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