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邊戎》第549章
開國軍政 第三三六章 醉獻妃(上)

 折彥沖在長安稍作停留之後,便轉而向北,以任得敬部為前軍,王宣左,曲端右,劉錡、耶律餘睹在中軍隨行,朝銀川而來。蕭鐵奴派種去病迎出三百里,他自己也親過黃河相迎。幾路大軍彙聚,浩浩蕩蕩進入銀川。

 這座西夏都城阻撓了蕭鐵奴甚久,嵬名察哥覆滅以後,蕭鐵奴本以為中興府唾手可下,沒想到乾順還是足足堅持了一年有餘。城破時蕭鐵奴已經極為暴躁,差點就要將城給屠了!幸好有種去病攔著,這座西北名城才得以保全。在種去病的建議下,蕭鐵奴將之交給盧彥倫全權處置,盧彥倫理政的手段了得,沒兩個月下來就將這座西夏故都治得服服帖帖,各種勢力親漢者扶植,仇漢者打壓,西夏之死忠則或流或殺,只花了半個月市井便平靜了下來,半年後這座改名為銀川的城市便有了破城前的三四分繁華。

 折彥沖進入銀川時,這已是一座臣服之城,黨項人的武裝早已解除,民間秩序主要掌控在親漢的佛教僧侶手中,折彥沖駕到時,軍鑼開路,萬民匍匐,乾順身著王者袍袞,率領一眾降臣遺民叩頭于城門之外,這等威風,這等情景,便如這夏都剛剛由折彥沖攻破一般。折彥沖在馬上面含微笑,安撫了乾順幾句,著他即日往長安居住,安養餘年。

 乾順和宗弼不同,他已是一個相當漢化的君主了,所以城破之時並沒有像宗弼一般焚毀宮城,當日城門破時,他眼見無幸,便派遣使者表示願意解甲投降,只是求蕭鐵奴不要為難城中百姓。當時若乾順執意抵抗,在城中發動巷戰,漢軍雖然最後還是必能獲勝,但傷亡非加倍不可,所以蕭鐵奴便在種盧二人的勸告下答應了乾順的請降。正因如此,西夏王宮的宮室殿宇都無損毀,現在折彥沖一到,便成了大漢皇帝的行宮。

 西夏的王宮論規模論水準都比不上大宋汴梁皇宮,但比之才經營了數年、尚未完工的大漢皇宮,在諸般細節處卻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大漢的皇宮此刻還近乎一個“空殼”,只有一堆建築,配合皇宮存在的“軟體”——如太監妃嬪宮娥——都幾乎沒有,至於相應的禮儀規矩,由於在內完顏虎不喜這些,在外楊應麒主張“雖鄙賤之人亦當自尊”,因此也不夠隆重,無法讓皇宮的主人感到作為皇帝的威嚴與快感。但是這座西夏皇宮從宮殿樓臺到人員規矩卻都是配套齊全的,所以來到這裏後折彥沖才算切身體會到他之前的君主是怎麼在宮內做皇帝的。

 當晚折彥沖在宮中大宴諸將,這場宴席全是武人,或胡或漢,或帥或將,加上一些在攻城戰中立下奇功的士兵共三百多人,把這西夏王宮的主殿坐得猶如市集一般。折彥沖深知武人脾性,所以這場宴席便辦得極為粗獷,讓諸將盡情喝酒,一切禮節都關在門外。他自己親自把盞,一個個地巡過去,過一人,便問他最得意的戰功是哪次,說出一件來,便勸三杯,所過之處,個個醉倒,才勸了幾十人天色便已白了,一些武將喝醉後竟然赤身裸體躺下就睡,折彥沖也不以為忤,反而親為披袍免得著涼,如此連喝了三日,數百兵將醉遍,宴席方散。

 折彥沖休息了一日,又召將帥宴飲,這次卻只有蕭鐵奴、劉錡、種去病、曲端、王宣、耶律余睹和任得敬七人。君臣八人在西夏的御花園席地而坐,中間燃了一堆篝火,旁邊綁著幾隻活鹿,蕭鐵奴親手殺鹿放血,種去病接血,耶律餘睹烤炙,任得敬傳肉,肉未炙成,先喝鹿血,幾杯微溫的鹿血下肚,幾個男人都感腹中傳來一陣湧動,折彥沖之前三日沒喝醉,這次卻仿佛醉了,笑道:“漠北苦寒,汴梁殘破,倒不想這西夏有如此之盛。”

 種去病道:“這銀川一帶,甚得山河之利。賀蘭山自東北向西南延綿百里,攔住了西北之風沙,是以這寧夏平原雖在西北,地近沙漠,而無漠北之苦寒,反而類江南之溫潤。黃河百害,唯利一套,自蘭州往上一帶直到陰山南麓,水網密佈,只要沒有大災又能用心墾殖,年年都可蔬果饒盛、五穀豐登。自我大漢混一遼夏故土,東北則有敕勒川之牛羊,西南則通甘隴絲路,東南更有八百里秦川天府之國,假以時日,這銀川必成西北之小揚州。”

 劉錡微笑道:“小揚州,小揚州,畢竟只是堪比揚州而已。久聞今日塘沽之盛已勝過蘇杭淮揚遠矣,陛下從京畿來,想必只是一時覺得新鮮罷了。無論是今天還是明日,這銀川總比不得京畿的。”

 折彥沖卻搖頭道:“不然,京畿雖繁華,無有這西北之樂。”

 劉錡訝異道:“這是為何?”

 “不知道。”折彥沖道:“或許是我常年在外,回到京師和塘沽後反而感到有些不自在,似乎自己並不屬於那個地方。”

 諸將聽了面面相覷,一時不知如何介面,蕭鐵奴卻冷笑了一聲,說:“我知道為什麼。”

 折彥沖哦了一聲道:“這倒奇了,我自己都不知道,你反而知道?”

 蕭鐵奴笑道:“大哥你是當局者迷,我是旁觀者清!”

 折彥沖微笑道:“那你倒來說說是為什麼。”

 蕭鐵奴道:“這還不簡單?京畿是老七經營的地方,他住得久了,那個地方自然染了他的脾性!大哥常年在外,回到那裏就像住進老七家裏一般,如何會習慣?”

 折彥沖失笑道:“這倒有些道理,不過該如何解決才好呢?”

 蕭鐵奴道:“那也簡單。有兩個辦法,第一是把那裏的風氣改一改,第二是換個地方。”

 這時肉已炙成,任得敬呈上,折彥沖又喝了一杯鹿血,吃一塊肉脯,然後才說:“這兩個法子,第一未必做得到,第二只怕行不通。”

 他沒有明說,當在場諸將帥卻都是當世頂級的名將,深通世故人情,不是那種只知打仗的武夫,所以一聽就明白。

 此時的大漢京畿地區,在文化上承繼了大宋之風流,在民風上承繼了北國之武勇,在胸襟上是背靠山河,眼望大海,政治上已建立起當世效率最高的行政體系,市井間亦形成了與整個行政體系相配合的商業秩序,更難得的是士人學子們的文章輿論也能配合這種政治理念和商業精神,形成了一個堅實鞏固又能不斷自新的文化體系。可以說此刻的京畿地區不但是大漢帝國的政治中心,整個東方世界的經濟中心,更在文化上佔據了一個制高點,加上漢廷的軍事行動連連得利,當世第一強國的地位已是堅不可拔,天下萬邦對這個地區無不矚目,甚至連江南也對這片土地作仰望之姿。至於其他地區如朝鮮、日本等屬國,更是只有亦步亦趨的份。

 這個地區的文明發展到這個高度,風氣已不是上位者——包括折楊等創業七巨頭在內——的主觀意志所能輕易左右,甚至就是在行政上強行遷都也未必能改變它作為漢帝國經濟、政治、文化中心這個業已形成的事實。由於京畿地區是整個世界的文化輸出地而不是接受地,所以其本質也很難受到外來風氣的衝擊替代,真要在短期內改變這個地區的民風,那除非是發生負面的大突變,因天災或以人禍徹底粉碎這個地區的經濟、政治、文化體系,或者乾脆讓這個地區的人死盡死絕再遷另外一群人過來。

 蕭鐵奴正要開口,劉錡忽然道:“我等為將一方,但知殺敵保國,不敢過問政事。京畿的風氣問題陛下似乎和丞相以及諸位大臣商議更加合適。”

 蕭鐵奴橫了他一眼,種去病看看折彥沖,看看蕭鐵奴,再看看劉錡王宣諸人,微笑道:“大好時節,談這些瑣碎事做什麼?咱們但求上戰場時痛快淋漓,下戰場後安樂榮耀就是。陛下若覺京畿住得不習慣,便多來邊疆走走,京畿那些瑣碎事就讓文官們去操心。”

 折彥沖微微一笑,問他:“你去過天山,不知那裏景物如何?”

 種去病道:“極好!就是路不好走,但去到了天山腳下的綠洲,那便是另外一番與中原大大不同的繁華景象。我只等中原這邊的大事定了就要向陛下請旨,帶一支鐵軍,一來了了我對那裏的思念,二來也為我大漢開疆拓土,助陛下超邁漢武傲視唐宗,為萬古千邦所景仰!”

 折彥沖哈哈大笑,隨即望向東南,說道:“你有這番志向,很好,很好!我本當現在就遂了你的心願。不過西域畢竟不是根基所在,須先定中土,再圖西方。”

 劉錡道:“自漠北平定以後,四方無事,人心思安,若順應民心,則宜靜不宜動。我看……”

 他還沒說完,折彥沖已搖頭道:“西方的事情,可以留給子孫,但江南的事情務必在我輩手中解決。咱們還沒老呢,難道空養著百萬精兵悍將,坐著等死不成?等國庫裏的錢糧足了……”看了種去病、曲端、任得敬等一眼,說道:“如何?”

 曲端任得敬肅然起立,大聲道:“陛下令旗指處,便當忘死驅馳!”耶律餘睹忙道:“臣願附驥尾。”

 折彥沖哈哈大笑,似乎有些醉意了,蕭鐵奴看看天色已晚,便道:“大哥,你今天也累了,先安歇吧。”召來幾個絕色宮娥,伺候折彥沖梳洗休息。臨榻之際,外邊又有幾個宮女擁著一個妙齡女子進來,之前那幾個宮娥已是千挑萬選的人間秀色,但在這女子面前相形之下卻猶如瓦礫糞土。

 這些年折彥沖在外時,若是軍情不緊,下面的人也會安排侍候的人,所以這時見了這妙齡女子也不以為異,更不多問,抱將起來上床安歇。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