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邊戎》第518章
開國軍政 第三二零章 北征大軍(下)

 折彥沖的大帳徹夜通明,十二名將領環列在一副巨大的地圖周圍,人人神色凝重。前鋒進軍鈍挫的消息讓中軍將帥開始產生了一點悲觀的想法,不過這種悲觀最多只能算是憂慮,大部分都還相信漢軍最終能夠取得勝利。

 十二名將領第一位是上將蒲魯虎,最末尾一個是中軍第一營郎將任得敬。不過這時在開口說話的,卻正是任得敬。

 “自古爭戰,地利一途極重。軍力相敵,主必勝客。如今我軍身處漠北,諸胡是主,我軍為客,周遭環境越是惡劣,于地主越是有利,而對客軍越不利。”

 任得敬只是一個郎將,不過出征這幾個月來辦事得力,折彥沖對他十分看重,他以漢人而處西北,對如何讓漢地軍隊適應陌生戰場頗有心得︰“九州萬邦,民情物產各有差異,但天時如春暖秋涼,地利如平原緩坡,則是諸族共宜。在諸族共宜的天時地利下,主客差別就會比較小,但若是外族不宜之地,則主軍十人可抵客軍百人,主軍百人可抵客軍萬人。比如以漢家平原兒郎上高原與吐蕃爭勝,則未交鋒漢家兒郎已經氣喘難當,而吐蕃勇士全無異狀。胡人南下至江淮湖泊縱橫之處,雖有萬馬無所用,不僅因為東南河道縱橫,更因天氣濕熱,驢馬至夏必脫毛生疫,故胡人南下,勢不能長。我軍北上,最怕的也是不服漠北水土。”

 蒲魯虎哼了一聲道︰“這個道理大家都懂,現在要商量的是如何克服!”

 任得敬道︰“天道豈是人力能勝?克服是克服不了的,只有安險二計,或能有所突破。”

 蒲魯虎便問何計,任得敬道︰“听說敵烈諸部聞我軍勢大,都有意與我們和解,可敦城東南道路的圍困已經有所松動。此時我們若用險計,精選漠南胡種,編為一軍,按我估計,可得萬人,由一上將率領突至可敦城,接回蕭元帥。不過敵烈諸部願意投誠的消息尚未確鑿,萬人輕進,能否成功也難以預測。”

 折彥沖搖了搖頭,蒲魯虎便問安計是何,任得敬忙道︰“先駐漠南,多選遼西、燕地少年,加以訓練,使之適應大漠草原的生活,數年之後便成一支本地化的精兵。十幾年後,他們的下一代就能完全習慣大漠的生活、戰斗。”

 蒲魯虎斥道︰“胡鬧!現在說的是援救可敦城的事情,你扯幾年、十幾年的事情干什麼!”

 任得敬在蒲魯虎斥責下滿臉通紅,他發言時本是身子前傾,這時身子一縮,不敢再說話。

 諸將又商量了一陣,一時並無善法,折彥沖只好要求諸將嚴守軍營,不使胡人有機可乘,以熬過這個寒冬,又派遣輕騎飛往可敦城,讓蕭鐵奴有所準備。

 諸將退後,折彥沖支頤想了一想,又派人傳任得敬入帳,賜一碗熱騰騰的奶茶,待他喝了,才道︰“你方才的話,也不是完全沒道理,練兵漠南之策與應麒的武裝移民之議如出一轍,不過這是長遠之計,並不能解眼前之難。”

 任得敬忙道︰“是。其實末將這想法,也是從楊相的大略以及陛下往年的用兵手法中悟出來的。只是想得粗淺,卻讓陛下和各位將軍見笑了。”

 折彥沖道︰“方才你說的這些,大家也都知道。我看你方才言猶未盡,可是心里還有什麼計謀沒說的?”

 任得敬走上兩步,磕頭道︰“知人無過于陛下。不過末將所想的,也只是一些道理,還算不上計謀。其中一些,也還沒想得透徹,所以不敢說。”

 折彥沖問︰“有什麼道理,盡管說來听听,我不怕不透徹,就怕全是平庸無用之論。”

 任得敬道︰“用兵之道,在于因人制宜,因地制宜。說句得罪人的話,我們這十萬大軍,若遇到天時地利不順,只怕能打仗的不多!就目前來說,要想打勝仗,還得靠有用之軍。我們背後這幾十萬人,拿來嚇人,比拿來打仗有用。”

 折彥沖的眉毛軒了軒道︰“這話有些意思了。”

 任得敬繼續道︰“陛下這十萬大軍,尤其是中軍六萬人,足以縱橫漠南以至于江淮,但放在漠北廝殺,卻有些浪費了。末將的意思是︰如此威武不敗之師,與其用之以戰,不如用之以驅。”

 折彥沖問︰“驅?”

 “不錯,驅。”任得敬道︰“陛下,龍也;親軍將士,虎也。龍使虎,虎驅狼。”

 折彥沖問︰“狼在哪里?”

 任得敬道︰“漠北到處都是狼,只看陛下如何用而已。”

 折彥沖沉吟道︰“漠北諸部,願意歸附的大多已經歸附了,現在跟我們作對的,大多是不願意歸附的。我有意和他們和解,可他們卻對我們深有成見。”

 “陛下聖明。”任得敬道︰“不過末將最近卻從一些牧民口中听到了一個傳說。”

 折彥沖問︰“什麼傳說?”

 任得敬道︰“是一首長長的牧歌所傳唱的傳說,大意是說有一個從西邊來的聖僧預言,將有一個從南方來的英雄,奉上天的旨意要來結束草原的混亂,用鐵與火焚滅攔路者,用裝滿糧食與珠寶的口袋幫草原上每一個部族度過寒冬。陛下,這首牧歌,分明與陛下征北之意、楊相賑北之略相近啊!想必是上天降下一個聖人來,要助陛下成就大業!”

 折彥沖听得出神良久,問︰“這怪力亂神之事,我從來不信!我看這個什麼聖僧未必有神跡,卻有野心。”

 任得敬忙道︰“那番僧有神跡也罷,無神跡也罷,但他既然能預先在草原上散播這等言語,又能取信于草原諸族,想必這番僧不但極有眼光,看好我們大漢的前程,又深悉草原諸族之性,所以才能順其心而逞其志。”

 折彥沖嘿了一聲問︰“知道這個僧人的來歷麼?”

 “末將打听過。”任得敬道︰“他貌似是從西南來,最近一年一直隨阻卜部活動。听說阻卜部諸族族長都非常信奉他,願舉全族財物供養他,但他卻不取一金一銀,一珠一線,每日只取溫飽之量便足。又竭盡全力,為人驅鬼治病,所以深得牧民之心,被諸部奉為神僧活佛。”

 折彥沖又問︰“打听到這個神僧的名號了麼?”

 任得敬道︰“據牧民傳誦,似乎叫瑣南扎普,據說他還有個弟子,叫列思八達這個名字可有些奇怪了。”

 折彥沖問︰“有什麼奇怪?”

 任得敬道︰“末將當年還在夏邊時,曾認得一個叫列思八達的年輕喇嘛,當年交接的時候,他大概是三十上下。此人曾隨商人周游各地,甚至到過遼南,見聞廣博,到我駐地時也曾來拜見我,我見他言語不凡,所以記在心里。當時末將尚未歸漢,所以還向他打听了一些遼南的消息。只是不知那個列思八達和這個列思八達有無關系。”

 折彥沖微微一笑道︰“有關系也好,無關系也好。這位神僧既能未卜先知,想必是有道行的,我想見他一見。”

 任得敬忙道︰“那末將這便去尋訪安排。”

 折彥沖看了他兩眼,命他近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諸將之中,能打仗的不少,能看到戰場之外有利于戰局者的卻是屈指可數。眼下留在我身邊的更只有你一人了。現在你雖然只是個郎將,但你年紀還輕,好好做事,將來前途不可限量。”

 任得敬跪下大聲道︰“末將何等人,得陛下如此期許,今後縱然肝腦涂地,也要報效陛下知遇之恩!”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