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邊戎》第530章
開國軍政 第三二六章 克雲中(下)

 宗翰從奉聖州逃到大同不久,便傳來雁門失陷、迪古乃戰死的消息。這次他卻連哭也哭不出來了。

 不久折彥沖和楊開遠在奉聖州會師,兩軍合作一處,朝大同逼來,加上正南方向的曲端、西北方向的王宣,三路大軍將近二十萬人馬已經成天羅地網之勢!

 看著大同城內人心思變,宗翰自知守不住,終于在高慶裔的勸告下,趁著東北、西北、正南三路大軍尚未合圍,連夜卷了糧草馬匹,擁四五萬人朝西南方向遁去。臨行前命宗憲放火焚毀大同。

 當初金軍破汴後,帶走了大量的圖書、文物,由東西兩路平分,歸西路軍者除了那些被商人買走轉入漢部者,大多留在了大同。加上宗翰這十幾年來將大同作為據點,刻苦經營,所以此城文物也頗有可觀。宗翰出城後,宗憲看著滿城的無價之寶,遲遲動不了手,最後還是一咬牙,嘆道︰“罷了罷了!關了城門!我不走了!”

 部屬大驚,慌忙來勸,宗憲道︰“戰場無情,但這些書畫金石、雕梁畫棟又有何罪?我們失敗了,何苦要它們來陪葬?”便派人去告知宗翰自己的決定。宗翰听了自然怒火沖天,但他這時已出城數十里,正忙著逃命,哪里還能回來懲罰這個不听話的弟弟呢?

 不久三面大軍合圍,曲端先到,眼見城門雖然四閉,但城頭都是老弱殘兵,正要攻城,隨軍而來的劉萼勸道︰“不可!听說陛下也正從東北過來,將軍何必和陛下爭這個彩頭?”

 曲端醒悟過來,問︰“但我若在這里什麼也不干,一來怕陛下也要責問,二來也恐被王宣拿了彩頭!”

 劉萼道︰“放著另外一件大功\在,何苦來爭這可能讓陛下不歡喜的意頭?”

 曲端便問什麼大功\,劉萼往西南方向一指,曲端便馬上醒悟過來,道︰“幸虧有劉賢弟在!”便分了一半兵馬,將出城入城的道路都堵死了,自己帶了精兵去追宗翰。

 他走了一日,王宣也到了。他見曲端留下的兵馬圍而不攻,便也學著他的樣子,在外頭又圍了一圈,也是圍而不攻,而且還派了輕騎去接應曲端。

 不久折彥沖的大軍便抵達大同城下,宗憲听說,派人出城求見,懇請折彥沖不要虐待城中女真,又表示如果折彥沖肯答應這個條件,宗憲願意任漢軍處置。

 折彥沖听了使者的話後道︰“听說粘罕讓阿懶(宗憲)焚城的,他為什麼不點火?”

 那使者道︰“府尹大人說,戰場雖無情,書畫金石何罪?雕梁畫棟何罪?不忍為一時之怒毀千古之寶。”

 折彥沖聞言放聲大笑,對王宣道︰“知道我笑什麼麼?”王宣忙道不知,折彥沖又問才從晉北趕來的韓?P,韓?P也猜不透,折彥沖笑道︰“開遠不在,若他在,或會知道我笑什麼了。嘿!這個阿懶,小時候是跟應麒讀書的啊!哈哈,果然讀的一肚子好書!”

 王宣還是不知折彥沖所雲何意,不敢接口。韓?P若有所悟,問道︰“陛下,那這宗憲所請,是否準許\?還是說要攻城?”

 折彥沖笑道︰“他都要投降了,還攻什麼城!”對那使者道︰“你回去告訴阿懶,讓他別擔心。回頭我會送你們到皇後那里去,皇後自會安置你們。”

 那使者聞言大喜,趕緊入城報信,宗憲便帶領一眾文武官員出城投降。

 王宣先派兵進城搜索,控制了城內城外的要害據點,然後折彥沖才進城。宗憲跪在道旁,低著頭不敢仰視,折彥沖經過時讓車馬停下,讓他抬起頭來,凝視了他半晌,這才道︰“最後一次見你時,你還只是個稚嫩少年,如今卻也這麼大,能獨當一面了。”

 宗憲聞言大哭,卻唯唯說不出話來。折彥沖又道︰“別哭了。雖然你是粘罕的弟弟,不過我素來知道你和粘罕不一樣。國相一代賢者,不能無後。只要你心無異志,大漢自有你容身之處。”宗憲忙磕頭謝恩。

 折彥沖入城後,尋到當初被軟禁的地方,自有一番唏噓。左右不敢打擾,分別按照各自的職務去辦事。王宣接掌了全城的防務,韓?P接掌了全府的政務。

 當晚有部分和女真仇恨極深的漢籍將士趁機要復仇,又有部分不肖之徒要趁火打劫,竟發生了幾次斗毆殘殺,死了幾十個女真人。宗憲等女真文武听到消息,連夜趕到折彥沖居室外頭跪求庇護,從半夜一直跪到清晨,才見到折彥沖。

 折彥沖听說了事情的經過,對宗憲道︰“漢人與女真的仇恨,自有由來。不過昨日我既答應讓你們歸順,便不會秋後再來算賬,你不要擔心。只是現在群情洶洶,我也不好彈壓。我看不如護送你們到胡漢矛盾不深的地方去,也免得彼此生惡,如何?”

 宗憲泣道︰“若能如此,便是陛下對我等的再生之恩、甘霖之澤。”

 折彥沖把韓?P召來,讓他即日便安排,把眾女真插到各地去。又讓王宣整頓軍紀,不許\將士鬧事。王宣道︰“大家也知道殺俘不祥的道理,但將士中粗魯不通情理、只知恩怨分明的漢子不少,加上些許\不肖之徒興風作浪,才有昨夜之事。請陛下從輕發落,不要寒了漢家將士的心。”

 折彥沖嘆道︰“他們的感受我自然清楚。不過我們既已答應了人家,便不能言而無信。昨夜鬧事的人你仔細徹查,凡是那些趁火打劫的,一律軍法伺候。至于那些沒搶東西,只是殺人報仇的,且依軍法判處,若其中有其情可憫者,你列上一張名單來,我頒旨特赦。”

 王宣大悅,下去依旨辦事,大部分人都覺皇上辦的公道,但還是有幾十個被金軍殺害了親人的哭著不肯罷手。王宣不願強壓這些人的怨氣,便據實來向折彥沖回稟。折彥沖听完他的匯報,道︰“把那些不肯罷休的人叫來。”

 王宣以為折彥沖怒這些人不知好歹,驚道︰“陛下,這些都是粗人,請陛下莫要為他們動氣。”

 折彥沖嘿了一聲道︰“他們是粗人,你我就不是麼?我自己也是帶兵的,知道粗人的心思。”王宣見折彥沖臉上並無怒色,這才稍稍安心,將那幾十個兵士召到折彥沖陛前。

 漢軍中和女真有仇的將士甚多,不過靖康年間和女真結仇的,大多跟隨曹廣弼等北上抗金,如今都成為老兵宿將了,他們一方面長年在戰場與金軍對戰,胸中怨氣早已變成了戰意,二來受漢軍軍隊精神教育已久,做事不至于魯莽胡鬧。眼下這幾十個鬧事的士兵,受到女真人的迫害大多是在漢軍進入河北地區前夕,這些人個個年輕,在軍中又浸淫未久,因此一有人鼓噪慫恿便不顧後果地殺胡泄憤。

 這幾十個士兵均是中下層的士兵,干了這等事情心中本有惴惴,也沒想到這件事會驚動到皇帝這里,見到折彥沖後更是惶恐,但想起親人所受的苦難又都覺得自己沒錯!

 為首一個二十多歲的尉官怕折彥沖要全體降責,挺身而出道︰“陛下,這件事情,是我帶的頭!你要罰罰我一個人好了,不要牽連了兄弟們!”

 折彥沖臉色卻沒什麼變化,只是問︰“你叫什麼名字,哪里人?和女真人有什麼仇恨?”

 那尉官一听哭了起來,道︰“我叫李立新,這名字是入伍後學字,軍中的先生忙著取的。入伍前叫阿狗,在冀州一條小村種田。我們一家,都是讓金狗給害死的。我……我和金狗有不共戴天之仇!”跟著訴說了漢軍進入河北地區之前金人如何橫征暴斂,他的老父因為抗稅被金兵活活打死,他的兩個兄長上前說理反而被拉入伍,從此生死不測。一家子剩下他一個少年和幾個婦孺,連餓帶病,沒多久就死剩他一個,直到漢軍進入冀州後他的生命才有了轉機和希望,但復仇的種子卻已深種在心。

 李立新帶頭一哭訴,後面的士兵也跟著訴說起來,個個心頭都有一把火,恨不得將所有女真人食肉寢皮。折彥沖听得淒然淚\下,說道︰“你們的苦處,我知道。是我們來得晚了,要是我們大漢能早幾年強盛起來,或許\你們的親人便能幸免于難了。”

 李立新一听感動得大哭起來,叫道︰“陛下……這……這……您這麼說可折死我們了!我們這群人能活下來,全都是陛下的大恩。一切都是這些胡虜可恨!只望陛下讓我們報仇,殺盡胡兒,我們便死也能閉眼了。”

 折彥沖走下台階來,輕拍他們的肩頭,好言寬解,說道︰“你們的心思,我理解。可是國有國法,軍有軍規。女真往昔雖然和我們有仇,但我們在他們投降之前已經答應保全他們性命,現在就應該守諾,這便是信義。女真人中,也有好人惡人的區分,有曾為惡和不曾為惡的區分,我們總要把那些做過壞事的抓出來繩之于法,而放過那些沒做過壞事的人,只有這樣做,才叫公正。那些不願和我們和好的,如今都已經隨宗翰逃走了,留在這里的,算是有心和我們化敵為友。咱們是戰勝之族,當有容人之量、化人之道,這就是度量。所以你們雖然有滿腔怨恨,但前晚殺人,終究是不該。”

 李立新等沒想到皇帝這次叫他們來不是要降罪,而是要親自開解自己,個個被說的痛哭流涕,而且皇帝的話也不是沒有道理,當下個個心服,願意遵旨行事。李立新道︰“這次我是犯了軍規,按律當斬。陛下你殺了我,我絕無半句怨言,只求陛下能赦免下面這群兄弟。”

 折彥沖道︰“既然赦免,我便連你也赦免了。不過只此一次,下不為例。”

 眾軍士聞言無異于死里逃生,個個感激涕零,俯首謝恩。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