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飛來艷福》第42章
第三卷 第十二章 地宮(下)

 奇跡終于出現,楊逍與聶靈珊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眼前。在他們的眼前,出現了一片新的天地。

  希望產生于失望之中。當楊逍與聶靈珊頂著煙霧霉氣進入大門之後,一個令他們目瞪口呆的奇跡出現了。

  在火炬的照耀之下,三個漢白玉寶座出現在楊逍與聶靈珊的眼前。寶座並排面東放置,中央一個較大,旁邊的兩個比較小。

  中央寶座的靠背雕四個龍頭,伸向兩端。靠背後又雕一條紋龍,作戲珠狀。四周俱浮雕雲紋,大有騰雲駕霧之勢。兩側的寶座踏板前放置五供,中央為黃琉璃花瓶。五供前有一口巨大的青花龍缸,缸內貯油質,油面有銅制圓瓢子一個,瓢子中有一根燈芯,芯端有燒過的痕跡,這便是史書上所說的長明燈——萬年燈。

  在寶座的後面,三個碩大無比的朱紅色棺槨靜靜地排列在棺床之上。在大殿的每一處,都散落著金銀雕像,玉制工藝品,古董花瓶,每一件都價值連城。在柔和的燈光下,這寶物的光輝讓這黑暗的大殿變成了人間仙境。

  被眼前的景物所震撼,楊逍與聶靈珊都沒有說話,幽深的地宮一片寂靜,迷蒙昏暗的燈光里,只有一行行淚水在各自的臉上流淌、流淌……

  楊逍首先中震撼中醒悟過來,拍了一下仍然愣在原處的聶靈珊,我們走近去看一下,或許有新的發現呢?

  聶靈珊點了點頭,跟在楊逍的後面,朝著那三個寶座所在的地方走去。看著腳下擺著的成串的雞蛋大小的珍珠,聶靈珊好奇的拿起一串,想不到這珍珠用手一捏,就化成了粉末。時間太長,這些珍珠都已經變質。

  走近擺放長明燈的地方,楊逍仔細觀察眼前這盛放萬年燈的油質的巨大的青花龍缸。龍缸的頸和底部有蓮瓣紋飾,中部繪有雲龍紋,雲似飄移流動,龍如初入蒼穹,二龍一前一後,騰雲駕霧,直沖天宇,一種栩栩如生的動感,使整個器物充滿神韻。

  楊逍摸著這罕見的陶器,心中充滿贊賞,突然他像是發現新大陸似的道︰建文帝,我們來到了建文帝的陵墓。

  見聶靈珊用懷疑的眼神看著自己,楊逍激動的道︰你看這里,這上面寫著大明建文年間制的題款。難怪這陵墓的所有的裝飾都那麼眼熟,原來是建文皇帝的陵墓。”

  建文帝,這是哪個皇帝啊?聶靈珊的歷史知識比較貧乏,聞言有些疑惑的道。

  楊逍馬上將腦子中有關建文帝有關的知識告訴聶靈珊道︰明太祖朱元璋駕崩之前,將皇位傳給了皇太孫

  聶靈珊好奇道︰那建文帝與朱棣之間的戰爭誰贏了呢?

  楊逍道︰朱棣親率大軍離開北平,經過4年的征戰廝殺,終于攻克了南京城,打敗了建文帝。他自己稱帝,史稱永樂帝,又稱明成祖。

  聶靈珊追問道︰那建文皇帝呢?

  楊逍補充道︰燕軍入城後,朱棣立即派出人馬,前往皇宮捉拿建文帝朱允這時,皇宮突然起火,烈焰沖天,混亂中卻找不到建文帝的蹤跡。朱棣聞訊,急忙下令緊閉宮門、城門,派人四處搜尋。

  一連數日,叛軍一無所獲。朱棣把一些沒死的太監和宮女找來詢問,一位大膽的太監指著一具燒焦的尸體說這便是皇帝,其余內侍也隨聲附合。于是朱棣命人把這具尸體當作皇帝盛殮起來。至于那是真皇帝、假皇帝抑或是一名太監宮女,卻無從證實。

  關于建文帝的生死,眾說紛紜,難辨真偽。有人說他出逃後先到神樂觀暫避戰亂,之後三人相伴浪跡江湖,行蹤遍及雲南、四川、貴州、陝西、江甦等地,並在國外度過了後半生……各種傳說已無確切文字史料記載,至今仍是明史上的一大懸案。”

  聶靈珊感嘆一聲,然後道︰“那建文皇帝應該沒有被他叔叔殺死吧。”

  楊逍點了點頭,指著眼前的龍座道︰“看來,建文皇帝後來應該逃掉了追殺。看這里的銘文,他應該葬在了這個地方。沒想到一代皇帝,竟然跑到巴厘島這樣的小地方終老。”

  聶靈珊走到龍座前,卻發現這椅子上擺著一卷黃色的東西。輕輕的拿起這塊步,只見上面寫著聖旨兩個字。原來這個東西,是建文皇帝的遺詔。

  楊逍將這道聖旨打開,只見上面寫著蠅頭小楷,記載著這一段曾經塵封的歷史。這上面的字跡清秀,是那位只當了四年皇帝的建文帝的真跡。原來,歷史的真相是這樣的——

  當年,當金川門失守的消息傳至皇宮後,建文帝長吁短嘆,徘徊前庭,打算自盡。這時一個老太監猛然想起了太祖朱元璋的遺囑,便急忙拿出一個鐵皮箱遞給皇帝,說是太祖臨終前交給他收藏的,太祖特意叮囑︰“遇大難,啟之。”

  建文帝打開鐵箱一看,里面有三張度牒,分別寫著“應文”、“應賢”、“應能”三個名字。有三副袈裟,僧靴僧帽,一把剃刀,十錠銀子。另外還有太祖朱元璋親筆朱書一封︰“應文從鬼門出逃,余人從御溝出走。”

  剛巧建文帝身邊的兩個太監一個叫楊應能,一個叫葉希賢,兩人讀罷朱書,像是心有所悟,解開了“天機”,便自願與朱允

  這三個人當中的楊應能,竟然是天龍門的弟子。在危難之時,他想到了向天龍門求救。為了保護建文帝以及自己的子弟,天龍門發動全體門人,保護建文帝。天龍門在江湖上的地位非常崇高,可是參與到這奪嫡的皇權斗爭之中,也是非常的險惡。

  建文帝本想雄心勃勃收復失地,光復帝位。只可惜朱棣也是一代明君,迅速的將朝中局面安定了下來。不僅如此,朱棣稱帝後,確實派出許多心腹查訪過朱允

  為了保護建文帝不被殺害,天龍門的精英損失慘重,只留下了楊應能等幾位武功高強之士。被逼無奈之下,建文帝取出預先留下的一筆巨大的財寶,制造了幾艘大船,在楊應能與葉希賢等忠義人士的保護下,遠渡重洋,來到這巴厘島上。

  巴厘島上本來有一群原著民,尚未開化。這時,那個姓葉的小太監拿出自己拿手的把戲,訓練野獸,宣稱建文帝是所謂‘巫蠱教’教主,要眾位教徒臣服。在他露出了幾手小小的神跡之後,這些原始民都開始臣服于這個教派之下。

  為了躲避追殺,建文帝特意開闢了一片原始森林,設置了很多的陷阱,就是眼前的這片‘死亡叢林’。

  這時,建文帝已別無所求,開始建造自己的地下陵寢,希望自己死後可以厚葬。在耗費了巨大的人力財力之後,他終于建造了這樣巨大的地下宮殿。

  可是,這時為了‘巫蠱教’的立下汗馬功勞的葉希賢,不希望這樣一大筆財寶埋藏于地下,與建文帝發生了爭執,漸有不臣之心。由于葉希賢擅長于這些‘巫蠱’之術,在教中漸漸培養出了大批親信。

  這時,為了保護建文皇帝不被殺害,楊應能所在的‘天龍門’與葉希賢的‘巫蠱教’的信徒發生了大火拼。最後,這兩個人皆死于這場火拼之中。

  這場浩劫,讓這建文皇帝心灰意冷。隨後,他遣散了最後跟隨的他的這兩批人,並稱自己是不祥之人,不允許任何人接近他,將自己關在這地下宮殿里。

  因‘天龍門’眾門人的家都遠在中國,葉落歸根,所以他們就乘了幾艘船,離開了巴厘島,重新回到中國,隱姓埋名,不問世事.因害怕朱棣的報復,他們決定不與世俗之人接觸,隱居在一個深山之中,一直流傳到現在,也就是楊逍父親所在的這一只。

  而‘巫蠱教’的信徒大部分都是巴厘島的原住民,根本不可能離開巴厘島。他們則被驅逐出了‘死亡叢林’之外,重新過上了普通人的生活。這兩批人,都別要求不要向外面透露這里的任何秘密,否則不得好死。

  離開‘死亡叢林’的這批人,不甘寂寞,重新建立了‘巫蠱教’,只是這些人所建立的‘巫蠱教’已與以前的‘巫蠱教’大相徑庭,偏離了原本的教義。

  這位建文帝不僅僅性格軟弱無能,還沒有生育能力,一生都沒能留下子嗣。最後,他一個人在這個地下宮殿自行了斷,留下這分遺言。在他的棺材旁邊,還擺放了另外兩個人的棺材,這兩個人,就是楊應能與葉希賢。雖然這兩個人死于火並,可他們從一開始,就跟著建文帝,一路出生入死,算是肱骨之臣,被建文帝賜予大將軍的稱號,並獲得與他同穴的榮耀。

  最後,他留了一首絕命詩。

  修短有數兮,

  不足較也;

  生而如夢兮,

  死則覺也;

  失吾親而歸兮,

  慚余之不孝也;

  心淒淒而不能已兮,

  是則可悼也。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