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無奈三國》第633章
第六百三十四回 天下一統

「吾之策。就是請丞相投降劉明。」司馬懿枯井不波的說道。

曹操聽完之後,那臉色當時就綠了,「啪!」的一下,猛地一拍桌案,大聲喝罵道:「匹夫!爾通劉明否!」說話間,曹操的那右手就按住了腰間寶劍,就待抽了出來,一劍刺殺那司馬懿。

雖然曹操的武勇之名不顯,可那不代表曹操的功夫就很次,那曹操出世的時候,那可都是親自上陣的。那功夫,絕對不比一般的武將次。尤其是曹操腰間的倚天劍,斬金段玉,削鐵如泥。殺這個司馬懿,那還是不在話下的。

可就在曹操要下毒手之時,司馬懿再次說道:「懿受丞相知遇之恩,對丞相絕無二心。」

司馬懿得這句話,讓曹操的心理好受點。可曹操還是不會因為司馬懿地這一句話,就這麼放過司馬懿地。曹操不必他人,那絕對的有主見,所行之事,那都是曹操分析利弊之後作出的決定,而不是被他人言語輕易所惑的。

故此,曹操只是暫時沒下殺手,仍然沉著臉問道:「即對本相忠心。爾何故讓本相投降?」

「丞相。當今天下,大局已定,我軍如今戰略上的弱勢,絕對不是戰術上可以挽回的。頑抗到底,不過是螳臂當車。對那劉明並沒有半點的障礙。可丞相若是投降。我等既由明轉暗。隱入劉明內部之中。丞相只要暫作臣服,韜光養晦,暗中結交豪門望族。即可從劉明內部瓦解劉明。丞相也就可東山再起。」司馬懿很是誠懇地說道。

曹操對司馬懿地這番話語,也很是明白。說白了,那就是只要青山在,哪怕沒材燒。何況,曹操也一直就是一個臣子,並沒有真正的當皇上。如今劉明受禪讓,曹操投了過去,那也是名正言順。不過就是再換一個皇上罷了。對曹操來說,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尤其是曹操本人對劉明也一直很佩服,輸給劉明,也並沒有什麼讓曹操不服氣的,再加上曹操與劉明還有親戚。曹操怎麼的也算是劉明的大舅哥,曹操在此時投劉明,那就更沒有什麼關係了。

但是!曹操也有曹操的顧忌。正所謂:樹大招風。曹操把持朝廷這麼多年,得罪的人,那也多了去了。曹操手裡有兵權的時候。曹操自然不在乎,可曹操手裡若是沒有兵權,那可就不好說了。

故此,曹操歎息道:「吾平生不重浮名,只欲匡扶社稷。然,逢此亂世。機緣巧合,卻也讓吾走到了今天。雖吾率性而行,無憾此生,亦無悔此生。可此間積怨。非一二人也。吾一日兵權在手,吾之一族,即得安康。而若我一旦兵權盡失。恐吾一族老小,死無葬身之所。吾死無憾,吾之親族,何其無辜矣!」

司馬懿輕聲說道:「丞相。許都城破,據民間傳聞:天子為了不堪受辱,自盡身亡。那程軍師則為天子死節,引火自焚。此事知者甚眾。然。天子懦弱,他即親傳詔書給劉明禪讓,如今城破,又何故去死?而那程軍師乃丞相心腹,卻又何故為天子死節?」

司馬懿說得這些,曹操那心裡都跟明鏡似的:什麼天子自殺,那絕對都是程昱一手策劃地。肯定是程昱在城破之日。為了滅口,為了保持他曹操的政治聲譽而辦的好事。

雖說這種伎倆瞞不過高明人士。但是;就憑著程昱自焚的狠勁。以當日那麼多的幽州軍卒和曹軍俘虜地親眼目睹,傳聞到民間,那卻絕對是輕而易舉的。

而民心即天心,傳得廣.即使是假的,也就變成真的了。就像如今,顯然程昱的目地,也確實達到了。曹操在那些無知的中原百姓口中,還是很有口碑的.先其是曹操也確實為中原百姓辦了不少的實事。屯田,水利,等等等等,很是讓那些飽受黃巾之亂後的中原百姓;安定了下來。那些百姓,最是仁厚,受得一點恩惠,那也是記在心中。

有了這些民心所向,曹操即使沒有兵權,那也不是他人可以輕易動得了地。沒有真憑實據,誰對付曹操,那都得要想一下萬民的唾罵。

故此,司馬懿隱諱的提示,令曹操心中安穩了許多。而這時,司馬懿又說道:「劉明蓋世奇才,又得眾多英才相助,佔了天數,我等不得相抗,可劉明的後代子孫,未必皆能如此。丞相之眾公子,皆人傑。只要丞相忍了這一世,丞相後代子孫,又焉知沒有振興之機運。」

司馬懿得這句話,又說到了曹操地心中。曹操對自己的那幾個兒子,也是相當得意的。曹昂,曹不,曹植,曹彰,曹沖等,那都是令曹操驕傲的好孩子。把機會留給後代,那也是一步妙棋。

曹操思量再三。當即採納了司馬懿得建議,給劉明上表稱臣。率眾歸降。而曹操在做出這個舉動後,竟然很有一股輕鬆感。

但是,曹操的這一舉動。卻當時就讓劉明那裡一陣忙亂。

雖說劉明那裡早就斷定了曹操滅亡已經不可逆轉了。就連曹操滅亡的日程表,那都給曹操畫好了。可曹操的投降,還是出乎眾人的意料之外。

沒別的,劉明手下地情報機構,那可沒少收集曹操的事跡。曹操多次面臨絕境,那都沒有過動搖地跡象,從來都是戰鬥最後一顆的,而如今雖然曹操也是照樣面臨絕境,可曹操還是有一些回轉餘地的,還有幾十萬的兵馬,以及豫州、司隸,兩淮等地界。曹操沒有道理現在就投降的,在劉明他們的計算中,曹操最後應該是被消滅.而不是投降。

故此,接受曹操投降,也是一件很麻煩地事。最少徐庶一個人就受不了。而曹操的投降,卻可以減少許多的殺戮,也減少許多民生的破壞,那意義和利益,可實在是太大了。那是一個不可抗拒的利誘。

即使是劉明手下的智囊團,也經不住這個利誘。但是。如今以客卿身份呆在劉明這裡,等著孫權投降的諸葛亮,卻在此時提出不同的見解:「陛下。曹操蓋世奸雄。絕非寄人籬下之輩。今上表歸降,必有異心。定是準備棲身於我軍內部。而後緩圖時機。而且,曹操境內。豪門望族也絕非少數,若陛下受降曹操,那些豪門望族也就藉機隱於暗處。今後,我軍無名目,也動他們不得。不如趁此絕對優勢,將他們聚在曹操身邊,一舉破之,如此,雖如今有少許損失。可卻是對長久的平安有百利。還請陛下明察。」

諸葛亮的發言,當時得到許多有眼光的人士認同。如:郭嘉、賈詡等人。所謂的朝代交替,那實際上就是既得利益集團地重新洗牌。那些被劉明政策觸犯利益的既得利益集團,那絕對不會輕易就認命的。那些家族。那可是有著上百年,乃至上千年歷史和積蓄的。與其讓他們今後隱在暗處,成為不安的因素,還不讓他們在圍繞著曹操周圍地時候,一同滅掉算了。

但是!本身對所有豪門一視同仁的劉明,對此卻有不問的意見。劉明沉思多晌說道:「兵者,凶器也。非不得已,而用之。這只是我等實現為政之道的手段。而絕非我等為政之道的目地。如今,曹操雖已陷入必亡之局。可曹操仍有數十萬的軍隊。那就是數十萬的性命。那也是我同族骨肉,我等能不傷之而傷之,我等心中何忍?何況,數十萬軍兵,那就是數十萬戶家庭的子孫,受此影響地百姓,又何止百萬。而且。我軍消滅如此多的敵軍,自身傷亡也必不在少數。再加上那些受此牽連的百姓,那就更是不計其數。如此多的性命,豈可小視!」

劉明的這些話,當時說的眾人無語。這些人雖然也是愛民,可此時卻絕對沒有想到百姓的利害。

而劉明此時又接著說道:「至於那些豪門望族,雖是隱患。可他們入得我治下,就要服得我之法紀。若是他們一生遵紀守法,不曾有半點過失,那他就是一個好人。我法紀雖然森嚴,可卻也不殺無罪之人。可若是他有所違法犯忌,卻也自有我之法規懲戒。這些散居各處的豪族,沒有百姓的支持,又能興得起多少風浪?」

劉明地話,再次得到大家的認同。豪門望族也是百姓,自有法規制衡。只要劉明的法度不錯差錯,百姓歸心!那些豪族.確實沒有什麼的。

只是諸葛亮雖然也認同這一觀點,可仍然覺得曹操是一個禍害,進言道:「陛下仁厚。民之幸也。而我朝的法度嚴謹,也確可束縛那些望族。只是曹操家族勢大.曹操本人又頗有威望,其才能也是甚高,以他為首的望族,對其盡皆歸心。實乃是一個禍患。陛下即使受降曹操,也不可對其重用,應予其一閒職。對其嚴加看管。方可無憂。」

劉明笑道:「爾即疑心曹操。那曹操就與你看管是了。只是,曹操到得我處,卻不可別樣看待。若無實據,朕卻不會懲處曹操。」

劉明這樣說,不過是一個笑話。劉明手底下三大情報機構,曹操只要投降了,那就別想有絲毫異動了。那還需要諸葛亮看著。

可劉明卻沒想到,這諸葛亮是一個極其認真的人,還就真拿此事當真了。終其一生,對曹操那都是看得甚嚴。而這,卻也讓曹操終其一生,那叫一個循規蹈矩啊。就是到死,也沒露出絲毫破綻。反倒落了一代明臣得稱號。

沒辦法,雖然諸葛亮秉承劉明地心意,並沒有把看管曹操的心態顯露在表面上,甚至為了探明曹操的真實,與曹操很是較好。可奈何那曹操也是一代奸雄,其政治能力,與諸葛亮不相上下,對諸葛亮的心思,那也是看得很透的。就是一點破綻不露。愣是把司馬懿得計劃,胎死在腹中。老老實實的在後半生,做了一個好人。

不過,這都是後話,與如今卻是沒有多大的關係了。而在曹操來幽州之前,又有一好一壞兩個事來到幽州。 ,

好的是。那被張飛抓到得煉製猛火油的道人被送來。劉明觀之,只見此人,一身清衣,緲一目。踱一足。面容奇古。

結果,還沒等劉明發話審問勸降。旁邊也準備來看高人的張魯,就很不好意思地對劉明說道:「陛下,此人乃是家師兄左慈,當初就是不滿我父對那五雷正法的秘傳。離去的。他那眼睛和腿.都是煉製神雷不得法而炸傷地。還請陛下看在貧道薄面,放了他。貧道願勸他歸降。」

劉明自然允命,那左慈被俘.倒也沒想過乞命投降。可如今有張魯前來勸說,尤其是他左慈畢生想要獲得的五雷正法。在幽州也可得到研製。那左慈哪還有不降的。此事自然皆大歡喜。

可另一件事,那就比較令人生氣了,甘寧來報,那劉備竟然還沒死。而且還在海外立了足。這就讓人不悅了。

不過,現如今有了曹操的投降在先。那局勢更是沒得說了。雖然甘定上書劉備的軍隊出現。可這也沒引起劉明這邊地更多關注。尤其是魯肅又把周瑜給說來。那劉備的小小問題,那就更沒什麼好在意的。

劉明直接派使者,前往江南和夷州,招降孫權和劉備。既然曹操這場仗都省了。那孫權和劉備,能不打,自然也就不打了。

可誰成想。那孫權倒是在諸葛亮和周瑜都沒有了情況下,得知曹操歸降,西川也丟了後,很是痛快地聽了張昭等人的勸說,歸降了。可那佔領夷州彈丸之地的劉備,竟然妄想憑借地利,成為藩王。割據一方。

這當時讓劉明極為惱火。夷州乃我華夏領土,這劉備在如今就妄想獨立分割出去,這還了得!尤其是劉備本與趙雲有深仇。劉明好心看在百姓地面子上,給劉備留一條活路。這劉備竟然還不識時務。這就更讓劉明氣憤了。

劉明當即傳令甘寧協同周瑜收編江南之後,討伐劉備。同時,調趙雲前往甘寧、周瑜那裡,與甘寧、周瑜共同出軍夷州。討伐劉備。給趙雲一個報仇的機會。

那劉備佔據夷州之後,沿岸廣立壁壘,遍佈發石車,再加上那夷州的特殊地理環境,一般的船隻,那還真靠攏不得,為了得到這麼一個不毛之地,花費過多的兵力,那絕對是得不償失。這也是劉備敢於和劉明叫板地主要原因所在。

畢竟劉備在劉明那裡有過前科。而且與劉明的愛將趙雲又有死仇。那劉備但得有一線生機,又怎麼會投降劉明。那不是自投羅網。以後天下安穩了,不是讓人隨便找個因由就收拾了。

然而,老天不作美。劉備的這番心願,也就讓劉備多喘息了幾時。甘寧和周瑜收編了江南水軍之後,其水軍兵力已達到了三十餘萬。而且,那些江南的戰船,也彌補了甘寧水軍船隊不足。

如今,劉明地手下的水軍,既有主力戰艦,又有眾多的數量,那豈是劉備那點水軍家底可以對抗的?

尤其是,甘寧與周瑜水軍進攻時,又恰逢海水暴漲,甘寧的鐵甲艦,直接就衝到了岸上,那些沿岸的發石車,對於甘寧的鐵甲艦,根本沒有太多的危害。

而等甘寧的水軍上了岸,那就更沒擋了.周瑜攜其水軍,也後續而上。那趙雲上岸之後,更是衝到了前面,劉備苦心經營多年的防禦,彈指間,化為烏有。

劉備、於吉盡皆授首。倒是那太史慈,早在護送劉備來到夷州地時候,就因負傷在身,兼之水土不服,缺少藥物。早就病故了,卻也免得此時落敗。

而趙雲、甘寧、周瑜等人打下夷州之後,天下終得一統。劉明再次大行封賞。除原有官員盡皆封賞之外。曹操與孫權,更是分別被奉為平陽公與鼎新公。

只是,曹操在被劉明冊封後,隨著劉明對曹操的敲打,以及曹操對劉明政策的瞭解。曹操的反叛之心,被壓到了最低點。那幽州的軍區輪換制度,以軍政分隔制度,還有那官員受民監管制度,讓曹操有力無處使。

軍區輪換,兵丁以營為單位。他曹操就是能聯絡一幫大將,那也沒有多少用處。而那些營級的將領又實在是太多了,即使掌控了百十個,那也沒有多少人。動搖不了劉明的根本,反倒因為人多嘴雜,露了風聲。引來禍患。

而為政,軍政分隔。沒有兵權為基礎。政治上再厲害,那也是空中樓閣,人家隨隨便便就收回去了。尤其是那民眾對官員地監管,那民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瞞得了別人.如何瞞得了直接受害的百姓?有哪些報紙為喉舌,一舉一動,那劉明都能知道一清二楚,那還能動換什麼?

曹操那個服氣啊:就憑著劉明的這番機制,只要劉明的後代不是喪心病狂的瘋子,那就絕不會有什麼問題。可人家劉明選拔後任者,那叫一個講究透明度的。只要到歲數了。都可以報名競爭。而通過那種文明競爭出來的,又沒有過什麼精神壓力的繼承者,又怎麼可能出現喪心病狂之輩。

不過,這也讓曹操與諸葛亮在王允和楊軍首任離休後,入主龍圖閣,成為兩大閣老,輔助荀彧。成為了一生的政敵和政治夥伴。而司馬懿和龐統也在曹操和諸葛亮的兩大陣營中,以政治為舞台,奮鬥了一生。

只不過,雖然他們對百姓的貢獻都不小。可在名望上,終究還是比不過張魯與山海大師。奉劉明之命,一生致力於文化輸出的張魯和山海大師,那不只是炎黃的百姓對其尊崇不已。世界各地的教民,那更是不計其數。

張魯和山海大師,不僅把炎黃的文化傳播到了世界,使世界在無可擋得炎黃文化下,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圈,使漢語成了世界的標準語。更是暗中把炎黃的眼睛,帶到了世界各處。使劉明的千葉與宗教團實現了對世界的暗中監控。總能把危機消滅在萌芽狀態。

而在劉明的政策傾斜下,文化輸出一直保持著以宗教、詩歌,藝術,醫術等民生為主。而一切,戰爭,機關,格物,數學,化工等一律限制輸出。這也極大的安定了世界各族的和平與戰爭。

不過,這些還都不算什麼,最主要的就是劉明創立的那個文淵閣,時刻反映著民聲,促使著為其服務的龍圖閣,不斷的與時俱進。不斷的製造新血,帶來活力。

使世界隨著劉明建立的王朝崛起,走向了一個穩定發展的大道。

(全書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