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北洋》第230章
“怎么可能?!單艘價格在四百五十萬兩以上?那北洋水師打算弄几艘?以海軍軍費而言,如果這艘戰艦建造個三四年還勉強夠,總不能這三年里面就建造這一艘戰艦吧?!”潘敏有些吃驚的說道。

 楊超用鉛筆敲敲桌子有些疑惑的說道:“未必會是一艘那么簡單……”

 “怎么咱們陸軍生來命就這么賤?這同級軍官拿錢少些也就罷了,連這武器也是人比人氣死人吶!一開口單艘四百五十萬兩,夠訓練多少新軍的?!你還指望他們多訂購兩艘,就是把我們給當了也值不了這么多!”

 “以后你的心思少用在女人身上,看看前段時間報紙上說的,江南船塢興建的那四座三萬噸級船塢的新聞,我記得靖海級裝甲巡洋艦好像就是從江南船塢建造的船體吧?這海軍我雖然不懂,不過龍旗號戰列艦那個頭,國內能夠裝下它的船塢絕對不會超過三個,而江南船塢的四座三萬噸級船塢……恐怕很可能都是先生用來造戰列艦的,別忘了先生在江南船塢中占有絕對股份!”楊超用鉛筆敲敲旁邊正在大呼小叫的潘敏。

 “那陸軍軍費該怎么辦?就算把陸軍軍費全搭上也不夠造那玩意的呀?!”潘敏非常不滿意的揮手推開楊超的鉛筆。

 “朝廷似乎沒有這么多銀子,而北洋雖然有銀子也不足以一下子承擔這么重的負擔,不過既然先生輕而易舉的給南洋弄到几百萬兩的經費,那北洋自然不在話下。若先生真的想造艦,以他的財力我絲毫不會懷疑!”蕭軒一臉神祕的說道。

 “先生怎么弄銀子這不是我們要考慮的,最重要的是如何做出比較合適地計划。這次會議內容的通知你們也都看到了,對于陸軍擴充軍隊數量并非是最主要地,最重要的是軍隊的質量。陸軍的情況和海軍有很大地不同,其中最主要的還是朝廷在財政充足的時候先生上書建設海軍不會有太大的顧慮。而陸軍則不行,主要還是因為北洋陸軍几乎都集中在京師周邊地區。以朝廷中的一些滿族權貴出于對漢人防備的心理,陸軍擴軍勢必要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對,這從訓練滿族鎮軍就可以看得出來,這個朝廷壓根就不相信漢人……”楊超雙手擺弄著鉛筆說道。

 蕭軒笑著說道:“你們猜先生給我什么任務?雖然他沒有明著說出來。不過也很好理解---他不希望北洋陸軍多出這個麻煩,所以在訓練上做些手腳,讓他們永遠無法形成戰斗力……”

 “北洋七鎮合計十萬多一些,直隸督標、山東、河南撫標合計兩萬,旅順、威海衛、膠州灣三大軍港內還駐扎著經過嚴格訓練地新軍兩萬左右,當然海軍基地地駐軍是不可能調動的。此外各地的大小綠營、河防營等舊式軍隊也在陸續的接受軍事訓練,并且通過裁汰補充的手段。提高兵員素質。這些部隊雖然士兵素質不能和北洋七鎮相提并論,不過勝在數量巨大。因為各種原因,舊式軍隊的具體數量并沒有一個准確的統計數字,再加上裁汰和招收的部分,這個數字就更難統計了,但是口可以肯定的是,這些舊式軍隊地總數應該可以超過二十萬……”李韜說道。

 “北洋七鎮和直隸督標、山東、河南撫標,這些軍隊都是我們悉心訓練出來的,戰斗力、裝備和兵員素質自然是沒有問題。那些放到軍營中受訓的警察部隊雖然不是軍隊。不過算起來已經受訓完畢和正在受訓也有一萬人左右,這些也可以作為擴充軍隊實力的一種方法。我估計先生是不會反對的,同時朝廷對此也不會有太大地異議,因為這些都是警察,而三省對警察地需求肯定是一個很高的數字。這些接受過完整軍事訓練地警察在必要時刻完全可以穿上軍裝。只要配以指揮人員便可以搖身一變成為軍隊……你們參謀部還有什么想法?”劉禹問道。

 李韜笑了笑說道:“該想到的已經寫到會議紀要中了,沒有想到你剛才也已經說了。擴充軍隊實力無非就几種方法。一個是在原有軍隊的基礎上加強訓練,增添更好的裝備;另外一個就想你剛才說的那樣,讓擴編那些穿著警察服裝的軍隊,或是對綠營等舊式軍隊進行裁汰補充加強訓練……”

 楊超擺擺手說道:“這還是不夠的!你有沒有想過我們都曾經是總督府侍衛隊的人,當初先生訓練我們的時候和現在新兵的訓練差距有多大,你心中應該有數吧?現在我們都成了北洋陸軍的軍官。北洋陸軍真正具有戰斗力的軍隊拋去守衛海軍基地的部隊,數量加起來可以說超過十二萬,十二萬人看起來很多,但是想到我們的國土面積和各國列強,尤其是我們的宿敵日本還有緊鄰的俄國,這十二萬軍隊就不算很多了。我們北洋陸軍實力是很強,但是要平均到龐大的國土面積上,那就單薄了許多,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真的要走到推翻朝廷的那一步,軍隊的數量劇增是絕對的……”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子瞻你的意思我明白,估計先生也早就想到這一點了,要不然不會在山東巡撫撫標的基礎上,還增添了一個親衛營的建制。這支親衛營几乎集中了北洋陸軍的精華,現在每年從軍中選拔骨干進入北洋武備學堂接受深造的,有六成是出自親衛營,而前往德國留學的,則有四成是出自親衛營……別的我不敢說,就親衛營的素質而言,如果遇到緊急事情,將其擴充為一個協是不成問題的,我想在北洋七鎮和三省督標、撫標中也建立一些像親衛營的獨立建制,用以培養低級軍官。”李韜說道。

 “可是這些多出來的軍官可沒有這么多的軍隊讓他們帶啊?總不能一支部隊里面填上兩套班子吧?!”潘敏問道。

 “我看可以這么干!填上兩套班子又怎么樣?填上三套班子才好!一旦有事,一個協可以立刻騰出一套指揮班子來,給他們足夠的兵員就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訓練出一支軍隊來,就算戰斗力比不上原來的部隊,但至少也可以湊合用,多打兩場仗就是一支好軍隊了……至于多出來的班子算到人頭上完全可以瞞下來。又不是重建一整支軍隊藏不住!”劉禹笑著回應道。

 “我看可以!”楊超、李韜和李俊翰一起說道。

 “先生雖然顧慮很重,不過這不是不可以理解。畢竟中國那么大,十來萬軍隊看似很強,按照我們地方案,就算再怎么順利。最多可以憑借武力短時間內打垮敢于和我們做對的地方軍隊,但是萬一各國列強或是日本趁火打劫,那我們就岌岌可危了!”蕭軒說道。

 楊超站起來走到地圖面前說道:“雖然還沒有和先生明說,不過他應該知道我們想做什么,只是他和我們這些軍人不一樣,看地比我要遠。我們也不能強逼他,畢竟在座的各位都是深受先生恩遇。不到萬不得已我還是希望先生能夠領導我們……”

 接風宴后。譚延和張之洞單獨進行會談,他自然不知道他麾下北洋陸軍的几個領袖人物也坐在一起討論造反。他在軍事上盡管也是兢兢業業,可他在戰朮上頂多也就是一個普通軍官的水平,唯一勝過楊超他們地無非是結合對歷史的熟悉,在戰略上看得更高更遠些。對于北洋陸軍的需求,他還停留在數字層面上,雖說十萬陸軍比他想象中到來的要早上不少,可是放眼目前中國的疆域和世界環境而言,也就微不足道了。

 張之洞雖然拜相入軍機。甚至很有可能會在翁同被慈禧修理之后成為新一代的軍機領袖,不過他還是惦記著自己的自強軍。在譚延地幫助下,張之洞地自強軍無論在軍費還是教官上都得到了很大的加強,自強軍到現在已經發展到一鎮一萬四千人的規模。由于在國內各個陸軍學堂中,無不視北洋武備學堂為陸軍正宗。所以在自強軍的軍官中。高級軍官几乎全部都是北洋武備學堂畢業后又去德國留學歸來的“總督府侍衛隊系”,中低層軍官中也有眾多北洋武備學堂畢業的軍官和見習軍官。

 張之洞卸任南洋大臣。他先將自強軍調到了湖北王文韶之下,鎮統是他的親信張彪。不過他信不過有著“琉璃蛋”之稱的王文韶,生怕王文韶在軍餉、裝備和訓練上虧待了自強軍。現在兩江總督還沒有具體人選,張之洞則趁自己臨走之前,再次向旅順造船所訂購了一艘靖海級裝甲巡洋艦和五艘專門為南洋水師設計的千噸級魚雷獵艦有著二十二節地高航速,擁有六具十八寸魚雷發射管卻沒有裝甲和強力的大口徑火炮的戰艦。

 譚延明白張之洞的苦心,他怕后來的繼任者對長江艦隊和南洋水師及其自強軍缺乏熱情,本著在位一天“財要用盡”地辦法,留給繼任者地兩江府庫“私房錢”不足一百萬兩。張之洞“屠財”之名盡顯無遺,可是譚延卻覺得張之洞臨走這一手至少可以讓長江艦隊成型,而南洋水師也在獲得戰艦之后也可以徹底改名為“南洋海軍”,屠財不屠財,那要看銀子用在哪里,張之洞這么做是出于對官場潛規則的了解而已。

 作為張之洞臨走之前收獲巨大地旅順造船所,至少在今后兩年不是愁沒船建造,張之洞的南洋海軍和長江艦隊訂單足以滿足其生產能力。至于說為南洋水師設計的千噸級魚雷獵艦,在譚延的眼中已經可以算得上是驅逐艦了,這種戰艦在面對戰列艦和裝甲巡洋艦的時候自然是不堪一擊,但是用來護航、緝私和在海戰中對付那些高速魚雷艇卻是富富有余。而以前的四百噸級魚雷獵艦也是該到淘汰的時候了,不過北洋海軍卻不准備直接套用南洋驅逐艦的設計北洋海軍驅逐艦要比這一型號大一倍,同樣也不需要裝甲,而側重速度,這種還停留在圖紙上的驅逐艦將會擁有至少二十六節航速,裝備了六具凶猛的二十寸魚雷發射管。

 張之洞害怕人走茶涼到時候繼任者不認賬,還特意將造艦款項事先存放在了工商銀行,直接交割給了旅順造船所,不過旅順造船所要承擔日后建造成本的漲價風險這在譚延的眼中并不是什么大問題。畢竟在張之洞身上,旅順造船所給出的價格多少有些水分來保証自己不做虧本地買賣。而中國的人力資源也讓譚延相信成本完全在自己地掌控之中。

 海軍的事務張之洞并不擔心,他所擔心的還是凝聚自己巨大期望的自強軍,在他離開南方之后,日后該如何發展地問題---王文韶綽號“琉璃蛋”并非沒有道理。這家伙要想打自強軍的主意也要看看張之洞現在的地位。王文韶與譚延不同,作為傳統的官員,他還是非常希望自己能夠進入中樞,謀得高官權位之后年老榮歸故里這是一個傳統官員的理想。地方大權一手抓固然能夠讓人躊躇滿志,不過這些從咸同年間走過來的老家伙,更多看重的是聲望。

 王文韶會顧忌到張之洞地想法,一時半會不會去動自強軍。不過自強軍現在已經是一鎮之眾。而不是歷史上地不足三千人,足足一萬四千人,每年的軍餉雖然比北洋陸軍算不上什么,但也有一百三四十萬兩白銀之巨。北洋陸軍因為譚氏父子經營直隸三省,改善交通,大力扶助工商而富得流油,加上朝廷的陸軍軍費撥款,只需要添加兩百萬兩地方財政就可以輕松供養起北洋七鎮,而張之洞的一鎮自強軍就讓他為軍費問題捉襟見肘。

 自強軍軍費不足的問題在初創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不過在發展階段因為譚延的扶助并沒有顯現出來。現在自強軍已經成軍,按照當初張之洞的想法,自強軍應該于今年年初就要擴軍一個混成協,不過還是出于財政的緣故而作罷。

 對于一個省而言,如果不是直隸三省那個水平。以現在地財政水平來看還是很有負擔的。不過地方大員一方面口頭上抱怨這種負擔。而暗地里卻非常“喜歡”這種負擔一年一百三四十萬兩白銀的軍費,隨便動動手腳。弄個十萬二十萬還不跟玩似的,克扣二十萬兩軍費還算是有良心的,更黑地搞不好砍掉一半都很有可能。

 毫無疑問,王文韶在張之洞地眼中算是“無能、中度貪婪”的那一類,他到不害怕王文韶以后會縮編自強軍,但是他怕這個“中度貪婪”搞不好會惹出大禍俗話說官逼民反,這稅收要是重地沒譜老百姓都會拿起菜刀來造反,而克扣軍餉嚴重的同樣也會逼得士兵造反,不過兩者之間的嚴重程度可就差得一天一地了。這一鎮自強軍論戰斗力自然比不得“忙時剿匪,閑時訓練”的北洋七鎮,但是作為南中國最有戰斗力、最有朝氣的新軍,至少兩湖、兩江的軍隊絕對不是自強軍的對手。

 這樣一支軍隊要突然造反了,那會是怎樣的后果?王文韶固然不妥,張之洞就怕自己的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的繼任者比王文韶更加不堪有消息傳聞,滿人長庚不是頂替譚延的兵部尚書,便是要來接張之洞的班,除了長庚之外,還有滿族貴族鳳山要是呼聲正高。無論是長庚還是鳳山,這倆人的名聲實在是不怎么樣,南北洋鼎立二分的局面雖然從來沒有實現過,南洋大臣總是比北洋大臣低一頭,從這次南洋大臣的繼任人選上,張之洞也有些覺得不對勁朝廷非要指派一個滿族人來當兩江總督兼北洋大臣,這中間的蹊蹺實在是耐人尋味,難道朝廷要收權于滿清權貴?!

 相比長庚、鳳山之流,王文韶算是個能人了,至少人家也參與過戰爭,雖然手比較黑些,但也還知道點軍事。自強軍與其放在兩江的地頭上等著長庚之流來當貪污的工具,還不如讓王文韶來貪好些,至少王文韶還知道點分寸,還會懾于張之洞不敢做的太過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