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北洋》第224章
在這個時代的官場上,還有什么能夠比得上慈禧太后心中的信任更重要?只要慈禧太后心中有這么一個人,再加上銀子的配合就沒有做不到的奇跡,其實譚延本身就是大清政壇上的一個奇跡,不過有了慈禧太后的信任和手中掌握著強力的武力,他在政治上更加所向無敵。

 不過不管政治上的敵人有多強大,譚延已經決定采取更加強硬的政治路線因為他調集了巨額資金准備要大力擴充軍備,海軍的擴張是對外,而陸軍的擴張則是對內。巨額資金數量巨大這并不是問題,畢竟只是賬面上的問題,就改動的數字不合理,也不用擔心會捅出什么簍子,但是問題在于造出來的戰艦是藏不住的,遲早會被人給揭出來,尤其是他打算造的龍旗號改進型,個頭可比龍旗號要大上不少,以至于北洋造艦系統的船塢都要進行重新建設。

 在和美國人談判關島交易的期間,上海江南船塢開始破土動工興建四個三萬噸級的干船塢---這個數量遠比計划中的多出一倍,因為日本的戰列艦已經在英國開造,譚延不希望落后日本太多時間,以致中間發生什么變故。同時譚延也不希望在戰列艦數量上比日本差距太多,龍旗號戰列艦固然要遠比富士和八島兩艘日本在役戰列艦要優秀,可是一艘戰列艦在現代海軍中像北洋這么大的防御海疆是絕對不能滿足需要地。

 日本向英國訂購了三艘戰列艦。將會分成兩批建造,現在開工的那艘是“三笠”號戰列艦。譚延地戰列艦計划本身就比日本慢了好几個月。他已經無法像建造靖海級裝甲巡洋艦那樣分成兩批建造了他要一次性建造至少三艘“北洋級”戰列艦,以對日本形成壓倒性優勢,同時也要向全世界的海軍強國顯示中國的自造戰艦能力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因為要先建造船塢然后才可以開工建造大型戰列艦,無論再怎么趕工程進度,北洋海軍終究還是在一段時間內要面臨三比一這樣的戰列艦數量對比,唯一可以做些文章的地方就是在裝甲巡洋艦上保持某種程度上的平衡---靖海級裝甲巡洋艦可以橫掃日本除了戰列艦之外的所有戰艦,若是數量上再上一個新台階,就算在三比一的落后情況下,由靖海級裝甲巡洋艦所組成的戰艦編隊也足以在某種程度上讓日本不敢輕舉妄動。

 旅順造船所早就開始設計下一代的裝甲巡洋艦了,而第二批靖海級裝甲巡洋艦將會在年底內完工。除了賣給南洋當旗艦地一艘之外,北洋將會擁有三艘靖海級裝甲巡洋艦。按照譚延的計划,在建造船塢的這段時間,上海江南船塢將會建造三艘靖海級裝甲巡洋艦的船體,兩艘運抵旅順造船所繼續建造,另外一艘留給上海江南船塢來完整建造,以后靖海級裝甲巡洋艦將會保留六艘成兩個編隊。今后不再建造這一等級的裝甲巡洋艦,轉而建造下一級的新型裝甲巡洋艦。

 有人說一條鐵路造就了石家庄,而譚延大力發展造艦工程的時候也不知不覺地培養了一大批的產業工人上海江南船塢成為上海最大的工業企業,隨著承接旅順造船所靖海級裝甲巡洋艦的船體建造后,整個船廠就開始大規模的擴張,到現在為止上海江南船塢的工人已經在一萬人左右,而譚延控股或是獨資的其他兩家在天津的船廠規模亦是龐大,也是除了天津機器局之外最大的兩家私營企業。當然如果這樣算來,抵羊紡織廠、漢陽鋼鐵廠還有京漢鐵路公司等几家他控股的大型企業,僅直接為這些企業服務地產業工人就是不在北洋軍數量之下。而間接為這些大型企業服務,或是依附于這些大型企業生存的小工廠更是不計其數。

 當譚延回過頭來的時候,才發現因為自己的緣故使得整個產業鏈極大的丰富,還造就了數以十萬計的產業工人,究竟有多少工人依靠自己的產業直接或是間接的生活更是難以計數。現在上海江南船塢又要開工建設四座三萬噸級的大型船塢,可以預見未來几個月船塢建成后開始建造戰列艦,那需要的工人將會更多。

 一想到這些譚延心中多少有些發涼,現在中國工業尚且不發達地時代,集中力量創辦大型工業是一種快速強大的途徑,不過這也是一個危險的怪圈北洋的造艦系統相關產業必須持續發展下去。就像朝廷削減造艦經費迫使他也不得不減少甚至停止建造大型戰艦,那勢必會造成產業萎縮,這些轉化為產業工人的農民或是城市人口,他們地生活該怎么辦?!

 也許是譚延這個時候有些多慮了,他已經利用自己地資本向北洋輸血。短期內不僅不會有工人失業的情況出現。反而對于工人和各種技朮人才地需求非常迫。上海江南船塢將會建造四個三萬噸級的船塢用以建造大型戰艦,而相應的旅順造船所更是至少要興建兩個大型船塢才行。一旦這些船塢建成,不僅工人不會失業,反而還需要擴大招收工人,甚至現在就必須要招收工人進行必要的培訓。

 也是出于對戰列艦的迫切需要,譚延可以想象到日后對于戰艦建造上,北洋是不能再停下腳步了,一旦停下來影響的不僅僅只是北洋海軍,甚至對于剛剛有所起色的中國軍事重工業都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不過令他欣慰的也是這個時代的世界并不太平,戰艦必須越造越大,數量也必須是越來越多。古老的中國在被人家用堅船利炮敲開國門之后。它地生存環境已經變得極為惡化,發展海軍建設一支強力的海軍不僅是東邊地惡鄰日本所施加給中國的壓力。同時也是其他列強國家給中國施加壓力。

 可以預見,今后數年乃至十几年,中國的軍事造艦工業將會進入一個史無前例的蓬勃發展時期,根據戰略的需要,中國要用自己的戰艦來維護自己的權力和安全,憑借自己的大艦巨炮讓列強國家將它們在中國的特殊權力吐出來。

 雖然現在還是滿清政權統治中國,不過隨著關島的到手還有北洋造艦體系地逐漸完善和不斷的引進技朮進行升級,譚延相信中國走向海洋的時間不會太遙遠。尤其是這個時代的美國還沒有后世的霸氣,雖說是美西戰爭使得它成為新進的列強國家,但是論海軍水准。北洋艦隊和美國海軍之間的水平差距還沒有到不可彌合地地步。一想到自己的實力居然有可能和美國拼上一拼,這怎能不讓他心中感到熱血沸騰?相對于日本不過是中間的跳梁小丑罷了。

 由于上海的江南船塢是民營船塢,雖說譚延要向北洋輸血,但是能被晚發現一天就會少一天的麻煩,所以上海江南船塢的四個三萬噸級的船塢大規模擴建計划并沒有引起朝廷的注意,反倒是很多國外報紙對此報道了一番。結合中國飛快發展的造艦技朮,國外也很是注意上海江南船塢在修建好這四座大型船塢后的動向。不過江南船塢除了繼續不慢不快地建造三艘靖海級裝甲巡洋艦的船體之外,并沒有什么太大的反應,時間稍長這種熱情也就降溫了。

 時間很快便到了十月份,譚延開始利用電報局建設無線電電報網,此時的無線電電報機技朮經過嚴密的測試后,傳輸距離已經達到了五千公里的范圍,這已經完全可以滿足商業運營的條件了。以往電報和鐵路一樣,在中國都引起了很多麻煩有線電報和鐵路都差不多,要立線杆途中經過的路線很可能會碰上誰家的祖墳,或是一些風氣比較保守的地區。電報線路和鐵路在沒有給當地人帶來明顯利益地時候。會受到當地人的蓄意破壞,尤其是電報線路的破壞比鐵路要嚴重的多,也更加隱蔽。

 現在有了無線電電報裝置,就可以避免以前架設電報線的麻煩,而且成本更加低廉,這使得北洋電報局地利潤飛快增長---當然這中間還是需要商業操作地,電報機的價格昂貴,而電報局也不是譚延開地,所以這中間的改造工程是北洋做保有工商銀行提供貸款建設。無線電電報網的建設使得中國在運用現代化技朮方面第一次走到了世界的前列,到目前為止只有法國和英國在使用第一代無線電技朮運營跨越英吉利海峽的無線電電報業務。像中國這樣這么大規模的開始上馬無線電電報業務,還是世界頭一遭。

 到目前為止,譚延手中的無線電電報技朮是世界最先進的,也是唯一一種可以投入商業運營的無線電電報技朮,所有的專利都緊緊的握在他的手中。盡管中國的國力衰弱。世界列強可能不把譚延放在心上。可是譚延在各國搶注的各種無線電專利足以讓無線電同行發狂。此時法國、英國和德國都在得知中國電報升級換代的消息之后,緊隨其上從譚延麾下的隆盛機器廠下屬的無線電分廠購買電報機。而這一次單台交易的價格是一萬英鎊,即便價格比英吉利海峽的那套要貴上三倍,三國還是從隆盛機器廠訂購了七十多台。而譚延也沒有想到現在無線電電報技朮就已經給他創造如此丰厚的利潤了,怎么看那電報機都像是一堆英鎊再向他招手。

 不過此時譚延已經對金錢沒有什么感覺了,他需要的是中國強盛而非個人的富有國家太弱,個人太強又有什么用處,到頭來不過是人家桌上的一盤菜而已!譚延是有錢,不過這些資金卻非常可笑的被擋在了體制之外,以至于譚延要向北洋輸血還要挖空心思想著怎么來做賬以應付戶部,還有天下人的眼睛。

 譚延向北洋輸血最先見效地并不是北洋海軍或是旅順造船所。而是北洋陸軍,相對于漫長的造艦周期和昂貴地造艦成本。他在向北洋輸血之后,陸軍得到了充足的發展直隸、河南、山東三省各綠營、河防等舊式軍隊已經初步完成了新軍的整編工作,開始分批集中進行軍事訓練;北洋下屬海防軍,旅順、威海衛、膠州灣三大海軍基地的守軍最先完成新軍訓練;而武衛右軍三鎮又一混成協完成訓練后正式歸入武衛右軍作戰序列……

 此時北洋的武衛右軍新建陸軍規模已經達到了七鎮之多,而直隸督標、山東、河南撫標新軍加起來為兩萬新軍,挂著警察的名義已經完成訓練的也有五千余人,正在訓練的還有五千……所有完成新軍訓練的“北洋軍”都是留德士官系為高級將領,他們雖然在官制體系內受不同人的節制,但是真正能夠給他們發號施令地卻還是譚延。新建陸軍的數量在1899年底已經達到了十四萬之多,這還不算上三省的林林總總正在接受訓練和已經完成訓練的綠營、河防、海防等各這些在譚延眼中還不能真正算是新式陸軍的軍隊雖然戰斗力差,裝備差,但是架不住他們人多,他們總共加起足有十五萬人以上,更何況如果局勢需要,他可以迅速用更好的武器來武裝這些軍隊,在短時間內提升通過提升武器性能來提升戰斗力。

 譚延身為兵部尚書兼步兵統領。他直接指揮武衛軍,雖然武衛軍中的董祥福、聶士成等人也許并不服從他地命令,但是僅僅武衛右軍將近十萬新軍就足以讓他傲視中國所有的軍隊---他們都是雜牌,只有我的北洋新軍才是最強的,不說你們分布在天南海北,就算統統綁在一起也不是我的對手!

 在這世紀之交,譚延終于完成了他的實力底線十萬陸軍的建設,其中將近五萬人還因為他的緣故駐扎在京師內外,這個分量實在是太重了。對于十萬雄兵在手的譚延而言,他也不愿意再仰人鼻息過著低三下四的生活。剩下來地便是一邊再擴大手中的軍隊實力,另外一邊則是等著一個合適的機會掀翻這個腐朽到極點的王朝了……

 如果說有人對軍隊不滿意的話,那第一個還要數前身為禁衛軍的那一鎮滿人新軍的鎮統長麟了,盡管距離訓練結束還有半年的時間,在外人眼中滿人新軍還是挺有賣相的,可是長期泡在軍營中的長麟心中卻是非常有數滿人新軍和以前地禁衛軍根本沒有任何區別。

 同樣是訓練新軍,譚延也沒有糊弄這個昔日的“同事”,為他派來了最好的教官團,這個團體可是譚延當初訓練新軍起家的教官團體。當初長麟還有些不好意思,因為蕭軒是北洋新軍第一鎮的鎮統。以他在新軍中地資格來說,在譚延手下謀一個更好地出身易如反掌,可是卻被派到這里來幫助訓練滿人新軍,這不能不說是屈才。

 可惜長麟心中的愧疚并沒有維持多久,他發現蕭軒不是不賣力。而是這些官老爺出身地滿人軍人實在是不爭氣。打罵訓斥根本沒有任何用處。而蕭軒也在長麟的眼中看起來越來越不是個東西,經常的和新軍中的滿人軍官出去吃喝。他們的感情是不錯,滿人軍官也都接受了蕭軒的存在,可是這軍隊的訓練卻垮了,反倒是他這個滿人的鎮統在這支軍隊中遭到了排斥。

 雖說長麟是將門世家出身,可是他的骨子里面還是一個文人,根本沒有他先祖那份征戰沙場統兵作戰的精力,相對于朝廷中的那些腦袋中只有秀逗文章的大臣而言,他唯一的優點就是對訓練新軍有所了解,對現代軍事有一些認知罷了。當初譚延推動老頭子推荐長麟來做滿人新軍鎮統,其中也不乏看重了這小子的文人氣這些人看上去有風骨,但是實際做起事來卻是一塌糊涂,而長麟也確實証明了譚延的“識人之能”,他確實不是蕭軒的對手,同時更不是譚延這個奸詐的小政客的對手。

 如果不是翁同三番五次的勸解長麟一定要在新軍鎮統的位子上待下去,長麟造就受夠了這些丘八大爺的兵痞氣,挂冠而去了。而翁同也正是看到了在譚延手上的北洋如日中天,比當年的李鴻章還要難對付,長麟手中的這一鎮滿人新軍再怎說也是京師遏制譚延的最后一張底牌了,說什么也不能讓長麟打退堂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