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北洋》第263章
正文 第二百六十八章 更新換代

 “這屬于鋼鐵廠規模的問題還是鐵礦石供應的問題?今后數年全國對鋼鐵制品,尤其是戰艦建造所需要的裝甲鋼、鐵路用鋼和普通鋼材需求量很大,鋼鐵生產將會直接關系到國防和經濟發展……”譚延問道。

 “是鋼廠規模的問題,鐵礦場也需要擴建,現在漢陽鋼鐵廠的生產能力已經是以前所不能想象的,自從三座新平爐運行之后,每日產鋼六千余噸,含磷量不過百分之一左右,屬于優質鋼材。不過現在鐵路、建筑、造艦等方面用鋼量很大,如果不繼續擴大鋼鐵廠的規模,以后就很難說了……”蔡錫勇如實回答道。

 “這個好辦,你可以放心,鋼鐵廠將會得到足夠的資金來擴大生產規模,不過漢陽鋼鐵廠的廠址本來就是先天不足,我想如果繼續擴建將會面臨極大的浪費,還不如更換一處廠址建立新廠……天津北洋大學的地質系師生在馬鞍山進行地質實習的時候,在那里發現了鐵礦藏,我已經撥出專款去支持他們的地質考察,返回來的效果很好,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那里應該有一個儲量相對比較丰富的鐵礦。我想你應該去北洋大學聯系一下,了解一下馬鞍山鐵礦的實際情況,看看有沒有開采的價值和供應一個大型鋼鐵廠運營所需的鐵礦儲量。如果比較順利的話,你可以題寫報告交由董事會來協商討論,在馬鞍山建立鋼鐵分廠……當然這些都還是一個設想,一切都要由你的報告來決定,建立鋼鐵分廠事關重大,千萬不要再犯以前的錯誤,一切要從生產和經營的角度出發,作為董事我無條件的支持你的決定。自然你也必須要進行科學和縝密的調查……”譚延說道。

 在前生地記憶中,譚延知道馬鞍山有鋼鐵集團,另外還有內蒙古、四川都有大型的鋼鐵廠,可是現在動內蒙古和四川的主意還不是最佳時機。鋼鐵是這個時代衡量一個國家工業水平和軍事水平的重要標准,中國目前缺乏世界級的大鐵礦,要采用進口鐵礦石的辦法一來成本上很難說,而來依靠進口鐵礦石來運作的鋼鐵廠,選址必然在上海或是其他沿海城市,現在國家才剛剛建國,內部還沒有做到完全統一。各國列強雖然有回縮歐洲的傾向,但在軍事上對還沒有建立起一支強大海軍的中國而言,顯然在沿海城市大規模的投資是非常危險地。

 正是基于這樣的考慮,譚延先讓地質科技人員前往馬鞍山這樣很可能存在大型鐵礦的地方去考察,不出意外的話,馬鞍山鋼鐵廠建立是勢在必行的。只是譚延沒有想到馬鞍山鋼鐵廠的計划還只是停留在幻想當中。漢陽鋼鐵廠這邊就已經開始告急了,由此也推動了馬鞍山鋼鐵廠加快實現地腳步。

 譚延說的“科學和縝密的調查”,蔡錫勇心中非常清楚,看來總統是絕對不會在漢陽鋼鐵廠的問題上一錯再錯下去了,張之洞在漢陽這個有沒有煤礦,更沒有鐵礦的地方建設中國甚至是亞洲目前最大的鋼鐵廠,風光是風光了。但留給后人的麻煩也是同樣空前。和張之洞相比譚延是一個極為重實利地人,至少在建設鋼鐵廠的問題上,譚延不會學習張之洞為了彰顯自己的政績在北京弄個大型鋼鐵廠出來。

 雖然譚延沒有點名,但誰都知道這話對應的是張之洞,只是譚延和張之洞的關系也非比尋常。蔡錫勇更是張之洞提拔起來地,沒有明說也是照顧到他們的面子。

 “如果沒有什么極為要緊的事情,我在會后會直接去北洋大學聯系一下。馬鞍山這個地方如果真地適合建設鋼鐵廠的話,那自然選擇一個靠著鐵礦場的地方最好不過了……”蔡錫勇回答道。

 “魏總工程師,如果鋼鐵廠這邊的供貨沒有問題的話,我想很可能會給旅順造船所下達至少六艘天津級裝甲巡洋艦的訂單,你們旅順造船所要做好這個准備……我不管你們面對怎樣的困難,我一定要在零四年地時候見到天津級裝甲巡洋艦服役于我們地海軍,這對我們新生的中國政權而言非常重要。我希望旅順造船所上下都能夠明白這個重要性!”譚延嚴肅地說道。

 譚延得到中國駐俄國公使許景澄的密報。俄國在上一輪的外交風波中失利之后,在財政大臣維特的強力支持下。在新一年的財政預算中增加了西伯利亞大鐵路的撥款,打算以更快的速度來建設這條鐵路,并且俄國莫洛維耶夫向許景澄提出《中俄密約》的有效性,尤其是對中國應對西伯利亞大鐵路的修建繼續履行密約內容。

 譚延給予許景澄的回復是對俄國強調《中俄密約》的意義,同時提出修改《中俄密約》文本條款,因為日本的軍事力量已經被中國所瓦解,而條約的簽字也是李鴻章代表清帝國簽訂的。現在中華共和國建立取代了清帝國,那密約也必須隨之改變,而兩國結盟所針對的第三方也要因為日本的戰敗而轉向新的目標大英帝國在遠東的利益,尤其是在中國的利益必須得到遏制。

 許景澄所擁有的權限是支持俄國修建鐵路,也支持俄國的西伯利亞大鐵路從中國的東北經過,并且就這段鐵路的經營權可以做適當的讓步,甚至可以提出由俄國出資中國自己來修建這條鐵路,連同旅順至盛京再連通西伯利亞大鐵路也可以按照同樣的辦法來處理。不過就中國勞工進入西伯利亞修建鐵路的問題予以回避,在沒有得到對中國勞工人身安全和福利待遇的切實保証之下,中國絕對不會派一個勞工去西伯利亞幫助俄國修建鐵路!

 作為交換,俄國必須對中國收回關稅主權問題予以大力支持這是最起碼的支持,沙皇尼古拉二世應該對這個問題公開發表言論,而莫洛維耶夫和巴甫洛夫等外交重量級人物也必須要強調這一觀點。

 俄國人急著修鐵路自然是不會安什么好心,俄國人的戰略意圖非常明顯,就是占領東北侵吞蒙古。在譚延的眼中。俄國人有些像狗熊掰棒子一樣,仿佛俄國的統治者看著偌大的地盤會顯示自己國家地強盛。等過上兩年譚延將自己的地盤上的事情理順了,自然不怕俄國人前來添麻煩,甚至他還希望俄國人這么做,本質上他和俄皇尼古拉二世有著相同的“癖好”熱衷于開疆拓土。不過他害怕俄國財政大臣維特的那套“鐵路加投資”的那套“軟刀子”,好在現在的中國至少已經有了相當程度的自保能力。

 譚延要做好對俄國開戰的准備,陸軍不會有什么大問題,他相信如果自己手里真的有五十萬到六十萬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地陸軍,通過國內的鐵路系統會讓俄國人大吃一驚,而戰爭的關鍵就看海軍。俄國人的海軍情況他并不是很清楚。只知道俄國軍方對維特的反對有很大方面是建立在“海軍法案”的基礎上地---俄國沒有能力來生產滿足建造大型戰艦所需要的高張力的鋼板,但是海軍法案卻明確規定了俄國的海軍戰艦建造必須購買俄國國產的鋼鐵或是其他組件。

 中國的工業水平盡管看上去也很弱,只有像譚延直接控制的几個超級企業才拿得出手,這個國家綜合工業水平與其他列強國家相比是算落后地。不過譚延通過種種手段和技朮交換使得為生產戰艦的工業配套體系做的非常漂亮,而俄國的工業體系讓它還無法做到像中國這樣一艘戰艦百分之九十以上全部是國產的水平!

 譚延給許景澄地授權無疑是針對英國的,但是他給中國駐英公使龔照援的授權卻是向英國政府示好。提出了一個結盟計划,這個結盟所針對地則是俄國,英國的代價便是要支持中國收回海關權力。不僅是對俄、對英,譚延也給予了中國駐世界各國列強的外交官們更大的自主權力,對美、對德和對法都提出了相應的外交政策,提出了各自的結盟計划,全部的矛頭都指向了英國英國在華地利益是最大地。同時也是最保守的,它不允許其他地列強國家涉足它所把持富余的長江中下游流域,而這一保守政策也是其他列強國家最為痛恨的。

 雖然是大面積撒網,但是譚延也有自知之明,他也不期待所有的國家都能夠和中國成為“盟國”。“所謂一紙條約。比上廁所的手紙還便宜!”這是譚延給他的外交部長寇青對他混亂的外交政策質疑的回應。

 除了俄國因為其《中俄密約》的利益牽制之外,法國沒有給予任何回應,英國和美國正在考慮當中。而德國卻給予了最積極的回應。德國亨利親王正准備他的第二次訪華之旅,同時還破天荒的向中國訂購了一艘靖海級裝甲巡洋艦通過大青島海戰之后,對各國列強海軍專家們非常震撼,除了龍旗號強大的攻守能力之外,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靖海級裝甲巡洋艦的身上,對于它的平衡能力深感驚訝。德國因為幫助中國承建了以靖海級為藍本的海石號裝甲巡洋艦,不過那是在削弱了相當的防御能力之后排水量僅為七千多噸的產品。在海戰中也正是因為其防御能力比較差才會成為唯一一艘沉沒的中國戰艦。

 “下面要說的便是驗証艦計划。先前根據總統的指示,我們設計所開展了一系列的涉及工作。准備建造一艘以蒸汽輪機驅動的小型巡洋艦,排水量在三千噸……不過因為三連裝主炮塔的定型設計問題,我們造船所也產生了兩種分歧……”魏源略微顯得有些為難的說道。

 “總統先生!”一直充當魏源助手角色的年輕人站起來說道:“根據總統先生提出的蒸汽輪機方案驗証艦,我們覺得非常浪費,所以產生了兩種方案……”

 “這位是……”譚延問道。

 旁邊的唐博文說道:“組安,這位是魏成勛工程師,曾經在福建馬尾船政學堂畢業,畢業后就到天津水師學堂當船舶設計的教員,后被派往英國格林威治海軍學院深造,專門學習艦船設計……你還記得北洋級那個十一寸主炮的設計方案沒有?就是他帶領一些年輕工程師的作品……哦。對了,他還是魏總工程師的大公子!”

 譚延笑著對魏源說道:“魏總工程師,虎父無犬子啊!你們旅順造船所真是人才濟濟,那個十一寸主炮設計方案我先前十分滿意,如果不是因為江南制造局地新產品,我想采用他們那個設計方案才是最好的選擇!你們的分歧在哪里?說出來聽聽,這里在座都是造艦工業體系的專家,還有威海衛海軍參謀部的海軍代表,你們的意見正好在這里可以做一個決策!”

 魏源有些尷尬的笑了笑,說道:“犬子年輕氣盛。總統莫要怪罪!”

 譚延擺了擺手說道:“沒有什么,你看我不一樣很年輕么?年輕好,雖然在經驗上有所不足,但是卻敢想敢做,這點在戰艦設計方面顯得非常重要,正因為年輕才會更為大膽的運用最新的科學技朮。海軍是一個高技朮兵種。你們設計的戰艦必須緊跟世界先進技朮潮流,這樣才會保証我們政府投資在海軍上地經費有效的利用,要知道干你們這一行應該明白,當戰艦還停留在船台上正在建造的時候,它們很可能因為技朮進步的原因已經過時了!”

 魏源點點頭說道:“總統教訓的是,其實也沒有什么重大分歧,在大青島海戰之后。設計院便全體深入到旅順造船所的船塢中,一方面結合海軍方面對海戰地描述,另外也是對戰艦在戰斗過程中所凸顯出來的故障進行總結分析……雖然靖海裝甲巡洋艦分隊還在外面執行任務,但是從所返回船塢中的各艦情況看來,問題很多。也很嚴重……”

 “哦?我們戰艦有什么問題?!”譚延在獲得獲勝的消息之后,便很少關心海軍戰艦的情況,在他看來被日本人的炮彈擊傷的龍威級裝甲巡洋艦可能會有很大地麻煩。不過是進船塢修理罷了。

 “主要問題還是出在動力系統上,龍旗號戰列艦的問題最為嚴重,雖然在海試中它跑出了十八節設計航速,經過我們的檢驗它的最高航速甚至可以達到十九節,這已經是目前世界各國海軍戰列艦在航速方面創造的最高航速了。不過在大青島海戰中,龍旗號和鎮遠號長時間地保持在十八節的航速上,在戰斗過程中便已經出現主軸過熱的情況。在海戰中輪機兵地壓力非常大……事實上龍旗號戰列艦的巡航速度一般都在十節左右。而在戰斗中長時間都要保持在十五節以上,雖說設計航速是沒有問題。但在十五節以上的航速上行駛,一旦時間超過了八個小時,這對于復雜的蒸汽動力系統而言會出現各種意想不到的情況……”魏成勛說道。

 譚延點點頭說道:“這些情況我也有所了解,不過戰爭就是如此,旅順造船所的每一個級別的戰艦都是經過我地批准地,設計方案和要求也都是我親自過目的,為了追求更高地航速,也是為了追求勝利,在蒸汽機的利用上來說,我下達的命令是強人所難的,所有的戰艦在歷次軍事演習之后其動力系統都出現過類似的問題……”

 三漲式蒸汽機的技朮到現在為止在譚延的眼中已經發展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這就使得戰艦的動力系統陷入了一個怪圈---為了搭載更強大的火炮和獲得更加夸張的防御對動力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蒸汽機和鍋爐本身也是占據戰艦體積和分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所獲得的動力越大,就需要更多的空間,這些空間都是戰艦的防御核心部位,同彈藥倉的地位等同,這也就意味著戰艦要不想重演海石號沉沒的悲劇就必須獲得更加夸張的裝甲防護……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