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北洋》第259章
正文 第二百六十四章 外交

 對于像張之洞這樣的滿清這些重臣,譚延的處理方式比較緩和,雖說他嘴上說會將張之洞等人囚禁起來,不過也是一時,等局面安穩下來張之洞等就算再忠于滿清朝廷,也掀不起什么風浪來,到時候放回老家他愿意做什么便做什么。

 譚延回到了在京師的住處,本來在中南海已經安排他的住所了,不過對于一手培養自己的老頭子,他心中的感情還是非常復雜的。在京師被控制之后,他便讓方榕卿帶著孩子先住進譚鐘麟的宅子,為的便是想用親情來淡化自己造反給老頭子帶來的心理沖擊。

 譚鐘麟在京師的宅子非常好,距離紫禁城很近,周圍都是王公貴族的宅院,當然這里也是起義軍嚴格控制的地方,對于譚鐘麟的住所更是如臨大敵,夜雖然深了,但街上不僅每個道口都設立了崗哨,還有眾多的巡邏兵在來回走動。

 和譚延的軍隊一樣忙碌的是他的查賬隊伍,不過一整天下來光是統計京師各大衙門和頤和園等皇室資產他們都忙活不過來,京師里面這些顯貴們的住所他們還沒有顧得上“光臨”,所以這里的一切除了宵禁之外和平常沒有什么區別。

 “父親!”譚延進入府邸之后,便徑直來到譚鐘麟的書房他們父子之間似乎有種看不到的默契,不用下人來說他便知道譚鐘麟肯定在書房等著自己。

 “你回來了?!”譚鐘麟沒有像譚延想象中的那樣劈頭蓋臉的曉以君臣忠恕之道,在進入書房的時候,譚鐘麟手中還拿著一本書在專心地看著。

 “父親受驚了!孩兒做此之舉也是順應時代潮流……”

 譚鐘麟擺擺手長舒一口氣打斷了譚延早就准備無數遍的“自白”,淡淡的說道:“你反朝廷之心已非一日。遲些早些都是在為父意料之中,這也沒有什么大不了的……”

 譚鐘麟如此反常的坦然讓站在一邊的譚延感覺渾身都不自在,不過他心中也是踏實不少,畢竟譚鐘麟已經快八十歲了,如果因為這個而氣出病來,他的心中會很內疚的。

 “父親明鑑,這個朝廷已經腐朽到了極點,孩兒從頤和園慈禧太后地一個密室中就抄出價值一億兩白衣你的黃金珠寶。而一個北洋水師所有戰艦加在一起也不足其一半地價值。眼下世界各國列強對我中國虎視眈眈,視中國如同一塊肥肉爭相分食。孩兒身為華夏子孫豈可無動于衷?推翻這個朝廷建立一個新的中國,順應這個世界潮流的發展,几十年后中國未必不會成為一個強國……”譚延說道。

 譚鐘麟站起身來看著譚延說道:“這些都是你地事情了。為父已經是半截身子都埋在黃土里面的人了,即便有心也是無力……自古以來權臣者造反者中間十之八九不得好下場,縱有數人成功但這名聲終歸是不好聽。唯一的例外便是宋太祖趙匡胤。安兒,既然你已經走出了這一步。看上去是很順利,但是以后地路會更難走,這個局面多少和趙匡胤有些差不多,這個國家也是內憂外患,以后為父也就不阻攔你,也不說喪氣的話,今后你就多多好自為之吧!”

 譚延正色說道:“多謝父親大人多年對孩兒地栽培教誨。孩兒既然已經走出這一步就再也不會有回頭的機會。但孩兒有信心按照自己的意愿來重新建造一個嶄新的中國,有信心讓中國重新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

 譚鐘麟顫顫巍巍的走上前來拍拍譚延的肩膀說道:“你是為父最出色地兒子。當年有個相師曾對為父有言,說你他日地成就必然會在為父之上,且在我的反面……想為父那時已是一封疆大吏,在我地反面豈不是行造反之事?是以從小為父就對你嚴加督促,但今天你還是應了相師當年的批語,可見天意如此,為父也不會阻攔,只是希望你能夠一路走好……”

 譚延沒有想到自己原本預計會面臨一場狂風暴雨的他,老頭子居然就這么輕描淡寫的略過去了,這還真讓他有些不太適應,不過這樣的結束也許是最好的選擇。其實譚鐘麟對譚延造反的態度如何都不會有什么作用,就算老頭子態度再堅定,他也不可能腦袋進水把慈禧太后他們再放出來,不殺他們已經是天大的恩賜了,放他們出來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不過身為“新中國第一家庭”,老頭子如果和自己的矛盾太大,放在面子上總歸是不好看,現在的解決方式也許是最好的,至少要比譚延心中設想的那樣要好得多。

 九月三日,起義的第三天清晨,北洋陸軍第六鎮乘坐火車抵達了武昌城外,擺開了陣勢向城內發出了最后通牒要求守軍投降雖說湖廣總督是有著琉璃球之稱的王文韶,但為了防止這個老小子心狠手辣來個玉石俱焚,第六鎮還挾帶了兩門六寸列車炮專門來打攻城戰。

 事實上王文韶比譚延心中的形象還沒有骨氣,還沒有等第六鎮徹底變成進攻姿態,他老人家便自己大開城門投降了,那兩門六寸列車炮算是白白用火車拖過來,一點用處也沒有。李俊翰接受了王文韶的投降,留下半個協來守衛武昌之后,帶領一個混成協外加一萬北洋雜牌換乘船只繼續南下,打算打下岳州府后直接進逼湖南心臟長沙府。

 李俊翰奪得武昌府也讓譚延心中松了口氣,至少北洋工業體系到現在基本上已經全部處于自己的保護之下了,長江艦隊還分出了三艘快艇前往武昌來保衛漢陽鋼鐵廠,以防止到現在處于戒備狀態中的英國遠東海軍來騷擾漢陽鋼鐵廠的生產,同時也更加完善武昌臨江的防御,必要時刻還可以讓李俊翰在進攻不利地情況下用電報召喚順著河道進入湖南參加戰斗快艇上裝備的雙連裝一百毫米炮和數門七十六毫米速射炮對于陸軍而言是當之無愧的大口徑火炮。如果遇到頑對于臨江的岳州府和長沙府而言抗也是一支重要的攻城力量。

 譚延突然起義對北洋陸軍而言并不是很大的問題,起義的突然性已經施展的淋漓盡致,雖然才僅僅七天時間,被北洋系所明確控制地省份已經達到了十二個省份東北三省、直隸三省、察哈爾、熱河、湖北、安徽、江蘇、四川。當然這十二個省份的控制力度也各有不同,察哈爾和熱河只是重要地省會城市被控制,直隸三省、江蘇、湖北控制力度最大,其余省份只能做到絕大部分的控制,不過這也足夠了。

 整個長江以北。甚至以南的部分省份都處于北洋地控制之下,而像山西、湖南、浙江這樣的省份正在進軍過程中。相信在未來的一周之內至少名義上也會北洋控制……全國地局勢對北洋而言十分有利。這種有利的局勢不僅體現在軍事上,更是經濟層面上地,剩下來的省份不是交通不發達便是像廣東這樣直接暴露給北洋海軍的沿海省份。只要北洋一騰出手廣東、福建這樣的沿海省份是無法擋住北洋的。

 因為鄧世昌艦隊封鎖朝鮮航線劫走了大量的日本客貨輪船,使得譚延可以有更多的船只來運送軍隊,除了派出貨船給還漂在海面上地鄧世昌艦隊運送彈藥和煤炭等物資補給之外。為了盡快結束朝鮮半島上地局面,又將楊超手中的一個混成協直接運到當年朝鮮戰爭爆發地牙山。從牙山登陸距離已經被北洋陸軍團團包圍地漢城不過一百多公里,同時運送還有大量的火炮和彈藥在譚延看來漢城對他并不重要,就算北洋軍和日軍在那里打個稀巴爛也不管他的事,他要的是朝鮮半島的控制權,至于一個城市的完整與否他并不放在心上,這便是出國作戰的好處了。

 眼下日本在朝鮮的軍隊都集中在漢城,少部分集中在釜山。可以說拿下漢城。朝鮮境內的日軍力量就不足以對北洋陸軍形成什么威脅,到時候直接坐船在釜山附近登陸。剩下駐守在釜山的兩千多日軍根本守不住。

 日本也很清楚他們守不住朝鮮,為了避免更大的損失,日本派出了外交官林董來到北京和北洋政府開始交涉。林董是位出色的外交官,先前他是日本駐英國大使,專門負責為日本開拓其在歐洲的生存空間,在甲午大戰中他曾經起過很重要的作用。不過日本人似乎從正在發生巨變中的中國看到了機會,居然不想放棄其在朝鮮的利益,甚至還要追究北洋海軍攻擊日本聯合海軍的責任。

 譚延只見過林董一次,在聽完林董代表日本政府對這次中日戰爭的態度之后,便非常平靜的告訴他:“北洋陸軍兩個師配備了大量的火炮正在圍困漢城,如果日本同意中國現在同意所有的停戰條件,那賠款就訂在七千萬兩白銀的水平上;若日本還心存僥幸,在漢城城破的那一天,開始算起,中國對日本要求的戰爭賠款數字將會以百萬兩的速度向上遞增……如果朝鮮戰場戰斗結束的話,北洋陸海兩軍將會東渡日本用火炮從日本拿回自己應該得到的東西!”

 因為日本政府心存僥幸和譚延對日本的態度強硬,在英國公使竇納樂所主持的第一次和會不歡而散。各國公使在北洋起義推翻清政府的第一周內沒有任何動靜,既沒有承認北洋政府是中國合法政府,也沒有宣布各國列強在中日戰爭中處于中立位置,不過這個僵局很快便被打破了美國第一個承認了北洋政府為中國合法政府,同時也宣布美國將會按照《萬國公法》的原則在中日戰爭中處于中立位置,并且敦促各國也為之效仿。

 緊隨美國之后,德國、法國、意大利、奧匈帝國四國也承認了北洋政府的合法性,并且也對中日戰爭宣布中立立場,剩下來夠份量的國家只有英國和俄國,還有許多繼續持觀望態度的歐洲國家。諸如比利時、荷蘭、西班牙等國。

 換取美國政府的承認并不困難,譚延承諾了門戶開放政策,并且保証五年之后外國資本可以獲得在中國建立工廠地合法權,并且在美國購買了大批的機械設備甚至還包括石油鑽探和煉油設施中國目前還沒有發現大油田,不過在台灣有一個規模不大的油田,譚延購買石油設備就是為開發台灣油田而准備的,不過煉油設備是打算在天津設立一個大型煉油廠所需。

 英國正在躊躇之中,而俄國在譚延的眼中更像是一匹飢餓的狼在緊盯著中國這塊肥肉---俄國駐遠東的陸軍已近被動員起來。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已經集結了兩個師的俄國軍隊,這是目前俄國在短時間內所能夠集中地最多數量的陸軍了。而此時又到了俄國遠東艦隊南下過冬地時候了,一般在這個時候俄國就要向中國提出在中國某個港口過冬的要求。

 竇納樂是個狡猾的對手,雖然他沒有想到譚延能夠說服德國、法國和美國來承認中國地新政府。但是他還是想要為英國榨取在中國謀求更多的利益。譚延也不會在現在這個時候要求諸如收回外國租界等不切合實際的想法,但是維持以前清政府與英國等列強國家所簽訂地種種不平等條約已經是他的底線,竇納樂想要謀求諸如上海、天津地英國租界拓址和擴大香港租界的要求都被他給嚴詞拒絕。

 “親愛的竇納樂先生。我非常高興再次見到你,不過這一次我帶來的并不是一個好消息!”譚延揚了揚手中的文件遞給了竇納樂。

 竇納樂接過文件后掃了几眼。文件是中文的,這難不倒在中國生活很長時間的竇納樂,不過文件地內容確是讓他地臉色顯得非常不好看俄國遠東艦隊要南下過冬,需要中國政府給予一個港口作為其過冬錨地。

 “因為俄國政府還沒有承認我們政府的合法性,我們還未對此做出明確地答復,按照以往的慣例俄國遠東艦隊的錨地在膠州灣,不過公使先生應該知道膠州灣將會成為北洋海軍的第三個正式基地。其內部也要和旅順、威海衛一樣開始進行戒嚴。外國艦隊將不能繼續在膠州灣過冬……”譚延說道。

 竇納樂皺了皺眉頭問道:“那貴國該如何答復俄國政府呢?”

 “上海!俄國遠東艦隊只能夠在上海過冬!”譚延的嘴角微微翹起淡淡的說道。

 自從甲午戰爭之后,尤其是中德膠州灣沖突之后。英國和俄國都收縮了其在遠東部署艦隊的規模,當然俄國人因為歐洲的局勢不斷的在變化,尤其是德國人和英國人的海上軍備競賽使得俄法不得不緊隨其上,這四個國家在海軍方面通過的法案、計划等等針對性非常強。

 英國人的八九年通過的《海防法案》規定五年內將建造不少于七十艘戰艦,其中五十二艘是主力艦,在海軍力量上,英國繼續執行“兩強標准”,將皇家海軍力量維持到足以抵御僅次于它的兩支強大艦隊的聯合行動。僅在一年之后,法國人開始了十年艦隊重建計划,整個計划的規模可以與英國相媲美,令德國感到驚懼的是法國和俄國在九一年結盟,德國的驚懼并不代表俾斯麥驚懼,不過俾斯麥并不代表德國,威廉二世很快的拋棄了俾斯麥,九七年德國海軍少將霍爾曼宣稱冷漠的德國國會冷酷的削減了海軍軍費,不過威廉二世啟用了提爾皮茨取代了霍爾曼,比洛為外交大臣,并且在九八年三月通過了擴軍法案,要使德國海軍達到十九艘戰列艦,八艘裝甲巡洋艦。

 不過在膠州灣事件中,德國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創,德國海軍史無前例的敗給了曾在甲午戰爭中慘敗給日本的中國,這極大的震動了德國,使得九八年剛剛通過的擴軍法案的德國再次修正了法案,原本六年需要完成的擴軍法案要縮短到五年,并且再次擴大了原本法案中的海軍戰艦規模。

 “在即將到來的新的世紀中,德國人民不是鐵錘,就是鐵砧。”比洛如是說,而德皇則宣稱“海軍將與陸軍匹敵”

 在德國上下這樣的態度下,提爾皮茨不費吹灰之力便通過國會修改了海軍法案,就在譚延起義的兩個月前,1900年六月德國通過了新的法案,該法案批准德國海軍將會擁有三十八艘戰列艦和二十艘大型巡洋艦。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