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霸秦》第160章
第161章櫟陽來客

 大秦嬴無敵二年三月,陽春之末。

 熙熙攘攘的國度櫟陽看上去比昔日繁華了不少,位于城中心的十字大街南北軸向的街面正在進行街面施工,一隊隊精壯的工人用馬車從城西十五里外的官窯拉來兩尺見方,四尺長的條形方磚,鋪設在街面上。

 對櫟陽城的居民來說,自從櫟陽城建城至今,街面上的路修過無數次,但沒有一次是這麼個修法。可讓櫟陽百姓想不明白的是,自打君上攻下函谷關和臨晉關,收復河西失地得勝而還之後,歸反櫟陽的當日便要人在城外十五里的櫟邑渡建起一座官窯,燒制這街面鋪設用的四方大磚。老櫟陽的街面,本身就是用三合土舂實的土路,旱天跑馬不揚塵,雨天趕路不黏腳,因此也算過得去了。

 正午時分,一老一少兩名旅者風塵僕僕的來到櫟陽西門,門卒問過有無攜帶商品財貨之後便與放行,二人才將入城,老者便眼前一亮,向那少年笑道︰“看來,秦公不修城垛,獨修街市的傳言果然是真。”

 少年聞言點頭,先是伸腳跺了跺腳下方磚,又取下腰間佩劍,蹲下身來用劍柄敲了一敲,只听地磚竟然發出“篤篤”的重聲,不禁愕然道︰“大父,此磚之質,堪比城磚。”

 老者自然點頭,恰好此時一輛拉磚的馬車自城門而入,徑直向城南而去,老者便到︰“走,奇兒,去瞧瞧這城磚鋪街到底怎個說法。”

 不一會,兩人緩步來至城南街道改建工地的現場,只見原本的三合土街面已經被挖地三尺,全部除去,整個街道猶如一道溝壑。老者抬眼看去,恰巧看見一座名為楚華賓舍的酒肆臨街而坐。便信步走了進去,選了一扇臨街的窗前長案跪坐,要了酒食之後細細打量起正在火熱趕工的工程現場。

 此時的城南街面,已經從原本的兩丈寬度拓寬為四丈,一些參差不齊的建築更是被毫不留情地拆毀,而街道中心被挖成溝壑的路基內。工匠們正在用足有一人來高的巨大圓形陶管一段一段的拼接成雙向管道。而拼接好管道的地段則有工人將三合土回填舂實,並用大塊方磚鋪設在地面上。

 兩人看得半響,酒食也用了過半,卻沒能看出個所以然來,老者便喚來酒肆的店家相詢道︰“店家,不知這街面為何以城磚鋪之?”

 店家年約四旬,听老者一口櫟陽方言,又是士子打扮,不由奇道︰“先生可是秦人?”

 老者答道︰“老夫確是櫟陽人士。年前攜孫兒外出求學雲游。今日始歸。”

 “原來如此。先生若問這街面之事。且容我慢慢道來。”店家當下便把國君嬴無敵大勝而回後。下令修繕櫟陽地事情細細說了。修繕街面只是第一步。根據國府門前公示地“修繕櫟陽令”上說。這第二步將是要將城東地老屋、土屋一並拆毀搬遷、並且將櫟陽東門地城牆全部拆毀。使城池範圍向東延伸十里。再來。便要將整個城東建成秦國最大市集。廣招天下商賈進駐。

 听完店家引述。老少兩人立時陷入了沉思當中。良久之後老者當先開聲道︰“秦公宏志。大勝之後反倒修繕街面、拆卸城牆、擴充城池、建設市集、發展民生。此公莫非果要兌現昔日臨淄稷下論戰之時。首倡之民富國強之策?”

 少年則反問︰“大父。何為民富國強?”

 老者點頭答道︰“昔日大父與鬼谷上師曾與秦公徹談。秦公曰魏國李悝變法。所行之策乃是富國強民之策。所謂富國強民。一則盡地力。二則平糴糶。三則祿商賈。由此三法而出。集舉國之力而建武卒。得武卒而衛國疆。使天下各國刮目而視。進而魏商通行天下而無阻。貨通六國而無不暢。商賈獲利則國有賦稅、稅而養兵、周而復始、循環往復。謂之︰富國強民。實為強商富國。”

 昔日李悝變法。其核心內容實際上地順序應該祿商賈、盡地力、平糴糶。所謂地祿商賈。實際上也就是李悝提出地“選賢任能。賞罰分明”地國策。李悝主張改變舊地世卿世祿制。對于那些國家沒有貢獻。完全依*父祖輩地爵祿享有特權地人。剝奪其官職和俸祿。把這些官職和俸祿授予那些對國家作出貢獻地人。自然也就能夠改善吏治。同時也大大削弱舊貴族地特權。而士農工商之中能夠對國家做出貢獻地。顯然也就只能是商人。因此天下士人便將李悝變法當中“選賢任能。賞罰分明”地國策戲稱為“祿商賈”。

 這實際上是士人既不屑于滿身銅臭的商賈*金錢獲得爵祿,又無奈自己一身所學的屠龍技無法售予帝王家的齷齪之辭。

 而“盡地力”則是既革除舊有的阡陌封疆,鼓勵百姓自由開墾土地,提倡在一塊土地上雜種各種糧食作物,要求農戶在住宅周圍栽樹種桑,充分利用空閑地擴大農戶農副業生產。增產者賞,減產者罰,用潛移默化的方式破壞世襲封地內依舊實行的井田制。

 至于“平糴糶”,也就是在年成好地時候,政府以平價收購余糧作為儲備,使糧食價不至于暴跌;荒年時再以平價出售,保證糧價不至于暴漲。用這種方法限止商人的投機活動,保護農民利益。在原本歷史中,商鞅變法後便在《商君書.墾令》中規定︰“使商無得糴,農無得糶。”實際上也就是實行重農抑商的經濟策略。

 糴念“d”得音,糶念“tiao”條音,既米入、米出之意。)

 此時,這對祖孫的身份也就呼之欲出,正是百里遙和玄奇。

 當百里遙將李悝變法當中的富國強民解釋明白之後,便解說起嬴無敵的民富國強︰“何謂民富國強?秦公言曰︰國之富者,根基首在賦稅。賦稅何所出之?正是百姓、黎民,是為民之膏腴。然,各國農稅苛重、田賦勞民,生民勞做整年,尚且衣不遮體,食不果腹,入不敷出,何來賦稅?以秦公之論,欲強國,先富民。民之所求,不過口中之食、遮體之衣,民富則商貿興,商賈牟利其中,則賦稅由其所出,于民無傷。”

 所謂的民富國強,嬴無敵的說法就是國家的富裕,實際上它地基礎就是從老百姓手中收來賦稅。可現今天下各國的賦稅苛重,老百姓勞作整年,產出的糧食在繳納了賦稅之後還不能吃飽肚子,這個國家的糧庫里縱然裝滿了糧食,也談不上富裕,更談不上富強。因此,按照嬴無敵的看法,一個國家想要富強,首先要做的就是讓作為基礎的勞苦百姓,大眾人民富裕起來,只有人民富裕起來了,才會追求更好的物質生活,而人民追求更好的物質生活才能刺激商業貿易和經濟發展,只有能夠賺取大額附加值地商貿發展起來,才能從商人身上抽取更多地賦稅,然後又可以用賦稅去跟商人購買貨物,跟農民收購糧食,大家都有錢賺,共同富裕。

 這樣一來,對老百姓、商人和國家而言,都是多贏的局面。

 當然,這種循環地經濟模型是後世的研究結果,春秋戰國時代的人們對商業的模式只是有著一個模糊的概念,雖然春秋戰國時代不乏陶朱公範蠡、白圭和隴西烏氏(項少龍的老丈人)這樣的商業奇才,可能夠把商業概念引入治國理政這個大局中來的,也就是李悝一人而已。便是日後的商君衛鞅,也不過就是一個只知道重農抑商的匹夫而已,這也是無敵將衛鞅呈上的強秦九策原封打回的原因。

 古代的農稅苛重,以秦國而論,世族封地的租稅一般都在五成左右。也就是百姓若是租種世族封地,產出的糧食必須交出一半作為租子,而同時還得擔負國家的稅賦和徭役。並且在耕作自己租賃私田的同時,還要義務的去耕作世族的公田,並且公田的產出全部歸地主所有。

 因此一年到頭下來,身為自由民的百姓若是遇上好年景,或許還能混個飽腹,若是遇上荒年,交不起地租便只能選擇做逃民,或是被抓去世族地主家里做農奴了。

 隨著百里邀深入淺出的講述,玄奇眼中不由泛起了一絲異彩。戰國時代,百家學說爭鳴,大凡一派嶄新學說被提出,必然要經歷天下百家學說的考驗。因此,當嬴無敵在齊國臨淄的稷下學宮首次提出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論述之後,天下自然是一片嘩然,嘩然之後,有識之士自然要深入的去研究這種思想所內涵的意義。

 對于玄奇而言,多年在百里瑤、鬼谷子和墨子身邊的學習生活使得她的眼界早已超脫了這個時代的思想羈絆,這使得她能夠看得更高、更遠、更深邃,因此她也能從無敵的論述中,理解無敵的做法,以至于猜測出無敵的想法。

 “大父,奇兒有一問。”玄奇突然道。

 百里瑤笑言︰“說來听听!”

 玄奇問道︰“若日後秦公變法,盡得商稅而富國,可否會免除百姓稅賦?”

 “恩?免除百姓稅賦?免除百姓稅賦……”百里瑤听得一呆,不由沉思起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