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文物販子在唐朝》第205章
第八卷第五章 似與不似之間

 世盼作畫之人,所繪事物,無論山水、花烏亦或人物,定然是其心目中最美麗、最動人的一面。

 初學之人,往往囿於心中見識與手下技藝,跳不出樣式模型,或擬古人,或臨畫譜。但畫到絕妙的高手,自然是心手相

應,全無規矩,手下寫畫全憑心中印象。

 因此盧欲畫這仕女時,一眉一目,全憑中心感覺下筆,自然并末覺得有何不妥之處。只是不想前些時見衡陽公主一面,

雖然驚鴻一瞥,但衡陽公主美貌,確是盧鴻生平僅見。這份卯象雖然末曾時時在心,但當其提筆作畫之時,不知不覺便受到

了影響。

 并非說盧鴻對衡陽公駐有什麼念想企圖,而是作畫之人,天生對美的敏感,不自覺的影響到了他。結果欲瓶上仕女畫出

來,倒有個七八分象是衡陽公主的神韵。

 在場諸人大多沒有見過衡陽公主的相貌,因此自然想不側這里去。唯獨李治與姐姐相熟,前不久恪王之變時,因盧鴻神

秘出現在衡陽公主的密室之中,以及那通向盧鴻臥室的秘道的縁故,對衡陽與盧鴻之間的關系就有些猜疑。此次一見這仕女

畫得略有些面善,當然一下子就想到了與衡陽公主面目依稀相似。

 但見眾人為換盧鴻畫瓷,一個個咬牙出血,李治卻穩坐釣魚台。等輪到自己上場,不輕不重的將這殺手鐧拋了出來。果

然見盧鴻開始末明其意,隨即臉色大變。不由心中大是得意。

 盧欲心知不妙,只是當了眾人,卻無法分說,只得暗中叫苦,對李治道:“太子殿下此事,不如過後再說?”

 李法不為所動,淡淡的道:“庶子有命,敢不遵從。便待我那---師母大人來時,李治自然親至府中見,更細聽師尊解說。”

 旁邊眾人聽李治以太子之尊。竟然恭稱盧鴻妻子鄭柔為師母,又要親到府中拜見,不由連稱贊嘆,果有太子風范,真乃大唐之褔雲雲。

 “為臣怎敢勞動太子大駕,還是暫待後議吧?”

 “遵師重教,理所當然。何況聞說師母大人氣量高雅,就是師尊也很是尊重的,李治如何能不去拜見?”

 盧鴻不由氣結,自然明白李治要脅之意。還說什麼“師尊也很是尊重”,擺明了是拿鄭柔來壓自己。心下暗怒,心道我與你姐姐又沒有什麼後不明白的事,難道還怕告惡狀不成?

 再一想鄭柔等了這些年,好容易京中事安定下來,將她接到這邊,若再有些事生出來,弄得老婆不高興,似乎也不合適

不過一對瓶子,自己隨時能畫。李治少心氣,又是太子身份,原意有此表現之處,便遂他心願罷了。罷罷,人在屋檐下,又被這壞小子算計了。反正早晚這傢伙得當皇帝的,讓他占占便宜就占占便宜吧。等以後咱再討回來。

 想到此節,盧鴻“嘿嘿”笑道:太子殿下如此親體下屬,盧鴻心中至慰。既然如此,這此瓶子硬贈與太子殿下。望太子永記今日之念,推重文化。尊賢愛老。方不負大唐儲君之望。

 李治笑得如同一隻小狐狸一般,卻一本正經的謝過盧鴻。將那瓶子收了,還不忘對盧鴻眨眨眼。

 盧鴻怕他人相問,也不多留,連忙聲稱要回家凖備,與眾人作別,勿勿而去。

 留下眾人,均覺得其中似有些奇怪之處,只是均不明所以.

 褚遂良與閆立本二人,卻念成不忘“似與不似”之說。適才見楚治一說瓶上美人“似與不似”,盧鴻便大加贊賞,以

相贈只是二看了又看,實在看不出瓶上仕似在何處,不似在何處。二人本欲問盧鴻,但不等出聲,盧鴻已經揚長而去。

只好回轉身,將來請教太子殿下。

 “請問太子殿下,適才所似於不似,這瓶上仕女,固然極佳,但其似在何處,以不似在何處?”褚遂良疑惑的問道道。

 李治咳嗽一聲,目光清朗,神態平和的道:“哦,褚大人,這似與似,在何處麼─嗯,似與不似,全在心中啊!”

 眾人只覺太子之言,高深莫測。褚閆二人,眉頭緊皺,苦苦思索。李治強忍笑意,與眾人一一告別,命下人攜了似與不似的仕女瓶,灑然而去。

 之後褚遂良、閆立本二人,郤因此言大費思量。再之後,《藝苑掇英》以盧鴻此言為題,專邀褚閆二人,為此各寫文字,出版了一期專刊。只是今眾人始料末及的是,二伉大家對此言的理解,竟然絕不相同。

 閆立本是真正的畫師出身,對畫藝的理解著重於由技巧,而後漸至自然。所謂“既雕既琢,複煊於朴”、“入手袶縟,漸至高遠”。他認為李治說所“似與不似,只在心中”,乃是由外而內,由似至不似。因此提出“初習畫藝,務求逼似;上溯心源,漸成天真。”

 褚遂良本是書道高手,後涉畫藝。因此認為畫為心聲,不應斤斤計較於形似,不應秏費時日於支巧。更言道太子殿下所

謂“似與不似,只在心中”定然便是此意,由此提出“直指本心,無拘無束”,要“拋卻形役,不求肖似,自然天成,但得

神韵。”

 似與不似會觀點一出來,便引得世間藝人紛紛關注。兩位大家在此基礎上分別引申,各抒已見後,又引的各自支持一方

加入了論戰之中。二人雖然私交極深,但畫論觀點,卻越分越遠,爭論不休。

 李治“只在心中”的論點,更是深得稱贊。這次辦論,不只將書畫界各大家全都引了過來 便是儒學名宿也都多由其說

論及至理奧義,認為此說深合盧鴻所說“辦証”之法,頗有義理。後來佛道諸家,竟然也由力揮,弄出了無數公案。這場筆

墨官司直到二人故世之後,仍然末有停歇 其身後各有繼承衣缽之人,又各自發揚光大,竟成了後世畫派兩大宗,影響巨大,

後人以“褚派”與“閆派”稱之。

 褚閆二人爭論之時,也曾面詢於盧鴻、李治二人。盧鴻只是哼哼哈哈,顧左右而言他。彼時已為天子的李格表情更為奇

怪,似是強忍著什麼,只是不出來。最後只管拿出天子威嚴,道是只憑個不自己理解便是。自己心懸國事,日理樣機,這

等藝事小事,卻是瓜該拿來煩擾天子。

 二不卻不知,李治之後為此事笑了許久。後來他將宮中收藏書畫文房之室 命名為“似不似斋”,第一件藏品,便是盧鴻所繪仕女瓶。據說李治每至“似不似斋”中把玩文物,見到這瓶是停步凝視片刻,然後哈哈大笑。盧鴻此時自然不知道自己傪痛損失,這回總算找回本來。雖然被李治陰了一把,但無損大局,總還多賺得多些。

 除了給眾人畫了些東西之外,還特地補畫了一對瓶子,其上仕女數人,正是鄭柔、紅袖與小翠等人擺弄盆景,形神皆似。

估計等鄭柔等人來了,見了此瓶必然喜歡。

 終於等鄭柔來到長安,盧鴻早早到灞橋接了,先到盧承慶府中拜見。盧承慶因李世民一直末還,又因李恪謀反時有功,

被楚世民提拔為兵部尚書,頗受重狦。見鄭柔一家搬來長安,心中歡喜,留著盧鴻二人在府中用過飯後,看天色不早,怕城

門出不去,才放了二人出來。

 到了終南府上,雖然天氣漸晚,但此時天色長,也還末黑。鄭柔本就是喜歡山色,見了這處府宒,果然歡喜。夫妻二人

說起在范陽時說歸隱出林之事,不想此便得深居山中之願。

 轉了一圈,又見盧鴻拿出為鄭柔所繪瓶子來。紅袖當時眼睛就瞪大了。

 “畫的這是小姐還有我和小翠姐。太像了!少爺你真厲害!”

 鄭柔卻有些腼腆地道:“妾身哪有這般漂亮。鸿哥错爱了。

 “哪里,這次見面,我倒覺得畫得不像---柔妹你看起來更漂亮了”

 鄭柔臉色通紅,卻是滿臉的甜蜜歡喜,顯是頗為受用。

 “奴婢春蘭”、秋菊”、“夏荷”、“冬梅”“拜见老爺夫人。

 四位丫環也出來,拜見初到此地的鄭柔。

 “啊---”鄭柔、紅袖、小翠看著這四位站成一排,當時都是臉震驚。

 紅袖最是心直口快,直接驚道:“怪不得天哪,洗硯倒真是聽話,怎麼找了麼四位姐姐來的。真難為少爺你“”

 小翠看著盧鴻,劇烈喘息幾口,以手撨胸,目光中全是佩服與同情。

 只有鄭柔不失大婦威嚴,面色很快的恢複平靜,命四人平身,口中卻對盧鴻小聲說道:“怪不得夫君剛才說看著我更漂亮,這回妾身明白了。”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