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文物販子在唐朝》第213章
第八卷 第十三章 過家門而不入

 李世績端坐馬上,滿是風霜之色,卻是面沉如水。身後數千騎親隨侍衛。遙見長安在望,雖然在軍日久,已然養成嚴苛的鐵律,但一個個臉上依然禁不住露出喜色。

 此時已是貞觀二十三年春的,遙望長安,柳條楊枝,已然漸有嫩黃之色。畢竟此處已然在畿輔,一幫眾人末并放開馬力奔馳,只是緩緩而行。

 “前方可是李世績李大人麼?”前方一眾人等,漸漸行近。一名隨從驅數步,高聲喝道。

 李世績等人停下腳步,打量了一下前方這一眾人。其中幾個面孔,李世績隱隱覺得有些面熟,似乎乃是兵部中人員。

 李世績上前沉聲道:“正是老夫。不知何事?”

 只見前方眾人閃開,一名內侍急急的行上前來,手奉御詔高聲喊道:“聖上有旨……”

 李世績緩緩站起,看著那內侍急衝匆匆上車離去,竟然不容自己出聲詢問一二。他此時心中并末覺得憤怒,只是覺得充滿疑問。

 自己為聖上掃平遼東,立下不世大功,為何匆匆召回,便出調疊洲都督?莫非便如當年候君集一般,對自己有了疑心,還是其中另有文章?

 “李大人,此番遠征遼東,一去兩年,可是辛苦了。”李世績正在思索,忽然耳邊聞邊傳來一個聲音李世績抬頭看時,眼前是一張熟悉的面孔,正是這兩年來代兵部尚書的盧承慶本人。

 “呵呵,原來是盧大人。”李世績心中一喜。這盧承慶在自己為兵部尚書時,便擔任兵部侍郎一職。後又提任尚書右丞,與自己頗為麻吉(好兄弟)。想必此來,能給自己一些提示。

 “李大人,此處不是談論之處。下官車上,略備了幾杯簿酒,便為大人稍略洗塵如何?”盧承慶微笑說道。

 李世績點頭道:“多承厚意”。

 二人才一上車,分別坐定。盧承慶由座旁取下兩只小杯來,又自旁邊的暗格中拿出一支梅瓶,一一滿上,對李世績笑道:“按說大人遠征以歸。這般洗塵太過草率了。只是拙荊故道之意,大人想來必然不嫌欺。”

 李世績卻末言語,只是取杯一飲而盡,低聲問道:“盧大人。適才聖上旨意,想來你也聽到了。”

 盧承慶點頭道:“這是當然。”

 李世績閉目不語,半晌才睜開雙眼,低聲道:“莫非宮中……有何變故麼?聖上龍體可安好?”

 盧承慶也壓低聲音道:“自上個月,聖上御翠微宮,便末再上朝。我等也曾入內探望,氣色……不是很好啊。太子……一直隨侍在側。李世績“嗯”了一聲,長嘆一聲道:“罷了,老夫明白了。待老夫回家看看。至兵部交待後,入宮面聖。便去疊洲是了。”

 盧承慶淡淡道:“大人既然明知端底。還回什麼家,面什麼聖?”

 李世績一驚,沉吟片刻,連連點頭道:“果然如此。多謝盧大人指點,他日必然有報。”

 盧承慶一笑,將杯中酒再注滿。舉杯道:“如此便以此酒。為大人踐行。”

 李世績哈哈一笑,舉起酒來。一飲而盡。

 此時翠微宮內,李世民躺在床榻上,對一側的李治說道:“我自弱冠之時,親提兵銳,大小數百戰役,才打下這番基業。目今四海昇平,四方群夷服,心願已足,死亦何恨。只可惜一班佐命功臣,杜如晦、房玄齡、蕭禹、孔穎達,已然故去;前兩天李靖有表進奏,只怕他也時日無多了。其他就是活著地,也老朽無用。現在只有一個李世績,卻讓我此擔心。”

 李治垂淚道:“父皇說哪里話來,龍體不過稍有欠安,服葯數劑,自可復原,何必如此多慮?”

 聽了李治此言,李世民臉上灰暗的氣色中略泛起幾分潮紅,啞聲道:“雉奴,你且莫效此小兒女心態。這幾年你進步極快,為父頗為心喜,只是朝中有二人,我卻是放心不下。一則為適才說的李世績,二則為你那庶子盧鴻。我為你安排,若能用時,自然用得; 若有不用,勿忘皇家自有雷霆。”

 說罷,又低聲問道:“無忌呢?回來了沒有?”

 李治擦去眼角淚痕道:“適才內待已然在殿外候著。”

 李世民道:“宣他進來吧。朕交待之事,不知如何了。”

 長孫無忌匆匆的走了進來,才要行禮,李世民已經淡淡的道:“不用了。此處又沒有什麼外人。那李世績呢?可接旨了麼?

 長孫無忌頭越發低了,恭聲說道:“李世績在城外受旨後,立時將兵符印信交接於盧承慶,并末進城,便直赴疊洲去了。”

 李世民呵呵笑道:“好,如此朕便心安了。盧鴻那邊呢?是如何說的?”

 長孫無忌低聲道:“臣依陛下言,似旨擢盧鴻為中書令,兼禮部尚書之職。盧鴻強辭末受,并有奏折呈上。”

 說著,由袍袖中取出一個奏折來。

 李世民并末取看,只是淡淡道:“奏折上怎麼說的?”

 南孫無忌低頭道:“臣為年幼才淺,不堪重用。更道近年文化雖興,但國子監難廣其教,群其類。因此請令任於長安建京華院,洛陽建嵩陽書院,其他大邑,均依此例。臣盧鴻請命為山長,并推荐師尊孔穎達之子孔安代國子監祭酒之職。”

 李世民面上微微露出笑意道:“這書院之事,前時他便提議,當時朕末凖。看來盧鴻,也是深思已久了。”

 停頓了一下,李世民才道:“傳旨,既盧鴻力辭,便凖其奏,建京華院,洛陽建嵩陽書院,盧鴻為山長,仍領國子監祭酒之職,進封為河南郡伯。孔安入國子監為司業,另外……馬嘉遠本無才能,欺君罔上,念其在朝多年,或有微功,今行黜退,永不復用。”

 長孫無忌口頭應旨,又恭聲說道保重龍體,便既告退。

 李治呆呆的聽著李世民微弱的聲音,片刻才遲疑的道:“父皇……”

 李世民低聲道:“雉奴,可是對為父這般安排,心中存了不明瞭嗎?”

 說罷,也不待李治出言,自說道:“李世績此人,雖然年紀老大,但胸中才能,比之他人自有不同,何況領軍多年,威望素重。只是我雖厚待於他,你却與他向來少有恩澤。我將他外黜,他若有些觀望不忿之意,便可惜機將其解決,免留後患。如今他能受旨而行,可見畢竟忠勇可用。我若死後,你便可將其複重用,以為臂膀。”

 李治連連點頭。

 李世民嘆了口氣,又道:“盧鴻此人,心中見識遠過世人,又與你向來相善,若入朝為相,實是不二之選。只是,此人身後世家家族背景太過深重。只看他在士林貌似悠然,這幾年,盧家卻已經人才輩出,再無法鎮壓得住。若真任其入朝,只怕用不了幾年,朝堂之上,就是姓盧的說了算了。因此,此人不可不用,亦不可大用。若他日你治國有疑問時,盡管咨詢於他,但卻絕不可將實權委於其手。”

 李世民又想了想道:“好在這些年來,為父看這盧鴻,倒是個識講退的人。不妨便將其府遷至洛陽,令其遠離京師,將來公候盡可封得。你須厚厚結恩與他,免便怨恨。若為安攬,盧承慶此人才能平平,卻倒是個忠勤之人,不妨重用。”

 看李治目光閃爍,李世民道:“只要武有李世績,文有盧鴻,朝中長孫無忌、褚遂良、于志宁、張行成、高委輔都是忠心老練之人,你日後仰仗這些臣子,便不愁治國安邦。你那內、外閣之設,絕是個高明之法,不妨在朝中試行。只是其中人選,務求小心謹慎方好。”

 李治低頭走出殿外,見到長孫無忌迎了上來,低聲道:“聖上對太子的安排,可謂用心良苦。太子不可不察啊!”

 李治點點頭,與長孫無忌商量了幾句,忽然想起一事目道:“適才父皇特的將馬嘉遠黜退,不知何故?”

 長孫無忌寬的面上露出幾分說笑之意道:“太子殿下或不知,這個馬嘉遠本是當年魏王李恪的人,本有些打算。當年盧鴻遇剌之事,馬嘉遠通風報信,也是個關鍵人物。只因聖上不想盧鴻在國子監中無人制衡,這才留了他到現在。此番盧鴻既然辭了高職,馬嘉遠留著也沒什麼用,聖上之意,乃是要太子告知盧鴻前因後果,也算給出口氣。”

 長孫無忌又奏一來低聲說道:“若太子怕盧鴻還不滿意,不若便命地方上尋個由頭,將那馬嘉遠……”說著手上比了個刀斬之勢。

 李治無語,心中沒由來地升起一股厭煩之意,只覺得身上沉重無比,心中卻是空落落的。將視線投向遠處,只見後園的鞦韆上空寂無人,只有兩道彩繩在微風中無力的輕輕擺動。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