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文物販子在唐朝》第101章
第五卷 名動長安 第十九章 虛倉案引起的震動

 回尤老鼠只得來見李明世,將找不到人一事說了,要想辦法。那李明世本是個草包,能沾親蔭混個小官,也不是什麼實在關系,倒有了一半是靠送禮走來的,哪有人真為他擔了干系使力氣?一時急了起來,李明世也顧不得交情了,發了狠話,命尤老鼠不管想辦法,他只要糧食回來,不然就不要怪自己翻臉無情了。

 尤老鼠再也無法可想,求天不應,問地不靈,回家見了老婆孩子大哭一場。老婆問了半天,才說將此事說出來,弄得老婆也是哭哭啼啼,定要不同尤老鼠過了。尤老鼠一時煩起來,將老婆打了一頓,又將家中東西亂砸一通撒氣,還是街坊看不過才拉開來,又讓自家婆娘過來,將尤老鼠的老婆孩子接到自己家中去,好言勸了尤老鼠一番。

 尤老鼠也沒吃飯,便自己去外邊酒館喝了半夜酒,爛醉時才回來。老婆已然是被他打跑了,還在街坊家沒回來。家里被自己砸得沒樣子,一個人冷冷清清,尋思來尋思去沒有活路,一時短見,便解下褲帶,上吊死了。

 待第二天尤老鼠老婆由街坊陪著回來,叫門不開,覺得不對,破門而入,才發現尤老鼠已經是上吊死了多時,尸體都已經硬了。

 尤老鼠老婆大哭一場,這才想起丈夫昨天說起李明世相逼之事。反正也是沒了出路,便一咬牙,披麻戴喪。扶了尤老鼠的靈柩便到洛陽去喊冤,告那李明世草菅人命,逼死了尤老鼠。

 上峰接了此案,不敢怠慢,忙命人火速下來勘察。此時那李明世正為著空倉急得團團轉,結果見了上邊來人,還不知何事,便已經嚇得癱了。察案官員沒費什麼周折。便把此事來龍去脈。弄得水落石出。

 按說此案並無什麼特別之處。但巧地是,近期以來,接連出的幾起類似案件,引起了御史台一位都察御史的注意。尤其李明世一案中案犯言道天下各倉儲均有此舉的說法,不知是其辯解之言,或是確有其事,便將此案報于御史大夫馬周。

 馬周此人經歷頗為傳奇。他本是平人。出身貧寒,雖然滿腹才華,卻不得門路,頗為失意。後來客游長安,舍于中郎將常何家中。貞觀三年六月,太宗皇帝詔令文武官員上言得失,何武便請馬周代陳便宜二十余條。由此得了太宗皇帝的欣賞,竟然直接拔為監察御史。極受寵信。正因如此。他對豪門貴族,絕無好感,且為人極為強硬。誰的面子也不賣。此次接了都察御史的報告,聯系起這一階段,相關事件多有發生,便經請示太宗皇帝後,召集各道都察御史,派出巡察使,秘密調查各倉情況。

 各都察御史接到命令後,立即行動。原來唐太宗為著監察官吏,分天下為十個監察區,稱為道,便是所謂貞觀十道。為督察所屬郡縣,時常派巡察使到各道巡察。此次巡察,便是繞過地方官府,突擊檢查。

 結果一察之下,另馬周大為吃驚。幾乎所有的倉儲,或多或少,都有虛倉事件。或是挪用,或是貪污,不一而足。除此之外,更牽出一批其他案件來,或是貪贓枉法,或是欺壓百姓,樁樁件件,令人心驚。

 馬周隨即將結果密報太宗皇帝李世民。李世民一聞之下,雷霆震怒,下令御史台立即組織各道,對基層官員展開全面地調查。

 這次地結果更是令人發指,大大小小官員有各類不法之行地,居然有數十位之多。這此不法官員,大多是這幾年推舉的新任官吏。一時之間,御史台內各御史也是群情激憤,共議之後,由馬周具折上奏,要求朝庭嚴查官吏,並嚴格推舉之法,以肅清吏治,光明正道。

 一時朝堂之上,各方官員互相攻仵,整日為了吏治一事糾纏不清。李世民也是龍顏大怒,除了下令嚴查不法之徒外,政事堂更是接連幾日商議此事。背後如各世家以及權貴等,都各施渾身解數,欲借此混水,撈得好處。

 只是此事牽扯甚大,一時也難以決定。據說房玄齡大人最後提出了幾點提議,便是削減京官推舉名額,增加地方自行選舉的權限,以及擴大科舉錄取人員數量等。究竟最終采取何種方法,一時之間謠言四起,暗潮涌動。

 雖然朝堂之上,動蕩不安,但盧鴻則是沒事人一樣,天天照常修書格物,很有“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的意思。

 這一天將晚,一輛馬車停在了孔穎達府前。來人乃是盧承慶之子盧修,言道今日乃是家母生辰,特地請盧鴻過府小宴。

 盧鴻聞听,和孔穎達講明之後,便隨了盧修一同上了馬車。才一上車,盧鴻便急急問道︰“究竟何事?”

 盧修臉色凝重,搖搖頭說︰“父親大人也未說,只是道有急事,要我托口家母慶生,找你過府商議。”

 盧鴻搬出盧

 之時,便與盧承慶商定,為著避嫌,平時盡量少有往盧修托名母親慶生要自己過府,便想到,怕是自己策劃的打擊推舉一事,出了什麼變故。

 下車之後,盧鴻便與盧修,徑直來到書房,見一臉沉重的盧承慶,正在書房內背著手走來走去。見了盧鴻,連忙停住腳步,拉了盧鴻坐下,將最近朝堂上的事一一道來。

 原來盧承慶按照盧鴻地方案,征得了各大世家的同意,聯手策劃了前一階段的動作。前期進展頗為順利,通過御史台的查察,將一批新派的基層官吏不法行為曝光後,引起了朝庭上層對推舉方法的動搖。

 尤其是御史大夫馬周,由于他出身寒門。雖然才學出眾,卻多年未得推舉之門,對于推舉法存在的弊端可謂深惡痛絕。在御史台內部會商之里,眾御史紛紛列舉新推官吏地惡行時,有幾個有心地不時夾上幾句鼓動地話,馬周氣得花白的胡須直抖,怒道︰“若任由彼獠等為惡郡縣,是以我大唐子民為魚肉矣!常此以往。國將不國。周便是拼卻這七尺之軀。也必要痛陳我皇。杜絕此弊!”

 在其後政事堂召開的議事之會上,馬周出席為在座諸相講解案情時,更是表現出前所未有地強硬姿態。他一一列舉了推舉官吏的荒唐行徑,更將下屬統計情況報出,這些由新任權貴京官推舉的所謂“賢良”,大多不學無術,其中多有糊涂透頂、肆意妄為者。馬周大聲疾呼道︰“以此等尸位素餐、橫行跋扈之輩為百姓父母。宰相之過也!在座諸公,任由此等惡奴推解出仕,不知欲置我大唐天子與何地,置天下眾生于何地?”

 在馬周舉出地鐵證面前,便是以房玄齡為首地朝庭重臣,也認為前時以京官五品以上推舉地方式,確實難以保證官吏的質量,需要加以改進。而各大世家中人。更是紛紛上書。痛陳新任權貴推舉時,任人唯親,以致新任官吏惡劣不堪。要朝庭改進推舉之法。由地方自下而上,廣納民意,以求賢良。

 在此不利局面下,當然也頗多反對的聲音。便有相當多的權貴上書,言道前時種種,不過是有人夸大其詞,將少數官吏中的不法行為,擴大為整體推舉人員,更以此打擊新任權貴。更有人言道,世家子弟所謂自下而上,不過是掩人耳目。各世家把持地方,早非秘密。若以此行事,則推舉出仕,全為世家子弟了。

 雙方反復辯爭,每日里互相指責,奏折滿天飛,弄得李世民也是一時難以決斷。雖然他有打壓世家之心,但是世家子弟良好的教育素質,確實不是這些爆發戶能比肩的。以前雖然也想過這些新貴子弟為任地方或有不足,但沒想到這次事件來得如此突然,以至于難以收場。但要再改回舊路,仍由地方推舉,又心有未甘。

 這時,一位名叫張秀地新科進士的奏折,引起了上層的注意。這張秀本也是寒門出身,由科舉入仕,身後並無背景。他提的建議也是兩邊不討好,意思是,既然推舉之法不能保證官吏的質量,不如便大幅縮減推舉官吏的數量,改由科舉取士,公平公正,免得各方爭論不休。

 張秀的建議得到了世家及權貴的一致抨擊,尤其新興權貴等,更是不遺余力。某位將軍更是在朝堂之上大放闕詞,言道“那些個世家不過比咱們多混了幾百年罷了,能做得什麼用?那些世家子弟除了多些花花腸子,真上了馬一刀一槍與爺來試試,保管讓得這群娘娘腔尿了褲子。那個叫張秀地小子,毛還沒干就膽敢來指手劃腳議論朝庭大事,要是當年,爺早就送他吃上兩掛板刀面了……”最後還是李世民實在听不下去了,一怒將他斥了出去。

 雖然張秀地奏折被世家及權貴批得一文不值,但卻得到了以馬周為首的御史台及房玄齡等重臣的支持。近幾次政事堂會議中,很是將這個提議反復協商了多次,李世民也是頗為意動。尤其是馬周在御史台內部會議上,有人提出“今日權貴,便是明日世家。前門驅虎,後門進狼。推舉之法不絕,則世家尾大不掉之勢終不能絕”地偏激語言後,馬周更是深以為然,當即進宮將此觀點密奏于李世民,君臣二人在室中密議到深夜。第二天的政事堂會議上,李世民已經要求宰相拿出對張秀提議的更具體的施行報告了。從各方面反應來看,壓縮甚至去除推舉制,著重科舉取士的方案,基本已經被確定下來了。

 但是不知為了什麼,在昨天的朝堂之上,李世民忽然口風大變。他絕口不提削減推舉一事,反倒要求吏部仍行舊法,先將推舉出仕名單擬上,言道相關事宜另議,一時令諸人都摸不著頭腦。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