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楊花落盡 第二十七章 松花石
盧鴻自己知道在很多細節上,比照盧祖安這等久經磨煉的人物,還差得多。既然族中已經決定參與其中,那這些事便由明白人負責去,自己能省省心,還是省省算了。
因此這些天,除了走馬觀花地到太極轉了轉,履行一下國子司業視察的必要手續,便安心守在家中,體會又一次過年的團圓氣氛。
雖然蝸居家中,但各類刊物報紙之類,還是很多消息可以看到的。尤其讓盧鴻感到驚訝的是,隨著自己回返範陽,不僅他在太極的言行等被報紙一一刊登,就連去年時盧鴻曾在家中做元宵的有關情況都被人給發了出來,後邊還附上了詳細制法。
現在的報紙真是無孔不入,居然連這都挖出來了。更令盧鴻沒想到的是,有家小報還比較詳細地介紹了鄭柔的有關情況,甚至說出這一年來,鄭柔在家中主要活動便是研習盆景及花草等,包括從滎陽運來數盆精品蘭花,以及數件鄭柔作品的圖樣。
盧鴻真是服了,這些事自己都不是很清楚,這小報是怎麼搞到的。
正如報上所說,這一年鄭柔帶著紅袖、小翠,成天擺弄這些花花草草,頗有些成果。尤其是紅袖,雖然為人少些心機,但在盆栽上卻極有天份。在滎陽時,就隨著鄭柔養護蘭花。現在更是成天維護她那幾件木樁盆景,樂此不疲。
年後,盧鴻才抽出時間來,一一會見奚老大、黃暉、盧安等人。雖然奚家已經被賜姓為李,但奚老大的稱呼似乎已經成了習慣,並無人更改。
有一件事是盧鴻絕對沒有想到的,便是現在盧家背地里這些產業,最掙錢的不是書籍,也不是文房,而是從來不起眼的元書紙和石油墨。
盧鴻開發元書紙和石油墨的初衷。只是為著自己印書之用。但這一切隨著刊物與報紙的尉然成風,有了巨大的變化。現在包括長安在內,大唐怕不有幾十家刊物,再加上印制傳統書籍的書坊,對元書紙和石油墨的需求達到了恐怖地程度。而這一切。依然牢牢掌握在盧家手中。就算是《國風》及官報的發行,也依然離不開這兩樣東西。
“那石油墨工藝上或許一時無人能破解,但元書紙應該不難吧?難道也沒人做麼?”盧鴻提起這事時,略有些驚訝。
奚老大嘿嘿笑道︰“有自然是有的。本來那邊就有土法竹紙,雖然不如咱們的元書,不過也還用得。而且這幾年他們也慢慢地看出門道,有些厲害的紙坊出地紙與咱家的已經相差不遠了。只是咱們在提供各世家活字印刷術時便有言在先,得了咱們的印刷之法。日後所用的紙與墨。均需由咱家購買。只要這些大戶都握在咱們手里,任其他紙坊如何了得。也別想和咱們搶飯吃。”
盧鴻一听不由啞然失笑,心想奚老大這招確實厲害。又問道︰“那只咱們一家做這些,供得過來麼?”
奚老大有些苦惱地道︰“就這一條有些麻煩。咱們已經盡全力地招人手、建新紙坊了。但還是供不上用。前幾天我已經派人去四川那邊,商量買下當地土人的紙坊,只是當地人守著各家坊子,雖然出高價,也不願意賣。”
盧鴻听了便道︰“既然如此。你不如不要買他們的紙坊。只買他們的紙便是了。只要你事先與他們議定紙張規格與要求,約定期限與數量。到時候提了貨,再轉手放給書報坊。這樣一來,雖然賺得少了些,但省了管理諸多紙坊的人工,又能很快穩定下紙業地局面。”
奚老大有些遲疑地道︰“但這樣做來差價有限,咱們忙活半天,好處全落在小紙坊手中。時間長了,他們若因此發展起來,咱們豈不是一場空?再則若定了章程,到時候他們交不出紙來,自然可以拍拍屁股走人。咱們沒了紙給書報坊,可是誤了大事。”
盧鴻不以為然地道︰“雖然表面看來,紙坊因為這個掙了錢,但咱們其實落得更多,便是由此壟斷了紙業市場。你看現在這報業發展勢頭,對紙地需求量只有越來越大,尋常小紙坊,就是三四家聯起手來,也供不上一家報坊的用紙。只要咱們把規模做大了,那些大報坊除了向咱們一家訂紙外,再沒個尋處。到了那時節,自然是你說怎麼樣就怎麼樣了,不管是報坊還是紙坊,都要和你來低聲說話。若現在不抓住這個機會,還是只自家造紙自家賣,真過兩年咱們供不上報坊地需求了,只能任他們自行采購。那時候這塊大餅才要丟了呢。”
奚老大一听如夢初醒,連拍腦門道︰“果然如此!還是公子高見。我這就安排人去做這事。”
盧鴻笑道︰“這還過年呢,你也不用如此急吧。還是說說,又找到什麼好石頭了沒有?”
奚老大呵呵笑道︰“這個自然。這幾年咱們中原地帶都走遍了,開始四處借著賣書的機會,到邊遠之處尋覓佳石。前兩個月,小水他們按公子所說,在大北邊那找到了公子說的松花石,可真是不錯呢。我都命人給您收好了,以前公子書房院子又重新擴了一下,收地石頭又分別整理過了。”
盧鴻一听頗為高興。盧老大所說的松花硯此時無人得知,但在後世有清一代卻大大有名,因其產于東北,為滿族龍興之地,因此倍受珍視,是為皇族專用硯材。有綠刷絲、白玉凍、黃木紋等多種石品,瑩潤如玉,至有人稱之為“松花玉”的。
盧鴻最喜歡的,便是木紋石中半白凍半木紋的一種。前世記憶中,清宮多有用此料巧雕地佳硯,今日既然得了這石,也便做些硯來玩。其中一件半黃半白地方形硯,背面盧鴻依照記憶,硯背浮雕了一位正在卷簾的美人,以半邊黃紋雕成竹簾,當真是栩栩如生。鄭柔等見了此硯,愛不釋手,于是這件硯也便成了鄭柔案頭另一件喜愛之硯。
十五將近,盧鴻卻聞了一件極為轟動地消息︰那範陽太守應著合郡民意,竟然請動了鶯娘一眾,至範陽一地演出戲曲。這消息先是由《曲苑雜談》透露出來,之後又有多家報紙刊物證明確有其事。一時之間,鶯娘這首次離開長安的演出吸引了數不清的關注目光。
之前並不是沒有地方邀請鶯娘的,但長安一地已然熱得不得了,鶯娘也實在抽不出身來。但範陽郡守心思卻是靈活,雖然未敢請動盧鴻為之說項,但卻把感情牌打得十足。他早知道鶯娘對盧鴻頗有好感,因此特地與太極聯手邀請,更請動了盧濤親自至長安一行游說。最終鶯娘總算是點頭,在過年這最重要的傳統節日蒞臨範陽,可說是給範陽也大大地增了臉面。
而盧濤肯屈尊親來游說鶯娘,自然也有其考慮。因為盧鴻、祖述等首倡,又有《藝苑掇英》這等刊物力推,現在大唐人心目中,戲曲本是雅俗共賞的新生事物。按其曲詞佳處,稱是陽春白雪也不為過。在《太極學刊》中,也有學者專就戲曲背後反映出的民眾娛樂與民風取向,寫過一篇文字,稱戲曲為古風之遺存,乃風化所關,有引導民心之用。關于戲曲發展方向與意義的討論,近來在各大學刊上也時有所見。因此太極出面邀請鶯娘,更會樹立起關心時政百姓生活的形象,對發展亦是大有好處。
只是此事,似乎眾人都特地避開了盧鴻。蓋前時盧鴻拒絕鶯娘請求一事,曾被一八卦小報登出來。世人也有信的,也有不信的,搞得沸沸揚揚。因此待鶯娘成行之後,盧鴻才由報上知道此事,不由大嘆燈下黑,因此還很是得了鄭柔幾個溫柔的白眼。
待鶯娘來到範陽時,幾乎全城百姓均出城相迎。待出迎時才發現,來的人也是多得嚇人。戲班子雖然人並不多,但跟隨而來的各報坊采訪與撰稿人不在少數,當然更多的,則是數不清的隨隊同行的戲迷們。
按照傳統習俗,過年之時一般不大出門。但這次範陽地方外來人流卻將各大客棧擠得滿滿的。好在範陽地方這幾年來經濟發展極為速度,外來客商人流本多,因此接待能力還算勉強應付得過去。實在有那找不到客棧的,便只好尋找民居,相求借宿。
盧鴻也在出迎人群之中,他的朋友如祖述、褚行毅等也都隨隊同來。只是臨時才知道,高陽公主居然也在其中。一時將範陽郡守忙得暈頭轉向,趕緊準備收拾,迎接公主。
高陽公主出行之事,對外並未透露,因此也怨不得郡守。只是之前未作安排,待接到消息已經晚了,哪里去安置這位姑奶奶?
高陽公主對此倒不太在意,淡淡地對郡守說道︰“本宮此次出行,本是臨時動意,也怪不得地方接待不周。範陽乃盧鴻司業族地,便停鑾盧府罷。只是此行並非公務,地方官員都無須接見了。”
郡守听了,忙不迭地應是,更著人去請盧祖安來安排接駕事宜。一邊的盧鴻听了,心中不由暗暗叫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