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文物販子在唐朝》第136章
第五卷 第五十四章 兩個新學生

 盧鴻也由探視他的眾人口中,知道這些消息。只是他  事,雖有極大的疑心,但對于能否抓到凶手甚找出背後真凶來,並不抱太大的希望。再說自己再怎麼關心,也是無用,因此也犯不著為此勞神。  

  這幾天盧鴻的學生數量,又有增加的趨勢,而且還一增就是兩個。一個乃是衡陽公主的胞弟晉王李治,另一個則是上官的弟弟上官庭芝。  

  衡陽公主本來與李治姐弟感情就很好,上官庭芝與李治年齡相仿,原也相熟的。這次上官因為身體不太好,上官庭芝便來探看,李治就也陪了他一起住過來了。 

  盧鴻自然知道在前世記憶中這晉王李治就是日後的唐高宗,只是不知有了自己摻和,歷史還是不是按照以前的進程前進。此時見這位晉王年紀還略小,今年才十五歲,卻生得頗為清秀,只是行為中略有些陰柔之氣,不似他兩位哥哥大氣。 

  那上官庭芝相貌比起李治來,還要俊美幾分。兩個小男人都這般秀氣,實在是讓盧鴻看著有點不太適應。 

  因為衡陽與上官都在隨著盧鴻習畫,兩個小跟屁蟲自然也就寸步不離的追在旁邊。兩人對盧鴻的大名都是久仰了,此時有了近距離接觸的機會,當然不會放過。李治對格物之學極感興趣,成天一有空,便要纏著盧鴻給自己講課,更求著衡陽幫自己說合,想請盧鴻給自己當老師。只是李治現在雖然不是太子,也是根紅苗正的帝皇貴族

  上官庭芝對盧鴻的格律之說,與其姐相反,極為贊同。其父上官儀之詩體。本就是格律協美著稱,上官庭芝年紀不大,但其詩作大有家風。此時得了盧鴻的格律之說,自然立時奉為至寶,更在盧鴻指點下,詩作水準大進,連上官都覺得弟弟的詩風格局頗有進境。 

  除了詩詞格律之外,上官庭芝對書畫興趣亦是頗濃。只是他基礎略差。便天天纏了盧鴻,要他為自己從頭講解課程。正好這幾天因為褚遂良無法經常來訪,因此褚行毅得了機會便不嫌路遠跑來找盧鴻,李治與上官庭芝也就一齊听盧鴻講解筆墨的奧妙。 

  “作畫之法。之所以用生紙就墨,其關鍵便是生紙更易體現筆法與墨法的變化,這筆法一道先時咱們曾說過多次,不外以書法之筆法參之。而墨法更須注意。如積墨、破墨、潑墨等,其應用更有不同。”盧鴻侃侃而談,三個弟子不住點頭,兩位美女今天不知去哪參加集會去了。倒難得清靜。 

  褚行毅一如既往地尋根問底︰“盧先生,這積墨之法學生略有所聞,那破墨之法又是何意?” 

  盧鴻手中拿著毛筆顯示道︰“所謂破墨。又分為以濃破淡。或以淡破濃。以濃破淡。乃是先以大塊淡墨,鋪于紙上。然後趁濕,以濃墨破之,形成自然暈化,使濃淡墨滲化 染,形成獨特的效果。以淡破濃,乃是先上濃墨,再破以淡墨,使濃墨與淡墨相交處,形成自然餃接。當然也有以水破墨的,不過較為少用罷了。” 

  盧鴻又道︰“無論破墨、積累,要著便在于自然生動,黑而不髒,淡而不濁。其實不管用什麼方法,關鍵還是畫面地趣味,技巧乃是末 節。行毅你過于重視技法,卻有舍本逐末之嫌。” 

  褚行毅唯唯稱是。這一段以來,文人作畫已經成了時尚,褚行毅因為親得盧鴻提點,其畫作頗有成就,已然成了長安新一代文人中的畫道高手,極受追捧。只是他見了盧鴻,總還是要擺出一幅學生的姿態,總也改不過來。 

  這一段,盧鴻所作花鳥草蟲等作品,逐漸為世人所知,繼山水之後,又引起了一陣花鳥熱潮。唐時花鳥作品已然較為成熟,但只是局限于工筆作品。盧鴻作品中墨法極為狂放,經常以大塊濃淡墨塊,形成強烈的對比,深富自然之趣。再加上獨特的款識印章配合,一下子便取代了山水成為文人新寵。尤其盧鴻所作的梅蘭竹菊等題材,更是受到了文人們的喜愛,一時這類題材成了眾人爭相模仿的熱門。相應地,以前只作為裱畫材料地生紙一下子便熱銷起來。許多文人墨客,都在似模似樣的練著在紙上抹幾筆竹子,然後題下幾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之類的句子,再拿來饋贈親朋,以為榮耀。 

  這兩天褚遂良和 立本只能偶然有時間時,才來相訪。據說《芥子園畫譜》再得數日便可大功告成。而盧鴻身體已經逐漸恢復,估計用不了幾天就該下山了。 

  這一天,盧鴻一早便來求見衡陽公主,言道身體已然大好,謝過相救並療傷之恩,準備要下山了。 

  衡陽公主沉吟不語,半晌才道︰“盧公子身體大安,搬回去也是應該的。 

  前時衡陽所說之事,公子心中可有打算?” 

  盧鴻道︰“公主厚愛之情,小可銘記在心。只是盧鴻本性是個懶散隨意之人,無意功名。我知道公主關心上官姑娘,有意提攜在下。只是朽木難雕,怕是要讓公主失望了。” 

  衡陽公主柔聲笑道︰“盧公子天性散淡出塵,不問世事——呵呵,就算是如此,怕也難躲開這旋渦呢。就算是公子可以置上官姐姐地情意于不顧,但既然進了這是非圈中,哪能便脫身事外。前時遇刺之事,不知公子有何感想?“ 

  盧鴻一推三六九道︰“有司督辦,自然盡心察查,終有水落石出之日,盧鴻不便妄言。” 

  衡陽公主輕輕搖頭道︰“盧公子,咱們之間似也不必說這些虛頭的言語。你是聰明人,自然知道這事背後,怕不是這般簡單吧?前次那胡人刺客,想來你也听說過了。不瞞你說,其實此人是誰,衡陽大概知道,眾人隱隱都能猜到。只是其中牽扯甚多。就憑魏王督辦,只怕今生今世也絕無水落石出的可能了。” 

  盧鴻搖頭道︰“魏王千歲錯愛有加,更全力追查,盧鴻怎能妄加猜測?公主還請慎言。” 

  衡陽冷笑道︰“如此你是不見棺材不落淚了。好,我就明告訴你,你的魏王千歲督辦有力,那胡人大漢已經有人認了出來,不是別人。便是太子李承乾身邊地刺客高手,紇干承基!” 

  盧鴻一听心中大驚,自己與太子並無冤仇,如何他會派人刺殺自己?但想來這等大事。衡陽公主定然不會信口雌黃,實實讓人驚訝。

  衡陽公主接著道︰“想來你也想不明白,這太子與你往日無怨,近日無仇。何以派人刺殺于你?你卻不知,太子一向游獵廢學,行為荒誕不羈。他私養的刺客數人,但有不對心事的。輕則派人毆打,重便行刺逞凶。其左庶子于志寧,因為上書規諫。他便遣刺客張師政行刺。雖然此事未能得逞。皇族中人。哪個不知?右庶子張玄素,就因切諫太過。被太子派人在東宮門外,以馬錘打得頭破血流,人事不知。若非朝臣聞聲相救,怕不早就喪命了!你是孔穎達弟子,那孔穎達多曾規勸于他,管得甚嚴,多有怨憎。何況你與魏王近來走得頗近,雖然你自己覺得一直婉拒其招攬,但太子怕不會這麼想吧?若真因此遷怒與你,一時沖動,行此下策,有何不可?” 

  盧鴻初听時尚覺驚訝,低頭細思,卻覺不然,微笑言道︰“公主之言,自然有所依據。

  衡陽公主點點頭道︰“你果然明白。所謂太子刺殺于你,嘿嘿,誰知真實情況是怎麼樣地。只是你可知道,你那魏王千歲調查得可不是如此呢。估計用不了幾天,人證物證就會砸得結結實實的,而他還會百般遮掩,必不使太子行刺你之事達于上听——當然,最終聖上還是會知道地。那時候會是什麼情況,就難說了。” 

  盧鴻一驚。自己地地位雖然非是官身,但頗為敏感。若真如衡陽所說,其中牽涉地東西,就太多了。 

  衡陽公主冷笑一聲道︰“這皇家之事,一旦牽扯進來,哪有你全身而退地道理。不管是太子,還是魏王眼里,你不過是一枚棋子罷了。當然,他們不知道,盧公子你可不是他們心中簡單的棋子呢。可笑我那太子大哥,整日里游冶無度,談到你時,還口口聲聲道“窮酸無能之輩”。便是魏王眼里,你也不過是一個待價而沽地謀士一流人物吧?”

  盧鴻深吸了一口氣,冷靜問道︰“公主與在下說這些,不知是何意思?” 

  衡陽公主自信地道︰“我知道你所求甚大,我也不敢指使你如何。只是我想與你合作,共同應付此亂局,不知你意下如何?” 

  盧鴻道︰“公主所說亂局是何意?當前天下太平,可說河清海晏,何亂之有?” 

  衡陽公主“哼”了一聲說︰“事到如今,你還打什麼啞迷!真若是太平無事,你世家爭的什麼科舉,太子魏王搶的什麼皇位,你又怎麼會遇這場橫災?我不瞞你說,不管是太子,還是魏王,若此二人得了皇位,不管是重用權貴,還是提拔寒門學士,你世家都難討得好去。只有與我合作,方是唯一出路。” 

  盧鴻又思考了一會,這才說道︰“公主所說之事,盧鴻未曾得聞。世家之事,盧鴻也做不得主。因此此事現下說來,盧鴻卻是無可應承。何況昨夜我得家書,卻要回返範陽,暫時怕要離開長安了。” 

  衡陽公主點頭道︰“我也不要你現在應承什麼。什麼時候想明白了,便來找我。我所說地,依然有效。”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