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能到大城市上大學是陳素有生以來最大的理想,陳素也爲此努力學習著.
從蘇北鄉鎮小學畢生後,當家的陳媽媽毅然作出了當時在農村裏婦女很少作的决定,讓孩子們到縣城裏讀初中,那可是很花錢的事,背著幾十斤的糧食住十六個男生合住的宿舍,陳素在縣城的第二中學一住就是初中高中六年,陳素上面有大一歲的哥哥陳浩和他同班,下面是小他倆歲的大弟陳凱低一年級.陳素很少回家,三兄弟輪流回去拿過季的衣服和糧食,在初中高中的六年,他們就是在這十六個男生爲一個宿舍中度過的,屬于自己的空間也無非是那狹窄的上下床的一半.
陳素排行第二,不是頭胎子也不是好撒嬌的么子,陳素懂事起就不起眼,和爽快仗義的陳浩及極好表現自我的陳凱相比只能用不起眼來形容,爲人不起眼,個性不起眼,成績不起眼,戴著深度的厚厚的眼鏡成天埋在學習資料中,資質一般的陳素讀書一向以勤補拙的.
陳家在本鄉算是知名之家,僅管陳大媽只上過小學三年級,但是還算不上是文盲,爲老實巴交的陳父生了三兒一女,在本鄉中是養兒防老論典型支持者,後面的倆還是計劃生育開展後多生的,兒子多,頭也擡的高,三兒子生下沒多長日子就眼光獨到的把靠路邊的低矮的橱房外墻用石灰水粉了兩大字----"小店",在縣城的批發市場進了醬油醋味廉價香烟的,一個月後板著指頭粗略地算了一下可是比種地要划算的多,在當時各家蓋新樓的高潮中扒了土泥橱房,主屋沒蓋反而蓋了高亮的商店鋪子,還花大價錢從縣城買了玻璃櫃檯,透亮的玻璃櫃檯內擺著新式的東西,很是亮眼呐.
2
陳爸爸是一心想蓋水泥樓房的,心裏不高興却也不說,當家的從來不是他,也不過幾天,生意的紅火讓在晚燈下數著角角分分的的陳爸樂開了懷,睡著了都能笑醒了.
因爲這些錢陳家相差三歲的三個兒子才都能得以在縣城上六年的學,鄉里外誰不知道陳家三個兒子是在縣內念書的,都是要上大學的,每年過節放假時陳家內外都是鄉里的年輕人,鄉里多數讀了初中就不念了,戀愛的早,早婚的就多,鄉里女孩子十八九就介紹物件了,但沒有人給陳家三個兒子介紹的,因爲大家都知道陳家的三個兒子可是要到大城市念大學的,將來是要娶城裏姑娘當媳婦留在城裏當城市人的,無疑陳媽媽的腰杆子又挺的更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