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重生之農婦》第37章
37. 算賬

  翌日,徐二郎早早起身去了鎮上,孟家從廣州那邊回來了,差人傳了信讓徐二郎去一趟孟府,一早,劉怡起身忙活,吃了早飯徐二郎動身去了孟府。  

  劉怡將之前備好的錢,用錢袋子裝好交給徐二郎,之前,讓孟家捎帶來年開春的種子,孟家帶回來了,這會徐二郎過去拿。  

  聽徐二郎說,孟家這次去廣州那邊,帶了不少種子,除了小麥谷子外,還有不少蔬菜類種子,孟家說起時,徐二郎特意讓孟家每種都帶了些,劉怡也沒拒絕。

  在劉家時,劉怡曾問過趙氏,得知這裏還沒開始種植棉花,趙氏是個婦道人家,沒離開過澧縣,自然也就不知道劉怡口中的棉花是何物,劉怡嫁進徐家時,卻是問過徐二郎,徐二郎皺眉應著,說南邊有人種過,澧縣還沒人種過。

  不過,聽著劉怡解釋,徐二郎對棉花卻上了心,特意跟孟家提了,讓他們記得捎上棉花種子,順帶問清楚怎麼種植。劉怡吃驚,沒想她隨口一提,徐二郎記下了,《齊民要術》中記載了棉花種植的方法,按著這法子種植,應該錯不了。

  徐家沒分家之前有三十八畝地,五畝菜地,還有些山林濕地,都是徐家祖輩傳下來的,當然還有些是徐家後來買的,官府每年都會開墾新耕地,新耕地頭三年租給農民是免租的,當然也能買賣,價錢也便宜,徐家陸陸續續也買了些。

  分家後,每家分了十畝,余下八畝掛在徐母名下,菜地卻是平分了,山林濕地分了,不過只是粗略分了,沒怎麼細分,畢竟徐母還健在,要不是周氏鬧得兇,徐母也不願一家子早早分了家。

  徐二郎舍不得劉怡下地,送過幾次飯,大致知道自家地的位置和布局,下河村菜地大多在南邊,菜地是分開了,沒連在一起,除了南邊,西邊也有幾塊。

  這些劉怡都記著,徐家菜地算是多的,劉家不過幾分菜地,趙氏都有些忙活不過來,劉怡問過徐二郎,菜地這麼多,怎麼忙活得過來,徐二郎解釋說,菜地大多種了包谷黃豆等粗糧,余下的種蔬菜紅薯。

  地多,農活時便會很忙。不過春耕和秋收時,忙不過來時會請人幫忙,一日三十文,這些年沒鬧天災,地裏莊稼收成都不錯,倉庫囤積了不少糧食,前幾年囤積的糧食,徐二郎在秋收前,會去鎮上賣掉些。

  得知這事後,劉怡每次看徐二郎,都眼冒精光,人才啊!糧食若在秋收後買,價錢肯定會便宜不少,聽著徐二郎說著一筆一筆賬,劉怡覺得壓力很大,誰再說古人愚笨,她跟誰急,要不是有前世經驗,加上跟著趙氏學著管家,她哪懂得其中這麼多門道,不得不說種田也不容易,很多東西不親身經歷,永遠不知道裏面的辛酸,紙上得來終覺淺,唯有經歷過才能明白。

  小家小戶,更懂日子如何過,這話果真不假!  

  “二嫂,在家嗎?”小周氏從外面走了進來,面帶遲疑。  

  “在呢,弟妹有事嗎?”劉怡從屋裏探出個頭,望向在院子裏張望的小周氏。看著小周氏這神情,劉怡便明白,小周氏多半是過來打探口風來了,徐大郎休了周氏,可何三那筆債還在那擺著,一百多兩……周家就算砸鍋賣鐵都拿不出來,到最後,何三還不得找上徐家?

  小周氏進了屋,上了炕,劉怡這會沒事,拿著三字經教小狗子識字,過了年小狗子就四歲了,她想把小狗子送去學堂旁聽,跟著夫子識字。

  “二嫂教小狗子識字了,我家柱子比小狗子大一歲,整日就知道在外面鬧騰……哪像小狗子和徐福乖巧聽話。”小周氏皺眉,悄悄看了劉怡一眼。

  “徐福是個乖巧的,可攤上大嫂……”劉怡跟著嘆了口氣,小周氏不挑明,她樂得裝傻,這些事要不是周氏貪心,哪會鬧成這般,酸筍之事本就是劉家養家糊口的本事,周氏憑什麼想得去,徐大郎性子沈穩,要不是周氏太過分,徐大郎也不會執意要休妻。

  不過,她也明白,周家不可能拿出一百多兩,還得徐家出面,可憑什麼周氏惹的事,讓他們跟著受累,她進門第一天,周氏就給她下馬威,後邊明著暗著找茬,要不是她一直警惕著,不知道被周氏算計多少次,周氏讓周家做的那些事,跟王氏折騰在村裏說她的閑話……這一筆筆賬,她可都記在心上,以前沒計較,不表示她真的不在意。

  她不是聖母,吃力不討好的事,她做不來也不會去做。二郎每天辛辛苦苦勞累,才掙幾個錢,憑什麼她就得幫周氏擦屁股,收拾爛攤子!  

  小周氏欲言又止,很是糾結,周氏做的那些事,她心裏多少明白,可怎麼說她也是周家人,周氏鬧成這樣,她自不願看到,再說周家什麼情況,她心底有數,就算砸鍋賣鐵都湊不出來。

  想了半天,小周氏實打實說道:“二嫂,你也知道周家什麼情況,這一百多兩,周家砸鍋賣鐵都湊不出,何三說三天後會上門,那時候周家要是拿不出錢,指不準何三會做出什麼,娘跟我商量了下,讓周家出五十兩,余下五十八兩由徐家出,娘手頭存了二十多兩,大哥的錢是交給大嫂收著的,約莫有五六十多兩,大哥今日問大嫂,那錢只剩不到二十兩……”

  聽著小周氏細說,劉怡一楞,覺著不對勁,徐大郎每日在鎮上做小工,工錢不算少,一年少說也能掙個二三十兩,加上地裏莊稼收成和其他七七八八,五六十兩雖說不算少,可也不算多,怎麼就只存了這麼點,周氏究竟怎麼管家的?

  劉怡把疑惑問了出來,小周氏面有難看,當時她聽了徐母的話,心裏也吃驚不小,徐大郎這些年在鎮上做小工,應該攢了一筆錢,可聽著徐母這一說,不由也覺得周氏過分了。

  “娘的意思——”  

  “娘想讓我們兩家幫大哥分攤些。”小周氏尷尬開口,畢竟是大嫂惹出的事,徐家一早就在周氏攛掇下分了家,如今鬧出這檔子沒臉沒皮的事,讓他們兩家跟著幫收拾爛攤子,確實沒這個理。

  “三弟怎麼說?”劉怡不動聲色問著,昨晚歇息時,徐二郎幾次欲言又止,劉怡心裏明白,徐二郎是想著開口,讓她出面幫襯一把,徐二郎外出得的錢,都交給劉怡收著,家中以前那些錢,劉怡進門後,徐二郎一筆都交給了劉怡管著。

  劉怡當初接過徐二郎手中的錢袋時,還嚇了一跳。足足有八十余兩,劉家一年開支不到五兩,當然是沒其他大的發梢,徐家分家那會,徐二郎剛成親,手中沒多少錢,那時孟家不像現在這麼風光,日子並不好過。

  算上後來萬福樓結的帳,劉怡手頭卻是存了一筆不小的錢,劉家那些幹貨和酸筍,趙氏都給劉怡留了一筆,算是分紅。農村裏自給自足,沒什麼大的開銷,隔幾日買些豬肉改善夥食,或是買些別的東西,也花不了多少錢,再說徐二郎這邊還有入賬。

  “三郎沒啥意思,大嫂再怎麼過分,給徐家生了四個兒子,照顧娘這麼多年,沒功勞也有苦勞,給十兩。”小周氏輕聲說著,她到底也是個周家人,三郎開了口,她自不會拒絕。

  劉怡略微詫異,十兩可不是個小數目,對比下物價就知道了。  

  三郎倒是個明理的,何三這債一天不解決,周氏就算休回家,徐家也沒安寧日子過,還不如一筆把這高利貸給還清了,算是還了周氏這些年在徐家的情,斷了周氏所有念頭。

  “成,我家也給十兩。”劉怡點點頭,徐大郎是二郎嫡親的哥哥,打斷骨頭連著筋,徐三郎那邊松了口,她這邊自不好再為難,休了周氏,日後徐母死了,掛在她名下的地啥的,看在這件事的份上,徐大郎也不好太過分。

  “那我這就去給娘送個信,讓娘別擔心。”小周氏忙起身,出了院子。  

  周氏……  

  倚著門扉,劉怡搖搖頭,輕嘆一聲。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沒多會,日頭偏過正午,連下幾日大雪,好不容易放晴,劉怡將地窖中的魚幹拿出來曬曬,出了周氏這事,劉怡心情有些不好,古代女子地位太低,今兒見著周氏那淒慘模樣,雖說是自作自受,可看著心裏還是覺得難受。

  徐二郎從外面進門,就看著劉怡失了神,坐在炕上,眼睛微紅好似受了什麼委屈,一急,手頭的東西顧不上放,連忙跨了進去。  

  “媳婦,你這事咋了,誰欺負你了?”徐二郎攬過劉怡,焦急問著。神色慌張,是周家人上門了,還是何三又回來了?想著徐二郎臉上不覺閃過一抹厲色,“媳婦,莫哭!”

  “噗嗤!”  

  見著徐二郎這憨實樣,不覺笑了出來,擡手抹去臉上的眼淚,呼了口氣,把心裏壓抑的情緒吐了出來,“沒啥事,二郎別擔心。”  

  見劉怡不哭了,徐二郎才算松了口氣,卻不大放心,緊張而小心的摟著劉怡。  

  “回了,種子都拿回來了,孟家有沒有交代別的事?”孟家這些年發跡了,做事說話跟以前都不一樣了,劉怡擔心徐二郎會吃了虧,出門時,細細說了好幾遍,徐二郎也不嫌她啰嗦,安靜站著聽劉怡一遍一遍說著。

  知道自家媳婦擔心他,他樂得裝傻。  

  “都拿回來了,大哥和三弟的都給他們送過去了,孟家那邊沒啥事,媳婦別擔心,只是大嫂那事……”徐二郎頓了下,望著劉怡,神情有些糾結,不知道該如何說才好。

  “大嫂的事別擔心,剛才弟妹過來,都說清了。”劉怡拍了拍徐二郎的臂膀,輕聲將小周氏的話重說了一遍,說完,不忘問徐二郎,徐二郎傻笑說讓劉怡做主便好,看著徐二郎這表情,劉怡哪會不懂,都是一家人,有些事分不清,也不用分得太清。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