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貴妃起居注》第3章
第三章 培訓

 徐循不是一開始就皇太孫宮里生活的。

 趙嬤嬤告訴她,天家非常看重正統傳承,在太孫妃有孕之前,太孫身邊的宮人們,就算得到了太孫的寵信,也都要按時服用避子湯,以免把孩子生在太孫妃前頭,給天家的傳承,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現在太孫妃才剛剛入門,徐循這些皇妾,是要等一段時間才會被接入宮中,這也是為了她們考慮。

 她們和宮女不同,是正經采選進來,作為庶妻的,雖然不能和太孫妃的待遇相比,但也受到了呵護。如果和太孫妃一起入門的話,那麼每次承寵以後都要服用避子湯,對身體也是相當大的損害,以後很可能就不能給太孫生兒育女,這有悖于選秀的初衷。所以,宮中現在地位最尊崇的張貴妃就做主,把徐循接到西六宮偏僻處的這間宮室里,和何仙仙這個太孫昭儀一起居住,等到時機合適時,再讓她們入宮侍奉皇太孫。

 徐循對此完全沒有所謂,經過幾個嬤嬤的教導,她心里已經埋下了對于皇太孫深深的恐懼,總覺得皇太孫是個脾氣變幻莫測的凶人,稍一不如意,就會把她發落到冷宮里去。她還巴不得同何仙仙多住一段日子,雖然不能隨意走出宮室,但起碼要比在家自由一些。

 何仙仙和她也是很熟悉的,她已經在宮里孤零零地住了一年,有個人來陪著說話,如何不高興?雖說兩人還要分開上課,住的宮室也不一樣,但是有了一點時間,都會邀著在一起說說話、吃點心。

 進了宮,趙嬤嬤就開始慢慢地把宮里的人事介紹給她知道,她本身是教坊司出來的,在宮里人面比較熟,說起這些,比別的嬤嬤們更頭頭是道一些。

 在很久很久以前,太祖爺時候,宮里本來有一百多個女官,由皇後娘娘掌管,分為六局一司,宮里大部分事情都由這些女官們安排。不論是什麼等級的妃嬪,都不能任意行事,所有需求,都要由尚宮出面,同使者溝通,再和部臣來往。說得簡單一點,就是不管什麼事都不能和宮外直接溝通,得通過尚宮局去交流就對了。不過因為女官本身的教育、培養也存在問題,現在這六局一司的職責,多半是由宦官來充當取代,基本制度依然是不變的。只有司服局下屬的司寶,司衣,司飾,司仗,這四司還是由女官擔任。除此之外,宮中還存在宣講女史,定期宣講仁孝皇後擬定的內訓二十篇,後宮妃嬪不論品級高低都必須參與听講。

 別的職責就都由宦官管著,倒沒有具體的人事制度,憑著管事主子的高興,也許尚宮司就多些人當差,也許這個司就裁撤了,以後也不再有這方面的差使。不過,這些事也不需要徐循這個太孫婕妤去鑽研,她是不會有什麼機會去管著人的,只需要被人管著就好了。具體什麼事該找什麼人去辦,她的導引嬤嬤自然都知道的。

 宮里除了這些宦官和女官之外,還存在廣大宮女和中人,有些老宮女頗有威望的,便稱為嬤嬤,待遇和賞賜都要比一般宮女為厚。比如徐循的四個嬤嬤,雖然在記載中只是宮女,但宮中人都視為教養嬤嬤、導引嬤嬤,就是皇上的妃嬪身邊,也離不得這樣的老人。剛入宮的妃嬪,都很需要她們來幫助熟悉情況,以便盡快地融入到宮廷生活中去。至于別的宮女,那就不是徐循需要去關心的了,她有什麼不滿意,當然隨時都可以換人。

 後宮中的妃嬪們,現在都由張貴妃管理。這是位出了名賢良淑德的娘娘,當年和仁孝皇後情同姐妹,對待後宮諸妃都是一視同仁,非常仁慈寬厚,對皇太孫的妃嬪們,自然也很是照顧。徐循和何仙仙雖然沒事不能出門,但卻沒有感覺到自己被冷落。不論是張貴妃還是太子妃,都經常送些時鮮瓜果過來,還有許多太監宮人,往來于柔嘉殿中,給她們量身制衣,為她們置辦一些嫁妝。

 太孫妃的嫁妝,是皇上特地下旨采辦的——徐循直到現在才知道,原來當時采選秀女時,皇爺曾下令由司天佔卜,卜得星氣在于山東濟寧一帶。于是特下濟寧采選賢女,太孫妃由于身世清白、才德兼備,命相吉祥富貴,早就被認定為太孫妃的理想人選。在後宮選秀之中,她得到皇爺和張娘娘地意關注,其後果然被選為太孫妃。

 換句話說,人家是帶著背景來的,從一開始就和徐循她們這種倒霉蛋不大一樣。

 因為得到了皇上的看重,太孫妃的嫁妝很顯赫,是有專人采辦了送到太孫妃娘家,在行禮時運到京城。至于徐循和何仙仙,當然無此待遇,但她們一人也得了很多綢緞和銀錢,至于數目那就不知道多少了。張娘娘讓人來帶話,說是柔嘉殿地處狹小收藏不便,已經都送到太子妃手中,由太子妃為她們收藏。

 至于家具之類的,小姑娘還關心不到這個,她們現在拿到手的,主要是各式各樣的首飾,還有胭脂水粉等物。

 宮中也很快給她們送來了數不勝數的新衣服,徐循曾經只是听孫嬤嬤說的一些材料,現在終于見到了實物,什麼妝花緞、織金緞、閃金緞、麒麟絹、纓絡羅……現在都化作了徐循的新衣服,從冬到夏的四季衣裳都做得了,她的幾個嬤嬤和宮女,都夜以繼日地把徐循的衣服,改得更合身一些。又還要留出余地,讓她發身長大以後還能穿著。

 徐循是十三歲選秀的,正是長高的時候,因為在宮里,吃得好、睡得好,也不用做活,所以那半年她各自就拔高了不少,在家的那一年就更別說了,幾個嬤嬤開了食譜,雨花台一帶最大的地主家都未必吃得那麼好——雨花台街坊原來都是吃兩餐的,徐先生家因為徐循,硬生生給改成了三餐,有時候還外加一頓點心。她今年十四歲過半,個子在同齡人中算是很高挑了,只是看起來還有可能要再長。所以幾位嬤嬤改衣服的時候,都給有意識地留出一點褶皺來,這樣以後放線改大也方便些。

 當然,還有成套的各色首飾,各種生活器具,很多都是徐循和何仙仙聞所未聞的奇物,比如徐循進宮時很快就到了響,她屋里有兩重的大銅盤,徐循根本不知道那是做什麼用的,她覺得是燭台,卻又不像,還在上頭擱了一點雜物,後來人家告訴她,她才知道那是響給她固定冰山的。

 居移氣、養移體,在柔嘉殿住了幾個月,徐循漸漸地變得更漂亮了。

 首先第一個,她的牙齒變得更白。

 徐先生家比較富裕,徐循從小就用青鹽擦牙——早上起身以後,以布包裹手指,在牙齒上擦上青鹽,然後含漱數次。得益于良好的習慣,徐循的牙齒生得很整齊,和她的街坊鄰居比,也比較白。像湯山村里的居民,多半都是咬一根柳枝擦牙,這樣到了冬天沒有柳枝的時候,說起話來難免就有些氣味,牙齒也要黃一些。湯山的那幾個女孩,很多都因為這一點下馬。

 入選秀女以後,她有了牙刷,青玉做的柄,綁的馬毛,馬毛用舊了,就從後面把線剪開,再栽新的進去。用這種牙刷來沾取青鹽,可以刷得更清潔。但在入宮以後,徐循用的已經不是青鹽,而是一種混合了多種藥物熬煮的藥膏,徐循只能勉強分辨出一些常見的藥材,金銀花、藿香、佩蘭……孫嬤嬤告訴她,這里頭還有冰片、茯苓、沉香,是從南宋傳下的古方,用之可以白齒香口。

 冰片、沉香都是很貴重的香料,從前的徐先生家是舍不得輕用的,拿來刷牙簡直是天方夜譚。但這樣刷了幾個月的牙以後,徐循的牙齒明顯變得更白、更細密,說起話來,嘴里也是香噴噴的味兒。

 一般人閉口久了,總是會有些口氣,鄉下人口一開,湊得近的話,這味兒就令人不大舒服。可自從四個嬤嬤來到徐循身邊以後,她就再也不能吃蔥蒜這樣氣味濃重的東西了,再加上飲食總是口味清淡,又給她大量飲用花水,無事不許喝茶,所以徐循現在就是早上起來,也都是吐氣如蘭,令人愉快。

 當然,至于虱子之類的東西,那更是早已經消失了,徐循入選後,連洗頭都要用煮過幾種香湯的藥水洗,用調和過的香油梳頭。她的頭發本來有些微微地發黃,在一年多的調養以後,已經變得豐厚細密、又黑又亮。進宮之後,嬤嬤們開始給她用一種粘稠而滑溜的香露敷頭燻蒸,幾個月後,即使不用香油,她的頭發也有一股隱約幽香。

 一年多沒有出門一步,現在她的皮膚又細又白,單從膚色上來說,也已經有翻天覆地的變化。都說大家小姐仿佛天仙化人,這樣的夸獎是有道理的,其實論底子,那些落選道山姑娘,也未必就比徐循差那許多。但現在的徐循就是再回到湯山小村里,她和那些面色發黃、口氣微臭、牙齒黃齲、體態消瘦、姿態畏縮的村姑也已經不是一個世界的人了。

 徐循不能很清楚地意識到,她的這些變化,是因為錢財勢力,但她的確也感受到了這種區別。人眼向上,她當然也蠻喜歡這種變化的。

 因為她是太孫的妃嬪,所以可以精心地打扮自己,服侍她的幾個宮女,雖然也是十七八歲年紀,正是美麗的時候,但因為身份上的限制,就只能穿著規制固定的衣裳,用的化妝品也比徐循所用的差了好幾個等級。徐循問過她們的出身來歷,她覺得自己很幸運,這些宮女都是前兩次選秀挑進來的,其實論出身,她們和徐循也差不多。徐循能成為太孫婕妤,完全是出于運氣。

 很快,她們進宮已有半年時間了,雖然宮中很大,何仙仙也出去游玩過幾次,但徐循的幾個嬤嬤管束得很嚴格,她還是沒能去御花園中游玩。

 “等貴人正式晉位婕妤以後,有的是時間,”錢嬤嬤說。“宮中還生活著一些皇子皇孫,名分未定時,如果在御花園內撞見了,對于名節也是損害。”

 或許是出于同樣的考慮,後宮中的宴飲,她們也沒份參加,有時到了晚上,御花園內會傳來歌舞的聲音,和明亮的燈火,甚至還有華美的煙花——柔嘉殿就在御花園邊上,但這些熱鬧,和她們還有一段很長的距離。

 不過,入宮半年以後,徐循的生活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天癸已至,從此後她每個月都要流血,用孫嬤嬤的話來說,“咱們貴人現在已經是大姑娘了。”

 是大姑娘了,課程內容也就發生了變化,趙嬤嬤的課放到了晚上,她教完徐循吹笛子,就開始教她吹另一種東西。

 課程是從看圖開始的,徐循從那些大膽而寫意的春畫中第一次認識到了男人的身體,明白了周公之禮意味著什麼舉動,她也知道自己身為太孫的妃嬪,就應該在床笫間也令他得到快樂。

 “頭幾次都會同刀割一樣地疼,但貴人可不能指望太孫來服侍你、寬容你。”趙嬤嬤說。“太孫妃和太孫是敵體呢,都尚且要學這些東西,貴人就更不能嬌氣了。為了您好,您還是得盡快地把該學的都學起來。”

 這些課程很艱深,徐循有時候也不能理解自己在做什麼,但她始終都記得母親的話,這四個嬤嬤以後是她的導引嬤嬤,她們是不會害她的。

 所以四個嬤嬤教了徐循什麼,徐循就用心地去學。再難她也用勤奮去克服,徐師母和她講過許多學徒偷藝的故事,那些學徒為了一技之長,要沒命地侍奉師父許多年,才能得到允許,從旁學個一鱗半爪,徐循感到她必須珍惜現在的好條件。

 有時候得了閑,兩個小姑娘也會坐在一起說幾句這方面的事,何仙仙的幾個嬤嬤,也教導著類似的內容,何仙仙不願學,她學不會——那些個琴棋書畫,她很有天分,可一牽扯到肢體她就笨手笨腳的,越是學不會,越是不願學。

 徐循提到這事也有點害羞,她紅著臉,不敢多說什麼。

 等到她們入宮八個多月,一年新禧的時候,徐循和何仙仙都等到了自己的冊封敕令,太孫婕妤用的是銀冊,無印。有了這個銀冊,她也算是上了譜了,日後在譜錄里,就能留下她的名字。也能作為太孫婕妤,享有固定的俸祿。

 像她們這樣的庶妻身份,有時行事也比較便宜,徐循自己不知道,但據說她進宮那天,已經有禮部官吏前去迎奉過了。這一次等于是補個禮兒,徐循和何仙仙這天一早收拾了一會,由身邊人給穿上了禮服,戴上了全套頭面,就被一群人前呼後擁,去行冊立禮。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