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卷四 減字木蘭花(十四)上
李治鋒搖頭,十分不理解,但最後還是點了點頭。
游淼不敢再說趙超賜婚的事了,反正自己也壓下了這事,萬一給李治鋒一說,估計李治鋒就要提刀闖皇宮,這傢伙什麼事都做得出來。
「還有這個。」游淼掏出兵部的公文,遞給李治鋒:「讓你去剿匪。」
李治鋒漫不經心地看了一眼,點頭道:「知道了。」
游淼又說:「要和老百姓打仗,難打得很。」
李治鋒看了游淼一眼,游淼說:「都是漢人,你向打胡人一般地殺他們吧,說不過去,也下不了手。你饒他們罷,打仗時他們未必就會手下留情,反而折損自己人。難辦得很,下手前要三思,以招降為主,切忌濫殺。」
李治鋒點了點頭。
兩人在帳內默不作聲,面面相覷片刻,游淼笑了起來。
李治鋒不解,眉毛一揚,帶著詢問神色。
游淼搖頭,李治鋒便朝他伸出一隻手,游淼過去,讓他抱著,兩人依偎在一起,一直沒有說話,直到掌燈時分,兵部的軍符來了,李治鋒才去籌集發兵之事。寫糧餉,點兵,發通令。
游淼表面上胸有成竹,心裡卻對李治鋒這次出征擔心得很,現在怕就怕民變。且怕什麼來什麼,只怕朝廷一鎮壓,連著揚州南部與交州的人都要反。他漸漸明白到,為什麼孫輿說到此次出征至關重要了。
要讓南方流寇之事平息,就必須在朝廷上,以及在當地朝各大士族同時施壓,李治鋒在外征討流寇,游淼則要力排眾議,推行新法。輔以趙超的雷霆手段,說不定能完成這場數百年以來最狠的變革。
三天後,李治鋒出征,趙超親自來送,兩人說了會話,游淼卻在叮囑新派的監軍謝權,這個謝權是平奚特地派的,知進退,會轉圜,平亂當地的士族,須得有江南世家子弟前去打交道,游淼仍不太放心,拉著謝權的手,說:「謝大人,這事就麻煩你了。」
謝權知道輕重,點頭道:「游兄放心,自然是盡心竭力的。」
游淼又吩咐人取了銀兩過來,說:「那邊若要糧,你夾張條子在軍報裡一併送過來,我去設法就是。」
謝權再三點頭,游淼這才放他離去。
李治鋒大軍開拔,君臣之間雖說了不少馬到功成之類的話,卻誰也沒有豪情壯志,只怕這麼一去,不知道又有多少漢人要死於自己人之手。
怪誰?誰也怪不了。
李治鋒出征後的第二天早朝,游淼洋洋灑灑,將奏折一扯,兩萬餘字,終於在朝上發難了。
今日孫輿稱病罷朝,游淼一人站在殿中,整個早朝赫然已成了他的戰場。游淼早有準備,不少文臣也早有準備,瞬間便成劍拔弩張之勢。
江南唐族,謝族,林族都是大姓,朝堂上佔了六成,第一個還口的是唐信,唐信是唐博的遠房表兄,雖屬同輩,年紀卻已四十有餘。一聽此話便道:「年初不是早已議過一次?該說的都說了,政事堂此刻重提舊事,又是什麼道理?」
游淼道:「此一時,彼一時也,歲前並不知江南會有大旱。」
「可歲前認為此法不可行。」唐信道:「如今仍不可行,南方馬上就要入秋了,江州人心惶惶,五月才繳了一次稅,現在又要均分田地,只怕各世家人心離散,陛下,請您三思。」
唐信官至工部尚書,屯田,修水利,重新策分田地都要通過工部,此刻一反對,朝中其餘諸人紛紛附和。御史台監察御史林正韜點頭道:「陛下,人心向背,孰輕孰重,一目瞭然,朝廷已派兵前去平息,江州之亂指日可平,只需等待來年開春,一切自然解決。」
游淼道:「李治鋒已帶兵前去出征,但此事關乎民生,以武力斷然是壓不下來的,各位大人,去年大澇,今歲大旱,明年若再有天災,要如何應對?此時已到了最危急的關頭,天啟南遷,各地未穩,流民數百萬計,從去年到今年,南下逃亡而無田可耕的流民已達七十萬計……」
「正因這樣。」唐信道:「才需求穩,三個月前,孫參知也是顧慮到這個問題。天啟如今的根基在於何處……」
「在於民。」游淼不待唐信所言,搶先打斷道。
唐信面有怒色,冷冷道:「確是在於民,均田若不推行,以南方世家之力,三年五載,便可緩慢消化下數以百萬計的流民,從事生產。你再貿貿然均田,從朝中預算到地方,都需耗費大筆錢財,其中人力,物力數以百萬計,為何不等到開春,交給地方去處理?」
「交給地方去處理。」游淼不客氣道:「能處理過來?今年賑災的糧食就是最好的例子,陛下從七月便下旨徵糧二十萬石,現在已將近十月,征上來的糧食不足十萬石數,現在再不變法,冬季就將有數十萬人,會餓死在揚州,江州與流州!」
林正韜冷笑道:「我不知道游大人這筆賬怎麼算的,變法均田後,難道田里馬上就能長出稻子來?能入庫供吃喝?那數十萬人,還不是要等待開春,才能填飽肚子?」
游淼:「田地中自然無法馬上長出稻子來,但人心馬上就會恢復穩定,流民要的不過是耕地,有一口飯吃,變法一昭布,各地動亂不攻自破。朝廷再將銀兩撥下前去賑災……」
唐信道:「游大人,你一邊要均去他們的田,一邊又要讓各望族開倉賑災,這主意委實不錯,到時就有勞你親自前去說服他們了。」
游淼暗道這倆傢伙委實老奸巨猾,根本就不是政事堂內唐博等輩能比的。自己一個年輕人才二十來歲,站在朝廷上實在不夠份量。
趙超一時間也不知如何插口,望向戶部尚書謝徽,謝徽一直沒有出言附和唐信與林正韜,始終沉吟不語,此刻忐忑抬頭,與趙超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