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戰隋》第571章
第五百七十一章 一個期待

 宇文述毅然做出決策,力挺齊王北上戍邊。

 第三次東征的利弊是顯而易見的。如果就此放棄東征,中土要承擔東征失敗所帶來的政治、軍事、經濟上的巨大損失,而大漠北虜卻從中看到了中土的「虛弱」,為了贏得更好的展空間,為了報仇雪恨和擄掠財富,大北虜極有可能趁火打劫,落井下石,迅動南北戰爭,給中土以重創。中土連遭重創,傷上加傷,內憂外患一起爆,連喘口氣的功夫都沒有,焦頭爛額,窮於應付,後果可想而知,國祚極有可能動搖,統一大業極有可能崩潰。

 反之,若繼續東征,以摧枯拉朽之勢滅亡高句麗,雖然獲得的勝利果實已無法彌補之前的巨大損失,但最起碼能減少一部分損失,能提振中土的士氣和信心,而更重要的是,東征的最終勝利可以向大漠北虜展示中土雄厚國力,還是能起到一些威懾作用,再輔以外交手段,還是有可能延緩南北戰爭的爆,如此便能贏得寶貴的喘息時間,只待國內政局穩定了,國力開始恢復了,軍隊得到了補充和休整,那時即便南北戰爭爆,中土也有能力禦敵於國門之外,甚至,因為南北實力的此消彼長,籠罩在長城一線的戰爭陰雲都有可能緩緩散去。

 這樣一比較,利弊一目瞭然,只要條件許可,中土還是以動第三次東征為上策。

 而在諸多條件中,除了在最短時間內擊殺楊玄感,迅平息這場風暴,迅穩定東都政局乃重中之重外,還有一個重要條件就是能否有效遏制甚至剷除齊王這個潛在隱患。第二次東征失利是個慘痛教訓,如果第三次東征期間,齊王再在背後捅上一刀,導致第三次東征再次失利,那個後果就嚴重了,中土只能以傷痕纍纍的「身軀」迎戰凶狠的大漠北虜了。

 好在齊王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危在旦夕了,遂以北上戍邊來求得生存機會。此策從長遠來看對齊王有利,從短期來看卻正好可以救聖主和中樞之急,雙方是各取所需,各取其利,可以有效緩解彼此之間的矛盾,暫時齊心協力一致對外。

 至於未來的事,雙方現在考慮太多意義不大。從齊王角度來說這場危機太過險惡,置之死地而後生,即便僥倖度過了這場危機,也未必如願以償稱霸北疆,畢竟稱霸北疆需要實力,一旦他的實力在南北大戰中損失殆盡,他拿什麼抗衡聖主?再說了北疆貧瘠,又有北虜侵擾,若沒有東都錢糧支持,齊王不要說稱霸了,就連軍隊都養不活,所以據北疆而稱霸也要看形勢,若形勢不好,天時地利人和一個都沾不上,據北疆最多也就是做個土霸王而已,在東都和北虜的前後夾擊下,不堪一擊。從東都的角度來說,控制了大運河,控制了錢糧,也就卡住了齊王的「脖子」,齊王始終跳不出聖主的手掌心,不足為慮。當初漢王楊諒之所以成為北方王,那是因為先帝的支持,先帝駕崩,漢武楊諒失去了支持,即便不造反,即便向聖主拱手稱臣,也不會有什麼未來,十有**都要葬身於政治風暴。所以在未來形勢依舊對聖主十分有利的情況下,此刻只要聖主不痛下殺手,父子還是有和平相處的「和諧期」。

 宇文述非常謹慎,沒有馬上做出承諾。事關重大,當務之急是平息東都風暴,若東都風暴可以迅平定,第三次東征才有可能,而第三次東征一旦變成現實,聖主才有可能向齊王讓步,讓齊王北上戍邊,否則聖主絕無可能放過齊王,養虎為患。但現在東都戰場上楊玄感佔有很大優勢,衛府軍很被動,即便齊王把麾下軍隊全部投入戰場,也未必能阻止楊玄感西進關中,畢竟關中大門是否打開,不是取決於雙方軍隊的數量,而是取決於關隴本土貴族集團的態度和立場,宇文述尚需代表聖主和中樞向他們做出妥協和讓步,確保關中大門不會打開,然後才能集中兵力圍殺楊玄感。

 只是到了那時,齊王看到大局已定,還會投入全部兵力嗎?顯然不可能,齊王的目標是北上戍邊,而實現這一目標的基礎是實力,堅守長城防線更需要實力,他豈會把自己有限的實力消耗在東都戰場上?齊王肯定會以衛戍大運河為藉口,按兵不動,而大運河也的確需要軍隊衛戍,宇文述不可能顧此失彼,置大運河的安危於不顧,所以齊王給宇文述的第一個承諾實際上毫無意義,純屬敷衍。宇文述心知肚明,逼著齊?給出了第二個承諾。

 另外宇文述還有一個顧慮,他擔心自己一個人說服不了聖主,畢竟齊王是個事實存在的隱患,而齊王北上戍邊的諸多利好都是推演出來的,最終效果如何,是否會達到預期目標,有待驗證,也就是說這中間存有不確定風險,事實或許會與預期的不一樣,甚至背道而馳,而這個責任他一個人承擔不起,他需要找幾個深得聖主信任的大臣一起上奏,比如東都留守樊子蓋,西京留守衛文升,如此才能把風險降到最低。

 宇文述考慮再三,給了齊王一個期待,只要能在最短時間內平定楊玄感的叛亂,只要具備了第三次東征的條件,他就堅決支持齊王北上戍邊。

 當天下午,宇文述離開了黎陽,風馳電摯趕赴河陽會合行省。

 同一時間,齊王急書彭城留守董純,馬上會合郇王楊慶和武賁郎將劉長恭,三軍聯手,火拿下扳渚和滎澤一線,完全控制通濟渠,恢復通濟渠的暢通。

 =

 九月初九晚上,李風雲率聯盟主力悄然越過白馬,趕赴衛南、濮陽一線,尋機渡河。

 袁安做為李風雲的秘使,連夜由白馬津渡河趕至黎陽,秘密拜會李百藥。李風雲不敢輕信齊王,對韋福嗣亦抱有戒備之心,但他相信李百藥,北上在即,他需要通過李百藥具體瞭解黎陽形勢,以防不測。

 九月初十凌晨,李風雲率軍抵達衛涼津口,與提前趕到這裡的翟讓、徐世勣會合。

 李風雲殺出天塹防線後,便與先期潛伏在防線外的瓦崗信使取得了聯繫。李風雲親筆寫了兩份信,一份給結拜兄弟單雄信,請他幫忙打著韓相國的旗號,佯作逃奔梁郡,一份給結拜兄弟徐世勣,請他帶著船隻趕赴衛涼津口,幫助聯盟大軍渡河北上。實際上這些部署早有安排,瓦崗兄弟兵分兩路蓄勢待,只待李風雲撤離京畿後瓦崗軍就給予支援,所需要最後確定的就是具體實施的時間而已。

 好在一切順利,李風雲在預定時間內趕到了會合地點,這讓焦慮不安的翟讓和徐世勣心花怒放。

 見面稍事寒暄後,李風雲就急切詢問徐世勣,「三弟,可曾在下游現水師蹤跡?」

 李風雲依據記憶中的歷史,知道來護兒肯定會率水師支援東都,只是不知道具體時間,不過推算起來,來護兒應該在七月中左右抵達東都戰場,也就是說水師早已進入大河水道,即便逆流而行,度不是很快,距離東都也不會很遠了,所以李風雲特意在信中囑咐徐世勣,務必派人順水而下尋找水師主力。

 徐世勣搖頭,「阿兄不要擔心,水6兩道都有某的眼線,只要水師距離此處兩百里,消息便會傳過來,阿兄有足夠時間渡河北上。」

 李風雲聞言頓時鬆了口氣,他最擔心自己與來護兒的水師主力迎頭相撞,那運氣就太差了,雖然聯盟大軍可以迅撤離,但會延誤渡河北上的時間,這是李風雲所不願看到的。

 「對面情況如何?」李風雲手指對岸問道。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翟讓撫鬚笑道,「某已安排數百人潛伏於對岸,只待鳴鏑響起,便可拿下津口。」

 李風雲躬身致謝,「黎陽那邊可有異常?」

 「如果阿兄再打黎陽倉,黎陽形勢必然緊張。」徐世勣語含雙關地說道。

 李風雲心知肚明,衝著翟讓笑道,「這次東都之行收穫頗多,某將留下一部分,以感謝瓦崗兄弟危難時刻鼎力相助。」

 翟讓大喜,連聲道謝。

 李風雲果斷下令,呂明星、徐十三各帶驃騎、風雲兩軍精銳,即刻渡河,以最快度在對岸建立防禦戰陣,確保主力大軍安全渡河。

 =

 九月初十,清晨,袁安在位於黎陽城外的衛府軍大營裡見到了李百藥。

 李百藥又驚又喜,看到袁安也就意味著李風雲帶著聯盟大軍順利撤出了京畿,安全抵達了大河岸?,即將渡河北上,聯盟轉戰河北的謀劃已勝利在望。

 「一切順利?」李百藥不待袁安坐下,便急切問道。

 「明公莫要擔心,一切順利。」袁安笑道,「此刻大總管已率軍抵達衛津口,在瓦崗兄弟的幫助下,正在急渡河,但因為攜帶了大量糧草輜重,又增加了近萬兵力,渡河時間大大延長。」說到這裡袁安表情漸漸凝重,「據大總管推測,來護兒正率水師主力馳援東都,隨時都有可能與我聯盟大軍迎頭相撞,所以形勢還是比較緊張。不知明公可有來護兒的消息?」

 「來護兒馳援東都?」李百藥頗感驚訝,「某沒有聽說此事。昨日下午宇文述才離開黎陽,昨日晚上某還與齊王、當陽公(韋福嗣)、文城公(李善衡)一起議事,未曾聽說此事。」

 袁安當即追問,「齊王能否鎮戍北疆?宇文述可曾做出承諾?」

 李百藥搖搖頭,「宇文述沒有做出任何承諾,但他留了一句話,他說如果明年聖主動第三次東征,他會支持齊王北上戍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