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穿到古代搞建設》第169章
第 169 章

  在鄭鈺銘的計劃中,本來是準備明年開春兼併唐國,並為兼併唐國準備了一筆復甦資金。如今楚朝輝幫他搜刮到三船錢帛,數量遠遠高於復甦唐國地區所需要的資金,倒讓鄭鈺銘的財政變得更加寬裕。財政上是寬裕了,不過可以派去治理唐國地區的人才卻缺乏了。

  在原來的計劃中,明年二月二提拔考試中的前二十名,將是派去治理唐地擔任官吏的主要人選。如今兼併提前,選拔考試卻不能提前。吳國的二月二選拔考試名聲遠揚,許多諸侯國的飽學之士都準備明年到吳國來參加這場考試,如果提前,吳國必定失信於天下學士。

  吳軍拿下唐國是在八月份,到明年二月還有將近半年時間,這半年時間總不能依靠軍隊對唐地實行軍管。鄭鈺銘思前想後,決定將南、北兩學院的第三界前十名學子全部派到唐地,先去實習學著處理行政。

  明年吳國兩學院將有第一批學子畢業,這批學子畢業前都將參加提拔考試,學院前十名不出意外地話都能考入前五十名,他們就是鄭鈺銘考慮派到唐地的行政官吏人選。

  鄭鈺銘做出學子先去唐地實習,先將行政框架搭起的決定後,立刻發函給兩學院的院長王頡和范津,讓這二十名學子聚到南埠,派大船送他們由海路北上去唐地。

  鄭鈺銘休養了一個多月後,身體基本已經康復。身體一康復,鄭鈺銘履行了諾言,帶著吳王笙乘船到長河遊覽了一番。吳王笙本來暈船,這次有姜圭這個醫者在旁,吳王笙喝了防止暈船的藥劑後,遊船游得很開心。

  「明,這海太大了,笙喜歡海!」吳王笙高興得在船上蹦跳。

  「大王,這不是海,是江,這是長河入海口。海要比這江面大多了,海水的顏色也不是這樣白乎乎的,真正的海是藍色的,大得一望無際。有時你在海上航行一兩個月都看不到一點陸地。」鄭鈺銘搖搖頭,為吳王笙江與海的區別。

  吳王笙在內陸長大,見過最大的河是西侯封地的護城河。六月從高麻地渡口乘船,吳王笙才知道原來河可以很長很長,可以讓船行駛幾天。到了南埠,又發現河不但可以很長,還可以很寬。

  「明,笙要去看大海!」吳王笙扯著鄭鈺銘的袖子央求。

  「大王,今天來不及了,我們得返航,等天黑進南埠看不清航道會有危險的。」鄭鈺銘為難,要是繼續往前,回去看不清航道出事故就糟了。南埠口附近僅設了一個燈塔,三千料以下的木船行駛沒事,三千料之上的大船行駛就要當心點了。鄭鈺銘和吳王笙出來遊覽乘坐的木船跟楚朝輝的旗艦噸位一樣大,是上個月才從山谷船廠處下水的新船。

  「笙真的想看海,過兩天學子們不是坐船從海上去唐地嗎,笙也想去。」吳王笙微低著頭,牙齒咬著下嘴唇,眼睛偷看鄭鈺銘。

  吳王笙的模樣就像小孩子跟大人討玩具生怕被拒絕的模樣。這副小心翼翼的模樣讓鄭鈺銘的心當場就軟了。

  鄭鈺銘想了一會,才抬頭跟一臉期待的吳王笙說道:「學子坐船從海上去唐地,是去幫助那裡的百姓」

  「笙也可以去幫助他們,笙是君王,不是更應該去幫助唐地百姓嗎?」吳王笙說到這裡,忽然理直氣壯起來,他挺起胸脯:「大牛說那裡的百姓都快餓死了,笙去了可以給他們飯吃,薔說過,笙有好多錢,錢可以買飯的吧?」

  鄭鈺銘看著吳王笙一臉認真,心中不由一動,吳國大王親臨佔據地安撫百姓,更能安撫唐地百姓的民心。其實鄭鈺銘自己非常想去唐地,他很想念楚朝輝,另外鄭鈺銘也想到唐地看看當地民情,以便更好得制定休養生息計劃。從北部傳回的消息都是唐國民生情況很糟,鄭鈺銘想去看看到底有多糟。

  「好,我們就跟學子們一起去唐地!」

  鄭鈺銘話音一落,吳王笙就歡呼起來,連田王后都忍不住低頭偷偷高興。田王后跟吳王笙一樣,也嚮往著到外面的世界多看看。這次在南埠河達城,田王后見識到許多新奇的事物,這些事物遠非她坐在王宮能想像到的,比如她腳下這條能裝載一千多人的大船。

  鄭鈺銘將自己跟吳王笙夫妻和學子一起去唐地的消息派人通知楚朝輝,然後對達城做了些安排,蔚山還是由余奎全權負責。

  兩天後,魏慈領著三千精兵護著鄭鈺銘、吳王笙夫妻、二十名學院學子,南學院院長王頡,跟北學院學子一起到南埠的教育司司長公孫盤,醫者姜圭,兩大報紙的兩位撰稿人,鄭鈺銘的貼身保鏢大牛和木頭一起上了船。這一趟北上最特殊的船客是被唐王逼迫自殺替罪的季圖家小。季圖的屍體在符疇的幫助下火化。季圖的家小沒有受到吳國王庭處置,倒是唐王,將季圖在唐王都的府邸和田地等財產都沒收了,只有季圖老家的房子和田地得到倖存,季圖的家人這趟護送家主骨灰回去後,將留在老家定居。

  這趟北上唐地的五艘船都是大船,最小的噸位有三千噸,由水師營的士兵操縱,大船航駛了半天,才從河海交匯口進入大海。

  這時是八月中旬,正是秋高氣爽之時,海上風小,海水湛藍,一望無際,一群海鷗在船桅頂端盤旋。站在船頭,只見海天一色,如果不是大船前行劈出浪花,都要以為是靜止在其中。

  鄭鈺銘上了船後就呆在自己的船艙辦他的公務,吳王笙夫妻站在大船頂樓欣賞海景,吳王笙喝了防止暈船的藥,一直神氣活現,跟他從康城坐船來南埠的樣子完全兩樣。

  王頡、公孫盤和大部分學子都站在船舷旁邊,三三兩兩聚在一起,對著海面指指點點,每有海豚追逐帆船,他們都會發出驚奇歡呼聲,平時的斯文樣在此時都不能保持。

  「又美又壯觀,吾輩在其中顯得太渺小了。」王頡看著海景感概,他周遊了幾十個諸侯國,到過海邊看過大海,但在海上乘船卻是第一次。

  「公孫倒不覺渺小。」公孫盤搖搖頭反駁:「大海雖大,淹不得高山。吾輩渺小,卻可攀爬高山,造器具遊走大海,公孫認為,吾輩雖小卻是萬物之靈,大地主宰。」

  王頡聽完連連點頭:「公孫司長所言極是,吾輩正是掌握造器之術,才可以在大海中行走自如。」王頡本來提倡以禮書治國,在蔚山教學四年,受蔚山偏重匠人的影響,開始重視理數,去前,南學院開設了數理科目。

  「不至大海不知何為寬廣,學生原來是井底之蛙。」一位手上隨時拿著炭筆和筆記本的學子低頭記著他所聽所看到的。學子是南報撰稿人,是南學院二界學子。這次去唐地,是去採訪民生的。他的撰稿人身份,相當於二十一世紀的記者,船上還位文匯報撰稿人,跟他是同行。

  「所以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親歷躬行,參證精思方成大才。」王頡做導師做習慣了,隨時對學生諄諄教誨。

  楊賀和符疇、衛仲三人都名列北學院前十,三人都在去唐地實習的名單上。楊賀從船艙出來,到船舷轉了一圈,只找到衛仲,發現沒有符疇的身影,楊賀不由開始擔心。

  蔚山魁吉行刺事件發生後,符疇脫口指認出唐王是主謀。這事經南北兩大報紙報道後,符疇開始不安。吳國向唐出兵後,符疇從不安變得沉默。到他的導師季圖屍首和導師一家大小都被送至南埠後,符疇崩潰了。符疇心底不認為自己在刺殺現場指證出唐王是個錯誤,不過指證出主謀導致的後果卻在折磨著他。導師被逼自殺,一家大小作為罪人被送到吳國,唐國因此被兼併。

  符疇對自己母國被兼併沒有什麼感想,只對導師的自殺愧疚得他喘不過氣,楊賀連著安慰了他幾天,收效不大。

  楊賀和衛仲商量了一下,兩人抬腳走向底倉,底倉的房間最大,住著季圖一家大小。

  果然如兩人所料,符疇正跪在船艙房間門口處,他旁邊放著一個木盤,木盤上是南埠特有的幾種水果,一種是葡萄,一種是大蘋果,還有一種是晚季水蜜桃。這些水果是符疇在南埠買了帶上船來的。符疇原來給季家送過幾次,都被師母扔掉了。

  「符弟,回去吧,汝師母現在還在悲痛中,以後等她平靜下來想明白,就會原諒你的。」楊賀走到符疇身邊勸慰。

  「會原諒嗎?」符疇抬頭,他現在消瘦得厲害。

  「當然,這不是你的錯,是那唐王想脫罪才逼死你恩師。你恩師也是愚忠,向昏庸殘暴的君王效忠注定沒有好結局。這樣眾叛親離的昏王,連你叔父都說過,唐國被吳國兼併是好事,可以活人無數。」東海之濱山凹戰役前,符疇的叔父還是敬戴唐王的。

  「可我恩師沒能活下來!」符疇雙目無神,季圖對他一向疼愛,七八年的教導恩情由不得符疇不愧疚。

  「你恩師沒有活下來,可你恩師的家人還在,你可以暗地裡照顧他們。」衛仲壓低聲音勸解,想用這種方式將符疇從消沉中拖出來。

  「不錯,我可以代替恩師照顧他們。」符疇彷彿找到了贖罪之路,眼裡有了光彩。

  楊賀和衛仲見符疇神情鬆動,連忙將他攙扶著離開。

  底倉房間並不黑暗,上方有兩個木窗兼出氣口,房間裡也很乾淨,住著季妻和季圖的兩個兒子兒媳加三個孫輩,另外還有三個忠心的家僕。楊賀勸解符疇的話,除了最後那段聲音低沉聽得模糊,其他都聽得清清楚楚。

  「娘!吾父之死怪不得符學弟!」季圖的小兒子輕輕說了一句。

  季妻本來一直閉目端坐不語,聽到小兒子為符疇說話,睜開眼瞪了小兒一眼,季圖的小兒子立刻閉口不言。

  季圖服毒的時候以為自己替唐王頂了罪,唐王總會照顧好他的家小,結果季圖的屍體體溫還沒有散去,家小就被唐王命人捆綁了連著季圖的屍體一起送到吳國。

  季妻那時以為一家大小必死無疑,讓她意外的是吳國沒有處置季家,反而讓符疇出面幫著料理季圖的後事。季妻無法對吳國生出恨和怨言。她心中最恨的是唐王,對符疇的感情比較複雜,符疇跟季圖求學時,季妻對他照顧良多。現在丈夫因符疇指證而喪命,季妻不能否定丈夫的一片忠心去恨唐王,只能將一腔怨恨都發洩到符疇身上。

  雖然符疇幫著火化了季圖的遺體,盡全力照顧她一家大小生活,季家一家大小能搭船回唐,也是符疇跟鄭鈺銘請求得來的。

  季圖的大兒子從母親的舉動中判斷出,母親對符疇的態度已經鬆動,因為季妻這次沒有矯正小兒子對符疇的學弟稱呼。

  「娘,小二要到船舷上透透氣。」季圖的大兒媳看到丈夫遞過來的眼色,連忙跟婆婆提出請求,小二是她的幼子,向來得季妻喜愛。

  季妻睜眼瞧了瞧孫兒,不敵孫兒渴求的眼神,輕輕點頭默許。

  季家大小跟鄭鈺銘和吳王笙乘坐的不是一條船,船上護衛對季家只普通監視,只要不跑到船隻要害艙位,上船舷透風什麼都不限制。

  季圖的大兒媳帶著三個孩子到船舷吹了會海風,回來時將符疇留在船倉房間門口的水果端了回去,季妻看見小孩在啃食水果,翻身面對艙壁裝著不知。

  符疇第二天來送水果時,發現門口只有空木盤,不由精神一振,自此慢慢從消沉中解脫出來。

  船隊順風滿帆日夜航行了兩天到達小海灣,東北郡的郡守許惟已經等在海灣港口碼頭迎接王駕。王頡見到自己的得意弟子,兩人是一通敘舊,南學院的學子們看到學長,也是爭著上前敘話。

  北學院的學子不認識許惟,不過他們都知道許惟被認命為東北郡最高行政官,就是因為他提拔考試考了第三名。

  許惟在東北郡三年的政績只比霍思中差了點,每年的地方業績評定中,許惟業績一直是佳。學子們明年都會參加提拔考試,聯想到他們以後會像許惟這樣受到重用,會幹出一番事業,學子們心情比較激動。

  小海灣已不是原來只有十幾戶村民的小海港,原來的村落處已經變成一個兩萬多人的城市,城市以裝卸貨物和捕海魚為主要產業,因為鹽很便宜,這樣漁民出海捕捉到的海魚可以醃製保存,醃製的海魚供應東北郡和東海之濱。

  小海灣現在的居民百分九十以上是原來的唐民,四年前唐王戰敗後才成為吳人。小海灣的居民沒有南埠人富裕,不過可以比得上王都康城百姓。人們能吃飽穿暖,一半的居民翻新了家中草屋,另一半已經計劃改建自己家中的茅草房。小城鎮的人們臉上大都洋溢著滿足,此處充滿生機。

  船隊在小海灣逗留了一天繼續北上,這次是從海面進入北方大河跟海的交匯口,沿著大河直駛唐王都。唐王都如今已經改名為新城。

  大木船進入到剛被兼併的唐地後,人們馬上感覺到,兩岸景象就跟吳國境內很不相同。大家沒有上岸,看不到具體情況,只感覺走動的人變少,田地中的莊稼長得蔫蔫,到處瀰漫著一股蕭條。一直到木船停靠在新城附近的碼頭,新城周圍熱火朝天幹活的人們發出的口號聲,才讓他們感覺到了活力。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