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孫思邈
雖然早先的時候李道裕已經在李世民面前舉薦過一次薛仁貴了,但李世民卻沒想到李道裕會給那個薛仁貴如此高的評價,微笑道:「在年輕一輩中,能讓李卿家如此折服的人好像還沒有吧,我倒是有點迫不及待地想見見這個薛仁貴了!嗯,王君,去一趟滕王府,宣龍門薛禮覲見!」
王君自領旨而去,李元嬰也是心裡暗喜,事情比想像中的順利啊,投向李道裕一個感激的目光。李道裕自然也能感覺到滕王善意的眼神,微微回個禮,壓在心頭的巨石放下了一些,今天也算是送個滕王一個大禮了,滕王應該不會再在陛下面前提起薛士元的事情吧!
李道裕雖然對薛士元半點好感都欠奉,但他畢竟也是右衛翊一府的旅帥,他有什麼過錯,自己作為翊一府中郎將也脫不開責。今天在平康坊外,李道裕之所以提醒李元嬰要小心薛萬徹以後可能會給他使絆子,其目的也只是希望李元嬰不要把會興渡口那件不愉快的經歷上奏給陛下。不過從當時李元嬰的表情上看,李道裕估計自己可能弄巧成拙了,所以才會在李世民面前極力舉薦對李元嬰有救命之恩的薛仁貴,以期獲得李元嬰的諒解。
其實李道裕卻是想岔了,李元嬰壓根就沒想過把會興渡口的那件事告知李世民,一來正如李道裕之前所想一樣,打了薛士元一百棍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但是若將此事上奏,李道裕、薛萬徹,甚至是右衛大將軍李大亮都有可能受到李世民的處罰,一下子得罪了李大亮和薛家四虎,這麼不划算的事情李元嬰自然不會去幹。二來以他的身份,若是牽扯到十二衛裡面去,而且是十二衛中份量最重的左右衛,指不定他那皇帝二哥會怎麼想呢。
打發完王君去宣召薛仁貴後,李世民自道:「薛仁貴當然有功,不過李卿家一路護送二十二郎歸來,也不能不賞!李卿家,不知你要什麼賞賜啊?」
李道裕慌忙跪下道:「護送滕王殿下回京,那是微臣的職責所在,豈敢向陛下討要賞賜!」
「起來說話吧!這次二十二郎從陝州回京,一路上沒有出現什麼意外,這就是愛卿之功,朕還是賞罰分明的!」也許是為了加強其肯定的語氣,李世民少見地用起了「朕」這個一般只在正式場合才使用的自稱。
「賞罰分明……」李道裕慢慢地從地上站了起來,心裡暗暗叫苦,他怕的就是這個賞罰分明,還不知道滕王會不會把會興渡的那件事情上奏出去,現在得了賞,待會兒要是受起罰來,那就更重了。
李世民只道李道裕是在謙讓,也是,歷來臣下受了賞賜,哪個不推上三五次,以表示自己的高風亮節,更何況還是向君王討要賞賜,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是碰到了傀儡皇帝,哪裡能想到李道裕現在的心思。自顧說道:「李卿家現在是守右衛翊一府中郎將吧?驟然再遷也不合適。這樣吧,加本品為壯武將軍,賜彩段二百。」(注1)
「陛下,道裕才剛剛守右衛翊一府中郎將,這麼快就提升本品,怕是與禮不合吧?」李大亮隨即諫道,他的心思和其侄李道裕不一樣,只是覺得如此一來,李道裕恐會受朝野非議,當初在函谷道的時候,他就曾極力反對李道裕出任右衛翊一府中郎將。李道裕一回到長安城就去了右衛公廨交令,隨即到兩儀殿覲見,而李大亮早朝後就一直跟隨著李世民,李道裕還沒來得及將薛士元之事告知李大亮。而兩儀殿中的另一個大臣,左屯衛將軍阿史那忠則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他一個胡將,只負責天可汗的安全,其他朝堂之事一概不關心。
李道裕見他叔叔同樣反對,不由大喜,他叔叔在陛下心中的份量還是很重的。暗道,一筆寫不出兩個李字,阿叔果然和我心意相通!他卻忘了,當初在函谷道,李大亮旗幟鮮明地反對他出任翊一府中郎將的時候,他可是把他叔叔恨了個半死。
雖然李元嬰暗恨李道裕想把他拖到右衛內部的爭鬥中去,但是對他剛才極力舉薦薛仁貴一事還是很有好感的,低頭想了一下,然後說道:「臣弟今番回京,幸虧是在會興渡遇到了李將軍,承蒙其照顧,否則這一路行來,指不定還要受多少苦呢!」
李道裕眼前一亮,驚訝地看向李元嬰,滕王這是什麼意思?看這情形,滕王殿下應該不會再揪著薛士元不放了吧……如果是這樣,陛下的賞賜自然要得。
這時候,門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張阿難氣喘吁吁地從外邊走了進來,「陛下,孫道長已經在兩儀殿外候著了!」
「那還等什麼?宣!」李世民不耐地揮了揮手說道,然後把目光轉向李大亮、李道裕叔侄,「孫道長到了,那此事就不要再議了。就這麼定了,道裕愛卿本來就是正四品下的中郎將,授壯武將軍也是常例!」
李道裕現在的心思已經和原來截然相反,見陛下都乾坤獨斷了,自然是欣然謝恩。而李大亮唯有苦笑,正四品下的職事官授壯武將軍當然沒問題,但道裕任中郎將才三個月的工夫,而且他的年紀也尚輕。朝野中對他深得陛下的信任早就眼紅不已,他手下的右衛將軍薛萬徹就是一個例子,現在怕是更甚了。
少頃,一個鶴髮童顏的牛鼻子老道便出現在了兩儀殿上,自然就是初唐幾大妖孽似的人物之一,藥王孫思邈了。聽說這個牛鼻子已經九十七歲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唬人的,不過那一手醫術倒是不摻假。
「貧道見過陛下!」這老道在李世民面前也只是打了一個稽首。
孫思邈被請來也有兩年的時間了,李世民對此當然不以為意,降低姿態說道:「打擾道長清修了!二十二郎日前右腿受了傷,世民惟恐落下病根,還請道長施以妙手,世民不勝感激!」
****
注1:唐官制,不管有沒有實際管理職務的官員都各有品階,即散官。許多時候,職務與品階並不一致。《貞觀令》,以職事高者為「守」,職事卑者為「行」,仍各帶散位。文中「壯武將軍」就是正四品下的武散官名稱,「右衛翊一府中郎將」則是職事官名稱,品秩也是正四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