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節 氣象工作
「林業部門要人沒人,要設備沒設備,按說以現在的生產規模,以及今後的各類生產保障,木器廠沒個三五千人是根本不行的。這點,我已經向展總匯報過了,展總同意今後強化林業部的生產保障,各類物資優先配給。」
「這還有點意思,以前我們那的木器加工廠,那個不是上千人,那還是電氣化的生產哪。現在可好,蒸氣動力,還這點人,一半工人還是最近幾天才進廠的。」海林喝得有點頭暈了,不敢再喝,明天還要起早開會,便喊來生活秘書,讓她盛碗飯。
吳曠明也不再喝,要了點飯,就著沒有肉末的麻婆豆腐開吃,瞟了一眼海林的生活秘書,說:「你小子豔福不淺,秘書長得漂亮,菜做得也好。」吳曠明這次乾脆就沒買生活秘書,他搖號的時候號數偏後,又看不上b級、c級的女僕,現在還在吃食堂。
「嘿嘿,你也去買個吧,不上床,做做飯也是好的。」海林勸道「嗯,明天去女僕學校看看,選個做飯好的。食堂的飯自從不是曹大媽掌勺之後現在越來越難食了,也就執委會這幫牲口還能對付。」吳曠明一邊說一邊拍了拍飯桌,吃驚道:「我擦,你小子連飯桌都是黃花梨的?」
海林點點頭,不在意地說:「我屋裡就這桌子是黃花梨的,其他的都不是,很多元老都認識這種木材,用來做傢俱太扎眼了,其他的傢俱都用「坡壘」做的。」
吳曠明笑笑說:「你也太小心了,在原時空黃花梨還值錢,現在海南這木材有的是,各部門現在用得紫檀木、黃花梨的家具還少?別說東南亞的硬木資源,就是國內的也還沒到枯竭的地步。你用來造個別墅都沒問題。」
「話不能這麼說。」海林搖頭,「再怎麼樣硬木在本時空也是高級貨。」
吃罷飯,生活秘書給他們端來了農場咖啡、黎母山烏龍茶和農場雪茄。在吳南海不遺餘力的推銷下,不少菸槍元老都抽起了雪茄──再怎麼說雪茄也比香菸來得健康一點。兩人抽著雪茄,吞雲吐霧的聊起天來。他們不再討論工作話題了,開始談論女人的話題。他們先扯到了劉三和烏雲花的離婚案,接著又聊起了烏雲花的相貌身材,然後由此又扯到了一干女元老。在誰才是公認的女元老之花上,小小的起了一點爭論。吳曠明認為是柳正的老婆柳水心,海林則堅持認為金融口的吳迪的小姨子程馨馨最好看。接著他們有扯到了最近某女元老和某男元老之間的緋聞──嚴格說起來不算什麼緋聞,因為雙方都是單身。但是元老之間的戀愛還是第一回發生。
在一番沒什麼意義的空話之後,吳曠明告辭回去了。他一步一搖的回去,想著明天的製造總監的工作會,要催促一下蒸氣乾燥窯的管材的到位情況,現在火窯廢品率太高了。
正在胡思亂想,忽然腰間的小靈通滴滴一陣響──來短信了。打開一看卻是臨高氣象台發佈的颱風警告:今年第一號颱風已經通過東沙群島海域,正在向瓊北、粵西南方向運動,可能於明天傍晚前後在瓊山、澄邁、臨高、儋州或者雷州半島地區登陸……吳曠明大吃一驚,酒意頓時少了一半,趕緊往林業部辦公室趕去了。
海林送走吳曠明,在生活秘書的服侍下洗了澡,一絲不掛的躺到了床上。想了一下明天的工作,隨手用本子記下來。這會兒生活秘書也已洗了澡,身上披著一件絲綢的睡袍。慢慢爬上床。
「穿這麼多干啥?脫光!」海林吩咐著,把筆記本往床頭櫃上一丟,順手把小靈通也給關了免得擾了性質。
女僕趕緊脫掉睡衣,她剛仰面躺下,就接到了海林的新指令:
「趴好。」海林一邊命令一邊關掉電燈。生活秘書的身子在幽暗的光線下微微的發白。他哼了一聲立刻變身狼人。他大力**其還想著:「這次山東的人口來了之後,還要去女僕學校看看,要是有細腰長腿的高個妹子可得再買一個。不建個強大的後宮,這穿越可就白來了。
海天號北上山東的時候,1631年的颱風季節按時降臨了。六月初,第一次颱風襲擊了東沙島,在島上開採鳥糞石的工程隊受到了不小的損失:一艘大發艇沉沒,二艘空載等待裝運鳥糞石的百噸級的福船傾覆觸礁。碼頭的吊車倒塌,還損失了一段棧橋。另有十多人死亡和失蹤。
颱風經過東沙島給了海南島若干時間的預警。派駐在東沙島上的氣象站在颱風經過之後立刻發出了電報,借助無線和有線電報,不到3小時之後,整個海南島上的所有元老院機構全部進入了颱風預警狀態。沒過多久豐城號上的氣象雷達也發出了颱風即將臨近的警告。
進入六月是整個中國沿海的颱風高發季節。本時空在這段時間裡,遠航船隻基本上是不出海的。對外貿易基本上完全停滯下來。但是對於嚴重依賴航運的穿越者來說,停止航運就意味著他們的經濟和工業體系陷入困境。
自從d日之後,即使在颱風最為猖獗的七八月份,元老院的船隻也始終在海上航行。幸而他們的船隻當時還不需要航行遠途。船隻北上最遠不過到珠江口,大部分航運活動都是在北部灣和環海南島進行的,就算遇到惡劣天氣也能夠及時的靠岸避風。
當然他們算是相當的幸運──小冰河期的颱風數量和規模大大的減少了,而他們最脆弱的1629年度,襲擊臨高的颱風數量又出奇的少。讓他們在最弱小的時候免予自然的蹂躪。
當初他們選擇臨高作為第一塊根據地,也正是考慮到瓊北地區受颱風的影響是海南島上最小的。但是現在,元老院的旗幟已經飄揚在整個海南島上和珠江口,元老院必須得面對颱風帶給他們的困擾了。
元老院在高山嶺設置了氣象總台,在臨高各地又設置了七八個分台,各分台之間架設了有線電報。還培訓了若干觀測員。算是初步建成了臨高全縣的氣象觀測網絡。
從高山嶺的總台到全縣各地的分台都安裝了從舊時空帶來的和他們在臨高自制的各種氣象設備和儀器:從簡單的氣壓計、溫度計、風速表。濕度計到手持式的電子氣象觀測儀。
從舊時空帶來的船隻上也有基本的氣象觀測裝備,這樣結合起來進行每日觀測,儘管只有基本的氣壓,溫度,風向,風速、露點溫度和雲量,也大致能夠繪製基本的天氣圖,進行數據分析了。現在高山嶺氣象台僅對元老發佈的每日天氣預報就是這麼做出來的──當然準確率相當的低,小雨預報準確率低於30%。
但是在對氣象知識稍有瞭解的元老們看來,高山嶺氣象台的價值不大,主要是起到了培訓氣象人員的教育作用。氣象台的水平充其量就是一個舊時空的基礎站。主要還是累積觀測經驗培訓人員和改進儀器。
這並非元老院在氣象預報上不捨得投入──現代氣象預報所需要的氣象衛星、氣象雷達、超級計算機這些東西遠遠超過了他們的經濟能力和社會能力。就是純屬消耗品的無線電探空儀他們都不可能像再舊時空那樣的運用。
高山嶺氣象台即沒有衛星雲圖,沒有氣象雷達,也沒有無線電探空儀,更沒有氣象計算所需要的大型計算機。要做到長期氣象預報,唯一的方法就是按照傳統做法,在廣大的區域內建立起一個氣象觀測網絡,設立大批的觀測站、基礎站。特別是在極端氣候的發源地:西伯利亞、北極和太平洋上設置觀測站點。
通過無線電向總台發出當地的氣候狀況。手工繪製出天氣圖來。總台再根據各觀測站的蒐集到的氣象數據進行圖上作業。這是在沒有衛星照片前唯一有效的氣象預報方式。
然而在全國布點進行數據蒐集和預報是不可能的──至少在十年之內無法做到。因而執委會給氣象台下達的命令是:保障海上航行安全,做好颱風預報和保障農業生產,預報北方低溫寒潮。
豐城輪上的氣象雷達可以對登陸區域是瓊北的颱風做出相當準確預報,但是要做中國沿海的颱風預報,就得在颱風的策源地和主要路徑上設置觀測站。到關島去設置一個觀察站現在對他們來說未免力有未逮。科技部準備在東沙、西沙和南沙群島等地設置觀察站,同時,在巴達維亞的領事館也要做天氣資料蒐集的工作,儘量做到能夠對影響中國沿海的颱風做出預報。
至於後者,預報寒潮要在大陸上寒潮的必經之路上設置觀察站。科技部準備在已經有外派人員的北京、杭州和廣東等地設置若干觀測站,還準備在發動機行動結束之後在濟州島和東北設置觀察站。對寒潮的襲來做一些預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