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節 杭州城裡的市場
趙引弓說道:「你即是杭州本地的土著,就由你帶路隨意走走就是。」
蔡實新投入府,知道老爺身邊的僕役全是從廣東攜來,自己進來投效是個「外人」,若要在府邸中出人頭地,就得善揣摩上意。因而諸事十分仔細。
這會要他引路,這是他本地土著的常處了,當即打起精神來。揣摩老爺既是廣東來得富戶子弟,普通的玩樂享用應該不在心上。到得杭州之後,其起居使用有度,也不急於外出遊玩。應該不是貪慕江南的富庶繁華來杭州行樂這麼簡單,而是另有所圖。再想到最近打發他到街上購買《縉紳》,又關照他每日上衙門去買朝報,打聽市場上的各種商品行情,即似象打算在仕途上有所進身,又像是打算行商。倒有些捉摸不定。
思量再三,覺得帶這老爺往鬧市而去,即是遊覽又是讓老爺瞭解商情,必然能合了老爺的心意。想到這裡,打定了主意,將他往城內的主要市集引路而去。
轉過幾條巷子,房屋漸漸卑小,但是再小的房屋也都是磚瓦的房子,街面或鋪設磚塊,或鋪設碎石,也還算整齊。只是路邊街面垃圾隨處可見,風一吹,塵土飛揚。有的地方沒有排水暗渠,明溝裡污水橫流,夾雜著許多垃圾。
路上行人商擔漸漸增多,販夫走卒簇簇。趙引弓注意道本地拋頭露面,操持營生的婦女雖然不似廣東那麼多,但是並不罕見。相當部分的勞動婦女也不纏足,容顏也尚算可觀,只是個子普遍矮小──當然男人也不高大。
再看百姓的穿著氣色,又比一路走來的許多地方的百姓要好得多,神情也較為歡愉安定,身穿廉價綢緞或者優質棉麻布的中等階級的行人比例很大。明末的江南果然是中華大地上的一塊樂土!
當然,乞丐游民為數亦不少,有的沿街乞討,有的蜷縮在街頭巷尾的小廟廊簷之下,一個個破衣爛衫,面有菜色。不過這在本時空是再常見不過的事情,對趙引弓來說已經不以為奇了。
明代的杭州,在繁華上已經遠不如南宋的行在,即使相比之蒙元也有所不及。不過這裡畢竟是一省的都會,浙江又是魚米之鄉,全省的財富精華會聚此地。「水陸之要從,中外之走集,百貨所輳會」,又恢復了相當的繁榮,杭州城「內外街巷綿亙數十里……民萌繁庶,物產浩穰」,街道上「車轂擊,人摩肩」。
趙引弓隨著蔡實一路沿街而行,看著17世紀的杭州繁華勝景,對一個地地道道的宋粉,眼前的景色令他不勝唏噓。這副繁華圖景已經勝過他當初想像的十倍,行在當初的繁華又不知道是何等的模樣?
蔡實見老爺一路走來,並不言語,然而臉上神色複雜,頗有唏噓之色,心想莫非這趙老爺曾經到過杭州?擬或還在這裡有過一段奇遇?想到這位老爺年歲已經有三十來歲,口音也很奇怪,大概曾經是個走南闖北的人物。
「老爺,這裡就是壽安坊市。」蔡實說。趙引弓知道這裡就是南宋時候的「花市」,明代是一個綜合性的市集所在地,出售從各種手工業產品、蔬果、糖果米麵食品等物,還有夜市。是杭州城內的一個較大市場。但是這個市場在明末已經衰落了,規模不到極盛時的十分之一。
趙引弓隨意而行,這裡人多擁擠,又有許多擔子,蔡實趕緊上前吆喝開路。趙引弓一行人沿著街道,在人群中緩緩前行。
古代城市,街道狹窄,按照舊時空的標準,沿途最寬的「大街」也不過是條寬一點的「巷子」而已。寬度不過五六米而已。勉強可以跑兩輛汽車的水平。不過地面有石板鋪砌還算整齊。除了店舖之外,沿街又有許多攤販將裡面佔去大半,兩邊的店舖的店招向街中延伸,看上去密密麻麻,尤其擁擠。蔡實和兩名鏢師費了很大力氣才算是在人群中擠開一條通路來。
趙引弓看似走得很隨意,實際對店舖乃至攤販銷售的商品很注意。不時步入店舖選看商品,還常常問個價錢。蔡實為了表功,往往要擠上去用杭州話講價,趙引弓都一笑,搖手而罷。幾次下來,蔡實知道老爺其實是在看市場的行情,愈發對自己當初的判斷有了信心。
趙引弓的確是在調查市場行情。壽安坊市是一個以零售為主的市場,從這裡能看出當地百姓的消費能力。商品喜好和大致的物價漲落。相比之廣州,此地的物價水準一點也不低,看來同樣有大量的白銀在這裡流動,商品的種類也非常的多。此處雖然不是紡織品的市場,店舖裡零售各種綾羅綢緞、棉麻布匹種類繁多,顏色各異。連歐洲產的呢絨、印度和東南亞出產的棉布也有銷售。顯然本地的市民階層消費能力是相當可觀的。
「再去一個市看看。」一行人兜完市場,趙引弓關照蔡實,再去一個市,「去東西要賣得便宜的地方。貨物一般窮人百姓都買得起的。」
蔡實不解,但這是主人的吩咐不便駁回,便引一行人往馬婆橋而來。馬婆橋上下街一直延伸到升仙橋和望仙橋亦有一個市場。
還沒有到路口,遠遠的就聞到了一股牲畜糞便的臭味。日近正午,街上的行人已經不多,攤販也大半收市,只有少數商販在收拾物品,準備離去。街面上到處是垃圾和牲畜的糞便。趙引弓看了看,這裡和壽安坊市又不相同,首先是店舖要少得多,規模也不甚齊整,多得是各種挑擔的行商小販。售賣的貨物也很雜,從布匹、衣物、牲口。器皿……無一而足。許多顯然是舊貨,倒有點象破爛市的感覺。
「此地倒是有京師鬼市的意思。」趙引弓看書的時候知道北京有「鬼市」,專在黎明時分擺攤設集,售賣各種舊貨和假冒偽劣產品。
「回老爺,此地名『東花園市』,又名『窮漢市』,賣得物件多半是價廉破舊之物。自開城門設集,到正午即散。」蔡實說,東花園市的商販許多來自四鄉。也有賊人在此處銷售不值錢的贓物。
一行人信步前行,一直走到一座石橋橋畔,橋上有「望仙橋」三個字。蔡實說過橋就是望仙橋街,是本地的布市所在。外地和本地產的布匹都在這裡做大宗交易,集中了許多布莊。
趙引弓來了興趣:「走,去看看。」他一揮手中的扇子。
望仙橋是座不大的石橋,看上去很類似他在舊時空裡水鎮游中常見的橋樑。小巧又雅緻。他舉步上橋,快走幾步,卻像被人猛得拽了一下似得停住了腳步。
橋面上赫然躺著一個面目黃腫的人形。之所以說是人形,因為整個人的身上骯髒不堪,滿是泥土,甚至還有垃圾。看身材大小,不過是個七八歲的孩子。
街道的上餓殍、路倒屍,不管是在廣州還是走過的沿路州縣,這種場景全是屢見不鮮的。趙引弓過去見到了還有些覺得不忍,現在已經是司空見慣。蔡實當即趕上幾步,引他往橋面的另一邊走去,口中還罵了一句:「死哪裡不好,非死在這橋面上!」
話音未落「屍體」卻動了一下,還發出一聲輕微的呻吟。原來人還沒有死。
蔡實不以為意,請趙引弓過去。
趙引弓這會卻起了惻隱之心,走到近旁看了看。仔細一看,是個女孩子,身上一絲不掛。蓬頭垢面,身上還有些地方化膿了在流著黃水。看上真是即骯髒又噁心。也不知是誰家丟棄的。
他示意了一下,身邊的鏢師立刻用手探了探女孩的鼻息,又摸了摸脖頸旁的血管,回頭對他點了點頭:
「回老爺,是個活人!」
身邊的蔡實說道:「老爺,這橋邊橋面小人每次來都有這樣的人。都是家裡養活不了的孩子,有的是逃荒來得,丟在這裡,冀圖有人收留。老爺不必在意。」
趙引弓知道蔡實說得是實話,往杭州來的一路上類似在路邊垂死待斃的人他見得實在不少。但是要趕路沒法收留。雖然儘量收容孤兒是元老院的一貫方針,但是這個孩子收留了也未必能救活。把她丟在這裡任期自生自滅似乎是最好的選擇。反正在這個亂世裡,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死。
遲疑了片刻,趙引弓最後還是說道:「帶走吧。」
蔡實覺得有必要提醒新主人:「老爺!這孩子這副模樣,怕是帶回去也活不了。就算能活也得醫治調養,起碼一年半載派不上用處……」
「把這孩子帶上。」趙引弓說道,「雖說生死在命。但是這樣坐視不管,我實在不忍。」
蔡實趕緊說了一句:「老爺善心!」說著也不顧孩子身上骯髒就要動手去扶她起來,口中猶自嘟噥:「你轉運脫困了!有這位老爺願意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