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奸臣之女》第250章
☆、成熟的皇帝

  襲爵的問題僵持不下,雙方各持己見,也不知道單純是為了面子,還是別的什麼原因,勳貴分明已經乏力,卻還在堅持,正義之士們也只是說著車軲轆的話,依然不肯退步。

  池脩之提出的看起來像是一個折中的方案,雙方不明真相的群眾都很震驚,震驚完了就指責:憑什麼呀?他們明明已經堅持不下去了,只要再堅持一下,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池脩之,你這是要坑我們嗎?

  好心解決問題的池脩之被兩派一齊鄙視,雙方固然不彈劾他,見了他卻也沒有太多的好臉色。正直之士私下議論,背後又翻了一回池脩之的黑歷史,認為他這個過於圓滑。勳貴們則認為,這個建議很矬,不能滿足大家的願望。世家倒覺得他有些“軟弱”。

  蕭複禮卻很是讚歎。小皇帝伸手又托著本書,左思右想,倒是確定這是一個平衡之道。雖然他很不甘心要給有爵之家繼續優待,對國家目前的狀況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大家都不滿意卻能夠勉強接受的辦法。

  蕭複禮的心中,已經取中了這一條建議,尤其是算一算,發現自己並不虧本之後。他微微透露了一點自己的意思,僵持雙方都不肯應聲。

  一片抗議聲中,雙方的陣營也出現了動搖。首先是部分封地並不是那麼富裕的諸侯,算一算自己拿到手的實惠,至少是不虧。世襲不易,口上這麼喊著,潛意識裡未必就覺得一定能成。有了這麼一個突破口,力量對比就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眼見形勢一片大好,正直之士緊密圍繞在袁曼道的周圍,開始窮追猛打。

  兵家有語“窮寇莫追”,說難聽一點叫狗急跳牆,說通俗一點叫兔子急了還會咬人。正直之士大多也算是公心為國,少數人也可以說有些仇視權貴的心態,其堅持的結果也真是對國家有利。然而由於態度過於惡劣,居然引起了反彈!對方原本要讓步的,發現他們蹬鼻子上臉,人家又往前跨了一步了!

  如此反復,蕭複禮想沉住氣也不行了。一個國家,最忌諱的不是外有強敵,而是內部生亂。這麼吵下去,朝臣們該分明站隊了,到時候黨爭一起,國家什麼正事都辦不成了。妥協妥協……其實他一點也不想妥協!當皇帝,就是得學會受氣,蕭複禮這樣告訴自己,然後逐個召見宰相。

  皇帝開始協商了!

  李幼嘉是最早被叫到大正宮裡單獨奏對的,聽聞蕭複禮問他的看法,李幼嘉堅定地道:“世爵世祿,危害極大。固可保功臣子孫之平安,也是把人都養廢了。池脩之之策很好,既不至於過急,也不至於過緩。”

  身為一個專業的補刀黨,如果只局限於朝上打嘴仗,顯然不是個合格的技術人員。李幼嘉的補刀功體現在方方面面:“聖人沒有發現麼?自從池脩之之策奏聞之後,有些人的心思已經動搖了。”

  蕭複禮咕噥道:“被一激,又回去了。”

  李幼嘉很是和氣地道:“聖人不妨與大家談一談,單獨談,讓大家都克制一點,”接著補刀,“只要大家不那麼衝動,下面就好辦多了。均苦樂是均平,元勳軍功與外戚等承襲不同,是分化。是一而二、二而一,為的就是反對的人少一些。就照著這兩條路走,早晚功成。”

  蕭複禮深思道:“池尚書之策已盡善盡美矣!眾人不惜犧牲,圖的也就是個封妻蔭子而已!我治國,又少不了這些人。下手太剛強,則我初臨朝,威望不及景宗(老皇帝),恐難服眾。屆時爭執又起,耽誤國事,是為後世開惡例。”

  李幼嘉識趣地道:“諸侯廣占田地、奴婢,世代相因,亦非國家之福。先朝多少代,皆因兼併、臣強國弱而亡,這是必得治的。惜乎眼下不得良策以根治之。”

  蕭複禮自嘲地道:“景宗朝喪一柱石而爭來的大好局面,就要葬送在我的手裡了!”

  李幼嘉連連擺手:“聖人不要灰心!其實臣曾以鄭相公的學生自居,鄭相公曾言,萬事毋沮喪,一天做不到的,就兩天,只要做,總能成。”

  “善哉斯言!”蕭複禮又恢復了一點信心。

  李幼嘉見狀長出了一口氣,蕭複禮又問李幼嘉,還有什麼可以補充的。這正對了李幼嘉的專長,他想了一想道:“爵位之事,眼下只得如此。聖人親政日短,有些事情,景宗也是壯年才能辦得到。然則萬事皆由韋知勉所願,未免荒唐了。嫡庶之分,聖人一定要堅持啊!”

  蕭複禮冷靜地道:“這個我省得。一旦松了口,我家無寧日,”他認真地考慮了一下,招招手,示意李幼嘉靠近,“丞相也要堅持啊!我記得先帝時亦曾論過嫡庶的?”

  李幼嘉會意:“正是!景宗時更是議過,毋以妾為妻!”

  蕭複禮心中大定:“卿定要持之以恆。”

  “臣敢不從命!”

  ————————————————————————————————

  送走李幼嘉,蕭複禮定定神,決定召李神策來,希望通過李神策放出風聲,溝通世家。在他的名單上,杞國公、應國公等也是要談一談的——當然也忘不了退休老幹部鄭靖業。

  李神策往蕭複禮對面一坐,就知道這小皇帝要說什麼,心中也是百感交集。自從做了宰相,李神策發現自己的脾氣都快磨沒了。作為主政全國的人,李神策完全明白這事兒不可能恢復到世襲而不降的局面——客觀條件完全不允許。李神策終於明白了魏靜淵的苦處,也知道鄭靖業還不算太混蛋:只要是個目光長遠的政治家,就會發現,世爵必須裁抑,特權階級的人口只會越來越多,挖國家牆角只會越挖越兇殘,必須加以抑制,必要的時候不止要讓他們放血,還要抽脂割肉!

  李神策心裡已經許了池脩之的建議了,只是不知道要怎麼跟世家開口而已。現在蕭複禮給他遞了個現成的藉口來,李神策答應得也很痛快:“聖人所言甚是!國家耗不起了。”

  蕭複禮感動地道:“李相能如是想,實是國家之福。李幼嘉能如是言,我不算太詫異,相公如是言,實是令我感動。只是這樣,要把相公架到牆上啦,我很不忍心。先生說,景宗常憶魏靜淵,以為負一良臣,我不想後悔,我不欲避事——相公不妨透些風聲,朕意如此。”

  李神策深深地看了蕭複禮一眼,生出一股豪氣來:“聖人何出此言,為國家臣不避水火。且這樣對世家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免得鎮日裡衣食不愁、不愁出仕,連子孫都不用愁,養出一群廢物來。”

  蕭複禮加了一句:“我去崇道堂聽課,先生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人亦如此’,相公所言,正可為注啊!自己弱了,別人都要強。”

  李神策的心,複雜得自己都分辨不出來:“就是這樣!就是這樣!”

  蕭複禮一連搞定兩位宰相,心中大定,繼續請了袁曼道來。袁曼道的年紀已經很大了,鬚髮皆白,做這個宰相,純粹是蕭複禮趕鴨子上架,要用他來壓一壓人。看到老宰相顫顫巍巍地進來,蕭複禮親自跑出去攙他入內,袁曼道感動地道:“不敢,不敢。”

  蕭複禮誠懇地道:“相公本該安享天倫,是我又勞動相公了。”

  袁曼道年老,說話也是慢吞吞的,聲音還透著點兒嘶聲:“應該的,應該的,臣山野村夫,一介寒生,受朝廷三世恩遇,本無以為報的,”話鋒一轉,“人老啦,有時候會有些小私心,然則襲爵一事,聖人,真不能讓步啊。國家,國家……”

  蕭複禮飛快地介面:“國家養不了這些人,長此以往,國將不國。前朝之鑒不遠,數朝傾覆動盪,皆因這糜爛腐敗。”

  袁曼道點頭:“看來聖人明白噠——”

  蕭複禮慢慢解釋道:“但是,總不能這樣耗下去,這件事,我是寧願耗到持魏公之議的。然則,為此一事,使朝臣勢如水火,開了黨爭之惡例,多少好局面都是這樣蹉跎壞了的。”

  袁曼道的表情也嚴肅了起來:“聖人所言甚事。謀國看長遠,聖人得之矣。然則為國也是貴在堅持的,不能萬事都說我看長遠,卻不挪步子乃至讓步,這樣看不如不看。”

  蕭複禮誠懇地道:“受教了。”

  “池長安似其岳父,心思靈動,所獻之策想必也有韓國夫人的手筆,只要為國家好,這都沒什麼。”

  蕭複禮點頭:“是。”

  “憑心而論,此議甚佳。然則……爵不可濫授。臣只擔心,改封戶為錢糧之後,聖人、群臣都會鬆懈啊!有封戶者,聖人攤開輿圖,這裡標一個那裡標一個,或能警覺,納稅的百姓越來越少了,掌握的土地越來越少了。若是錢糧,只會想,不過耗費若干銀錢而已。”

  蕭複禮道:“老相可具本。大臣盡可諫我,不可傷及國家。”

  袁曼道大為讚賞:“聖人有此心,非但不會傷及國家,也會增添聖名啊!”

  ——————————————————————————————————————

  有了說服宰相們的經驗,蕭複禮信心大增,約談了鄭靖業。

  鄭老先生代女兒管理學校,管得學校蒸蒸日上。專業的就是不一樣!職業經理人比鄭琰這種二半調子強太多了,鄭老奸臨老臨老在學校裡還收了一群小粉絲,心情好了,與顧師兄聊天,讓心情變得更好,心情不好了,把李師弟氣得炸毛,看到他不開心自己也就開心了,仿佛又回到了在季繁門下求學的少年時代,日子過得十分滋潤。

  接到蕭複禮的邀請,鄭靖業扔下炸毛炸到一半的李俊——當時正在為襲爵的事吵架——來到了大正宮。

  鄭靖業很爽朗地開口:“聖人臉色輕鬆了不少,想是有什麼好消息?”

  蕭複禮把自己的打算等告訴了鄭靖業,鄭靖業道:“這是好事,論起來,還是如魏公之議為佳,奈何朝中不能等。聖人斷不可在這個時候忘了還有外敵,狄人恢復得其快,他們沒有天朝這樣繁瑣的教化,凡事極簡,就是說,重新起來也很簡單。若是掉以輕心,恐為其所趁。”

  蕭複禮又被提醒了一回:“怪道馬駿又來求互市,他們已經又有東西可以交換了!”

  “看來聖人對池脩之所獻之策有所決斷了?無論聖人要如何,臣總是領旨的。臣的爵位,又不是拼殺來的,是白揀來的,襲不襲,都是那樣了。國家為重,國家不好了,我等這爵位,找誰支俸祿去?”

  蕭複禮愉悅地道:“不愧是鄭相公。”

  “哎~老啦~聖人,凡一策,尤其是從別人錢袋裡拿錢的,總是交口稱讚的少。成與不成,也要看如何去做。聖人不妨與一些人再談一談,如杞國公、應國公等,有人帶頭,就有人回應。”

  蕭複禮也是這樣想的:“我亦如是想。”

  鄭靖業又拍胸脯保證,他不會拖後腿,蕭複禮開心地把他送了出去。

  接下來就是約談外戚,杞國公是皇太后的父親,應國公是皇后的父親,要按池脩之的方案,他們家只能襲三代,然後就要降。眼看著別人家襲的是五代,真是“不患貧而患不均”了。顧鼎有顧益純壓著,還有顧彝等通風報信,雖然有些猶豫,還是應了。

  杞國公也答應了,卻試探著提出,如果所有諸侯同一品級的俸祿一樣,那要襲的代數也要一樣。同時,杞國公提出了一個很實際的問題:“公主、郡主及諸命婦,之封戶亦各有不同,當如何?”

  蕭複禮道:“這些都可以按等計算,”想了一想,又添了一句,“皇子、皇女以嫡庶、班輩俸祿各有差。襲爵之年載,朝議可以商量。”

  杞國公比妻女更識時務,也答應了。

  該談的大佬們都談完了,池脩之的建議就得到實施了?

  怎麼可能?!

  單是不同途徑得來的爵位各襲幾代就有一番爭吵,又有,各等級要發多少俸祿也是爭執的焦點。又有大佬們答應了,卻不聽大佬話的小弟們在鬧騰。作為一個皇帝,蕭複禮表示,他已經慢慢習慣了這種朝堂生活。

  習慣了也想吐槽啊!

  鄭琰又被請到了翠微宮,是的,這事兒又拖了數月,又到了避暑的時候了。

  ——————————————————————————————————————

  看著鄭琰小心地坐下,蕭複禮心裡湧起一股起來的感覺,這個動作,略眼熟啊!對了,好像夏美人有身子的時候,也是這樣,難道……

  蕭複禮收起了八卦的心思,咳嗽一聲:“先生還住得慣麼?”

  鄭琰微笑道:“自家別業,住了十幾年了,自然是慣的。若是問榮安郡太夫人,她也是住得極好的。我總讓春華去聽聽她訓話,太夫人讀書不多,道理卻是極明白的。人有的時候啊,會為外物所惑。如今的女子,講究女紅、講究才藝、講究個琴棋書畫、講什麼廚藝,是捨本逐末。我肯奉養太夫人,非止是為你,也是為她是個明白人,讓我樂意親近。”

  蕭複禮心裡暖暖的,又有些遺憾:“少時常聽慈訓,今日見面都有些難。”

  鄭琰道:“夜深人靜的時候,把那些聽過的道理再想一想,就會覺得人並沒有走遠。”

  “哎~有時候我就在想,大臣們要是也這樣質樸無文,心裡好了。”

  “是為爭執的事情?”

  “嗯,尚書所議,已是最好了,我心實欲從魏公前例,可還是有人不依不饒的。先生,平衡之道,委實博大精深。”

  “不要拘泥,不要捨本逐末,一個人,不可能討好所有的人,對得起天地良心就行了。”

  “先生,有辦法解此謎局嗎?”

  鄭琰道:“講明白!”

  “講明白?已經講得夠明白了。”

  鄭琰搖頭道:“還不夠,你們說什麼了?國家會承受不住?百姓需要體恤?世無萬代不易之法,唯有教化人心。掰開了,揉碎了講給他們聽。明白地告訴他們,讓他們自己算一算,五代以後,若不降等,會是個什麼局面!

  他們的嫡長子要襲爵,次子、庶子要有蔭、出仕,全盯著朝廷這麼點收入,朝廷還能剩下什麼,國家瓦解了,他們一群只知道吃祖宗飯的還能剩下什麼?鎮日裡吟風弄月,到時候會有什麼下場,能守住家業嗎?

  季氏穀氏,數朝名門,出了多少俊傑,子孫不思進取,一朝改朝換代,太祖曾作媒,把穀氏女說給親信大將。說得好聽是聯姻,世人稱之為‘美賞’,與賞賜奴婢有多大差別呢?——要把後果血淋淋地給他們看!”

  蕭複禮有點呆,大臣們討論,也會嚇唬對方說什麼百姓會揭竿而起一類,還真沒有鄭琰這樣直接推理出——到時候你們一群敗家子只好被當肥羊宰或者成為“曾經身份高貴的奴婢”這樣的搶手炫耀品。你們在作死,鄭琰的中心意思就是這個~

  鄭琰喘了口氣,向蕭複禮推銷她的學校教育的想法:“他們不襲爵,還能做官。然而做官也需要考試,聖人,把一群廢物收到朝廷裡來,你不擔心嗎?”

  蕭複禮已經習慣了鄭琰“掰開了、揉碎了”的教學方法,認真思考了:“世上有沒有千秋萬代的朝廷?改朝換代,大臣還有能繼續高官厚祿的,前朝皇室雖然受到優待,但是能過得自在嗎?如何能讓子孫不偏居一府?”這樣的世紀難題。【1】

  按,前朝皇室在正統天朝是受到優待的,所謂優待,乃是為國賓、上表不稱臣,奉前朝之社稷、宗廟,用前朝正朔本色之旗鼓,劃一塊地,成為國中之國——這個地方相當之小,也就是夠支撐以上生活而已。【2】

  蕭複禮悚然而驚,不得不承認:“非先生,不能有此言。誠如此,當如何是好?”

  學校教育、衝擊蔭官朝廷世家官場與開啟民智、發展生產力相結合【3】,是鄭琰給蕭複禮開出的藥方。當然,她主要講的是前三個,最後一個只能慢慢搞,歸結起來,就是一句話:“與時俱進,毋懼強敵。”

  蕭複禮牢牢記住了,咳咳,所以說,對小孩子洗腦,一定要趁早!

  ——————————————————————————————————————

  蕭複禮這小傢伙沒看錯,他先生家又要添丁了,時隔數年,池脩之又要再當一回爹,開心得不得了。崇道堂裡在鄭、李辯論的基礎之上,又開始仔細推演世襲的危害。與此同時,李神策、李幼嘉、袁曼道、杞國公、應國公等應開始了遊說與奔走。鄭靖業明確表示了支持,文昌侯家首先回應,接著成國公等亦如是。

  勳貴們想的是,錢雖然沒變,但是爵位能多襲幾代,這樣也很好。至少蔭官什麼的,那是賺的,對發展家族勢力是有好處的。否則這麼僵持下去,再僵個十年八年的,新方案沒出來,老一輩又要死幾個人,己方勢力便要弱,連這個都爭不下了。

  然後,大家發現上當了!補刀黨出現了!從開國至今已經過了N代了,皇帝都換了六七茬了,就算讓你襲五代,從你家祖宗開始算,你也沒襲位了= =!所謂要繼絕嗣的聲音已經弱了許多,大家開始關心自己的利益了。

  蕭複禮適時表示,大家的爵位計算,從現在的爵位持有人開始算。杞國公的要求最終沒有得到滿足,外戚等“非匡扶社稷之功”三代之後就必須降等。戶部、太府等在皇帝和宰相的監督之下,結合現在的諸侯人數,開始計算什麼樣的等級拿多少俸祿合適。

  池脩之一開心,又推出了一個配套措施:國家自上而下地辦學。天朝本就有重視教育的傳統,政府也辦學,力度卻沒有那麼大。池脩之提出了以京城為中心,逐步向全國推廣學校教育的建議,同步推行考試、報考官員制度。

  這一回,他的提議得到了熱烈的回應——分明是給大家送做官的機會的嘛!

  蕭複禮順水推舟,令池脩之寫出章程來。又點名讓他參加了新爵位待遇的評議工作,這是一個很浩大的工程,全國有侯以上爵位的足有數十人,封地分佈在全國各地,豐歉程度各不相同,需要一一評估,還要控制在一個不讓諸侯馬上覺得生活不變的程度內。又有關於皇室成員的嫡庶之間的待遇差別問題,只有更複雜。

  這項活動從夏天一直計算到了冬天,才算有了初步的結果。

  蕭複禮與諸侯盟誓,藏匣與太廟,表示:不再改易封爵之制。

  拖延了數年的爭議,最終在皇帝不願意看到朝廷養成扯皮習慣之下,得到了比較快的解決。剛剛處理完一件大事的皇帝,又遇到了新的難題:快要出嫁的平固長公主,不知道從哪裡聽說了鄭靖業退休休養的別墅裡有座水底屋子,她想要!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