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繼續發盒飯
外祖母為小功親,五服之第四等,其服以熟麻布製成,視大功為細,較緦麻為粗,服期五月。按制,鄭琰與家中子女為池脩之的外祖母守制,當減一等為緦麻。緦麻,五服之末等,次於「小功」,服以較細熟麻布製成,做功也較「小功」為細。
池外婆過世,家中無男丁,於外需池脩之照料,於內則由鄭琰幫襯,舉凡發訃聞、見賓客、換佈置乃至取棺木、定碑文等等一應事務,都由池氏夫婦來操辦。
池外婆的喪事也只有讓池脩之來辦,才能辦得風光一點了,否則光是這追贈的事情,就沒有現在這樣的等級。池外公在世的時候做過七品小官,追贈的時候有池脩之戳在那裡,給池外婆就再增上了一級。且這追贈的學問也挺大,同是追贈,同樣的品級也有不一樣的待遇,就跟追諡皇帝似的,文、武和幽、厲,那就不是一個檔次的。
是人都知道這場面是池氏夫婦撐起來的,然而名義上的喪主卻是池舅媽谷氏,池脩之並不算是外婆家的人。
池外婆家的親朋故舊早已漸次凋零,有也是些小官又或者已經淪為平民的,倒是看在池氏夫婦面上、以「世交」名義出現的人著實不少,此情此景,池脩之感慨良多。
沒有「孝子」,也沒有許多的親族,這喪事雖然有權勢作門臉,辦得也不如周全人家那樣體面,許多儀式完全沒有辦法做全了,最後埋葬也顯得有些草草──人少,真是沒辦法。
池家幾個孩子也在池外婆堂前磕頭上香,因不是這家的子孫,守靈也不合規矩,只有池舅媽全程支應到底,十分辛苦。
因不是事主,鄭琰也就不去攬那個事,把該做的做完,就退到一邊。谷氏到底也算是末落世家女,雖然一直空谷幽蘭似的活著,家中一應柴米油鹽就沒操過心,於禮儀上的事情卻是懂的,喪儀上的事情倒也辦得有模有樣。
鄭琰得了空還得回家──她家裡那一攤子事可比池外婆這些事多得多了。
看到鄭琰回來了,葉遠還嚇了一跳,因是數代老僕,故而多問一句:「娘子怎麼回來了?那頭事多呢,舅家娘子不像是能頂事的人。郎君獨自在那裡,支應不到內宅的事。」
鄭琰道:「我看著她主持這事還是妥當的,依禮而行便不會出錯。夫君在那裡了,我再不得空回來瞧瞧,家中應酬要怎麼辦?」歎一口氣,「再者,我們都在那裡了,倒有一大半的人不是衝著事主去的,弄得太熱鬧了,不像個樣。」
葉遠不再多方,家中不少庶務他能給支應,獨這應酬,他的身份差得太遠。遂上前彙報了一些外務:「先前有些帖子還是積下來了,如何處置,還請娘子示下。」
「先前能見的都已見遍了,這些,等會兒拿郎君的帖子回了吧,就說正在孝中,請他們多擔待了。」
葉遠應聲告退。
鄭琰回到正房,阿慶迎了出來:「娘子可回來了,累壞了吧。」上前服侍鄭琰換了衣服洗了臉,又上熱茶點心。
「還成,春華他們呢?」
「還在寫功課。」
「不要去打攪他們了,這些天他們也累了。」因有孝,春華和長生就都在學校裡請了假。這孝不大不小的,既不好天天守著池外祖的靈堂,也不好曾外祖母喪事沒辦完就上課,就都在家中自習。
阿慶自從當了媽,行事比以前更是利索,嘴皮子也快了:「郎君還在那邊呢,娘子先回來了,那邊的舅家娘子可不是什麼能頂事的人,到時候有事找不到娘子,別再落埋怨了。」
不等鄭琰開口,阿肖就道:「郎君卻是明理的人,至於埋怨不埋怨的,就是做得好了,也未必能得一個好字呢。就是眼下這樣的喪事,還不定是不是有人要嚼舌頭呢,管得多了,說你外姓之人攬事;管得少了,又說你親戚不肯幫忙,嘴長在別人身上,哪是由咱們作主的。再說,還得處置家裡的事呢。」
阿慶歎道:「是呢。」又小聲一道,「現在下就只剩下舅家娘子一個人了,那位可不是什麼省心的主兒,看著跟喝花上露水長大的神仙似的,留在原宅裡,出個事又是咱們照顧不周,接過來,且有得礙眼了。」
鄭琰瞪她一眼:「別亂說!她是不肯過來的,再艱難,也要守著本家,單這一條就夠讓人佩服的。」
阿慶與阿肖對望一眼,心道,守來守去的,還不是要讓別人養?好吃好喝的供著,萬事不操心,還要擺一擺長輩的架子,有什麼好佩服的?──當著鄭琰的面卻不說這話了。
鄭琰晃晃脖子:「不說這些了,趕緊的,把要改的都改了。全家大小的衣服,喜慶的顏色是沒法用了,冬裝已經訂下了一半的份量,交來的就先算了錢,另一半現在也不用做了,趕緊改些素色衣服吧。他們小孩子只是緦麻,年紀小太素淡了也忌諱,不要太花哨了就好。還有帳幔等物,也去了豔色的。」
原本準備過年的東西,因這一喪事就要推倒了重來,雖不是一姓之親,到過年的時候全家也還在喪中,就不能吹拉彈唱的太熱鬧了。過年就要圖個熱鬧,再雅致的人家到這會兒也不免大紅大綠起來,還有各種應酬,都要重新考慮了。
阿香飛快地記了下來,又說:「那郎君過陣子啟程北上,帶的行李是不是也要略改一改?」
鄭琰早在池脩之還沒回京的時候,就給他訂了數套冬春的衣服,好在考慮到池脩之是去幹活的不是去顯擺的,她給準備的衣服都不花哨,顏色也是冷色系居多,需要替換掉的並不多。
「再添幾套素服罷,再量一量尺寸看有沒有要改動的。」在司州的裁縫未必有京城的好,留下尺寸,在京中提前給池脩之置辦好夏秋的衣服送過去,穿著也齊整。
阿祁又回給春華訂的數副耳墜,闞霖那裡飛快地先送了幾套過來備用,打開匣子給鄭琰挑看:「樣子都很別致。」鄭琰選的耳墜都是小巧精緻的,縱有鑲紅寶石等的也留了下來,預備出孝給春華戴,現在戴的就是銀鑲著小珠子。
又說了一些過年人手的安排,鄭琰把阿慶單留了下來:「我有件事,卻是要問一問妳的。」
阿慶心道,我回來的時候把該彙報的都彙報了呀,郎君也很乖,木有什麼緋聞。口上道:「娘子只管問。」
「春華、長生都大了,長生也讀書了,學堂裡不缺同窗,在家裡身邊總要有些差不大的人一道才好,我記著妳家裡的阿青與長生差不多大?可願放在長生身邊?」
阿慶喜不自勝:「這還用問我麼?我是打小伺候娘子的,阿文是侍奉郎君的,阿青當然要服侍大郎。」
鄭琰道:「也不白使妳的人,長生讀書,不許帶書僮伺候,可他們小孩子家聚在一處,要是能聽課,也隨他。將來學堂會開得更大些,我估摸著,助教們抬抬手也教得書僮一二。阿青要是有悟性,我與郎君都不會攔著他上進。」
阿慶是知道鄭氏的習慣的,鄭安國、徐梁皆是鄭靖業書僮,於今如何?鄭琰早有讓葉文脫籍之意,但是葉遠死心眼不樂意,葉文自己讀書有限,也不樂意到官場上混。
如今鄭琰有意抬舉她兒子,阿慶一半是覺得在池家也不錯,一半也想兒子出息。不管哪一條,跟著長生也總是不錯的,當下應允:「都聽娘子的。」又建言春華也是半大姑娘了,該從小養幾個侍女慢慢培養成心腹才好。
鄭琰笑道:「她那裡我留意著呢。」
當下通知葉遠,把阿慶的兒子葉青給了長生跟著,鄭琰還有計劃給長生再添幾個年紀相當的小廝,卻是要慢慢評估了。
她對池春華更慎重一些,說不好聽的,兒子粗糙,不老實了就揍到他老實,對女兒的管教卻要小心許多。女孩子容易吃虧,特麼萬一弄個紅娘來,幫著小姐去私會張生,臥槽!殺她全家都來不及!
※
處理完家中的事情,鄭琰還要到喪禮上再晃一晃,告辭池脩之家中之事俱已安排妥當。池脩之外人面前總是冷清一張俊臉,現在熬得更是白中透青,聽鄭琰說:「都安排好了。」之後,才透出一絲疲態來:「葉家的孩子自是信得過的,都照娘子的意思來吧。娘子辛苦了。」
「跟我還客氣什麼呀。還有一事要問你──舅母以後還住這裡?」
池脩之點點頭:「我問過舅母了,她還是要守在這裡的。」
「那咱們還照舊奉養就是了。」
池脩之欣慰地道:「我要出外,總是麻煩妳。」
「你就是在家裡,這也是我的事,時候不早了,你瞇一會兒,過兩天就要啟程了。」
外祖母並不是親祖母,北方正在用人之際,池脩之也只能在喪事辦完之後就回司州。喪外祖母的,不給丁憂也不用丁憂。池脩之年都沒在家裡過,就得回去了──過年了就得組織春耕生產,現回去就來不及了,得提及做計畫。
因池脩之遭逢外祖母之喪,留京期間的許多活動都被限制了,連顧益純和鄭靖業那裡都沒能去幾回。只在離京之前悄悄去拜訪一下,顧益純對學生比較放心卻也止不住關心:「大戰在即,別的事情尤事,但涉戰事,無不小心。年輕人都有雄心,你卻要穩住!」說得池脩之臉上微微泛紅。
鄭靖業卻又是另一番說詞:「要勇於任事,不要以為只有衝鋒陷陣就是有擔當了,後方的事情才是真正的千頭百緒,只有後方穩住了,前方才能有成果。苦點累點不要緊,真正心裡透亮的人都看在眼裡呢。」
池脩之心知朝上反對再興戰事的人並不算少,雙鷹王突進境內又亮出了鋒利的屠刀,存在感太強烈了,激起了部分人的鬥志,也嚇破了部分人的膽,議和的聲音也不算微弱。鄭靖業卻是主戰的,也頂了不小的壓力,至今還在與人磨牙。
本來衛王作為皇室之長者,又曾為顧命大臣,也要多囑咐池脩之兩句意,不幸池脩之遇到了喪事,衛王也遇到了喪事──他死了個侄子。
對衛王來說,他侄子多了去了,這些年也死了不少,總該習慣了。這回死的人身份卻不一般,乃是他大哥的幼子,昔年最寵愛的苗妃的獨生子周王。老皇帝的兒子經過幾番的拼殺,如今只餘下六個,禿子頭上的頭髮,缺了哪一個都很明顯!
更坑爹的是周王蕭令祊他身後無嗣,連個遺腹子都沒有!苗妃自打老皇帝死後,這些年深居簡出,平常連府門都不出一步,可是兒子一死,她又跑出來了,不能讓兒子斷了香火啊!她吵著要過繼。
皇帝的話應該是最算數的,可蕭複禮年紀太小。徐瑩身份也算可以了,又拎不太清楚,論吵架,估計吵不過苗妃。衛王一個頭兩個大,他本不是嫻於政務的人,又遇家裡的事情,哪裡還有心思過問這個?轉臉跟苗妃死磕去了。
苗妃是想給兒子過繼個嗣子的,可是十郎蕭令德太猥瑣,十八郎身份尷尬又跟蕭複禮感情不合,養子吳王蕭令儀到現在也只有一個兒子而已。其餘尚有歧陽王蕭令安、長水王蕭令信家有孩子,苗妃想挑看起來合意的,可資質太好的,誰家又捨得呢?
最可恨是衛王他兄弟曹王,這貨比他還縮,出了這樣的事,他好像也怕了苗妃的潑辣了,居然稱病宅在家裡不出來了!
池脩之的車隊出了城門的時候,衛王正在大發雷霆:「去把曹王給我抬過來!」心裡暗罵這個兄弟太狡猾,裝一副老實樣,把難題都推給別人。有本事你裝死啊?
衛王府的人還沒出門,曹王府來人送訃聞了:「曹王殿下薨了!」
窩勒個去,衛王抬手給了自己一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