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宰執天下》第561章
第39章 苦心難成事(中)

  王雱請王安石聽韓岡的勸告,王安石卻是皺眉不語。他要是能這麼容易就動搖,就不會被稱作拗相公了。

  韓岡心中嘆了口氣,這個時候,只能直截了當的將些不中聽的話說出來了:「小婿敢問岳父,如今天子對岳父的信重,可比得上熙寧初年?」

  王安石現在面臨的問題,並不是放到臺面上來的天子、宰相對遼態度的分歧,而是他能坐在宰相位置上的信任基礎的正在瓦解。天子對宰相的諫言充耳不聞,其實並不是稀罕事。沒有哪個皇帝會是宰相怎麼說,他就怎麼做。

  可是如今這等事關宋遼兩國國家關係的重要議題上,天子一意孤行,視宰相的意見而不顧。從王安石這邊的角度來看,說的絕對一點,其實已經是在逼著他辭相了。

  要不是看到了這一點苗頭,那一干元老重臣,也不會如此肆無忌憚在奏章中胡說八道了。

  王安石面沉如水,默不作聲。燈花辟辟啵啵的一聲聲的爆著,韓岡和王雱靜聲等待他的回答。最後房中的靜默化作頹然一嘆:「只從得五分時也得也」

  熙寧初年做著宰相的曾公亮,曾被蘇軾責備其『不能救正朝廷』,他當時回道:『上與安石如一人,天也。』

  那個時候,天子對王安石差不多是言聽計從,視王安石如師長。就算熙寧二年對新法的反對聲到了最高潮,趙頊也因韓琦的奏章而猶豫不定的時候,王安石只用了一個告病不起,就立刻讓天子明確了立場。

  可是現在呢,別說五分了,趙頊對王安石的信任,能有過去的兩三成,就不會出現如今的局面。

  王安石過去做過的事,現在卻無法再重複一遍。再想告病不起,以用來要挾天子回心轉意。趙頊縱然會優加撫慰,但他心底裡對王安石的成見,也只會更加深一層。

  看著燈下王安石在疲憊的老態下依然緊抿的雙唇,韓岡知道他的岳父絕對不甘心就此離開東京城。以他的脾氣,那是非得要碰個頭破血流不可。

  可如今在相位上多留一日,日後復相的機會就會少上一分。趁早抽身離開,才有捲土重來的可能。

  「已經不是熙寧初年了。」韓岡平靜淡然的聲音,彷彿有打碎幻想的魔力。比起王雱這個兒子,作為女婿的韓岡說話可以更為直接一點,更加不留餘地。

  此事木已成舟,很難再有挽回的餘地。越是拖延下去,王安石的地位就越危險,說不定就有一天,連呂惠卿、章惇等人都要將他給拋棄。

  新黨作為一個政治集團,幾年間已經逐漸成型。雖然在士林和朝堂高層中還比不上舊黨的勢力,可底層官員對新黨的支持率卻是不低。而且在天子不可能放棄新法的情況下,新黨也不可能被趕下臺。這時候,不再受到天子信重的王安石很有可能會被他的門生們給拋棄——只為了不影響新黨本身的利益。

  王安石的雙手不由得攥緊,腰背不服氣的挺得更加筆直,但他神態中透出來的頹唐卻怎麼掩飾不了。

  離開相府的時候,已是深夜。雖然最終王安石也沒能給個明確的回覆,但韓岡相信他的岳父會好好考慮這件事的。

  再怎麼說,在鄭俠上流民圖的那段時間,若是處理不好,王安石就已經不得不辭相了。如今已經拖了半年的時間,新黨因曾布造成的變亂也已經初步平復下來,這時候離開,沒人能說他是因罪辭任,在新法的施行上,也不會留下後患。

  ……而且還能將在割地失土的罪過在天下人面前分說個明白,眼下的時機不好好掌握,接下來可就沒有這麼好的機會了。

  王雱親自送了韓岡出來。

  相府中的石板小道上,兩名家丁提著燈籠在前面引路,韓岡和王雱在黯淡的燈火下並肩走著。

  「多謝玉昆了。」王雱開口輕聲的說道。

  韓岡搖搖頭:「其實岳父心中應該已經有數了,小弟也只是挑明了而已。」

  王雱腳步變得重了一點。

  大宋開國以來,沒有一位宰相能一直坐在相位之上,即便是有從龍殊勛的韓王趙普,也是幾上幾下。要說王安石父子沒有想到會有這一天,那當然不可能。只是當年意氣風發的時候,怎能想到天子的信任會這般快的煙消雲散。只要有天子支持,就算有再多的人反對,王安石也能堅持著將新法推行下去。可若是失去了天子的支持,王安石絕對抵擋不了舊黨的攻擊。

  「事已至此,只能徒喚奈何。」將韓岡送到相府門口,王雱最後嘆道。

  韓岡藉著大門前的燈籠,看著大舅子的臉色。即便是在夜幕下,也掩不住王雱臉上的憔悴。在他的嘴角處,還有心急上火憋出來的燎泡。王雱的身體一向不好,一年總要生個幾次病,韓岡有些擔心,說著:「元澤,你最近的氣色好像不太好啊。你也別太操心了。」

  王雱笑了笑,神態忽然間變得灑脫起來:「京中事了,愚兄就陪大人出外。那時候,便可以遊山玩水,忘卻塵俗煩憂。再也不用為朝堂上的事情頭疼了。」

  韓岡笑著搖搖頭。以王雱的性格,怎麼可能安居在外。恐怕休息個兩天,就要豎起耳朵聽著朝堂上的動靜,過個半年就要設法開始攛掇王安石復相了。

  這並不是說王雱的利慾熏心,而是在朝堂上掌控政局的快感,是在京城之外的州郡裡治理百姓遠遠比不上的。王雱從來都不是安於野逸之輩,這一點,韓岡如何能看不出來。

  「對了,」韓岡突然想起了什麼,「有件事還是要提一下。不知元澤能不能轉告岳父。」

  「什麼事?」

  「越是醜事,越不願聽人多提起,這是人之常情,還望元澤能多勸一勸岳父。既然木已成舟,在天子面前,還是不要多提棄土之事。否則惱羞成怒,反而會多上許多不應有的後患。」

  「此事愚兄如何不明白。」王雱微微苦笑,他和韓岡都是能經常見到皇帝的近臣,知道所謂絕地天通的天子也只不過是個普通人而已,若是一個勁聽到有人在耳邊說起自己過去犯下的錯事,一開始也許會悔過,但時間長了,次數多了,就絕對不會再有什麼虛心納諫的想法,而是會激起逆反心理,「只是父親能不能做到,那就兩說了。」

  趙頊一直以來都是想著要做個比擬唐太宗李世民的明君,現在他卻在契丹人的壓力下,割讓了河東的土地。不管割讓的土地多寡,這都是仁宗朝都沒有做過的事。以趙頊的性格,等他事後回過味來,必然要悔不當初。這時候若再有人一個勁說他犯下的蠢事,那事情反而會向期待之外的方向偏離。

  既然在人家手底下做事,就不能不考慮趙頊本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沒有換東家的可能,也有著日後重新來過的想法,王安石最好的做法,就是不再天子面前提及此事,而是告病離去。

  離開了相府,韓岡第二天,就離京返回白馬縣。

  在他的地盤上,韓岡一邊處理著政務,一邊豎起耳朵聽著京中朝局的變化。也不出他的意料,王安石那個拗相公還是在苦勸不已。

  且不僅是王安石,吳充、呂惠卿等一干身居朝堂之上的臣子都沒有一個支持趙頊。理由很簡單,一旦割地失土,毀了名聲的只會是他們這群實際掌握朝政的臣僚,那些元老重臣絕不會受到半點牽連。

  吳充作為樞密使,給趙頊鼓勁:「周世宗擁一旅之眾,猶興兵抗虜。」

  可惜趙頊卻說著:「五代之國,乃盜賊之大者,所以不惜其命。今日興事,須是萬全,豈可不畏?」

  呂惠卿在旁幫腔:「陛下所言誠是。但譬如富者自愛其命,貧者不然。未必小國便不亡,為政須計較利害爾。為天下不可太怯弱!」

  天子則回道:「契丹亦何足畏,但誰辦得用兵?」

  誰也不敢拍著胸脯說一定能將契丹鐵騎阻擋於國門之外,即便有人拍著胸脯,也要趙頊肯信。

  當趙頊對朝堂上的反對之聲全然不顧,又親下手詔給負責談判的韓縝,威脅道:『朝廷已許,而卿猶固執不可,萬一北人生事,卿家族可保否?』王安石終於放棄了勸說,上表請辭相位,遂了許多人的心思。

  辭章初上,趙頊便當即駁了回來。接下來的半個月,辭章開始在相府和崇政殿之間來回往返。但世人都很清楚,王安石此次辭相,已經再無挽回的餘地。

  從熙寧初年,新法逐步實施,到如今的熙寧七年將盡,六七年間,大宋的國力的確在一步步的強盛起來。換作是仁宗、英宗之時,絕無可能在西南、西北以及荊湖同時開戰,並且卓有成效。即便算上熙寧七年的旱災,王安石向趙頊交出的答卷也遠在合格之上。

  但終究會有曲終人散的一天,熙寧七年十月初五的這一日,王安石離開了政事堂,離開了宰相之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